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道远;李幼姬;王俭勤;杜勇;刘云启;叶任高
目的了解狼疮肾炎(LN)中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1cipt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肾脏病病理改变、细胞增生及LN肾组织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微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LN肾组织p21ripl表达,并进一步分析其与肾小球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数、LN活动指数、细胞增生等肾脏病理改变的相关关系.结果正常肾小球细胞无或仅有较弱p21cipl表达,LN肾小球细胞p21cipl的表达显著上调,尤以非Ⅳ型为显著.LN肾组织p21cipl阳性细胞数、PCNA阳性细胞数及LN肾组织活动指数显著负相关.结论 p21cipl在LN肾小球细胞中呈高表达,且与肾小球细胞增生程度密切相关.p21cipl可能参与LN发病的过程.
作者:陈雄辉;余学清;姜宗培;许韩师;杨念生;周建忠;关伟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999年日本学者Kojima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首次在小鼠和人的胃内分泌细胞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多肽,命名为Ghrelin.其后又明确其受体是一种孤立的G蛋白耦联蛋白-促生长激素分泌受体(GHS-RS),存在于下丘脑和脑干.Ghrelin与GHS-Rs结合后可以刺激垂体前叶释放生长激素,促进胃酸分泌,增加食欲,调节能量平衡,因而被认为是一种脑肠肽激素.我们观察了3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血浆Ghrelin水平,报道如下.
作者:张昭馥;臧贵明;付芳婷;赵丽;赵云涛;张肇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药三棱对体外培养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DPKD)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增殖及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磷酸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囊肿衬里上皮细胞经EGF、三棱作用后,采用Brdu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Western blotting检测EGF-R磷酸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GF(2.5~20 ng/ml)可刺激衬里上皮细胞增殖(P<0.01);与对照血清比较,三棱含药血清(1%~5%)能明显抑制经EGF刺激后的衬里上皮细胞增殖(P<0.01),阻止细胞从G0-G1期进入G2-M期,其作用效果呈浓度依赖性;三棱含药血清能抑制囊肿衬里上皮细胞EGF-R的磷酸化(P<0.05).结论 EGF在多囊肾病发病中起促进作用,三棱可能通过对EGF-R磷酸化的干预而达到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从而为延缓多囊肾病的发生与发展提供理论根据.
作者:徐成钢;梅长林;葛守一;孙田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调查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颈动脉超声检查观测患者AS情况,同时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sPV)、舒张期峰值流速(DV)及阻力指数(RI).收集患者临床情况,对血浆白蛋白、血脂成分、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结果 AS发生率为31%.非透析、血液透析与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间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颈动脉内壁(IMT)增厚的因素,与颈动脉大IMT相关的因素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史(R2=0.3054,P=0.0001)、纤维蛋白原(R2=0.3750,P=0.0037),RI(R2=0.4062,P=0.0270);与颈动脉平均IMT相关的因素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史(R2=0.2606,P=0.0001),DV(R2=0.4375,P=0.0177),年龄(R2=0.3657,P=0.0001),吸烟(R2=0.4030,P=0.0161).由Logestic回归分析确定的As的3个危险因素分别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史,RI,吸烟.结论颈AS总发生率为31%.确定了5个ESRD患者颈AS的危险因素,分别为年龄、吸烟、高血压、高纤维蛋白原和高RI.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史对颈As有很高的提示价值.ESRD本身可能就是AS源性因素,透析1~5年内未发现有加重As的表现.颈动脉B超作为一种非创伤性检查手段对检测ESRD患者AS情况及随访都很有帮助,并可同时观测血流动力学状况.
作者:黄鹂;钱家麒;顾乐怡;李萍;朱彩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马兜铃酸-Ⅰ肾毒性特点及其在关木通肾毒性中的作用.方法从关木通中提取纯品马兜铃酸-Ⅰ,用马兜铃酸-Ⅰ 200 mg@kg-1@d-1、100 mg@kg-1@d-1和50 mg@kg-1@d-1给大鼠连续灌胃3 d,引起大鼠急性肾功能损伤.分别于实验第4、第8 d留取血、尿和肾组织标本,检测相关肾功能指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并与关木通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进行比较.结果马兜铃酸-Ⅰ作用后,大鼠主要肾功能改变为氮质血症、大量蛋白尿、糖尿、低渗尿、尿NAG酶升高.组织形态学病变主要表现为以皮髓质交界为主的急性肾小管坏死.这些病理表现与关木通所致急性肾损伤极为相似.结论马兜铃酸-Ⅰ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在肾功能和肾组织形态学表现上与关木通所致急性肾损伤非常相似,这提示马兜铃酸-Ⅰ是关木通中主要的毒性成分.
作者:李恒;刘志红;裘奇;王建平;陈惠萍;黎磊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症是一般人群中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循环Hcy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病变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近年研究表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循环Hcy增高,而这类患者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据1999年全国透析、移植登记工作会议报告的资料,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我国透析患者死亡的第1位常见原因.因此,研究Hcy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心、脑血管病变的关系以及降低Hcy对血管并发症的防治作用已成为肾脏病临床和科研的热点课题.Hcy是体内蛋氨酸脱甲基形成的中间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它有3条代谢去路:(1)再甲基化重新生成蛋氨酸;(2)与丝氨酸缩合为胱硫醚,再代谢为半胱氨酸;(3)释放到细胞外液.人体产生的Hcy绝大部分在细胞内分解代谢,只有很少一部分释放到血浆,故正常人血浆Hcy很低.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由于目前尚不明确的原因,循环Hcy明显增高.
作者:张明;侯凡凡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影响因素以及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160例CRF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以31例冠心病患者和45例正常人为对照.结果以正常组血浆tHcv x-±2 s为95%可信度上限,CRF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率为82.50%,明显高于冠心病组(22.58%)(P<0.01);血液透析(HD)组血浆tHcy水平[(24.13±12.68)μmol/L,n=73]明显高于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组[(16.43±5.58)μmol/L,n=19]、冠心病组[(11.13±4.97)μmol/L,n=31]以及正常组[(7.97±2.65)μmol/L,n=45],P均<0.01.92例透析治疗的CRF患者中有明确心、脑血管病者的血浆tHcy水平[(27.12±15.94)μ.mol/L,n=30]明显高于无此类病史的患者[(20.17±8.71)μ.mol/L,n=62].未经透析的CRF患者血浆tHcy水平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r=-0.374,P<0.01),与患者年龄、血葡萄糖、血脂及血浆白蛋白无相关.血透4 h使血浆tHcy下降约40%,透析后20 h回复到透析前水平的76%~86%,但在采用血仿膜和聚砜膜透析的患者之间血浆tHcy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CRF患者普遍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而且HD患者比CAPD患者更普遍和严重,血浆Hcy升高可能与CRF患者心、脑血管病变有关.
作者:余月明;侯凡凡;张训;刘俊;胡敏燕;杨凌;许顶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我科自1985年以来用大剂量速尿联合小剂量胰岛素治疗肾功能不全,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麦慈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比较霉酚酸酯(MMF)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前后肾组织的活动性和慢性病变的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9例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患者在MMF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后6~7个月接受了重复肾活检.应用天狼星红行胶原染色.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增殖细胞、骨桥蛋白(OPN)、纤连蛋白(F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TGF-β1应用SP法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细胞及应用图像分析对染色行定量评估.对组织病理表现行活动指数(AI)和慢性指数(CI)评分,观察上述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分析其间的相关性.结果 (1)治疗后AI下降,小球及小管间质浸润的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减少,小球及小管间质细胞的增殖率降低;OPN表达减少并与小管间质的单核/巨噬细胞数正相关.(2)治疗后CI变化不显著,FN在小球及小管间质的面积比、胶原在小管间质的面积比及α-sMA、TGF-β1的表达在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治疗后间质的T细胞数与胶原在小管间质的面积比正相关,单核/巨噬细胞数与胶原、FN、α-SMA在小管间质面积比正相关.结论 MMF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可以通过下调黏附分子减少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抑制细胞增殖,从而减轻活动性炎症病变.其对肌成纤维细胞和TGF-β1的表达影响不显著,慢性纤维化病变无显著减少.
作者:丁磊;赵明辉;邹万忠;刘玉春;王海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肾移植患者环孢素结合蛋白A(CvPA)mRNA表达水平与血环孢素(CsA)浓度和急性排斥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动态测定23例肾移植稳定患者和10例急性排斥患者的移植肾活检标本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vPA mRNA的表达.结果应用CsA后肾功能稳定患者,CyPA的表达水平,在淋巴细胞(P=0.013)和肾组织(P=0.038)均显著上升,而急性排斥患者则无明显变化(P>0.05);淋巴细胞中CyPA的表达与CsA浓度存在低度相关性(r=0.384,P=0.047);急性排斥患者淋巴细胞中CyPA表达水平低于肾功能稳定者(P=0.009).结论应用CsA预防排斥的肾移植患者淋巴细胞中CyPA低表达是导致排斥发生的可能因素之一.对淋巴细胞CyPA表达水平进行监测,并结合CsA血浓度,有可能指导CsA的合理应用.
作者:蒋华;陈江华;吴建永;方廉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肝硬化大鼠肾脏水通道蛋白2(AQP2)和血管加压素(AVP)-V2受体的表达情况,及中药黄芪对其的作用.方法肾脏皮髓质AQP2 mRNA检测采用半定量RT-PCR法,肾脏AQP2和AVP-V2受体蛋白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肝硬化2周和5周大鼠肾脏皮髓质AQP2mRNA、肾脏AQP2和AVP-V2受体蛋白表达上调,黄芪在2周时可纠正这些指标的升高,5周时则不能.结论肝硬化大鼠存在AVP系统和AQP2表达的异常,黄芪在早期对其有改善作用.
作者:朱春晓;顾勇;陈靖;马骥;杨海春;林善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Ang)Ⅱ结合其1型受体(ATlR)会产生促细胞生长增殖作用,与其2型受体(AT2R)结合作用则相反[1].AT2R缺失可使肾间质纤维化过程加速[2].成年动物肾组织中不表达AT2R[3].为研究AT2R表达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我们用腺病毒介导方法,在培养的人肾间质纤维母细胞(hRIF)转染表达AT2R,并了解对其增殖的影响.
作者:李荣藻;刘建平;叶任高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核因子-кB(NF-кB)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单核/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凝胶迁移率变动分析检测NF-кB的DNA结合活性变化,以免疫组织化学观测细胞内p65的核转位,用细胞ELISA法检测细胞内MCP-1及IкBα蛋白含量变化.结果不同浓度(10、25、50、100μg/ml)Ox-LDL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均可引起细胞NF-кB的DNA结合活性增强、IкBα蛋白表达下降以及MCP-1蛋白表达增强,以S0 μg/ml刺激1h NF-кB活化及IкBα表达减弱明显,作用24 h MCP-1表达水平高.NF-кB活化的同时伴有p65核转位.上述效应可被NF-кB特异性抑制剂吡咯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所抑制.结论 Ox-LDL刺激人肾小球系膜细胞产生MCP-1是由NF-кB调控,NF-кB参与了脂质肾损害的发病过程.
作者:王惠民;朱妙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比较霉酚酸酯(MMF)与间断性环磷酰胺静脉冲击疗法(CTX)治疗狼疮肾炎(LN)的近期及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 A组:间断性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治疗30例LN患者,平均随访(18.65±6.10)(6~24)月.B组:MMF联合激素治疗LN患者,平均随访(21.89±7.48)(6~48)月.两组患者的病理类型、病情基本相似,但B组(MMF)绝大部分为皮质激素联合CTX治疗无效者,B组患者病程明显较A组长.结果 CTX组、MMF组治疗LN均能降低蛋白尿和血尿,改善肾功能及免疫指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MMF组患者的平均疗程较CTX组明显延长,而疗效却基本相同.不良反应:MMF组无肝功能受累、性腺抑制副反应,感染率为1 3.3%.CTX组感染率为23.3%,肝功能受累为23.3%,性腺抑制为28%.结论 CTX、MMF都能有效的控制狼疮肾炎,改善肾功能,两者无显著性差异.对病程长、激素联合CTX无效及病情迁延者,经MMF治疗后达到与CTX组同样效果,而且副作用少,提示MMF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作者:徐耀文;陈楠;陈晓农;任红;张文;潘晓霞;郝翠兰;傅秀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肾脏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常累及的重要器官,狼疮肾炎(LN)是继发性肾脏病导致终末期肾衰的常见病因之一.根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肾穿刺活检病理资料,LN占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81%.近40年来,由于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的联合应用,LN患者及肾脏的生存率均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LN治疗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如LN患者初始阶段如何进行个体化治疗,从而取得大的治疗效果和小的副作用?维持治疗过程中如何合理用药以减少疾病的复发和保护肾功能?重症LN和难治性LN有否更佳的治疗方法?这些都是我们肾脏病学者亟需解决的重要临床问题.
作者:余学清;陈楠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近年来,有关细胞内信息传导与细胞功能调节在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二酰基甘油(DAG)和蛋白激酶C(PKC)是细胞内重要的信息传导系统,DAG-PKC通路活性异常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1].以往研究发现,维生素E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2].本研究中,我们探讨维生素E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是否同纠正DAG-PKC通路活性异常有关.
作者:关广聚;涂晓文;侯为开;吕学爱;吴涛;李龙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对狼疮肾炎(L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产生的效应,以探讨Th1、Th2因子是否对LN MIP-1α产生具有调控作用.方法 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MIP-1α,RT-PCR检测MIP-1α mRNA.结果 (1)IFN-γ增强LN患者PBMC MIP-1α蛋白及mRNA产生.(2)IL-4抑制LN患者PBMC MIP-1α蛋白及mRNA产生.(3)IFN-γ、IL-4对正常组MIP-1α产生无显著效应.结论 IFN-γ增强LN患者PBMC MIP-1α产生而IL-4抑制MIP-1α产生.
作者:周道远;李幼姬;王俭勤;杜勇;刘云启;叶任高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PD)过程中发生精神障碍并不少见,但易被误认为仅是尿毒症的精神障碍而忽视,我科遇到19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建;林丹华;谢福安;庄永泽;王丽萍;林沁;彭卫华;张明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病(ADPKD)囊肿衬里上皮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膜p21ras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核c-fos、c-iun的表达.结果 ADPKD囊肿衬里上皮细胞经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处理后,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P<0.01),细胞膜p21ras蛋白表达下调,细胞核c-fos、c-jun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 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能抑制ADPKD囊肿衬里上皮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内ras蛋白的异戊二烯化并阻断ras介导的信号转导有关.
作者:葛守一;梅长林;徐成钢;孙田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特异性环加氧酶(COX)-2抑制剂(rofecoxib)对5/6肾切除大鼠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4组,I假手术组,Ⅱ肾切除(SNX)组,ⅢSNX+rofecoxib组,ⅣSNX+吲哚美辛组.6周后检测大鼠血压、肾功能、尿蛋白及尿血栓烷B2(TXB2),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并应用RT-PCR的方法检测肾皮质内TGF-β1 mRNA的表达;免疫沉淀方法检测TGF-β1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rofecoxib组大鼠蛋白尿水平较SNX组显著降低(P<0.05);肾小球硬化及肾小球基底膜增生程度比SNX组明显减轻(P<0.05);肾皮质TGF-β1 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较SNX组分别下调40.82%(P<0.01)和56.84%(P<0.001).吲哚美辛组大鼠蛋白尿水平虽较SNX组降低,肾皮质TGF-β1 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水平较SNX组分别下调16.42%和15.76%(P>0.05),但均无统计学意义;肾小球硬化虽较sNX组轻,但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较SNX组加重.结论特异性COX-2抑制剂对5/6肾大部切除大鼠肾脏病变有部分保护作用.要明确COX-2抑制剂产生肾保护的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孔维信;顾勇;杨海春;马骥;左怡沁;林善锬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