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兰
目的 探究观察及护理干预在全麻术后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随机选取本院全麻手术后复苏期患者共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给40例,对照组在手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加强护理观察干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呼吸道并发症出现率、满意度、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 观察组呼吸道并发症总出现率低于对照组(22.50%vs45.00%);总满意度率大于对照组(100.00%<77.50%);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少于对照组(10.56±2.36<15.58±1.23;20.63±1.26<26.58±1.29)分钟,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常规护理相比,加强护理观察干预在全麻术后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中不仅利于降低并发症出现率,更利于减少患者苏醒、拔管所需要时间,进而提高患者对本院服务医疗满意度,该模式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剑萍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对产妇在孕前以及孕期中进行保健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产妇共720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对所有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使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产妇在孕前以及孕期中的保健情况、出现并发症情况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进行调查,对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因素使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机进行研究.结果 所有新生儿中出现体重异常的例数为130(18.06)例,通过分析表示,新生儿出生体重与产妇的产次、年龄、孕周、孕前检查、孕前健康咨询、孕前BMI、孕前是否与有害物质进行接触、孕前是否存在吸烟饮酒等不良行为、是否存在妊娠期糖尿病、孕期是否存在营养不良等有密切的关联.结论 新生儿的出生体重会受到外界、自身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产前做好相关的产妇检查以及保健活动能够有效的降低新生儿出生体重异常的几率.
作者:贾海兰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心脏彩超检查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8年1月入院治疗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检查终确诊,手术前均行心脏超声检查,将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心脏彩超检查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2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均经过手术检查终确诊.患者中,肺动脉狭窄2例,动脉导管未闭3例,法洛氏四联症4例,房间隔缺损5例,室间隔缺损11例;经过心脏彩超检查终确诊23例,其中肺动脉狭窄2例,动脉导管未闭3例,法洛氏四联症3例,房间隔缺损4例,室间隔缺损11例,与手术检查结果诊断符合率为92.00%(P>0.05).结论 将心脏彩超检查用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具有与手术较高的诊断符合率,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杜晓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对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实施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对其疗效进行观察评价.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48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分组研究,分为1组、2组,2组实施传统疝气修补术,1组实施腹膜外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对两组手术结果 进行观察评价.结果1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VAS疼痛评分等各项手术指标,相比2组均更好(p<0.05);1组并发症率为4.76%,2组为19.05%,两组并发症率相比,明显1组更低(p<0.05);1组疾病复发率为1.59%,2组为12.70%,两组复发率相比明显1组更低(p<0.05).结论 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用于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中疗效确切,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徐春凌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析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及骨不连患者用骨搬移技术治疗对病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100例于2016年——2018年间本院确诊为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及骨不连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相关数据为分析对象,以各组5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应常规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及骨不连手术治疗、骨搬移技术治疗.通过对比两种治疗手段下各项临床指标以归纳骨搬移技术对此类患者的应用价值.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病情干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手术相关指标如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数据均有差异,观察组更具优越性(P<0.05);术后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及骨不连患者制定治疗手段时可将骨搬移技术作为首选干预措施,具有疗效突出、术后恢复快以及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傅大成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究针刺电针疗法治疗颈椎病60例的疗效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6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对照试验,各3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针刺疗法,研究组予以针刺电针疗法.对比两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治疗后,研究组的VAS、NDI评分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电针疗法的疗效作用显著优于传统针刺疗法,其临床应用价值、安全性均高,值得推广.
作者:徐爱军;王东亮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和分析颅脑损伤35例气管切开呼吸道的护理方式.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气管切开术后及时规范的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这是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
作者:李彩燕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究能够有效提高老年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的护理方法,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8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心理护理、健康指导,让患者能够全面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并进行适当、适量的功能锻炼.观察、分析所有患者的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88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出现深静脉血栓,由于早发现、早治疗,并经过有效的护理,所有患者全部治愈,并全面恢复生活能力.结论 通过对以上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及院内感染率,而采取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则有效提高了老年人的自护能力,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晓梅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究高频彩超诊断小体积恶性乳腺叶状肿瘤(PTB)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4例经手术病例确诊的小体积恶性乳腺叶状肿瘤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24例患者中,分叶状肿瘤患者6例,椭圆形肿瘤患者16例,不规则形状肿瘤患者2例;肿瘤边界清晰者22例,肿瘤边界不清晰者2例;0例患者内部回声衰减,6例患者内部回声不变,18例患者内部回声增强;囊性变患者7例,钙化患者2例.所有患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均能探测到血流信号,其中10例Ⅰ级、8例Ⅱ级、6例Ⅲ级;所有患者收缩期平均峰值流速为(19.32±6.48)cm,平均阻力指数为(0.73±0.04);病理类型为:10例良性、6例交界性、8例恶性.从以上结果得出,小体积恶性乳腺叶状肿瘤与血流信号等级并无显著对应关系.结论 高频彩超诊断小体积恶性乳腺叶状肿瘤彩色多普勒声像图具有清晰的特异性,分辨容易,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肖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使用电子生物反馈的方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8位脑卒中偏瘫患者,将患者随机的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电子生物反馈治疗,对二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纪录.结果 治疗过后对照组患者的Barthel和FMA的评分明显比治疗组低,且通过计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1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9.32%,经分析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采用电子生物反馈治疗的治疗方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姜苹苹;尹明玉;李文娟;乔元霞;孙波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究将综合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中2014年8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分组的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分配1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记录所有患者家属的疾病知识了解评分和住院时间,评价两种护理方案的效果.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并且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而疾病知识了解评分也高于对照组,各数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疾病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相关了解度,对于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十分积极的应用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孙妍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非淋菌性尿道炎支原体检出情况与药敏分析结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入治疗的疑似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行药敏试验进行测定,同时分析其对8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 .结果50例疑似NGU患者中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为54.00%(27/50),其中UU阳性率为48.15%(13/27),MH阳性率为25.93%(7/27),UU+MH阳性率为25.93%(7/27);同时8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显示其中类满霉素、强力霉素和交沙霉素的敏感率较高,P<0.05.结论 NGU患者支原体感染中主要以UU为主,在临床的治疗中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合理运用抗生素.
作者:苏云福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40例于2014年——2017年本院收治确诊为股骨粗隆骨折且年龄在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为分析对象,均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通过回顾性分析以归纳该治疗手段对此类患者的病情改善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对手术相关临床指标记录,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患者术后无发生如切口感染、骨水泥综合征、假体周围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有7例形成深静脉血栓;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提示假体位置无异常,骨折愈合情况良好,通过JOA评价后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5%.结论 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干预方案能够让关节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复,假体复位情况令人满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士格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早期进食对阑尾炎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阑尾炎术后6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胃肠外科术后常规护理和治疗,12小时后开始下床活动.实验组在术后12小时开始给予少量流质饮食,若患者耐受良好,逐渐增加进食量,对照组在肛门恢复排气后才开始恢复流质饮食.分析两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大便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24.65±3.14h),首次大便时间(39.66±6.97h),对照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27.28±2.54h),首次大便时间(44.25±5.12h),(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阑尾炎术后早期进食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
作者:程思俊;袁波;何利;曾昊;欧梦川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究在诊断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中,X线与B超检查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时间段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72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前诊断均采用B超及X线检查,需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相较于手术结果,在对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诊断中,采用X线与B超检查结果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肾积水检查,结石位置、大小上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采用X线与B超检查,可将结石数目、位置及大小准确的检测出,且在对肾结石伴随病变上,采用B超检查具有明显性优势,而相较于B超检查,X线在测定结石部位、大小上更加准确,且可对微小结石进行诊断,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且无不适症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莉;戴晓勤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在老年心血管疾病中运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9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活血化瘀治疗,1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凝血时间(C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改善,优于对照组,且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应用中医活血化瘀药物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杨光宏;陈亮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为了更好的预防和控制我省的艾滋病流行形势,本文主要选取2014年1月31日——2017年1月31日间我省的艾滋病发生病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便为未来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有效的临床依据.方法 以流行病调查报告和血清学统计为主.结果 在本研究的7例艾滋病感染者中,男性5例,女性2例,其中5例男性年龄中1例22岁、2例35岁、1例41岁、1例28岁;2例女性感染者中,1例32岁,1例27岁;男性占比为71.43%(5/7),女性占比28.57%(2/7).从年龄上来看,7例患者均为青壮年;从病毒感染的传播途径而言,7例患者中4例为静脉吸毒,1例为性生活感染,2例为同性性行为感染.结论 在我省的流行病中艾滋病的发生比例相对较低,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性行为、吸毒和血液传播为主.
作者:宋明明;张作栋;刘冬莹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胫腓骨远端复杂骨折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从2012年1月——2015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复杂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43例,经不同方法综合治疗疗效分析.结果 经随访3个月-3年,平均随访时间7.8个月,35例踝关节功能基本正常,5例功能中度受限,3例踝关节功能重度受限创伤性关节炎较重.结论 复杂胫腓骨远端骨折,经控制感染、脱水,经跟骨牵引、石膏固定、钢板、螺钉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皮瓣移植等多种治疗方法综合治疗后,大部分能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张伟;王宇阳 刊期: 2018年第15期
本科生作为未来临床医疗工作的中坚力量,其临床培养带教工作任重而道远,本文分享了肿瘤放射治疗科对大学二年级学生临床见习带教的心得.
作者:李烨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生育间隔与经产妇难产间的关系,指导佳生育间隔.方法 以2014年06月——2016年06月在湖北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10例难产经产妇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正常阴道分娩的210例经产妇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年龄,分娩孕周,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增重,新生儿体重,生育间隔时间,包括生育间隔<2年,2-4年,4-6年,6-8年,8-10年,>10年等临床资料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年龄、孕周、BMI、孕期增重、新生儿出生体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育间隔2-4年正常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难产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育间隔4-6年,正常阴道分娩稍高于难产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育间隔大于8年,难产明显增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育间隔2-4年为佳生育间隔时间,生育间隔大于8年是难产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姚友春;曾程慧 刊期: 2018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