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毅;邱鸿;周丽娜;王琰
目的 研究慢性肾脏病(CKD)3~5期非透析非糖尿病患者的动脉僵硬度,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Complior SP脉搏波速度(PWV)测定仪测定CKD患者颈动脉-股动脉PWV(CFPWV).用多部位X线平片检测血管钙化情况.常规检测血压、相关血生化指标和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影响PWV的因素.3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成人作为对照,检测CFPWV.结果 入选患者96例,平均年龄(53.7±14.2)岁.CKD3、4、5期患者分别为32例、30例和34例,其CFPWV分别为(11.63±2.39)m/s、(11.70±2.80)m/s、(12.88±2.49)m/s,均高于健康对照(9.70±1.66)m/s(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平均动脉压、血管钙化和iPTH是CFPWV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KD非糖尿病非透析患者大动脉僵硬度显著增加.年龄、平均动脉压、血管钙化和iPFH是CFPWV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王宓;王梅;杨冰;李四君;张萌;ZHANG Meng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NADPH氧化酶特异抑制剂夹竹桃麻素(apocynin)对高草酸尿症大鼠肾脏氧化应激(O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自由饮用含有0.8%乙二醇的水4周建立高草酸尿症SD大鼠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个组:空白组、高草酸尿症组、apocynin干预组、apocynin对照组.后两组给予apocynin(0.2 g·kg-1·d-1)灌胃,对照组给予正常饮水.4周后检测大鼠肾脏OS指标(尿H2O2和8-异前列腺素),以及Ccr及肾脏/体质量比值.免疫组化观察NADPH氧化酶亚基p47phox在肾脏中的表达位置.RT-PCR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肾组织NADPH氧化酶亚基p47phox、gp91phox、Nox-1 mRNA以及p47phox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p47phox在各组.肾脏中均有广泛的表达,包括肾皮质区、内髓区、外髓区等.与空白组比较,高草酸尿症组大鼠尿H2O2和8-异前列腺素水平显著升高,Ccr降低,肾脏/体质量比值增高(均P<0.05);肾脏p47phox、gp91phox和Nox-1的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均P<0.05),p47phox蛋白表达也增多(P<0.01).apocynin干预治疗可抑制肾脏p47phox、Nox-1 mRNA及p47phox蛋白的表达,但gp91phox mRNA表达未明显减少,而大鼠尿H2O2和8-异前列腺素水平下降,Ccr增加,肾脏/体质量比值减少,但仍高于对照组水平.结论 NADPH氧化酶是高草酸尿症诱导大鼠肾脏OS损伤过程中活性氧形成的来源之一.使用apocynin抑制NADPH氧化酶活性可部分减轻肾脏的OS损伤程度,保护肾功能.
作者:黎承杨;邓耀良;孙丙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本研究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及透析次数、充分性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2005年12月至2008年8月在广西桂平市人民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2006年4月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其中参加48人,男性25人,女性20人,平均(41.2±13.8)岁;自费34人,男性18人,女性16人,平均(42.7±14.2)岁.参加前37人,男性18人,女性19人,平均(43.4±15.1)岁.后有7人死亡退出,其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人,自费2人,参加前2人.在性别、年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王福诩;卢冠解;黄芝;梁浚婧;吴瑞群;严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患者,女性,44岁,17 d前因感冒口服安乃近后出现少尿,次日无尿,于2008年4月11日转入本院.当地医院检查:Hb 79 g/L,Scr 1076μmol/L,BUN 19.2 mmol/L,K+5.3 mmol/L.3月26日起当地医院予血液透析,每周两次.4月2日血液透析时着凉后出现面部麻木,以口周明显,言语不清,进食经口角外溢,四肢对称性乏力.既往发现血压高4年余.入院查体:BP 160/110 mm Hg,额纹浅,蹙眉、鼓腮不能,闭目力弱,双侧鼻唇沟浅,口角不歪,伸舌居中,四肢肌力Ⅳ级,对称性减弱,腱反射减弱,病理征阴性.辅助检查尿蛋白1.0 g/L,红细胞阴性.
作者:劳立峰;高瑞通;郝素芳;李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脏Klotho表达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以及冬虫夏草对其的影响,探讨冬虫夏草在高血压肾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只22周龄雄性SHR分为模型组(SHR)、冬虫夏草组、氯沙坦组、冬虫夏草+氯沙坦组,以5只22周龄雄性Wistar-Kyoto(WKY)大鼠为对照组.测定尿蛋白量(24 h)、NAG、Scr、BUN水平,并观察肾脏病理改变;RT-PCR法观察肾组织Klotho、p53和p21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组织Klotho、p53、p21和活性caspase-3蛋白表达;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结果 与SHR组相比,冬虫夏草组、氯沙坦组、冬虫夏草+氯沙坦组尿蛋白量(24 h)[(52.16±29.3)mg、(49.97±32.5)mg、(54.67±30.09)mg比(96.52±36.94)mg]、尿NAG[(44.13±9.11)、(42.75±8.33)、(41.96±7.88)U/L比(54.07±6.57)U/L]、Scr[(45.25±9.55)、(43.76±8.65)、(45.18±7.28)μmol/L比(53.84±10.21)μmol/L]和BUN[(8.25±1.03)、(8.40±1.58)、(8.32±0.98)mmol/L比(8.91±1.24)mmol/L]均显著减少(均P<0.05),肾脏病理损害减轻,同时肾脏Klotho表达显著上调(P<0.01),而p53、p21及活性caspase-3表达均显著下调(均P<0.01),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显著减少(分别为7.56%±0.52%、7.93%±0.37%、7.37%±0.36%比13.32%±0.64%,均P<0.01),各药物干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冬虫夏草可能通过上调Klotho表达,抑制p53、p21的表达和caspase-3的活化,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从而对高血压肾损伤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周巧玲;唐荣;朱俐俐;汤天凤;涂珊;张义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慢性肾脏病(CKD)是临床常见和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我们运用多状态Markov模型探讨CKD的分期预后及其预后影响因素.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从2007年6月至2008年3月共9个月时间,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内科门诊随诊的CKD患者进行随访.在前瞻性随访的同时,根据随访病例原有的门诊留档有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刘迅;唐骅;彭晖;石成钢;陈珠江;娄探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鱼胆中毒是一种严重的临床急症,可致多器官衰竭,其中急性肾衰竭(ARF)发生率高,也是其主要死因.肾脏病理突出表现为近曲小管损害.肾损伤分子1(KIM-1)是新近发现的一种黏附分子,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后的肾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从尿中排出,而在正常肾组织中几乎不表达[1].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鱼胆中毒大鼠急性肾损伤(AKI)后尿和肾组织中KIM-1的表达变化特点,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马西臣;谭玉利;杨亦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介导的炎性反应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蛋白激活性受体γ(PPARγ)及其辅调节因子的表达变化,分析其相互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应用IL-1β作用于HK-2细胞,收集细胞总mRNA、胞核蛋白和细胞培养上清液.应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印迹法、ELISA法、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法分别从mRNA水平、蛋白质水平、DNA结合活性水平检测PPARγ及其辅调节因子(包括辅激活因子和辅抑制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的IL-1β(0~20μg/L)刺激24 h后,PPARγ、辅激活因子SRC-1、SRC-2和PGC-1 mRNA表达水平均呈总体下调趋势(P<0.05),同时辅抑制因子NCoR呈显著上调趋势(P<0.05).以10μg/L作为IL-1β佳刺激浓度,SRC-2和PGC-1的mRNA水平在刺激1 h后就分别显著下调了57%(P<0.01)和48%(P<0.01);SRC-1的mRNA水平在刺激2 h后显著下调了43%(P<0.05),而PPARγ在刺激4 h时下调了55%(P<0.01);NCoR在刺激8 h后出现显著上调(为对照组的2.17倍,P<0.05),之后又缓慢下降,至24 h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PPARγ的蛋白表达在IL-1β(10μg/L)刺激4 h后出现显著下降.ELISA结果显示MCP-1的分泌水平呈持续增高,8 h后达到高值[(160.56±2.8)ng/L,P<0.01],至24 h仍为(50.82±1.25)ng/L(P<0.01).EMSA结果显示PPARγ的DNA结合活性呈总体减弱趋势,至24 h达到低值,而NF-κB的DNA结合活性均呈总体增强趋势,至24 h达到高峰.结论 在肾脏炎性反应进程中,IL-1β诱导的NF-κB炎性通路激活可引起PPARγ及辅激活因子的表达下调,MCP-1和辅抑制因子的表达上调.不仅PPARγ,其辅调节因子也积极参与肾脏炎性反应.
作者:靳远萌;陈慧;朱冰冰;韩琳;王伟铭;陈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患者,男,43岁,于2008年1月因感冒后出现双下肢水肿,未做尿液检查,口服私人中药(具体药物成分不详)后水肿缓解.3月再次出现下肢水肿,后渐及全身,血压高达160/110 mm Hg c,查尿蛋白4+,RBC 20~30个/HP.仍用中药及不规律用卡托普利治疗,症状和尿蛋白无明显好转,于7月24日就诊我院.既往有先天心病史.查体:BP 160/100 mm Hg,心率80次/min,律齐,叩诊心界向左右两侧增大,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全收缩期杂音伴震颤,双下肢明显水肿.
作者:赵晔;王春艳;杨艳艳;刘国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前静脉注射铁剂均为间断法.我科近2年来分别采用连续静脉注射及间断静脉注射给药,观察两种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鸿卿;胡滔滔;陈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脂蛋白脂酶活化剂NO-1886对饮食诱导的糖尿病小型猪肾组织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给小型猪喂正常饲料(C组,n=5)、高脂高糖饲料(DM组,n=5)和高脂高糖饲料加1.0%NO-1886(NO-1886组,n=5),测空腹血糖、胰岛素、三酰甘油(TG)、肌酐、尿素氮和晨尿微量白蛋白浓度,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5个月后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m印迹法检测肾GSK-3β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DM组出现高糖、高TG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尿微量自蛋白增加(P<0.05或P<0.01).DM组GSK-3β mRNA相对表达量为0.0272±0.0052,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1600±0.0463,均显著高于C组mRNA(0.0125±0.0045,P<0.01)和蛋白(0.1385±0.0664,P<0.01)表达.而与DM组相比,NO-1886组血糖、胰岛素和TG下降,胰岛素抵抗改善,尿微量白蛋白减少(P<0.05或P<0.01),GSK-3β mRNA(0.0162±0.0019,P<0.05)和蛋白(0.8429±0.0408,P<0.05)表达均减少.结论 NO-1886可改善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糖、三酰甘油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下调肾GSK-3β mRNA和蛋白表达,保护肾组织结构和功能.
作者:李宏光;刘毅;祖秀宏;李勤凯;蔡曼波;侯洪杰;尹卫东;王宗保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无基础肾脏病的急性肾衰竭并发肺栓塞极其罕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78岁,因腹泻、厌食5 d,腹胀4 d,晕厥3h,于2008年4月入我院.5 d前患者在外旅游时出现便秘,自服某通便胶囊4粒后出现黄色水样便腹泻,共10余次,饮食明显减少,1 d后腹泻缓解.4 d前开始出现腹胀、乏力,尿失禁1次,厌食明显,因在外地,未就诊.3 h前,患者结束旅行下列车后,突然晕厥,下颌着地,约1min后清醒,由家人送至我院急诊室.
作者:崔永军;万美燕;张树俭;张扬;邹作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高糖尤其是波动性高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凋亡的影响,以及NF-κB信号通路在高糖诱导HUVEC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针对NF-κBp65 mRNA序列1566位点的重组RNAi腺病毒表达载体,并利用RNAi腺病毒抑制HUVEC p65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及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研究NF-κB信号通路在高糖诱导HUVEC凋亡的作用.结果 高糖(20.5 mmol/L或30.5 mmol/L)可以促进HUVEC凋亡.NF-κBp65特异腺病毒感染HUVEC后,可以明显抑制高糖刺激的NF-κBp65核蛋白转录,使核内p65蛋白表达处于基础水平.TUNEL结果示高糖作用后5 d,高糖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正常葡萄糖组(25.81%±1.77%比8.20%±0.63%,P<0.05),Ad-DEST+高糖组(26.10%±0.98%)与单独高糖组的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1566+高糖组的细胞凋亡率(11.49%±0.92%)比Ad-DEST+高糖组显著下降(P<0.01).TUNEL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均显示NF-κBp65特异腺病毒可以降低高糖诱导的HUVEC凋亡.结论 高糖可以促进HUVEC凋亡.腺病毒感染HUVEC可以明显抑制高糖刺激的NF-κBp65核转录,从而保护高糖作用的HUVEC凋亡.
作者:陈刚;沈小燕;林旭;游婷婷;乔玉芳;姚瑾;林苗;朱香清;牟伦盼;方晓文;邹欣;林丽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DJ-1癌基因在肾纤维化过程中表达水平、细胞内定位及高表达DJ-1基因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表达和β连环素(β-catenin)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体外实验以人肾小管上皮细胞为研究对象,10μg/L TGF-β1刺激72 h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正常组和TGF-β1干预组细胞内E-cadherin、vimentin和DJ-1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两组细胞内DJ-1mRNA表达水平;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J-1在细胞内的定位.体内实验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5/6肾切除法制作慢性肾纤维化模型;常规检测BUN和Scr水平;Masson染色检测肾组织纤维化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内DJ-I蛋白的表达和分布.脂质体法介导含野生型DJ-1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DJ-1或空载体转染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印迹法鉴定转染效率后,Western印迹法检测正常组、pEGFP-N1-DJ-1转染组和空载体转染组细胞内E-cadherin、vimentin蛋白的表达及各组β-catenin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结果 正常组细胞表达E-cadherin和DJ-1,几乎不表达vimentin;TGF-β1干预组细胞表达vimentin,表达较少E-cadherin,DJ-1 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正常组细胞显著增多(P<0.05).DJ-1在正常细胞内大多分布在细胞质,部分分布在细胞核;在转分化细胞内胞质和胞核内表达均有增加,且胞核内增加更显著.假手术组大鼠肾功能正常,肾组织内未见纤维组织,DJ-1主要表达于肾小管,肾小球内几乎没有表达.模型组大鼠肾功能不全,肾组织内可见明显纤维化结构,肾小管内DJ-1表达明显增加.pEGFP-N1-DJ-1转染组较正常组和空载体转染组细胞内DJ-1和vimenti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且β-catenin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升高,而E-cadhefin蛋白表达减少.结论 DJ-1基因高表达可能促进了肾间质纤维化.
作者:位红兰;梁萍萍;李娣昕;刘林;徐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例1,男,70岁.因双下肢水肿1个月,于2008年4月28日入院.血压120/60 mm Hg,双下肢水肿.Hb 109g/L,BUN 7.4 mmol/L,Scr 101 μmol/L.B超示双肾盂及输尿管轻度扩张积液,腹膜后实性团块.CT加强扣描示自双肾下极至髂内、外动脉分叉水平,腹主动脉周围被软组织密度影包绕,增强后未见强化,病变处下腔静脉管腔狭窄;双输尿管上端扩张.诊断原发性腹膜后纤维化.予泼尼松40 mg/d,来氟米特20 mg/d治疗.4周后双下肢水肿消失.复查B超,双肾及腹膜后未见异常.现泼尼松减至10 mg/d,来氟米特10 mg/d维持治疗.
作者:王健英;赵军;乔良;陆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两种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ORG),即肥胖相关性肾小球肥大症(OB-GM)及肥胖相关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OB-FSGS)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我科1998年至2008年经肾穿刺病理检查确诊为OB-GM的患者23例及OB-FSGS患者22例,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1)两组均为腹型肥胖患者,大部分为中年男性.两组间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腹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B-FSGS组的平均病程显著比OB-GM组长[(21.7±29.7)个月比(6.8±9.3)个月,P<0.05].(2)两组患者多数伴高血压和糖、脂、嘌呤代谢紊乱,呈现代谢综合征.两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与OB-GM组比较,OB-FSGS组尿蛋白量显著增加[(2.49±1.58)比(0.83±0.87)g/d,P<0.05],血清白蛋白显著降低[(38.67±7.00)比(44.05±3.55)g/L,P<0.01],Scr显著升高[(102.09±25.07)比(87.84±20.63)μmol/L,P<0.05)],Ccr显著降低[(95.78±37.83)比(128.72±31.20)ml/min,P<0.01],禁水12 h尿渗透浓度显著下降[(678.72±91.76)比(840.69±133.88)mmol/L,P<0.01].(4)两组患者肾小球直径均明显增大,两组间差异尤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不同病理表现的肥胖相关肾小球病,在病程、尿蛋白量、血清白蛋白和肾功能等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程虹;谌贻璞;张聪;方静;董鸿瑞;李文歌;邹万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脏损害病理类型的分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除外非糖尿病肾病的伴显性白蛋白尿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病理表现及临床特点,根据病理表现分为典型糖尿病肾小球病(DG)组和不典型糖尿病相关肾脏疾病(ADRD)组.结果 DG占59.2%,ADRD占40.8%.病理表现上,DG的肾小球系膜区体密度、肾小球基底膜厚度、肾小管间质病变积分和肾小动脉玻璃样变发生率均大于ADRD,而足细胞相对密度低于ADRD.临床表现上,DG的糖尿病病程较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率高,空腹血糖较高,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较高,尿蛋白量较多,GFR下降更明显,而ADRD的体质量指数和肥胖比例较高,血脂紊乱更显著.DG和ADRD的GFR均与肾小球球性硬化率呈负相关,而DG的尿蛋白量水平与肾小球系膜区体密度呈正相关,ADRD的尿蛋白量水平与病理指标无显著相关.对DG诊断预测价值较高的有DR(阴性预测值94.8%)和已知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阴性预测值90.7%).结论 2型糖尿病肾损害的病理表现多样,ADRD与DG是两种差异显著的2型糖尿病肾损害的病理表现,区分ADRD与DG能更好地从临床预测病理.
作者:徐鹏杰;李航;徐亚兰;文煜冰;李学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我院应用枸橼酸氢钾钠治疗三聚氰胺所致肾结石患儿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牟春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血凝素样氧化刑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脂蛋白受体[1],表达于血管丰富器官的内皮细胞,以及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和肾小球系膜细胞[2].在残肾大鼠和盐负荷高血压大鼠的肾脏中,LOX-1表达增强,且与尿蛋白相关[2,3].他汀类药物可显著减少粥样硬化主动脉和肾动脉内膜LOX-1的表达[4].然而,他汀类对残肾大鼠LOX-1表达的影响尚未检索到有关报道.本研究观察氟伐他汀对残肾大鼠LOX-1表达的影响,探讨LOX-1在慢性肾脏病(CKD)中的可能作用及他汀类药物延缓CKD进展的可能机制.
作者:余毅;邱鸿;周丽娜;王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2006年,Grobner等[1]通过回顾性分析后推测,含钆磁共振成像(MRI)造影剂与一种罕见、甚至致命的疾病--肾源性纤维化皮肤病(neplarogenic fibrosing dermopathy,NFD)或肾源性系统纤维化(nephrogenic systemic fibrosis,NSF)有关.1997年,首次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的一个肾脏移植中心发现了肾源性纤维化皮肤病,它发生于肾衰竭患者中,作为一种特发性皮肤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四肢皮肤变厚变硬,有时会发生在躯干部,同时伴有皮肤纤维母细胞样细胞的增生、胶原质重组及黏蛋白沉积,具有类硬皮病样表现.
作者:王玲;袁伟杰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