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跨理论模型对稳定期COPD居家患者实施居家运动干预的研究

马伟光;郭爱敏;伍青;马芳

关键词:居家运动, 稳定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跨理论模型
摘要:目的:评价跨理论模型促进居家运动方案实施情况的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门诊就诊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共120名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日期分为干预组(n=61)和对照组(n=59)。对照组接受一对一居家运动宣教,干预组在宣教的基础上进行基于跨理论模型(TTM)的随访,持续8周。结果:干预组在行为改变过程的认知层面和行为层面、决策平衡利益因子和自我效能方面的得分均优于对照组,而障碍因子得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居家运动行为阶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居家运动方案能够提高患者对居家运动的参与度。
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远程护理教育改革研究

    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难以适应远程教育环境下护士在职学习和能力提升的需要。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遵循成人学习特点和护士职业成长规律,借鉴典型工作任务课程开发方法开展远程护理教育改革,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并进行了网络教学实验,取得了预期效果。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远程护理教育改革,实现了课程内容与岗位任务的有效对接,充分发挥了远程教育的优势,探索形成了进阶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远程护理教育模式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作者:孙宝芝;刘则杨;高澍苹;赵志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护理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现况调查

    目的:调查护理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各级护理学会共62名副秘书长及以上职务的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学会适合承接的政府转移职能共13项。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中存在一些因素影响其积极有效承接,其中阻碍因素中排名前4位的分别为:缺乏法律法规保障(80.6%);行政干预,学会独立性不强(61.3%);学会自筹经费能力不足(58.1%);缺乏合格的评审专家和工作人员(45.2%)。结论:护理学会重视人才培养与评价,但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作者:罗银秀;黄叶莉;李玉清;朱荔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护理专业问题研究”课程教学实践

    本文对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护理专升本课程之一“护理专业问题研究”的课程改革、教学实施内容、实施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总体性概述,分析了通过专业问题研究课程设计与网络实施过程中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问题,期望能为护理科研教学设计及网络教育改革的同道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启迪。

    作者:张建霞;刘娜;刘则杨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医养结合视角下养老护理员培训相关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已逐渐成为中国养老产业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存在着养老护理人力资源质量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不匹配的问题,医养结合对养老护理员提出了护理技能专业化、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及高度的职业认同感三个要求。借鉴发达国家针对养老护理员的培训经验,我国应健全养老护理员培训体系,从丰富培训内容、分层培训养老护理员、培养养老护理员职业认同感和建立宏观养老护理员培训规划几个方面,提升养老护理员综合素质,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

    作者:王希晨;吕欣桐;周令;朱莉萍;陈麒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区域协同护理远程继续教育模块的构建

    通过在盛京医疗联盟网络平台上构建区域协同护理远程继续教育模块,使得区域内优质护理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得以实现,联盟内各医院护士的培训需求得到满足。本文对远程继续教育模块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作出了具体说明,希望能为区域联盟医院间开展护理远程继续教育提供参考。

    作者:王君;范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2016年中国循证护理师资高级培训班”于腾冲举办

    9月19-23日,由《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社主办,北京艾美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2016年中国循证护理师资高级培训班”于云南腾冲举办。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TheJohns?Hopkins?University)的两位循证护理专家对全国的70余名学员进行了为期5天的循证护理专项培训。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以核心能力为本的护理专业教学研究与实践

    对国内外护理专业核心能力的概念及内涵进行分析,综述了护理教学领域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策略与评价方法等不同层面“以核心能力为本”进行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李秀惠;刘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应用智能化静脉输液系统改善静脉输液安全性的实践

    目的:评价智能化静脉输液系统对改善静脉输液安全性的效果。方法: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以上海市某二级甲等医院的两个病区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实验组使用智能化静脉输液系统后静脉输液过程的差错率。结果:实验组总差错率为0.42%,而对照组为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化静脉输液系统通过合理调节滴速、改善核对方式及工作环境,显著降低了临床静脉输液的差错率,提升了安全性。

    作者:张璐莹;周英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精神科患者医院感染研究进展

    本文通过阐述精神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分析感染发生的原因,归纳精神科感染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总结精神科预防和控制感染的相关措施,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和护理科研提供信息。

    作者:吴春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基于实证分析的肿瘤住院患者跌倒管理策略

    目的:通过实证分析,完善肿瘤住院患者跌倒风险防范管理,促进跌倒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法:提取2013-2015年全院60例跌倒不良事件的数据资料,进行实证分析,通过修订跌倒风险评估表、建立实施跌倒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结构-过程-结果)、改善跌倒专项质量管理,构建以结果为导向,以评估、预防、干预过程监控为重点的管理模式。结果:经过半年的资料收集、实效观察和归纳总结,对跌倒评价指标建立及实施管理策略前后进行比较,跌倒发生率由0.9‰下降至0.38‰。结论:通过实证分析,为肿瘤住院患者跌倒管理的持续改进提供循证依据,将跌倒评价指标应用于全院各临床护理单元及专项质量控制,使跌倒管理更具目标化、规范化,有助于医院跌倒质量管理的提升,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唐玲;徐灵莉;周娜;邓本敏;张照莉;王国碧;皮远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护患关系协调与纠纷处理”课程情境案例教学实践

    “护患关系协调与纠纷处理”课程是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护理专业专升本远程教学改革体系中的一门课程,经实践专家研讨确定了符合护士能力发展规律的从简单到复杂的4个学习情境。采用情境案例教学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符合情境要求的临床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完成学习任务。对2013-2015级115名学生的教学实践显示:74.50%以上的学生能自主选择到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86.62%的学生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情境案例,反思并解决其中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的成绩总体呈上升趋势,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的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临床工作能力有很大提高。

    作者:薄雅萍;夏素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ICU患者不适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ICU患者不适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ICU患者不适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ICU患者不适评估量表(IPREA),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 II),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等,对浙江省3家三级甲等医院185例ICU转入普通病房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本组ICU患者不适评分中,口渴及孤单不适两项得分高,寒冷和担心病情不被及时告知造成的不适两项得分低;影响ICU患者不适的因素分别是机械通气方式、婚姻状况、机械通气时间、入科SAPS II评分、物理约束时间、镇静镇痛情况,共解释总变异的31.2%。结论:ICU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根据影响因素的不同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改善ICU患者的不适状况。

    作者:解艳红;许瑛;史平;蔡学联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手外伤住院患者参与患者安全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手外伤住院患者参与患者安全态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患者参与患者安全态度调查问卷对311名手外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手外伤住院患者参与患者安全态度的总均分为(3.71±0.54)分,自我参与态度(4.03±0.52)分、自我防御态度(3.91±0.68)分、自我保护态度(3.81±0.84)分、知情情况(3.42±0.59)分、主动告知与询问(3.39±0.97)分。医院性质、文化程度、住院次数、职业是患者参与患者安全态度的影响因素。结论:患者参与意识强烈,积极性较高,但存在对知情情况了解不多、缺乏主动告知与询问的现状。因此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特性和具体的临床情境,充分与患者沟通,提供与其检查、治疗等相关的医疗信息,充分提高患者参与的水平。

    作者:杨汉喜;陈红霞;陈燕燕;郑云蒸;周文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民族志学研究

    民族志学用于描述文化或文化场景。文化是指在探寻某一群体日常生活的模式时,研究者归纳出来的该群体的某种品质特征,并被当作这一群体的标志。文化场景即民族志学中所指的所要研究的文化。民族志包括宏观民族志和微观民族志。宏观民族志描述的是广义的文化,而微观民族志描述狭义的文化,即对一组或文化中的小单位进行详尽细致的研究,如流浪者避难所的文化,或对组织机构单位中的特殊活动行为进行研究,如急诊室护士如何与孩子交流。任何人都属于某一种文化,它指引了人们的世界观,以及构建经历的方式。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运动干预的研究进展

    运动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运动干预的实施方案、安全性及可行性和应用效果进行总结,并分析目前干预措施存在的不足,以期为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提供参考。

    作者:周晨曦;李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警示标识及防护方案在高龄患者误吸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警示标识及防护方案在高龄患者误吸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8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误吸宣教,观察组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和误吸风险分级的基础上,设计误吸警示标识及防护方案进行误吸预防。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进食误吸的发生情况。结果:住院期间,观察组共进食5380次,误吸发生41次,占0.76%,其中呛咳发生37次、噎食发生4次、窒息发生0次;对照组患者共进食4824次,误吸发生172次,占3.57%,其中呛咳发生148次、噎食发生23次、窒息发生1次;两组误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误吸警示标识及防护方案的实施可提高护士工作的警惕性、科学性、针对性,使患者易于接受,是一种有效预防误吸的管理方式。

    作者:刘青青;钱媛;孙丽凯;陈俊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脑血管病患者医养结合模式中护理员教育培训体系的建立

    目的:建立脑血管病患者医养结合模式中护理员教育培训体系。方法:建立以岗前培训、实习培训、继续教育系统培训及定期考核为主要内容的护理员教育培训体系,不断提高脑血管病患者医养结合护理员职业素养,以适应现代养老需求。结果:初步形成了系统、高效的护理员培训体系,护理员业务水平及职业素养都得到了大幅提高,持证上岗率达到85.5%;同时住院老人压疮发生率逐年降低,达到1.6%,患者对护理员满意度较2013年升高,达到95.5%。结论:我院建立的护理员教育培训体系基本适应脑血管病患者医养结合模式中养老照护需求,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作者:朱红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医院评审与护理质量提升暨护理科研写作研讨会”于银川举办

    9月8-9日,“医院评审与护理质量提升暨护理科研写作研讨会”在美丽的塞上湖城银川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社主办、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承办,得到了国家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的指导及宁夏护理质控中心的鼎力支持。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PICC日常维护中消毒方法的研究进展

    本文从PICC消毒部位、消毒剂的种类、消毒时间等方面综述了PICC日常维护过程中消毒方法的研究现状,为护理人员预防PICC管路细菌定植提供指导,为建立PICC统一消毒程序及标准提供依据。

    作者:刘心菊;侯惠如;杨晶;王晓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应用跨理论模型对稳定期COPD居家患者实施居家运动干预的研究

    目的:评价跨理论模型促进居家运动方案实施情况的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门诊就诊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共120名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日期分为干预组(n=61)和对照组(n=59)。对照组接受一对一居家运动宣教,干预组在宣教的基础上进行基于跨理论模型(TTM)的随访,持续8周。结果:干预组在行为改变过程的认知层面和行为层面、决策平衡利益因子和自我效能方面的得分均优于对照组,而障碍因子得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居家运动行为阶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居家运动方案能够提高患者对居家运动的参与度。

    作者:马伟光;郭爱敏;伍青;马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中国护理管理杂志

中国护理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