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娜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选取8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法表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来氟米特进行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应用甲氨蝶呤治疗基础上联合来氟米特可取一定临床疗效,且不增加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韩琳娜;冷文飞 刊期: 2018年第25期
当前,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在各个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并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同时也加速了信息的膨胀,从而引发了大规模的数据分析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的兴起,这也成为了现阶段人们议论的焦点之一.本文对大数据视角之下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问题进行了思考,并给出了自己不成熟的建议,希望对于院方未来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
作者:顾珺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究七氟醚麻醉在体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七氟醚麻醉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意义以供参考.方法:机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进行体循环外下心脏手术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7例,前者给予常规体外循环手术治疗,后者给予七氟醚麻醉体外循环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验组体外循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多巴胺总量低于对照组,尿量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患者进行七氟醚麻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术效果和术后情况,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褚立君;范海鸥;梁友君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居家临终关怀服务模式对癌症晚期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60例癌症晚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试验组患者给予居家临终关怀服务模式,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结果:干预结束后,试验组和对照组SF-36分别为(83.3±12.5)、(69.5±13.3),SAS分别为(43.5±3.5)、(57.3±5.3),SDS分别为(47.3±8.5)、(54.2±7.4).结论:居家临终关怀服务模式可以提高癌症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负性情绪.
作者:吴正容;王洪玉 刊期: 2018年第25期
1 ICU患者概述ICU既重症监护室是随着医学科技的进一步发展逐渐诞生的一种医疗组织管理形式.ICU是通过将危急、重症患者集中安排在护理室内,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医疗治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救治.患者由于病情急重,家属不在身边,加之环境的变化及其他各种因素对患者的心理难免会造成影响,有些不良影响还会影响到患者的康复进度.因此 ICU的医务人员有必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一定的疏导,并针对这些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作出总结经验,帮助更多的患者更好的康复.有报道称 ICU患者的心理障碍发生率为 14%– 72%①.
作者:李慧;张岩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分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保健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性抽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一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和保健措施,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48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0例),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98%(49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41例),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保健管理,可有效提高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提升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孙秀芳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探究妇科肿瘤围手术期并发血栓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之间我院收治的98例妇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症状和治疗过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依照相关因素提出了血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结果:对其中95例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了溶栓、抗凝以及祛聚治疗,痊愈的患者有93例,还有2例患者左侧下肢存在轻微功能障碍,其他3例肺栓塞患者转入到心内科接受治疗后恢复健康.导致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产生血栓性疾病的因素主要包括静脉血栓病史、大龄女性、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等.结论:针对妇科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做好预防措施,及时诊断和治疗,能够使血栓性疾病发生的概率大大降低,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谢雪静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急诊系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挑选医院当中的急诊科收治的患有急性支气管哮喘的病患100例,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有50例.对照组采取,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实施急诊系统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支气管哮喘控制效果、住院时间、症状缓解时间、肺通气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的控制率为96.00%,相较于对照组高出82.00%(P<0.05);各种症状的住院时间与缓解时间相较于对照组而言均更短(P均<0.01);总依从率为94.00%,相较于对照组高出78.00%(P<0.05).两组患者干预之后相较于治疗之前其肺通气这一功能指标更优,并且观察组的肺通气功能指标相较于对照组均更优(P均<0.01).结论:在急性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急诊系统护理之下,能够较为有效地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较为高效地减缓临床症状,尽快控制病情,适宜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常吕会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儿心脏瓣膜反流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7年05月--2018年05月收治的产检孕妇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分析其彩色检查结果.结果:行产检的100例孕妇中,有1例三尖瓣反流胎儿,7例二尖瓣反流胎儿,4例三尖瓣与二尖瓣同时反流胎儿.胎儿娩出后进行检测,结果提示2例非先天性心脏病,10例先天性心脏病.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心脏瓣膜反流的价值较高,有利于产检精度的提升,能够更好的深入了解胎儿成长情况.
作者:王娟;冯文砚;马雅婧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探究温和灸在不同治疗时间治疗缓解期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院在2010年7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0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均分为3组,分别是药物治疗组、20min温和灸组、40min温和灸组,比较分析各小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结果:3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20min温和灸、40min温和灸组的治疗效果均显著优于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3组患者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缓解期支气管哮喘症状积分显著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药物治疗相比较,艾灸治疗在远期疗效上临床效果更优越,值得推广.
作者:陶莉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的13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有7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应用.将两组患者的产乳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情况、焦虑情况进行记录与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产乳时间与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今后剖宫产产妇护理过程中可以对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广泛的应用.
作者:贾敬肖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研究与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采取回顾分析法对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早期胃癌以及癌前病变的52例患者(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所有患者均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主要回顾分析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的病灶整块切除率高达100.0%,所有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61.9±17.4)min,患者的平均病灶直径为(2.8±1.4)mm.经过手术病例检验,结果显示高分化腺癌12例,低分化腺癌9例,中分化腺癌15例,印戒细胞癌1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6例;有3例标本出现了基底部肿瘤侵犯,没有患者出现了切缘阳性病例.有2例患者出现了疾病复发的情况,复发率高达3.8%,复发的患者均采取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作者:陆芸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方法:纳入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增加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4天,并于1年后随访主要不良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监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RP、射血分数(LVEF)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比较两组的疗效、MACE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CRP、NT-proBNP水平以及MACE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SOD、LVEF以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较好,且远期预后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傅辛存;张瑾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10-2017.10我院收治的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降低明显,治疗总有效率高,相比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血压,可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库尔班江·吐尔干;吐尔逊阿衣·吉力力 刊期: 2018年第25期
21世纪,我国公共卫生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经济模式、健康模式、医学模式、社会需求的改变以及国际化等都对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要解决公共卫生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应当从根本上改革公共卫生的教育模式.本文将对我国在公共卫生教育中的教学方法进行归纳,同时对于我国现行的公共卫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对今后的教学方法改革做初步探索,以期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公共卫生教学模式.
作者:何丽娟;雍娴婷;古丽巴哈尔·卡德尔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TAPP)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对双侧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100例双侧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给予观察组TAPP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0%,与观察组的6.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术既可缓解双侧腹股沟疝患者疼痛程度,又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作者:吴卫东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在过敏性紫癜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6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药熏蒸干预.10天后,比较2组患者皮肤紫癜、关节疼痛和腹痛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明显高于对照组(86%).结论:中药熏蒸干预过敏性紫癜患者中的临床观察效果显著,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尹秀琴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系统评价苦碟子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性.检索PubMed、The 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筛选并纳入采用苦碟子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数据统计方面应用RevMan5.2和State12.0软件分析.终共纳入16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苦碟子注射液能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缺血表现.
作者:黄新生;王海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年轻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BCT)治疗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从2015年的2月到2017年的2月这个时间段中取材并开展本次研究,所选取乳腺癌患者总计100例,查阅与研究选取患者相关的各个方面数据,综合分析保乳手术治疗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出现局部复发的患者有12例,所占据比例为12.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切缘状态、Her-2以及Ki-67等均会导致局部复发情况出现(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治疗后出现局部复发情况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切缘状态、淋巴结情况以及Her-2等,治疗过程中应当加以重视,积极落实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进行预防.
作者:储建;胡杏池;范惠文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探究局部麻醉药臂丛阻滞麻醉的效果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5月-2016年5月我院关于手臂上肢的手术患者,选用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超声引导臂丛阻滞局部麻醉的应用治疗,对照组传统解剖臂丛阻滞麻醉的应用治疗,并及时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关于手臂上肢手术患者的麻醉时间、麻醉起效时间、评分表(VAS)评分以及麻醉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超声引导臂丛阻滞麻醉的患者麻醉完成时间比对照组传统解剖臂丛阻滞麻醉短,观察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麻醉剂用量低于对照组的用量,但是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关于麻醉的效果,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3.33%,而对照组的优良率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局部麻醉是在人体的臂丛神经干注入麻醉剂阻滞神经支配区域达到麻醉作用.因此,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具有一定安全性和准确性,降低因麻醉而发生不良反应概率.
作者:马新军;马洪福 刊期: 2018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