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铖;陈战瑞;廖蕴华;杨桢华;黎伟
目的研究不同钙离子浓度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过程中钙平衡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影响,为透析患者个体化选择透析液钙离子浓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2例血钙正常的稳定的MHD患者分别使用钙离子浓度为1.25 mmol/L(DCa1.25)、1.5mmol/L(DCa1.5)和1.75 mmol/L(DCa1.75)的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透析液其他成分不变),每次透析4 h.检测透析前后血清总钙(tCa)、离子钙(iCa)、iPTH及透析废液的iCa和磷(P),并对血压进行监测.结果使用DCa1.25时,患者体内丢失的钙平均为5.03mmol,但透后血iCa和tCa浓度与透前相比无明显变化,iPTH透后较透前显著升高(P<0.05).使用DCa1.5时,患者体内钙的蓄积平均为1.4 mmol,透后血iCa和tCa浓度与透前相比明显升高(P<0.01),其中25%的患者发生透后高血钙,iPTH较透前无明显变化;使用DCa1.75时,患者体内钙的蓄积平均为3.3 mmol,透后血iCa和tCa浓度比透前明显升高(P<0.01),其中83.3%的患者发生透后高血钙,iPTH较透前明显降低(P<0.01).3种透析液对血磷的清除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透前血钙水平正常的患者,DCa1.75的透析液明显增加了患者的钙负荷,增加了透后高钙血症的发生.DCa1.25的透析液能够明显减轻钙负荷,但长期使用应注意监测iPTH水平.对于透前轻度低血钙或在正常值低限的患者,DCa1.5的透析液是适用的,如果发生透后高钙血症,则应改用DCa1.25的透析液.
作者:孙鲁英;左力;王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和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我们以2型糖尿病大鼠为实验对象,观察小剂量氟伐他汀、缬沙坦及两药合用对该模型大鼠肾小管间质病变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
作者:高苹;贾汝汉;宋恩峰;褚瑰丽;丁国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来氟米特(爱若华)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应用于肾脏病的报道甚少.我们自2002年5月起应用来氟米特治疗IgA肾病,取得可喜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爱平;张磊;王艳侠;丁尧海;张颖玮;郭治;石书梅;陈海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近年来糖尿病(特别是2型)的发生率有逐步上升趋势,而糖尿病肾病(DN)又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累及率约为30%~35%.一旦肾脏累及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肾脏病变往往不可逆转,终在较短时间内进入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
作者:顾勇;赖凌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及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Con)、单纯大鼠血清蛋白组(RSP)、糖化血清组(AGEs)和氨基胍组(AG).尾静脉注射AGE-RSP 6周后,采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印迹杂交等方法检测AGEs对大鼠肾皮质TGF-β1和CTGF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及ECM蛋白成分表达的影响.结果与Con及RSP组比较,AGEs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ECM红染区增大.AGEs组大鼠肾皮质TGF-β1和CTGF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明显上调(P<0.01);TGF-β1和CTGF免疫组化阳性表达部位主要位于肾小球;肾小球ECM蛋白成分胶原(Col)Ⅳ和纤连蛋白(FN)合成也增多(P<0.05).AG组上述所有变化均减轻.结论 AGEs能明显诱导大鼠肾皮质CTGF mRNA和蛋白质表达增强,并使ECM蛋白成分合成增多.AGEs可能通过诱导CTGF表达上调引起ECM合成增多.
作者:周桂华;李才;苗春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是富含甘油三酯(TG)的脂蛋白,与肾功能的下降、蛋白尿和肾小球硬化相关[1].p422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可以介导细胞的增殖、分化[2].因此,本研究探讨活化p422 MAPK在VLDL促进系膜细胞(MC)增殖中的作用.
作者:俞国庆;崔若兰;袁伟杰;付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不规则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发现于1997年,兼具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的活性,其受体是CX3CR1.因起初在人奇静脉内皮细胞发现Fkn的表达,故推测其作为激活的内皮细胞表面蛋白,可能有利于在高速血流条件下(如肾小球毛细血管内)俘获白细胞[1].
作者:王磊;丁小强;欧周罗;滕杰;钟一红;吉俊;邹建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我们于血透中采用血容量监测(BVM)并反馈调控脱水速度的方法,观察其对血透中常见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袁金忠;伍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缬沙坦肾脏保护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腹腔注射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及缬沙坦组,分别于4、8周处死.应用免疫组化及酶谱分析方法(zymography)观察各组肾组织MMP-9的蛋白表达及其活性水平,并分析MMP-9与细胞外基质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LN)的相关性.结果MMP-9在正常对照组肾小球、肾小管细胞均有阳性表达;在糖尿病组其表达明显减弱,MMP-9活性也明显降低(P均<0.01).MMP-9活性与Ⅳ型胶原、LN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801和-0.811,P均<0.001).缬沙坦能显著上调MMP-9在肾组织的表达并提高其活性水平,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MMP-9在糖尿病肾病细胞外基质的生成中起一定作用,缬沙坦可能部分通过上调MMP-9在肾组织的表达并提高其活性而起到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王秀芬;李英;王保兴;迟雁青;张丽红;赵金彩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维甲酸对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UUO模型前2 d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每天给予10 mg/kg全反式维甲酸或溶媒皮下注射.观察模型第3、7和12天肾小管损害百分比、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肾间质巨噬细胞数、肾间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胶原Ⅲ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的表达.结果维甲酸显著减轻肾小管损害和肾间质纤维化(P<0.01).治疗组肾间质巨噬细胞数和肾间质α-SM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维甲酸显著抑制胶原Ⅲ和MCP-1 mRNA表达(P<0.01).结论维甲酸减少大鼠UUO模型肾间质巨噬细胞浸润、降低胶原Ⅲ和MCP-1 mRNA表达、抑制α-SMA蛋白的表达,从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作者:杨念生;武庆庆;姜宗培;张锐;王芳;罗明乾;关伟明;余学清;叶任高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应用波生坦或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DN)模型进行干预,比较两药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摘除右肾后,静脉注射链脲菌素成DN模型,然后分成模型组、波生坦组、依那普利组.对照组为仅注射缓冲液.每组大鼠6只.20周时测量体重、血压、血糖及24 h尿蛋白定量,处死大鼠,用PAS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用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Ⅰ型胶原(Col I)、Ⅳ型胶原(Col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骨形成蛋白-7(BMP-7)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血糖、平均动脉压、尿蛋白定量及肾重/体重比值均显著上升(P<0.05或0.01);肾小球系膜及基膜相对面积及肾间质纤维组织相对面积均显著扩大(P<0.01);肾组织内Col Ⅰ、ColⅣ、TGF-β1及CTGF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或0.01),而BMP-7 mRNA及蛋白质表达则下调(P<0.05或0.01).波生坦或依那普利干预后,上述上调指标除血糖外都被显著抑制(P<0.05或0.01),而抑制的BMP-7表达却被上调(P<0.01).两种药物之间比较,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波生坦或依那普利对DN模型的干预效果相似,此疗效可能与下调肾组织TGF-β1及CTGF表达、及上调BMP-7表达相关.
作者:程虹;田雪飞;董鸿瑞;丁爽爽;邱长斌;谌贻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半年肾功能对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2年4月至2001年3月在本中心进行首次单纯尸体肾移植病例79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6个月时间点血清肌酐(Scr)水平,分为肾功能异常组(Scr>133μmol/L)与肾功能正常组(Scr≤133μmol/L).通过Kaplan-Meier方法分别计算包括急性排斥(AR)、延迟复功(DGF)和不包括AR、DGF时两组患者带功和排除带功死亡时移植肾短期和长期存活率.结果两组在受体移植时年龄、淋巴毒、冷/热缺血时间及免疫抑制剂方案无显著性差异;而男女性别比例、受体体重、随访时间、术后6个月内AR和DGF发生率、术后6个月或12个月环孢素A(CsA)剂量、随访期间及Scr水平等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肾功能异常组与正常组相比有较高的AR和DGF的发生率,但不管是否存在AR和DGF,肾功能异常组带功和排除带功死亡时移植肾的长期存活均明显低于肾功能正常组.结论术后6个月Scr水平影响移植肾的长期存活.
作者:陈江华;王仁定;吴建永;王逸民;朱琮;张建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N)肾小球系膜细胞(GMC)中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p21mRNA表达变化及其与GMC肥大的关系.方法大鼠1097系膜细胞株分为高糖组、甘露醇组、不同浓度胰岛素组、高糖加不同浓度胰岛素组、正常对照组.用RT-PCR法检测各组GLUT4 mRNA、p21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各组GMC体积大小.结果正常对照组GMC有一定GLUT4mRNA、p21mRNA表达.高糖组GLUT4mRNA表达明显下降,p21mRNA表达明显增加.胰岛素刺激GMCGLUT4mRNA表达存在浓度依赖关系.p21mRNA表达越高,细胞前向角度散射光(FSC)越强,GMC体积越大.结论高糖刺激导致GMC肥大,GMC的p21mRNA表达上调和GLUT 4mRNA表达下调与DN早期GMC肥大-肾小球肥大有关.
作者:黄颂敏;柳飞;唐万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脂肪营养不良常与Ⅱ型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肾脏疾病合并存在,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极为罕见,我们近年曾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建华;朱慧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对梗阻性肾病模型肾组织p38丝裂素激活蛋白激酶(MAPK)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模型,治疗组从造模前24 h至造模后28 d以依那普利10 mg@kg-1@d-1灌胃,另设假手术组作正常对照.分别于造模后1 h,3 h,6 h,12 h,1 d,3 d,5 d,7 d,14 d,21 d及28 d取肾组织,应用免疫沉淀结合特异性底物磷酸化法测定肾组织p38MAPK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磷酸化p38MAPK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肾组织TGF-β1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正常大鼠肾组织基础的p38MAPK活性(吸光度值)为0.22±0.06.UUO术后1 h,p38MAPK即被激活(0.45±0.14,P<0.01),并呈进行性升高,12 h时达第1个高峰(0.91±0.07,P<0.01),此后活性逐渐下降;第3天后又进行性升高,第7天达到第2个高峰(0.93±0.06,P<0.01).TGF-β1的表达在UUO术后1 h、3 h、6 h、12 h及24 h均无明显增加;在第3天有明显增加(A值,13.55±6.33比基础4.32±1.72,P<0.01);第7天达高峰(26.78±8.77,P<0.01).梗阻肾肾组织p38MAPK的激活明显早于TGF-β1表达,且p38MAPK早期活性的强弱与肾组织TGF-β1的表达水平相一致.依那普利治疗可以明显抑制p38MAPK活性(下降36%~65%,P<0.01),显著降低肾组织TGF-β1表达(下降33%~46%,P<0.01),且p38MAPK活性的抑制与梗阻肾肾组织的TGF-β1表达水平的下降相一致.结论依那普利可显著抑制梗阻肾肾组织TGF-β1表达,减轻梗阻肾间质纤维化,这一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肾组织p38MAPK信号通路的活性有关.
作者:余学清;祝胜郎;娄宁;郑勋华;董秀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建立肾脏缺血预适应大鼠模型,探讨缺血预适应对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摘除右肾后,对左肾采用2 min缺血+5 min再灌注,4个循环后再缺血45min,建立大鼠肾脏缺血预适应模型.RT-PCR检测肾脏ICAM-1 mRNA表达.结果缺血预适应使肾缺血后Scr的升高幅度值减少,肾小管损伤减轻,髓质ICAM-1 mRNA表达降低.结论肾脏缺血预适应可从组织学和功能上减轻肾脏的急性缺血性损伤,这可能与肾组织ICAM-1表达降低及局部炎症减轻有关.
作者:李鹏;丁小强;曹长春;邹建洲;欧周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我科自1994年5月至2003年11月利用活检枪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肾脏穿刺活组织检查技术(简称肾自动活检术)1176例次,现对其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赵铖;陈战瑞;廖蕴华;杨桢华;黎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我们采用反映营养状况的新方法--综合性营养评估法(GNA),探讨血透患者的营养状况.
作者:肖观清;黄英伟;孔耀中;邵咏红;林丽华;李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降脂药氟伐他汀对5/6肾切除大鼠肾皮质细胞外基质(EGM)积聚的影响和探讨其降脂作用外的肾脏保护机制.方法将5/6肾切除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氟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另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实验期间测定尿蛋白排泄率;氟伐他汀处理(7 mg@kg-1@d-1)13周后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球Ⅳ型胶原(ColⅣ)及纤连蛋白(FN)蛋白表达;酶谱法检测肾皮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活性;免疫印迹检测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2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尿蛋白排泄、肾小球Ⅳ型胶原和FN表达均明显增加(均为P<0.01).模型组大鼠肾皮质MMP-2活性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而TIMP-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氟伐他汀治疗后这些改变均明显好转.结论氟伐他汀可能通过增加5/6肾切除大鼠肾脏MMP-2活性和降低TIMP-2表达,从而能增加细胞外基质降解和减轻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积聚.
作者:宋国炜;李才;于晓艳;苗春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甲状旁腺素(PTH)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经不同浓度的PTH作用后,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凋亡,吖啶橙荧光活体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免疫细胞化学结合计算机图文分析系统检测c-iun、c-fos表达.结果 PTH持续刺激GMC 6 h、12h时,10-11~10-9mol/L浓度范围内,促进细胞增殖(P<0.05);10-9mol/L在12 h达高峰,并可使GO~G1期细胞减少,S+G2M期细胞增多,并能明显促进c-iun、c-fos的表达(P<0.01),而10-8mol/L无明显作用;刺激24 h时各浓度均无作用;刺激48 h各浓度明显抑制大鼠系膜细胞增殖(P<0.01),且使细胞阻滞在G0~G1期,不能进入S期,并能明显抑制c-iun、c-fos的表达(P<0.01).PTH不诱导GMC凋亡.结论 PTH体外刺激GMC增殖与作用时间及剂量相关,低浓度短时间作用刺激GMC增殖,持续作用抑制GMC增殖,其作用与c-iun、c-fos的表达有关,并影响细胞周期.PTH对体外培养的大鼠GMC凋亡无诱导作用.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可能参与了慢性肾病残余肾功能进一步恶化的病理过程.
作者:魏娜;赵学智;徐成钢;孙田美;梅长林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