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急诊腔内镜治疗体会

宾开云;温晖;刘克龙;王细生;吴传林;余贇贇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 妊娠, 急症, 内窥镜术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急诊的腔内镜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自2001年9月~2006年4月,对11例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急症的患者行急诊腔内镜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的肾绞痛、发热等急症症状经治疗后完全消失.结石一次取净者8例.残留结石者3例,留置双J管至分娩后.无发生先兆流产或早产等情况,所有11例患者均顺利生产,婴儿健康.无输尿管穿孔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经尿道输尿管镜腔内技术治疗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阻塞是安全和有效的.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猫抓病致腋淋巴结肿大两例报告

    猫抓病致腋淋巴结肿大在临床上较难诊断,常仅在手术后病理检查下才能确诊,但都有动物接触和皮肤损伤史.作者发现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庆峰;姜海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Mammotome旋切系统对乳腺不可触及的微小病灶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Mammotome旋切系统对临床不可触及的乳腺微小病灶进行组织活检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应用Mammotome旋切系统对临床不可触及的乳腺微小67例进行组织活检,术后应用钼靶X线摄片检查防止活检遗漏,并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67例病例,77处病灶.平均每处病灶旋切9~17条标本不等,共842条.术后病理结果示:乳腺导管内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2例,复合性浸润癌1例,均发生于Ⅳ级伴钙化或伴结构紊乱病例;腺病21例,囊性增生22例,不典型增生3例,囊肿3例、囊肿伴钙化2例,乳头状瘤病5例,乳腺纤维瘤7例.术后并发局部血肿2例.操作全部成功,无病变组织遗漏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应用Mammotome旋切系统对不可触及乳腺内微小病灶进行穿刺活检,能够明确病灶组织病理学性质,对术后进一步治疗有指导意义.手术简便、创伤小、定位准确,是目前乳腺外科的发展方向之一.

    作者:赵长啸;钟青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骨外尤文氏肉瘤诊疗进展

    尤文氏肉瘤(Ewing's sarcoma),是骨科少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属于一种高度恶性的小圆细胞原发肿瘤,在青少年骨肿瘤发病率中占第二位.是人体骨组织第三位好发的恶性肿瘤.

    作者:黄智邦;梁伟雄;宋卫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乳腺原位癌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对乳腺原位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29例乳腺原位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6例乳腺癌中乳腺原位癌29例,占14.08%;术前乳腺钼靶摄片27例,其中20例阳性,阳性率74.07%;15例有单孔乳头血性溢液,行乳腺导管造影均为阳性;乳腺彩超15例中9例阳性,阳性率60%.术后病理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23例,小叶原位癌6例.行改良根治术15例,单纯乳房切除术10例,保乳手术4例.所有患者手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术后随访10个月~6年,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乳腺原位癌的早期诊断需要在临床和乳腺影像学检查发现异常的基础上通过手术活检来实现.保乳手术将是治疗乳腺原位癌的趋势.

    作者:林红;张琳;施莹莹;黄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乳腺癌组织中HER2、BCRP基因表达的检测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Ⅱ(HER2/neu)与乳腺癌耐受蛋白(BCR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在乳腺癌化疗中的潜在价值.方法 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48例乳腺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的HER2、BCRP的转录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结果 RT-PCR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中HER2和BCRP阳性率分别是29%(14/48)和33%(16/48),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2/48)和6%(3/48),P<0.001];免疫组化检测癌组织发现HER2和BCRP的表达率分别为30%(12/40)和33%(11/34),与RT-PCR结果一致,且9例HER2表达阳性的组织中BCRP表达均为阳性,二者的表达高度相关,P<0.001.结论 HER2和BCRP在乳腺癌组织比癌旁组织有明显增加的表达率,且两基因的表达相关,提示两基因表达的上调在乳腺癌的发生及恶性表型维持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作者:郭良峰;袁建辉;何劲松;谢妮;王先明;王秀;伍建春;李戎;朱国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ZT胶栓塞兔门静脉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ZT胶栓塞兔门静脉的可行性及其机制.方法 24只新西兰白兔分为三组,A组、B组分别为ZT胶:碘油1∶1、1∶2混合物组,对照组C组为碘油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对门静脉左支进行栓塞,术后检测门静脉压力、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变化,术后30 d DSA下门静脉造影.结果 门静脉栓塞(PVE)后门静脉压力、ALT、AST呈一过性升高.术后5 min门静脉造影,A组表现为门静脉大分支栓塞,B组、C组为周围性栓塞.术后30 d门静脉造影,A组、B组呈永久性栓塞.结论 不同浓度ZT胶可选择性栓塞到门静脉各级分支,并造成永久性栓塞.

    作者:庄树彤;陈斌;程书榜;倪勇;周汝明;高海斌;王成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外伤性结肠破裂27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创伤性结肠损伤的处理方法以及一期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2007年5月收治的27例结肠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合并多发伤患者21例.全部病例均经急诊手术,23例(85.2%)行一期手术,其中17例行单纯修补术,切口感染2例;6例行破裂结肠部分切除吻合术,吻合口漏1例,切口感染1例.4例(14.8%)行单纯近端结肠造口+局部引流术,切口感染1例.除1例因胸腹部严重复合伤死于MODS外,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创伤性结肠损伤一期手术对绝大多数结肠损伤是安全可靠的,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梁浩凡;吕永添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经胸乳入路的腔镜甲状腺手术23例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经胸乳入路腹腔镜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3例经胸乳入路的腹腔镜甲状腺手术(包括甲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引流情况观察、伤口护理、并发症处理.结果 术后出现1例胸前区皮下血肿、1例皮下积液经治疗后痊愈,无切口感染、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平均6.6 d治愈出院.结论 围手术期细致的护理工作是腔镜甲状腺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何有弟;王卫东;麦燕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联合肝叶肝段切除治疗多叶段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联合肝叶肝段切除治疗多叶段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7年3月联合肝叶肝段切除治疗多叶段肝内胆管结石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膈下感染者1例(8%),腹腔脓肿1例(8%),胆漏2例(16%),1例合并乙肝患者术后一过性肝衰(8%),均经抗感染、止血、引流,对症处理和支持疗法而获痊愈.结论 联合肝叶肝段切除术是治疗多叶段肝内胆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手段.

    作者:尹耀新;龙光辉;刘晓平;熊沛;钟立明;周晓初;叶建宇;彭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MMP-9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SP)法检测68例结肠癌,26例结肠腺瘤及26例正常结肠组织中MMP-9的表达情况和其与各种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同时分析三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MMP-9在结肠癌组(75%)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结肠腺瘤组(38.5%)和正常结肠组(15.4%),其在结肠癌组中的表达率也与肌层浸润深度、淋巴转移情况密切相关(P均<0.05).结论 检测MMP-9表达水平对评估结肠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MMP-9的表达可能与结肠癌的浸润、转移有关.

    作者:李旺林;曹杰;张伟健;王辉;杨平;谭明华;陈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脊柱侧凸中脊椎旋转的测量方法及临床意义

    脊柱侧凸是一种在三维空间发生和发展的畸形,脊椎的轴向旋转是脊柱侧凸的基本畸形之一.虽然脊椎旋转在脊柱侧凸的发病机理中的具体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但脊柱侧凸的进展、胸廓的继发畸形及外观的改变都与脊椎的旋转有着重要的关系.本文将对目前测量脊椎旋转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做一综述.

    作者:殷海东;丁悦;黄东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术中结肠灌洗在左半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Ⅰ期切除吻合中的研究

    目的 探讨术中结肠灌洗在左半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Ⅰ期切除吻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科2006年收治86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Ⅰ期切除吻合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采用不同的肠道准备方法,86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全结肠灌洗组(39组)及单纯肠道减压组(47例).结果 全结肠灌洗组并发症发生6例,发生率15.4%,死亡1例,死亡率2.6%.单纯肠道减压组发症发生8例,发生率17.0%,死亡2例,死亡率4.3%.非灌洗组和灌洗组并发症发生率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8).结论 左半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是安全可靠的,疗效满意.不同术中肠道准备不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不灌洗肠腔是可行的.

    作者:杨四清;司丕成;徐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肾筋膜扩张器在尿道狭窄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肾筋膜扩张器在尿道狭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肾筋膜扩张器对35例尿道狭窄患者行尿道狭窄扩张术.31例尿道未闭锁者直接留置斑马导丝,4例尿道闭锁者应用输尿管镜电切针刺切打通尿道后留置斑马导丝,循序用8F至22F肾筋膜扩张器扩张狭窄尿道.11例狭窄段较长或有较多瘢痕组织者采用电切镜行经尿道电切修整.结果 35例手术均成功,术后无假道形成.随访6~42个月,均排尿良好,大尿流率由治疗前1.60~8.00(4.80±3.20)ml/s上升至18.00~34.80(26.40±8.40)ml/s,B超检查膀胱无剩余尿.结论 利用肾筋膜扩张器行尿道狭窄扩张术是安全、简便、有效的新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袁源湖;邹晓峰;黄明;肖日海;伍耿青;王晓宁;刘佛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27例

    目的 总结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AF脊柱内固定系统、GSS、RSS脊柱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27例,其中T10骨折2例,T11骨折3例,T12骨折8例,L1骨折10例,L2骨折4例.术前术后分别测量病变椎体高度,Cobb角,CT片测量椎体占位情况,评价临床效果及Frankel分级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评定,有效率为85%,术后脊椎序列恢复正常,平均随访13个月,植骨融合,内固定稳定,无继发后凸畸形发生.结论 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加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能有效恢复脊柱序列,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恢复椎管容积,对神经功能恢复有效,能预防后期出现腰痛,椎体高度丢失及继发后凸畸形加重.

    作者:蔡永捍;罗廷光;李增鸿;罗恒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抗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 研究再灌注期使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抗(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monoclonal antibody,简称 VEGF mAb)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18只分为两组(每组n=9).C组:实验对照组,常规行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V组:VEGF mAb处理组:在再灌注期使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抗.于术后2 h、24 h分别取血测肝功能,术后24 h切取缺血肝叶检测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70,简称HSP70)RT-PCR表达、肝病理组织学改变,观察生存状态1周.结果 与C组比较,V组HSP70的RT-PCR表达未见明显改变;V组ALT、AST在术后明显下降,肝病理组织学改变有所减轻,1周生存率提高(55.56% vs0).结论 再灌注期使用VEGFmAb有助于减轻大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预后.

    作者:王金林;刘捷安;庞泓;简建文;袁崇德;罗北京;郭健;肖芳红;廖启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踝关节骨折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 于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收治30例踝关节骨折病人,12例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18例手术治疗.结果 随访6~24个月,非手木组10得到随访,其中优6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占80.0%.手木组16得到随访,其中优12例、良2例、差2例,优良率占87.5%.结论 踝关节骨折只要掌握好适应症,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同样有效.

    作者:余升华;胡汉生;张华焕;安庚;李穗;杨展翔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双环套联合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包皮过长300例报告

    目的 探讨双环套联合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包皮过长的疗效.方法 对我所在1998年5月-2006年6月采用双环套联合CO2激光治疗包皮过长3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手术过程顺利,每例手术时间平均为30 min,患者术中出血甚少,痛苦轻,术后不要卧床,5 d后可恢复正常活动,术后无再出血及伤口感染.结论 双环套联合CO2激光在治疗包皮过长方面具有手术时间短,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和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浩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局部真空疗法治疗感染伤口效果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真空疗法(VAC)治疗深部感染的效果,探讨感染伤口患者护理方法的改进.方法 36例深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VAC治疗组(24例)和传统方法组(12例),观察两种方法治疗5天后切口引流量的变化、切口引流物细菌含量变化及切口愈合时间的差别.结果 VAC治疗5天,切口引流量减少量显著高于传统方法组,切口渗液细菌浓度较传统方法组下降(P<0.05),切口愈合时间较传统方法组显著缩短.结论 VAC能抑制深部感染,促进深部感染愈合,可广泛用于治疗深部感染.

    作者:刘铁梅;阿秀梅;张秀淋;骆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的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症是骨强度下降导致骨折危险性升高的一种骨骼疾病.随着老年人口增多,社会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导致的脆性骨折日益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骨质疏松性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的致死率及致畸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作者:代文莉;丁悦;梁九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胃肠道创伤30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胃肠道创伤的发生特点及其临床表现、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303例胃肠道创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27例(74.9%)合并腹部其他脏器或血管损伤.行破裂口缝合修补术213例(70.3%)、空腔脏器部分切除吻合术35例(11.6%),余保守治疗,对合并伤均作相应处理.结果 本组男女伤员比例为9.6∶1;平均年龄28.2岁;以工人为主.主要致伤原因为锐器切割、交通事故及钝性击打,合计占67%.治愈294例(97%),余9例死于失血性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结论 准确全面的早期诊断、正确处理胃肠道破裂、重要脏器合并伤以及MODS是腹部创伤诊治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男性青壮年工人是胃肠道创伤的高危人群,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基层医院诊治水平有望降低此病的社会危害.

    作者:陈阳;余小舫;江捍平;郑群;戴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