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椎病患者的中医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估

曲甜甜;张大伟

关键词:中医护理干预, 颈椎病,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评估颈椎病患者的中医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62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81,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81,行中医护理干预),对2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后上肢、颈、头等部位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2组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颈椎病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疼痛程度,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安全可行,值得临床使用和积极推广.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如何提高新入职护士的带教质量

    随着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医疗技术的提升,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新护士充实到医疗护理领域.如何培养这些新生力量,怎样把她们早日打造成一支高素质,技术精湛的护士队伍,是长期以来一直摆在我们临床护理带教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需要不断改进的问题.现将在从事带教工作中,就如何提高新入职护士的带教质量这一问题,从带教老师方面,带教内容方面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并将几点小经验分享如下,与大家一起探讨.

    作者:张淑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西药学咨询服务分析

    目的:探讨本院门诊西药房的药物咨询情况,总结咨询内容,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11月本院门诊西药房556例药物咨询情况,对咨询内容进行归类总结.结果:556例药物咨询情况中,心脑血管系统药物咨询多,为106例,占19.06%.咨询药物的疗效、药物相互作用、用药时间的比例较高,分别占17.63%、16.19%、15.65%.结论:药物咨询服务是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务工作者要了解药物咨询内容,为患者、公众提供优质的药物服务,提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张桂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措施对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探究

    目的:分析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措施对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文选择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6月收治的接受介入溶栓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40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患者接受护理服务模式的不同分为接受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措施服务的综合干预组(n=70)和接受常规护理服务的常规护理组(n=70).结果:综合干预组患者心理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以及躯体功能等生存质量指标以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运用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措施为接受介入溶栓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也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柳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过敏停合剂中千里光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建立过敏停合剂的定性鉴别方法,改进过敏停合剂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以确保能更快更好的控制产品质量.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以千里光为对照药材,过敏停合剂为供试品.通过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来监控过敏停合刺的生产质量.结果:本方法快速简便,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能准确进行定性,可用于过敏停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欢欢;秦菁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CPAP治疗对OSAHS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长期持续正压通气治疗(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treatment,CPAP)对OSAHS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MDA,SOD,GSH-PX)的影响.方法:收集于赣州市人民医院确诊为单纯鼾症13例,轻度OSAHS患者16例,中度OSAHS患者15例,重度OSAHS患者24例.分别检测4组患者清晨空腹血清氧化应激指标(MDA,SOD,GSH-PX)水平,比较4组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MDA,SOD,GSH-PX)差异.对中重度OSAHS患者(平均AHI 55.89±17.83次/分,男性96.5%)行CPAP治疗半年,然后复测患者血清MDA,SOD,GSH-PX水平,比较OSAHS患者经CPAP治疗后血清氧化应激指标(MDA,SOD,GSH-PX)的改变情况.结果:从单纯鼾症到重度OSAHS组,患者血清MDA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加重而升高,血清SOD,GSH-PX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加重而降低.经CPAP治疗半年后,患者血清MDA,SOD,GSH-PX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均P<0.01).结论:OSAHS患者存在氧化应激反应;长期CPAP治疗可减轻OSAHS患者氧化应激反应.

    作者:刘辉玉;张敏;黎燕群;欧阳远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内镜治疗上消化出血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上消化出血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9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内镜下治疗,同时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和术中配合.结果:1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内镜下治疗后112例一次止血成功,占93.33%;6例因复发性出血转外科治疗,占5.00%;1例因家中事务等原因自动出院,占0.83%;1例死亡,占0.83%.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及时有效.系统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减少复发及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宏;周秀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睾丸恶性间皮瘤1例及文献复习

    目的:分析并总结睾丸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报告1例睾丸恶性间皮瘤,并复习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结果:患者通过手术诊断为睾丸恶性间皮瘤,术后行辅助化疗,目前评估病情稳定,仍随访中.结论:睾丸恶性间皮瘤临床罕见,免疫组化为主要诊断方法,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手段,辅助治疗仍存在争议,预后差.

    作者:李艺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妇科围手术期预防下肢血栓形成的护理

    目的:探讨通过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防止和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6月本院926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护理干预效果.结果:通过护理干预,926例妇科盆腔手术病人在术后共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发病率为0.5%,均早期发现和处理,终康复出院.结论:在围手术期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可降低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作者:傅俊美;李娜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科学规范的护理方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98例,依据随机平均原则划分为参照组99例与研究组99例.参照组99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99例患者行科学规范化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护理疗效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 0.05.结论: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采取科学规范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病情,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张莎;张莹莹;韩文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浅谈医药代表职业环境

    针对医药代表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这一里程碑事件,通过查阅近八年中国知网收录的关于医药代表的文献及作者的职业经历,分析医药代表的职业环境.

    作者:杨兴凯;杨悦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二级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关系初探

    随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居民卫生服务的一线,已经遍及城乡.二级综合医院在原有医疗体制内是公费医疗及市级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临新的医疗改革,二级综合医院特别是大、中城市的二级医院,身处三甲医院及基层医院的夹缝中,其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关系对两者的发展都是尤为重要的.

    作者:王辉;王利文;刘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降钙素原在老年细菌性肺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老年细菌性肺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120例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非细菌性肺炎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比较各组指标检测结果及PCT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PCT和WB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中,存活117例,死亡3例,存活率97.50%死亡患者在治疗后24h、96h、168h及死亡前的PCT、CRP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0.05);存活患者在治疗后24hWBC方面与死亡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96h时、168h及死亡前显著低于死亡患者(P<0.05).存活患者随治疗时间的延长,PCT、CRP水平逐渐降低,WBC在治疗后24h时降低不明显,至治疗后96h时才有所降低;死亡患者随病情的恶化,PCT、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WBC升高不明显.结论:PCT可作为诊断老年细菌性肺炎的有效检测指标,并对预后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王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2010-2015年金山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特征

    目的:分析2010年-2015年金山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特征,研究2014年和2015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原学特征,为今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信息系统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资料;结膜拭子采样进行病毒分离和细菌培养.结果:金山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教从2010年开始下降;9月份高发;工人、农民、学生发病多;分离出EV70和腺病毒,培养出表皮葡萄菌、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防治重点人群是工人、农民和学生;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应该注意抗菌治疗.

    作者:高其乐;周晓东;李涛;陈雪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腹腔镜手术的术中配合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术中配合.方法:回顾我院于2014年8 月-2016年8月进行的87台妇科腹腔镜手术,探讨术中配合.结果:所有患者均于术后4-6d出院,平均出院时间为(5.04±0.12) d.结论:保证手术成功需要医生精湛专业技能以及完整的设备,也需要医护默契的配合.

    作者:冉晴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0例.对比两组SAS评分、SDS评分、PSMS评分和IADL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PSMS评分和I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PSMS评分和IADL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两组SAS评分、SDS评分、PSMS评分和IADL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满意度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覃桂水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儿科护理工作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住院患儿1746人,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常规的入院评估及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根据所评分值进行相应的治疗与护理处理.结果:观察组分别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转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医生满意度率、护士满意率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可以较准确帮助护士评估患儿的病情及其变化,并识别潜在危重症患者,为医生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谭竞争;宋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腹泻患儿护理中的效果

    目的:分析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腹泻患儿护理中的方式与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儿科收治的腹泻患儿104例,分为两组,其中,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52例试验组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并比较分析两组应用的效果.结果:对比发现,试验组中患儿经护理后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运用到腹泻患儿的护理中有显著效果,值得大力推广与运用.

    作者:向琼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综合护理用于小针刀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用于小针刀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间收治的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对照组和观察组,66例患者均进行小针刀手术治疗,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法结果:观察组(97%)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84.8%)护理满意度,组间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综合护理用于小针刀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有助于降低复发率,缓解疼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崔长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期的优质护理

    目的:探讨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期的优质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2014年1月到2016年4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60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都给予剥脱手术治疗,对照组在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围手术期给予优质护理.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与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的VCSS评分分别为1.13±0.24分和2.52±0.44分,都明显低于术前的9.56±1.95分和9.93±2.15分,且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VCSS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期的优质护理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对于患者的创伤,缓解疼痛程度.

    作者:钟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有创血压监测在G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有创血压(IBP)一般可监测:动脉血压(AB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左房压(LAP)、颅内压(ICP).其测量原理是:首先将导管通过穿刺,置于被测部位的血管内,导管的外端直接与压力传感器相连接,由于流体具有压力传递作用,血管内的压力将通过导管内的液体传递到外部的压力传感器上,从而可获得血管内实时压力变化的动态波形,通过特定的计算方法,可获得被测部位血管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

    作者:谭小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