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锦霞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慢性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采用ATL 3000及Logiq 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10 MHz,对116例经临床证实的下肢深静脉慢性血栓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其二维图像、彩色血流特点及频谱特征.结果 116例患者的病变血管在二维超声声像图,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以及频谱多普勒方面均有显著性异常.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下肢深静脉慢性血栓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新颖;石卫东;伊莲花;李晶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肾癌(直径≤3.0 cm)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肾癌的超声检查结果.与正常肾实质的回声比较,观察肿瘤回声水平并分为5种声像图类型.同时观察肿瘤周缘回声征象.部分病例进行了彩超检查.结果小肾癌的灰阶超声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28.6%,病灶小直径仅为1.2 cm,与其他影像学比较同样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内部呈低回声和分隔囊状无回声以及周缘高回声可考虑为超声诊断小肾细胞癌的主要声像图特征.结论灰阶超声对早期发现小肾细胞癌有较大帮助,联合彩超和CT能更为提高小肾细胞癌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彩超诊断小肾细胞癌技术特征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军;付庆国;邓尚廉;岳林先;蒋幼华;潘静;安绍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手术证实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前超声资料与术中对比.结果超声对赘生物附着部位、大小、数量及有无新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判断与术中一致,且能发现有无心脏基础病变及受损瓣膜有无并发症.结论超声对赘生物的检出有相当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可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后及并发症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何锦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1999年来诊治的7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7例患者的卵巢增大,3例伴腹水,1例腹水伴胸水.结论超声是诊断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首选方法.
作者:刘良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术(SHG)在诊断子宫疾病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术对40例子宫疾病的声像图特点进行了观察,并与手术及诊刮结果对比.结果 40例病例中子宫体肥大、子宫肌腺症合并结节5例,宫腔粘连5例,子宫内膜息肉8例、子宫内膜增厚4例、子宫内膜增厚伴囊样改变2例、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1例、子宫粘膜下肌瘤10例、子宫内膜异常回声(怀疑内膜癌)2例、不全纵隔子宫1例、节育环移位嵌顿2例,粘膜下肌瘤与内膜息肉诊断与手术对比均准确.结论 SHG的操作简单易行,患者无痛苦、易接受,诊断效果明确.是一种诊断宫腔内疾病的良好方法.
作者:李竞;张立春;刘若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应用超声诊断仪研究甲亢孕妇胎儿心脏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方法超声测定28例甲亢孕妇妊娠的胎儿(研究组)和204例正常孕妇妊娠的胎儿(对照组)的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各项指标和胎儿心率,并随访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甲亢孕妇胎儿心脏形态和功能均受累.甲亢孕妇的胎儿心脏相对较大,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均增加,胎儿心率加快,出生体重降低.结论超声能为早期观察甲亢孕妇胎儿心脏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优生优育开创了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薛敏;鲁树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Tei指数为一种崭新的综合评价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新指数,1995年由Tei等提出[1],适合于评价不同年龄段的高血压患者的左室功能.对此国外已有大量报道,而国内鲜见报道,本文旨在对应用Tei指数评价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舒张收缩功能作一初步的探讨.
作者:孙凤雪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男,13岁.自述上腹部胀痛不适,伴乏力、纳差两月余.查体:贫血貌,上腹部剑突下可触及边界不清的包块.
作者:杨洁;杨蓉;王保健;王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应用超声诊断甲状腺肿块与病检对比分析.方法术前检查120例甲状腺肿块患者,根据其声像图特征分为甲状腺囊腺瘤(41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瘤(2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2例)、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9例)、甲状腺癌(13例),与术后病检对照,分析超声对甲状腺肿块的诊断价值.结果 B型超声对甲状腺肿块的诊断总符合率为81.7%.结论超声对甲状腺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较大意义.
作者:谭黎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微创外科在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5例临床和超声观察确诊的单纯囊肿和子宫内膜异位性囊肿(巧克力囊肿),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抽液、无水乙醇注射冲洗硬化性治疗.结果囊肿完全消失28例;缩小80%以上6例;缩小50%~80%1例.结论无水乙醇无明显毒副作用,经治疗后病例随访时间短3个月,长1年以上.效果显著,疗效稳定.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娄玉兰;娄金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收缩期高血压(SHE)患者降压治疗前后超声检测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测定109例无合并症SHE患者降压治疗前后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SPV)、舒张末期流速(EDV)、时间平均流速(TAV)、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结果降压治疗后患者RI、PI降低(P<0.01).结论所测的血流参数对SHE患者判断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海力比努尔;于兰;施培培;何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透明模式在胆囊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实时三维超声对89例胆囊疾病诊断.结果实时三维超声透明模式能够清晰显示胆囊病变的大小、数量、立体形态、胆囊壁回声,病变与胆囊壁的关系.结论实时三维超声透明模式对胆囊疾病的诊断更加准确.
作者:谢程;李柔萱;姚秀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腔道超声(经直肠或经阴道超声)对急诊时输尿管中下段(盆部及壁内部)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急腹症患者,行经腹与经腔道超声检查,后作分析比较.结果 112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均经超声、X线平片、静脉肾盂造影及逆行输尿管造影等检查确诊.超声显示率94.6%(106/112),其中经腹超声显示率34.8%(39/112),经腔道超声显示率90.2%(101/112),两者共同显示34例,显示率有显著差异(P<0.005).结论经腔道超声比经腹超声对诊断急诊时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更有价值,是对经腹超声的重要补充,可成为常用检查方法.
作者:许旭东;杨守和;赵怀泽;徐晓飞;张桂瑜;郭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我院自1999年5月~2002年8月间,利用B型超声,对闭合性膀胱损伤患者进行检查,结果如下.
作者:杨秀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22名高原急性肺水肿患者肺动脉平均压的检测,以了解高原急性肺水肿发生时及治疗好转后肺动脉平均压的变化.方法在海拔4 600~4 800米高原发生的急性肺水肿患者22例,应用彩色多普勒测定其肺动脉平均压,分别在治疗前后对肺动脉压进行比较,同时与未发生肺水肿组人群进行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t检验.结果 22例急性肺水肿患者治疗前平均肺动脉平均压(MPAP)x 68.6±17.5,治疗后MPAP x 47.8±8.8,t=4.98,P<0.001,高原未发生肺水肿组MPAP x 19.4±5.8,t=12.59,P<0.001.三组的MPAP有极显著差异.结论高原急性肺水肿患者肺动脉压明显增高,经治疗后肺动脉压可明显下降,但不能短期降至正常.未发生肺水肿组与肺水肿组有极显著差异.高原肺动脉压增高是急性肺水肿发生的主要原因.
作者:汪涛;解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男,45岁.右颈部包块进行性增大10年,加重1周入院.查体:右颈部可扪及20 cm×10 cm×10 cm大小包块;边界清、质中等、压痛;可触及动脉搏动,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
作者:李晋渝;刘德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与左心房(LA)大小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肥厚梗阻性心肌病(HOCM)45例、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HNOCM)40例、正常人52例,分别测量左室流出道(LVOT)宽度、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及左心房的大小.结果正常对照组LVOT的宽度18.2 mm,LVOTPG 8.76 mm Hg,LA31.5 mm;HNOCM组LVOT的宽度15.18 mm,LVOTPG 13.13 mm Hg,LA 39.12 mm;HOCM组LVOT的宽度 9.28 mm,LVOTPG 38.74 mm Hg,LA 43.21 mm.结论 HOCM患者LVOTPG对左房功能的影响较HNOCM患者大,而与正常人相比对左房功能的影响更加明显.
作者:丁明岩;刘美洁;刘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引导斜角进针肾组织自动活检的成功率、并发症和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内槽切割式自动活检装置,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斜角进针,对66例肾脏患者进行肾穿刺活检.结果一次穿刺成功66例,成功率100%,光镜下每例肾小球数目均数为(18±5)个,肉眼血尿2例,发生率3.0%.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徐延峰;接连利;刘清华;许燕;顾海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B超对早孕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48例停经5~7周、尿HCG(+)且无腹痛、无出血妇女的常规产科B超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孕周与停经时间相符者57%,小于停经时间一周以上者39.5%,异位妊娠3.5%.结论早孕期间常规产科检查,可以明确孕周及胚胎着床部位,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汪爱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经手术诊刮后病理证实的粘膜下肌瘤、内膜息肉、内膜增生及内膜癌术前进行经腹或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内膜增生诊断符合率93.8%;内膜息肉诊断符合率为91.7%;粘膜下肌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5.7%;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符合率为90%.结论超声诊断对子宫内膜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周爱群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