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娟;李冬梅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肝病住院患者用药知晓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患者各50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要素分析,充分运用质量控制手法指导圈组活动.结果 经过品管圈的活动,使我病区肝病住院患者用药知晓率由原来的的73.1%提高至88.2%,增进的护患沟通,提高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了圈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肝病住院患者用药知晓率,而且增强了护理人员工作的责任心和主动性.
作者:韩建平;李雪梅;袁佳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二陈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支气管哮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42例,对照组应用应用纠正诱因,化痰平喘,扩张支气管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二陈汤加减治疗.结果 两组疾病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二陈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显著.
作者:高东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在剖腹产围术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前往我院分娩的110例剖腹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比对常规护理及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0.9%,与同期对照组80%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SAS评分、SDS评分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剖腹产产妇围术期护理效果,有助于改善当前紧张的医患对立形势,值得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戴志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规避ICU护理风险中的临床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ICU在2015年1月至12月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服务.结果 对照组出现并发症的人数多于观察组,对照组满意度远低于观察组.结论 ICU护理风险规避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可以大大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并且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月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心脏介入手术并发心脏压塞抢救与临床护理进行总结,为临床护理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0例行心脏介入治疗发生心脏压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心脏压塞的早期症状、急救措施及护理原则.结果 在本组10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术中发生心脏压塞,另2例患者为迟发型术后5h内发生心脏压塞,经心包引流,病情得以控制,9例患者救治成功,1例患者死亡.结论 严格掌握心脏介入的适应证,对于高危患者术中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冠状动脉,密切观察病情并早期识别,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许映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选2014年7月-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给予血糖检验以及尿糖检验,测定患者检测结果.结果 本组160例糖尿病患者终血糖及尿糖检测结果经统计学计算后,显示患者尿糖检测结果与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浓度检测结果均呈正相关关系,即患者尿糖浓度越高,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浓度就越高.本组患者中尿糖检测结果为阴性者5例,但是其尿糖浓度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提高现象.结论 糖尿病患者尿糖检验与其血糖检验结果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能够作为糖尿患者的初步筛查手段,将其联合血糖监测结果能够更加有效的判定患者病情发展.
作者:陆爱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人性护理在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对前来我院内科治疗的患者进行分组,借助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护理情况对比来得出结论.结果 人性护理能够极大地拉近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结论 应加强人性护理的应用范围,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让更多患者享受到人性护理服务.
作者:潘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析治疗成人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4例成人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平均分为A组和B组,27例/组.A组给予桡骨小头切除术治疗,B组给予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治疗优良率为85.19%,B组的治疗优良率为88.89%,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平均曲角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在平均旋后角度、平均旋前角度上与A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成人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上,桡骨小头切除术、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均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但从术后预后情况上来看,后者的治疗优势更加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作者:吴秀健;杨渊;林春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我院产科患者分娩前后大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急症产科收治的分娩前后大出血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 造成分娩前大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边缘血窦破裂,造成分娩后大出血的原因主要有胎盘残留、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剖宫产切口裂开.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7.1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析分娩前后大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并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冯晶晶;李月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乳腺癌术后护理中个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取医院收治的86例乳腺癌患者研究,利用常规护理方式的43例划入对照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的43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5.58%(11/43),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5.35% (41/43)高于对照组72.09(31/43),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术后护理中,通过个性化护理模式,可使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且能够提高患者满意率,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进行推广.
作者:郑冬琴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注射用骨肽联合骨化三醇的佳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不同年龄段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通过使用注射用骨肽和骨化三醇不同剂量不同时间的愈合效果,来评价佳的治疗方案[1].结论 使用单一药物治疗的一组患者和使用联合治疗的一组患者,开放性骨折愈合程度相当,但愈合时间差别较大.
作者:单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急症的效果.方法 在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出50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为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急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疗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比对照组的84%高,P<0.05;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大便隐血转阴时间、肠鸣音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 在内科急症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有助于充分发挥中医和西医的优势,提高抢救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崔志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时机械通气在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5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均加用机械通气救治,并对其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经过机械通气及综合治疗后,成功22例,死亡3例,成功率为88%.结论 在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时,及时采用机械通气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高明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宫外孕患者药物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宫外孕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10例,采用米非司酮25mg,每天2次,口服,连用3~5天,首次加倍;观察二组10例,加用甲氨蝶呤20mg,每天1次,肌肉注射,连用5天;观察三组10例,口服米非司酮,肌注甲氨蝶呤,并配合中药杀胚,观察疗效,对三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成功率为75.33%,观察二组成功率为92.35%,观察三组成功率为95.16%.观察二、三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1)通过药物保守治疗,患者可以避免手术带来的创伤,同时满足了患者的需求,在临床上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但是因为有一定的风险,所以在实施药物保守治疗的同时,一定要严格遵守药物保守治疗的指征,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2)中西药联用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满意,用法简便,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有推广应用的价值.(3)在保守治疗的过程中,防止副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是本病保守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宋秀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神经刺激仪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取择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手术患者,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者依据自身经验从肌间沟、环状软骨水平线交点穿刺入路,待有落空感,或患者自觉有无异物感判断是否穿刺到位,观察组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麻醉.结果 两组均未见失败;观察组操作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完成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阻滞效果、麻醉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刺激仪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简单,阻滞起效速度快,但相较于经验引导麻醉效果、降低不良反应方面无明显优势.
作者:李士元;陶芸生;吴向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分析一次性根管术治疗急性牙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5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按照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多次根管术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一次性根管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与疼痛消失时间以及患牙功能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64.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疼痛消失时间与患牙功能恢复时间均长于观察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次性根管术治疗急性牙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恢复时间快,具有在临床中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孙园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规范化护理对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老年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接受的护理措施不同将其分为A组(n =36,进行常规护理)和B组(n=60,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护理),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B组的临床治愈率显著高于B组的临床治愈率(86.67% vs 66.67%),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老年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模式管理,对于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发症、提高临床治愈率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邵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产妇产后出血临床原因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产妇480例,详细记录观察所有产妇是否有产后出血情况,并对产后出血产妇进行临床分析及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产后出血发生几率为4.58% (22/480),其中自然分娩中产后出血率为4.35% (14/322),剖宫产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率为5.06%(8/158),剖宫产分娩产妇产后出血几率略高于自然分娩产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1,P >0.05).单胎妊娠产后出血率为2.48%(10/322),多胎妊娠产后出血率为9.09%(7/77),多胎妊娠产妇产后出血率显著高于单胎妊娠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42,P<0.05);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胎盘因素、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其中无论是自然分娩产妇还是剖宫产产妇,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居首要因素,分别占比64.29%及68.18%,胎盘因素次之分别占比21.43%及25.00%.结论 产后出血是多方面原因所致,产妇分娩前应依据其具体情况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产后出血发生几率,保障产妇生命安全.
作者:蔺红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的护理内容及特点,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方法 随机将70例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后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带引流管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例数,并进行比较.围手术期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天数短等优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的护理配合可减少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结论 某些适宜手术治疗的泌尿外科疾病,采用后腹腔镜进行手术较传统开放式手术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同时积极做好护理工作是术后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作者:韩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消化内科门诊诊治慢性胃病患者中大部分经B超、胃镜等诊断为慢性胃炎,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胆汁反流性胃炎、胃溃疡及萎缩性胃炎等,经本人临床探索与总结,发现胃发病与肝脾两者关系中,肝的疏泄功能占主导地位,柴胡疏肝散加减在治疗胃部疾病中疗效肯定.本文对肝胃关系以及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和肝胃郁热性慢性胃病的临床应用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从肝入手治疗慢性胃病的中医诊治提供参考.
作者:张开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