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媛媛
医疗是一个关于生命的行业。因此,保障患者安全,追求零差错是行业永恒的目标。这一特点和航空业有着惊人的相似。但是,医学还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科学。人终究是会犯错的。即使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即使是再严格的纪律和要求,人依然会犯错。比如,开刀开错了左右、药品配错了浓度、输血弄错了血型。人与生俱来会有记忆或注意力的谬误,尤其是对于一些单调的例行事项。所以,人们提出了用加强管理手段来防范错误,如查对制度。但有一项研究表明,护理人员每连续查对300次就至少会有2次错误。即使双人查对,也无法彻底避免错误的发生。后来发现,其实往往出错的并不是管理,而是人们的内心。明明有制度,就是不执行,麻痹大意,缺乏慎独精神。有监管时,就认真执行。没人监管,就囫囵了事。即使在双人查对中,第一个人往往会想,反正还有人帮我查对,我差不多看看就算了。而第二个人往往会想,反正别人已经查对过了,我差不多看看就算了。胡适先生当年《差不多先生传》中的人物至今在各个行业依然广泛存在,并且代表着一批人的人生态度。正因如此,如何让制度真正有效执行,如何能按照要求和规范,持续、正确、安全地把事情做好,便成了管理的关键。
作者:樊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前些日子,见闻一则小道信息:说西方社会多年来对中国“多难兴邦”的民族文化一直无法理解。他们一直想不通,为什么越是遇到困难,中国人的凝聚力越强。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上世纪50年代后期我们国家面临的非和平演变,一直到今天的被“中国威胁论”,我们的发展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受到阻挠,但是这并没有使我们屈服和失败,相反,我们越发强大与繁荣。在文化上,十几年前曾刮起“颠覆中医、废除中医”的风波,这个计划对我们的中医文化传承造成了一些伤害,但是只是皮外伤,没有伤及筋骨。后来,我们国家在全球办孔子学院,要把我们的传统文化推向世界,这在西方引起不小的震动。而就在刚刚,我看到一则微信,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一个可怕的消息,安利、完美、无极限、天狮、太阳神、玫琳凯、康宝莱等都是含有大量激素和转基因成分的慢性毒药,使用后可能会让我们再次成为“东亚病夫”。我不敢也没有能力去深入求证这个说法的可信度,但是想必这并非空穴来风、危言耸听。美国的文化史太短,仅仅200余年,我们中国有5000多年,所以这种东西方阵营的对立是客观存在的,中国的和平崛起必然面临重重阻难。除此之外,我们还面临着严峻的医学文化思潮扭曲,即我国传统医学文化的非科学解读及与现代科学的不合理结合;另外就是,西方医学文化的非良性、非理性和压倒性蚕食和演变。
作者:迟相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我有幸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老年医学中心进修学习。尽管对这家知名医院的精湛医学技术早有耳闻,但在这充实的三个月中,我收获的不仅是医学知识,其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友爱更让我感动。让我不能忘怀的是从85岁的太师级老医生Greenough身上感受到的温暖和大爱。他漫长从医的故事不是我在这短暂的三个月所能听完看全,更不是这一方纸所能尽数。给大家奉上目睹的其与一位“渐冻人”的特殊医患交流--你的眼神我懂。
作者:吕继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克里斯蒂娜的世界(Cristina’s World)》是美国画家安德鲁?怀斯(Andrew Wyeth)完成于1948年的蛋彩画,现收藏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画者精湛细致的画功使人第一眼就会被作品整体的美感所吸引。但细看之下,远处灰褐的天空、暗哑孤立的农舍和大片枯黄空寂的原野,却隐隐透露着悲凉。画中明亮的部分是近处的人物:粉色的衣裙、照在她身上的光亮,为她注入了活力;她伏地的姿态、扬起的头颅、遥望远方的目光显示她坚强的生命力。在空旷荒野的草地上,她看到并相信自己终可以到达远处的农舍,那个虽然破旧、却可以令自己的身心得以休憩的家。对于普通人,这并不足以为奇,但是想到克里斯蒂娜是一位进行性神经性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患者,已经伏地而行二十余年,便不由被她的淡定与坚忍所震憾。她唤醒我们对弱者的扶助,她所需要的不只是躯体疾病的治疗,更需要对孤寂心灵的支持和抚慰。
作者:王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病人有家,医生亦有家。家,既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终点。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要看到别人出于恐惧,迎合与懒惰而选择不看的;要每天都以新的态度看待这个世界。
作者:张德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国医师奖”是经国务院审核批准的行业高奖,获得者均为中国医师的杰出代表,是广大医师学习的优秀榜样,在医师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先锋模范和精神引领作用。“中国医师奖”的设立与评选推动了医德医风建设,树立了我国医师良好形象,受到广大医师的广泛欢迎和赞誉,获奖医师的事迹在我国医师队伍中及业内外均产生了强烈反响。
作者:赵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这是一个来到我们这里仅仅50个小时的孩子,而我见到他也不过是几面而已。他却与我们都“沾亲带故”,有着不多却是一丝丝的联系。
作者:邹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我认为,作为一名称职的医师,做到“精”“诚”两点是基础。“精”是医者之术业精于勤30多年来,我在不断的吐故纳新、完善自己。我已累计发表学术论文327篇,其中SCI收录131篇,获4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十一五及十二五国家支撑项目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项目30余项。以第一获奖人获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0余项省科技重大贡献奖等省部级奖。同时,我也非常注重与国内外同行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通过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进步,共同推动了眼科事业的发展。
作者:姚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参观孔林时,在孔子墓旁,有棵大树,导游介绍,这就是楷树。它树干挺拔,枝叶茂盛,成为众树的榜样。导游说,还有一棵模树,生长在礼贤下士的周公坟上。这就是楷模一词的由来。楷模就是榜样,因此,榜样两字也有木字旁。
作者:刘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1.疾病的共性与患者的个性(个体差异)在学医和从医的过程中,诊病、治病充满了哲学道理。比如,哲学一个很重要的原理是“共性和个性”,就反映了“读医学教科书和临床实践”的关系。
作者:胡大一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什么是叙事医学?如何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患关系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不解决医生收入问题,就难以唤回医学人文精神?医学在生命的长河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作者:姜海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我想每位医生的从医生涯中总会有一些印象深刻的往事。这些往事或令人感动,催人奋进,或悲伤感叹,或能引发对人生的思考。这些往事在记忆中沉淀后酿成了复合味道的酒,使一位医学生走向成熟。
作者:崔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我是个单亲妈妈,薪金微薄,独自抚养四个年幼的孩子,让我不时感到心力交瘁。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但我努力使孩子们夜有所宿、日有所食、衣着整洁、行为礼貌。在他们心中,妈妈并不穷困,只是非常“节俭”--这正是我追求的目标,因而让我深感欣慰。
作者:郑恩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与阳光为友,时时感受光明与温暖、向上的力量,会让人生更有价值和尊严。从医者唯愿天下人都有一颗阳光心灵,愿“心语”能让心灵的土壤植满晶莹的种子,传递爱与光芒,绽放人性的力量。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如果你问我,爱情是什么,我不会跟你说任何类似于“冬日暖阳,苦中蜜糖”般的只言片语,我只想说,不是风花雪月,只是信任。
作者:张曼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宝宝很好,2550g,是个漂亮的小姑娘。你也一定要加油哦!”孙医生贴着小苗的耳边说道。望着小苗还在沉睡的面容,大家心中充满了忐忑。
作者:孙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强势院长的出现,需要必要的条件。首先,是客观条件造就了强势院长。一个医院,摊子烂到了一定程度,急需一个强人来拯救,形势逼院长要强势。比如说,如果没有中华民族的苦难深重,没有日本入侵中华,可能就造就不出毛泽东等一批领袖。毛泽东说过一句话,“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这是他对中国为什么会选择他、选择共产党做出的解释。
作者:张雁灵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这位妈妈来自美国犹他洲,是摩门教徒。妈妈已经40岁了,养育了八位儿女,在我们科,诞生了她第九位宝宝,一个小男孩,是足月小样儿。他们为宝贝取了个名字:Isaac(艾萨克)。
作者:李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曾经,“暴力伤医的热事件冷思考”一帖,反响热烈。但过往的事情,或许国人总善于淡忘。近期的广东、重庆、湖南,很多人都还记忆犹新,又突然听说汕头、武汉。一起又一起的暴力伤医事件,把“破窗效应”这个名词进行了普及教育。
作者:蒋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人文医院建设是医院在经营管理规范、综合实力增强的基础上,实施的一种医院发展模式。在人文医院的建设中,目前存在重有形,轻无形;重数据,轻交流;重市场,轻关爱;重检查,轻人文;重防范,轻尊重的现象。本文提出人文医院建设应注重从打造人文景观,提升医院形象;选树先进典型,推动文化传承;强化人文关爱,构建和谐团队;转变服务理念,促进人文关怀等方面着手,让人文医院建设通过不同的载体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转化为员工自觉的行为习惯,终让医院的文化落地生根,让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得以提升。
作者:曾彩琼;杨思进;李晓禹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