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长穿;陈文卫;石华;郭瑞强;孙有刚
作者:江西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缩窄性心包炎肝静脉血流多普勒频谱变化特征.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了30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肝静脉血流多普勒频谱变化,并与31例正常人及20例肺动脉高压者对比观察.结果缩窄性心包炎组肝静脉血流多普勒频谱 s波较正常组及肺动脉高压组明显降低;d波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但较肺动脉高压组明显增高;s/d比值较两组显著减低,若以该比值<1作为判断缩窄性心包炎的标准,敏感性为78%,特异性达95%.结论肝静脉血流多普勒频谱变化可作为评价缩窄性心包炎的一种方法.
作者:张连仲;赵冰;吴刚;张慧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患者男,39岁.近期持10 kg重物上楼时即感疲乏、无力,右下肢肿胀不适.近2年中连遇车祸2次,第2次致右股骨骨折.既往无病史.
作者:徐庆玲;于守君;唐茂松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梗死心肌超声应变率的变化特点.方法 20例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OMI)与20例正常对照者(Nor),获取左室前壁长轴方向的心肌应变率曲线,分别测定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的峰值应变率(SR).结果 (1)OMI组梗死节段心肌的SR低于正常组相应节段的SR(P<0.05).(2)与相邻非梗死节段心肌相比,梗死节段心肌的SR降低(P<0.05).结论梗死心肌的SR降低,与相邻正常心肌相比SR的显著下降,是梗死心肌超声应变率的特征性改变.
作者:穆玉明;王春梅;唐琪;陈晓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心室功能的改变,比较不同超声参数评价高血压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采用脉冲及组织多普勒超声方法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左、右心室功能进行了评价.结果高血压病早期右心室舒张功能即出现显著性改变,而收缩功能早期变化不明显.右心室舒张功能的改变要早于收缩功能的改变,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变亦早于左心室.结论脉冲多普勒和组织多普勒超声均能准确评价高血压病心室功能的变化,二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作者:初洪钢;王世敏;孙有刚;郭瑞强;姜霞;孙彬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作者: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超声心动图专业委员会;陕西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筹备委员会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甲状腺肿瘤的三维血管定量与病理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技术(3D-CPA),术前检测38例甲状腺肿瘤血流信号(恶性22例,良性16例)计算3D-CPA血管指数(VI),术后对手术标本行抗CD34因子免疫组化染色,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22例甲状腺癌3D-CPA VI和MVD分别为(9.69±4.37)条/cm3和(51.33±12.86)/400倍视野,二者呈线性正相关(r=0.796,P<0.01),16例良性甲状腺肿瘤3D-CPA VI和MVD分别为(4.96±1.19)条/cm3和(20.11±8.05)/400倍视野,二者呈线性正相关(r=0.814,P<0.01),良、恶性两组3D-CPA VI、MVD分别对比差异有显著性(t=2.020,P<0.001;t=2.016,P<0.001).以VI大于6条/cm3诊断甲状腺癌,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1.82%、87.50%.结论 3D-CPA能立体、直观显示甲状腺肿瘤血供,血管三维定量测值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相关性较好,血管三维能为良、恶性甲状腺肿瘤鉴别提供有效血流信息.
作者:孙霞;刘书海;张清泉;闫风琴;刘文瑞;陈颖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低频超声对Molt-4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评价低频超声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研究低频超声(20 kHz,0.3 W/cm2)持续辐照Molt-4肿瘤细胞1 min后的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辐照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56±0.61)%和(11.06±1.99)%,G0/G1期百分比分别为(59.78±3.49)%和(79.97±3.78)%,S+G2/M期百分比分别为(40.22±3.49)%和(20.03±3.78)%(P<0.01).凋亡增殖比(APR)上调.结论低频超声在体外能够诱导Molt-4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提示低频超声在肿瘤治疗的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好潜力.
作者:潘长穿;陈文卫;石华;郭瑞强;孙有刚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作者:中国超声诊断情报中心;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组织谐波成像技术(THI)对图像质量及结构测量值的影响.方法对120例患者(包括多种疾病)分别采用基波(FI)、组织谐波(1.8~3.6、2.1~4.2 MHz)成像,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根据FI评分进行分组(Ⅰ组:评分为1分的质量佳的图像;Ⅱ组:评分为2分和3分的质量差图像),而且对心脏结构进行测量.结果 (1)Ⅱ组中,THI与FI相比,图像质量明显改善;(2)两组中, THI1、THI2与FI相比,间隔及左室后壁增厚,Ⅰ组中,间隔 :(9.22±3.19) mm和(9.22±3.03) mm vs( 8.29±2.65) mm P<0.05;左室后壁:(9.08±3.30) mm和(9.15±3.32) mm vs (8.49±3.05) mm P<0.05.Ⅱ组中,间隔 :(11.64±3.64) mm和(11.75±3.89) mm vs (11.04±3.70) mm P<0.05;左室后壁:(10.29±2.07) mm和(10.40±1.89) mm vs (9.50±1.86) mm 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减小[Ⅰ组:(51.68±12.37) mm和(51.73±12.30) mm vs (52.63±12.83) mm P<0.05;Ⅱ组:(49.94±7.38) mm和(49.88±7.64) mm vs (50.81±7.43) mm P<0.05 ];(3)房间隔缺损患者, THI1、THI2与FI相比,缺损大小明显减小[收缩末:(20.60±11.93) mm和(21.35±12.59) mm vs (23.04±12.91) mm P<0.05; 舒张末:(25.50±15.77) mm和(25.59±16.35) mm vs (26.74±16.35) mm P<0.05];(4)二尖瓣狭窄患者中, THI1、THI2与FI相比,瓣口面积明显减小[(77.22±24.42)mm2和(79.80±25.24)mm2 vs (82.23±26.00)mm2P<0.05].结论在显像差时,应用THI可以改善图像质量.在测量方面,应用FI和THI的测量值之间存在差异,THI状态下的测量标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东旭;任卫东;宋平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应用超声检测川崎病后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结构参数,无创性评价川崎病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明确川崎病急性期丙种球蛋白的应用是否干预川崎病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方法评价48例有川崎病病史患者及24例健康对照者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和结构参数.结果川崎病组颈动脉大剪切率(S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厚度(IMT)在川崎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 1).川崎病急性期丙种球蛋白应用与否SR及IMT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257和P=0.091).结论 SR在有川崎病病史者较健康儿童减低,IMT在川崎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川崎病后存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趋势.川崎病急性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早期治疗不能干预动脉粥样硬化趋势的发展.
作者:向慧娟;邓又斌;杨好意;黎春雷;常青;毕小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例1 患者男,42岁.因阴囊部坠胀不适3 d就诊.查体:右侧睾丸略增大,触之酸胀感,未触及明显结节.彩超检查:右侧睾丸轻度增大,形态略饱满,其内部上极见一个类圆形无回声(图1),大小约0.5 cm×0.4 cm,边界清,壁欠光滑,内透声欠佳,彩色血流显示其内部及边缘均未见彩色血流信号.提示:右侧睾丸小囊肿.术后病理报告:右侧睾丸精子肉芽肿.
作者:朱瑞霞;刘建军;衡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患者男,76岁.因胸闷、气短3年加重伴双下肢浮肿1周就诊.查体:胸廓对称,桶状胸,双侧呼吸活动减弱,喘鸣音,心率100次/min,律不齐,心界向左下扩大,心音低钝,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作者:张兴东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内血流空间分布情况.方法应用脉冲波多普勒测定17例HCM患者二尖瓣瓣尖、瓣下1、2、3、4 cm处的血流频谱,测量指标包括舒张早期E波流速峰值(E0、E1、E2、E3、E4,cm/s)和舒张晚期A波流速峰值(A0、A1、A2、A3、A4,cm/s),计算E/A比值(E/A0、E/A1、E/A2、E/A3、E/A4),并与13例正常人对照.结果正常人左室腔内血流速度呈均匀一致的变化,即从二尖瓣瓣尖至距瓣尖4 cm处,E波和A波流速逐渐减低,尽管E波流速呈减低趋势,但E0与E4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A0和A1明显高于A2、A3、A4(P<0.05);在HCM患者中,A波流速逐渐减低,A1明显高于A3、A4(P<0.05),但E波流速呈先减低后升高再减低的趋势,在距二尖瓣瓣尖3 cm处明显加速(P<0.05).E波流速在左室腔内的空间分布呈两种形式:在大多数患者(12例)中表现为左室腔内距二尖瓣瓣尖3 cm处流速加快(E3/E0>1),在部分患者(5例)中表现为流速减慢(E3/E0<1).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腔内舒张早期E波流速呈先减低后升高再减低的趋势,在距二尖瓣瓣尖3 cm处明显加速,A波流速呈减低趋势.
作者:钟明;张运;赵静;岳欣;张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患者女,28岁.孕37周余,双胎临产入院.入院前2周出现纳差,厌油,腹胀,恶心,全身乏力.入院后行剖宫产,术后1 h出现恶心,呕吐咖啡色液体,用药后好转,次日出现意识障碍,全身黄染,尿少.
作者:陈雪梅;朱小云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患者女,24岁.因心悸气短夜间不能平卧1个月就诊,曾有外伤史.查体:血压90/70 mm Hg(11.97/9.31 kPa),贫血外貌,奇脉.心界扩大,心前区闻及心包摩擦音.
作者:吴晓萍;刘炯鸥;秦彩霞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患者男,16岁.心慌、气短5 d来诊.查体:生长、发育正常,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搏动减弱.
作者:张淑萍;张科勋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有心律失常和室壁瘤,也可发生腱索或乳头肌断裂、室壁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此类患者可造成心功能降低,更易因急性心功能不全或心包填塞而猝死,现将我院门诊诊断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室间隔穿孔报告如下.
作者:章仁品;叶明月 刊期: 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