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善锬
不规则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发现于1997年,兼具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的活性,其受体是CX3CR1.因起初在人奇静脉内皮细胞发现Fkn的表达,故推测其作为激活的内皮细胞表面蛋白,可能有利于在高速血流条件下(如肾小球毛细血管内)俘获白细胞[1].
作者:王磊;丁小强;欧周罗;滕杰;钟一红;吉俊;邹建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长期高血压对肾血管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在不少肾脏疾病中,组织学检查显示有明显肾血管病变的患者而临床上并无高血压.
作者:张敏芳;严玉澄;钱家麒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脂肪营养不良常与Ⅱ型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肾脏疾病合并存在,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极为罕见,我们近年曾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建华;朱慧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甲状旁腺素(PTH)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经不同浓度的PTH作用后,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凋亡,吖啶橙荧光活体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免疫细胞化学结合计算机图文分析系统检测c-iun、c-fos表达.结果 PTH持续刺激GMC 6 h、12h时,10-11~10-9mol/L浓度范围内,促进细胞增殖(P<0.05);10-9mol/L在12 h达高峰,并可使GO~G1期细胞减少,S+G2M期细胞增多,并能明显促进c-iun、c-fos的表达(P<0.01),而10-8mol/L无明显作用;刺激24 h时各浓度均无作用;刺激48 h各浓度明显抑制大鼠系膜细胞增殖(P<0.01),且使细胞阻滞在G0~G1期,不能进入S期,并能明显抑制c-iun、c-fos的表达(P<0.01).PTH不诱导GMC凋亡.结论 PTH体外刺激GMC增殖与作用时间及剂量相关,低浓度短时间作用刺激GMC增殖,持续作用抑制GMC增殖,其作用与c-iun、c-fos的表达有关,并影响细胞周期.PTH对体外培养的大鼠GMC凋亡无诱导作用.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可能参与了慢性肾病残余肾功能进一步恶化的病理过程.
作者:魏娜;赵学智;徐成钢;孙田美;梅长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来氟米特(爱若华)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应用于肾脏病的报道甚少.我们自2002年5月起应用来氟米特治疗IgA肾病,取得可喜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爱平;张磊;王艳侠;丁尧海;张颖玮;郭治;石书梅;陈海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假性动脉瘤(PA)是动脉外伤、感染、血管炎,以及血管外科手术引起的并发症.由于动脉壁完整性遭到破坏,伴血液外渗,瘤体可进行性增大,甚至破裂,导致大出血,如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作者:王绿萍;梅晓蓉;徐玉兰;刘毅;郑尘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随着足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足细胞已被认为是各种原发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起始与进展的关键.本研究使用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探讨苯那普利对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铖;丁国华;尤燕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肾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与再灌注后氧应激反应的介导有关,而肾脏IR损伤的可逆性可能与肾脏内在的抗氧化保护机制相关[1].
作者:章斌;陈楠;邢静萍;史浩;王伟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及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Con)、单纯大鼠血清蛋白组(RSP)、糖化血清组(AGEs)和氨基胍组(AG).尾静脉注射AGE-RSP 6周后,采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印迹杂交等方法检测AGEs对大鼠肾皮质TGF-β1和CTGF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及ECM蛋白成分表达的影响.结果与Con及RSP组比较,AGEs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ECM红染区增大.AGEs组大鼠肾皮质TGF-β1和CTGF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明显上调(P<0.01);TGF-β1和CTGF免疫组化阳性表达部位主要位于肾小球;肾小球ECM蛋白成分胶原(Col)Ⅳ和纤连蛋白(FN)合成也增多(P<0.05).AG组上述所有变化均减轻.结论 AGEs能明显诱导大鼠肾皮质CTGF mRNA和蛋白质表达增强,并使ECM蛋白成分合成增多.AGEs可能通过诱导CTGF表达上调引起ECM合成增多.
作者:周桂华;李才;苗春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丝裂素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作用及其对细胞移行能力的影响.方法以PDGF(20 ng/ml)刺激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HK-2细胞,分别观察细胞形态、增殖和移行能力的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MAPK各亚类活性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的表达,同时观察分别采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p38信号通路特异阻断剂PD98059、SP600125和SB203580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PDGF刺激6~12 h使α-SMA表达上调近2倍,但刺激24~48 h反而使α-SMA表达低于基础水平.PDGF刺激24 h后HK-2细胞从立方形转变为梭形,细胞虽尚无增殖反应但移行能力增强至3倍(P<0.01).PDGF诱导的ERK、JNK和p38活性均在2 min时迅速增高,分别在2~5 min达高峰,分别为基础水平的5.7倍、2.6倍和1.6倍(P<0.05),ERK和JNK活性增高可持续至120 min,而p38活性则于60 min以后恢复至基础水平.在PDGF刺激24 h的情况下,PD98059和SP600125不影响基础状态及PDGF对α-SMA表达的作用,但SP600125可抑制PDGF上调的细胞移行能力(P<0.01);而SB203580既可抑制α-SMA的基础表达(P<0.01)及PDGF下调的α-SMA表达(P<0.001),同时还可显著抑制PDGF诱导的细胞移行能力(P<0.05).结论 PDGF可刺激MAPK的不同亚类信号通路磷酸化,并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改变及其移行能力增强.在PDGF诱导的表型转化和移行功能改变中,ERK信号通路无介导作用,JNK通路主要与细胞移行能力变化相关,而p38可能是调控α-SMA表达和细胞移行改变的主要信号通路.
作者:张梅;李晓玫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和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我们以2型糖尿病大鼠为实验对象,观察小剂量氟伐他汀、缬沙坦及两药合用对该模型大鼠肾小管间质病变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
作者:高苹;贾汝汉;宋恩峰;褚瑰丽;丁国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近年来糖尿病(特别是2型)的发生率有逐步上升趋势,而糖尿病肾病(DN)又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累及率约为30%~35%.一旦肾脏累及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肾脏病变往往不可逆转,终在较短时间内进入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
作者:顾勇;赖凌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降脂药氟伐他汀对5/6肾切除大鼠肾皮质细胞外基质(EGM)积聚的影响和探讨其降脂作用外的肾脏保护机制.方法将5/6肾切除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氟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另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实验期间测定尿蛋白排泄率;氟伐他汀处理(7 mg@kg-1@d-1)13周后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球Ⅳ型胶原(ColⅣ)及纤连蛋白(FN)蛋白表达;酶谱法检测肾皮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活性;免疫印迹检测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2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尿蛋白排泄、肾小球Ⅳ型胶原和FN表达均明显增加(均为P<0.01).模型组大鼠肾皮质MMP-2活性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而TIMP-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氟伐他汀治疗后这些改变均明显好转.结论氟伐他汀可能通过增加5/6肾切除大鼠肾脏MMP-2活性和降低TIMP-2表达,从而能增加细胞外基质降解和减轻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积聚.
作者:宋国炜;李才;于晓艳;苗春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半年肾功能对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2年4月至2001年3月在本中心进行首次单纯尸体肾移植病例79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6个月时间点血清肌酐(Scr)水平,分为肾功能异常组(Scr>133μmol/L)与肾功能正常组(Scr≤133μmol/L).通过Kaplan-Meier方法分别计算包括急性排斥(AR)、延迟复功(DGF)和不包括AR、DGF时两组患者带功和排除带功死亡时移植肾短期和长期存活率.结果两组在受体移植时年龄、淋巴毒、冷/热缺血时间及免疫抑制剂方案无显著性差异;而男女性别比例、受体体重、随访时间、术后6个月内AR和DGF发生率、术后6个月或12个月环孢素A(CsA)剂量、随访期间及Scr水平等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肾功能异常组与正常组相比有较高的AR和DGF的发生率,但不管是否存在AR和DGF,肾功能异常组带功和排除带功死亡时移植肾的长期存活均明显低于肾功能正常组.结论术后6个月Scr水平影响移植肾的长期存活.
作者:陈江华;王仁定;吴建永;王逸民;朱琮;张建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病(ESRD)的微炎症状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以246例ESRD患者和肾功能正常的对照组43例为对象,监测其有关炎症因子和颈动脉B超指标,分析尿毒症微炎症状态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 ESRD患者血清中炎症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的平均水平虽在正常范围内,但明显高于对照组.根据CRP水平分组后发现,CRP>4 mg/L组在颈动脉B超各项指标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等方面与CRP<4 mg/L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根据有无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史而分组后发现,阳性组患者血清中CRP、IL-6和TNF-α水平虽在正常范围内,但仍显著高于阴性组患者.结论尿毒症患者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这种微炎症状态可能是引起尿毒症高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叶云洁;倪兆慧;钱家麒;何颖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建立肾脏缺血预适应大鼠模型,探讨缺血预适应对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摘除右肾后,对左肾采用2 min缺血+5 min再灌注,4个循环后再缺血45min,建立大鼠肾脏缺血预适应模型.RT-PCR检测肾脏ICAM-1 mRNA表达.结果缺血预适应使肾缺血后Scr的升高幅度值减少,肾小管损伤减轻,髓质ICAM-1 mRNA表达降低.结论肾脏缺血预适应可从组织学和功能上减轻肾脏的急性缺血性损伤,这可能与肾组织ICAM-1表达降低及局部炎症减轻有关.
作者:李鹏;丁小强;曹长春;邹建洲;欧周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对梗阻性肾病模型肾组织p38丝裂素激活蛋白激酶(MAPK)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模型,治疗组从造模前24 h至造模后28 d以依那普利10 mg@kg-1@d-1灌胃,另设假手术组作正常对照.分别于造模后1 h,3 h,6 h,12 h,1 d,3 d,5 d,7 d,14 d,21 d及28 d取肾组织,应用免疫沉淀结合特异性底物磷酸化法测定肾组织p38MAPK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磷酸化p38MAPK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肾组织TGF-β1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正常大鼠肾组织基础的p38MAPK活性(吸光度值)为0.22±0.06.UUO术后1 h,p38MAPK即被激活(0.45±0.14,P<0.01),并呈进行性升高,12 h时达第1个高峰(0.91±0.07,P<0.01),此后活性逐渐下降;第3天后又进行性升高,第7天达到第2个高峰(0.93±0.06,P<0.01).TGF-β1的表达在UUO术后1 h、3 h、6 h、12 h及24 h均无明显增加;在第3天有明显增加(A值,13.55±6.33比基础4.32±1.72,P<0.01);第7天达高峰(26.78±8.77,P<0.01).梗阻肾肾组织p38MAPK的激活明显早于TGF-β1表达,且p38MAPK早期活性的强弱与肾组织TGF-β1的表达水平相一致.依那普利治疗可以明显抑制p38MAPK活性(下降36%~65%,P<0.01),显著降低肾组织TGF-β1表达(下降33%~46%,P<0.01),且p38MAPK活性的抑制与梗阻肾肾组织的TGF-β1表达水平的下降相一致.结论依那普利可显著抑制梗阻肾肾组织TGF-β1表达,减轻梗阻肾间质纤维化,这一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肾组织p38MAPK信号通路的活性有关.
作者:余学清;祝胜郎;娄宁;郑勋华;董秀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是富含甘油三酯(TG)的脂蛋白,与肾功能的下降、蛋白尿和肾小球硬化相关[1].p422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可以介导细胞的增殖、分化[2].因此,本研究探讨活化p422 MAPK在VLDL促进系膜细胞(MC)增殖中的作用.
作者:俞国庆;崔若兰;袁伟杰;付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应用波生坦或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DN)模型进行干预,比较两药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摘除右肾后,静脉注射链脲菌素成DN模型,然后分成模型组、波生坦组、依那普利组.对照组为仅注射缓冲液.每组大鼠6只.20周时测量体重、血压、血糖及24 h尿蛋白定量,处死大鼠,用PAS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用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Ⅰ型胶原(Col I)、Ⅳ型胶原(Col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骨形成蛋白-7(BMP-7)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血糖、平均动脉压、尿蛋白定量及肾重/体重比值均显著上升(P<0.05或0.01);肾小球系膜及基膜相对面积及肾间质纤维组织相对面积均显著扩大(P<0.01);肾组织内Col Ⅰ、ColⅣ、TGF-β1及CTGF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或0.01),而BMP-7 mRNA及蛋白质表达则下调(P<0.05或0.01).波生坦或依那普利干预后,上述上调指标除血糖外都被显著抑制(P<0.05或0.01),而抑制的BMP-7表达却被上调(P<0.01).两种药物之间比较,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波生坦或依那普利对DN模型的干预效果相似,此疗效可能与下调肾组织TGF-β1及CTGF表达、及上调BMP-7表达相关.
作者:程虹;田雪飞;董鸿瑞;丁爽爽;邱长斌;谌贻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介导血管紧张素(Ang)Ⅱ致肾小管上皮细胞肥大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用AngⅡ刺激体外培养的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株(HK-2),以流式细胞仪观察抗CTGF抗体(0.5 μg/ml)对AngⅡ(10-7mol/L)诱导的细胞周期分布改变的影响.用RT-PCR观察不同浓度AngⅡ(0、10-9、10-7、10-5mol/L)刺激细胞48 h,和AngⅡ(10-7mol/L)在不同时间点(0、24、48、72 h)时HK-2细胞p27kipl1mRNA表达情况;同时观察抗CTGF抗体(0.5 μg/ml)对AngⅡ(10-7mol/L)诱导p27kiplmRNA表达变化的影响.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抗CTGF抗体(0.5 μg/ml)对AngⅡ(10-7mol/L)诱导的细胞p27kip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AngⅡ使G0~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P<0.01),抗CTGF抗体可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细胞周期阻滞(P<0.05).AngⅡ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刺激p27kip1mRNA表达上调(P均<0.05),抗CTGF抗体可以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p27kip1 mRNA表达的增加(P<0.05),免疫细胞化学显示AngⅡ可显著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p27kip1蛋白表达,此作用可被抗CTGF抗体抑制.结论 CTGF在AngⅡ诱导HK2细胞肥大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表达p27kip1,并逆转细胞增殖周期阻滞有关.
作者:刘必成;孙静;陈珑;刘宏;陈琪;范乐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