亲爱的同学:当你置身神圣的医学殿堂,倘徉在医学精神、知识、技能的海洋中,聆听前辈授课,跟随导师实习,一定对未来有许多美好的憧憬、向往。请你在课余,挥笔写下你的所思、所想,参加由中国医师协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医学人文》杂志共同发起的《未来的医生》征文活动。
作者:[1]中国医师协会;[2]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木垒,是我援疆的地方。还没领略塞外的风光,来不及沉浸在迎接的喜悦中,“噼啪,噼啪”,我终于赶到了胃镜室,躺着的是一位蒙古族大妈,肩膀宽宽的,额头也宽宽的,脸却瘦瘦的,喘着气痛苦着。已腹痛呕吐3天,可滴水未进啊!
作者:林文元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医学的核心价值是生命,医学维护着生命健康,也维护着生命尊严。医者应该无私地、尽可能地为患者争取大利益。无论是古代中医名家,还是现代西医先驱者,都对医学做出了严格定义,即在生理上,维护人类处于良好状态相关问题的一种科学,是以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狭义的医学只是疾病的治疗和机体有效功能的恢复,广义的医学还包括中国养生学和西方营养学。
作者:王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在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大背景下,江苏省张家港市第六(锦丰)人民医院积极探索创新社区卫生帮扶的运行模式。2012年下半年以来,启动了社区卫生帮扶项目,充分利用医院的资源和管理优势,通过开展“三上三下”,逐步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更加方便了群众就医,努力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目标,初步建立了政府放心、社会和病人满意、医院和社区卫生共赢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格局,对口帮扶社区卫生模式初显成效。
作者:姚恒宇;孙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案情回顾2000年9月5日某省某报社的记者以《做手术做成了哑巴》为题发表了一篇新闻报道。该报道这样描述:“20年前一次不大的食管憩室切除术,使患者成了哑人。1980年11月,该患者因感到喉部不适,到某市中心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并进行了食管憩室切除手术,这本是一个小手术,但就是这次小手术伤及了他的喉返神经,导致失音,从此有口不能言。。。。。。”。
作者:顾梓玉;郑雪倩;高树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因为微小,渴望被肯定,希望看到存在的价值。于是在20多年前那个夏天,我选择了医学,决定与看不见摸不着的病魔作斗争,我想实现尘土也有的价值。走过20多年的风风雨雨,不求富贵,不求荣耀,只求安宁。
作者:姚华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跨学科、综合性的医学人文类杂志。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医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还要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和对病人的人文关怀。现代医者对疾病的诊疗越来越依赖仪器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与患者彼此间的交流与沟通,出现了人文精神的缺失;随着医疗卫生事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接轨,滋生了医德滑坡现象。本文通过梳理中国传统医学中汉医学、藏医学、维医学、蒙医学、回医学、壮医学、傣医学、苗医学等民族传统医学对人文精神与医德医风的认识与要求,强调现代医者应学习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知识、人文素养,重视人文关怀和医德医风建设,重塑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新模式的现代人文与医德。
作者:董竞成;张红英;乌兰;张建青;仁青东主;买买提·努尔艾合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叙事医学的人文价值已经在理论上得到了充分肯定,但到临床实践中如何感知、如何把握叙事的人文属性仍需要一些故事范本。本文借助于在癌症患者访谈中收集的资料介绍了叙事医学的人文价值,包括倾听患者内心的疾痛,帮助患者澄清被疾病击垮的认知问题,帮助患者重构被疾病摧毁的身份,帮助患者反思,重构生命的价值体系。倾听和阅读这些故事同样有助于医务人员和普通读者重构自己的生命故事和生命价值体系。
作者:刘惠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空雨衣”是美国明尼波理斯市城市公园的一座铜质雕塑,远看像一个卓然自立的人,近看则是一件徒有其形、没有躯体的空雨衣。暗喻内涵模糊、概念飘忽的事物与学说。在许多人眼里,医学人文似乎也是一件“空雨衣”,在这些人的心中,医学人文只是一份理想的职业姿态,一种美好的情愫,既不具备学理建构,也无法成为行动逻辑,更谈不上内化成为一种职业人格。医学人文正遭逢“叶公好龙”的尴尬,产生这一疑问的直接原因是医学人文学界对于自身的核心概念、核心理论、核心功能缺乏基本的建构与辨析。本文试图对核心概念、核心理论、核心功能提出一些新的认知和解读。
作者:王一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新开路胡同80号是协和医院学生及低年住院医师的宿舍,藏在胡同的深处。新开路,一个毫无美感的地名,却蕴含一段无限诗意的时光。北京是一个奇怪的城市,极致的繁华和深厚的宁静可以并肩靠背,气息互通。在东单北大街、东长安街这片近乎疯狂的城区里面,在东方新天地、协和医院这些不停狂转的机器邻近,留存了一小段散淡、闲适的新开路胡同,从西口向东走到胡同的近中段,右手一座白墙灰顶的五六层楼高的建筑,安安静静的蹲着,是我们的宿舍。
作者:杨德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跨学科、综合性的医学人文杂志(月刊)。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我是一名与医学相关的生物专业的研究生。在过去20多年的成长历程中,我所受到的医学熏陶可谓是“寥若晨星”,更不用说医学人文的熏陶教育了。不仅缺乏死亡教育,也没有经常面对生与死的场景以触发自身对生命的思考,直到死亡在自己亲人身上发生时,目睹了亲人那张被疼痛扭曲的面孔以及那颗被病痛摧毁的心灵,死亡恐惧的强烈冲击才触发了我对现代医学的思考,它开启了我对身心灵的叩问,对临终关怀的关注。
作者:黄宇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这篇文章是从作者一年前入职医院时的演讲稿整理而成的,依旧年轻的你们,怀揣理想和希望,收起了学生时代的棱角,正在一步步走好眼前的路,时刻跟随着内心的方向,希望多做一些对世界有意义的事情。
作者:郭帆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北京协和医院张之南教授说过:“当好医生,首先要做好人。如果不做好人,会痛苦、委屈和烦恼一辈子。”他希望我把这些话转告给青年医生朋友们。
作者:袁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高中时代的我喜欢看一些读不懂的书,比如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园》,他在该书自序里写道“在一个宽松的社会里,人们可以收获到优雅,收获到精雕细琢的浪漫;在一个呆板的社会里,人们可以收获到幽默--起码是黑色的幽默。看过但丁《神曲》的人就会知道,对人来说,刀山剑树火海油锅都不算严酷,严酷的是寒冰地狱,把人冻在那里一动都不能动。我们这代人还算比较幸运,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将来要走的路,当然这里有一部分人是“被选择的”。
作者:邴钟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20美15年我们迎来了羊年,它代表着许多好的期许和祝福,例如三羊开泰、领头羊等等。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羊从来都被认为是美好的事物。例如“美”字,就是一个“羊”加上“大”,大的羊就是美,羊也是大美之物;再比如“善”字,初象形文字“善”就是一个羊加上两只眼睛,表达温顺和吉祥,就好像人们常说的“慈眉善目”。试想,还有什么比“美”和“善”更重要的呢?
作者:韩启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现代医学进步带来了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随之而来的也有技术异化,生命去神圣化等一系列问题。对医学现代性进行反思,在治疗中体现人文,呼吁照顾的重要性,强调重视人类本身的社会性和情感性。在技术的“此岸”与人文的“彼岸”寻求对话,实现共赢。
作者:孟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给《中国医学人文》杂志创刊号封面故事栏目推荐了130年前医患之间温馨一刻的照片(见上图)。这一老一少相互鞠躬的画面生动展现了130年前医患之间不分贫富、不分长幼、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的医患关系,充满温馨、关爱、平等和尊重。
作者:王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有一位男生,在天津和廊坊交界的一处儿童村长大,坐轮椅,目前还不能自由行走,大大小小手术做过无数次。认识他的时候他快十八岁了,很活泼。在我所在的科室做过相应的治疗手术后,每过一段时间要回科里复查。每一次复查的十几天,他都要聚集许多和他一样或者不一样,但都只能坐在轮椅上度过童年的孩子,一起在医院的大厅或者后花园举办感恩联欢--节目自编自演,也邀请愿意参与的人一起歌唱、舞蹈、朗诵、小魔术,该男生自己做主持人。
作者:汪雯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