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燕;陈杰;吴晓英;么莉;徐波;何昕;刘高明;卢苇;刘敏君;石磊;冯艺;何苗;王惠琴;战颖
目的:了解中华护理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及所在省市糖尿病教育管理现状,为今后工作目标的制定及实施奠定基础,更好地发挥委员单位示范作用,推进糖尿病护理事业的发展。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全国35家三级甲等医院的糖尿病管理者进行调查。结果:35例调查对象中,28人(80.0%)在本省市护理学会担任职务,30人(85.7%)接受过糖尿病教育相关培训,从事糖尿病专业护理年限为(15.22±6.93)年;所在医院综合病区糖尿病患者比例占66.0%,平均住院天数达(11.45±3.03)天。94.0%设有糖尿病病房,内分泌科日门诊量在30~1200人,其中糖尿病患者比例高达73.5%,就诊人群庞大;85.7%的医院设有专职糖尿病教育护士,其中74.2%的专职糖尿病教育护士从事教育年限超过5年。结论:在我国,三级甲等医院有着较好的糖尿病教育管理基础,为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全国糖尿病管理质量提供可能。
作者:张明霞;赵芳;邢秋玲;中华护理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2014年10月30-31日,由《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社与湖南省护理基础质量控制中心联合举办的“2014年护理管理新进展暨科研写作研讨会”在长沙召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院管理研究所护理中心主任么莉主持了开幕式,湖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处处长高纪平、湖南省护理基础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党委书记肖平、《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社社长李月东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高纪平指出近年来湖南省护理队伍发展壮大速度快、护理专业取得进步较大,但也面临着职业培训与队伍管理的挑战,他表达了湖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护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并介绍了湖南省下一步护理工作的重点。肖平介绍了湘雅医院护理团队的发展现状及取得的成绩,并指出将继续大力支持湘雅医院护理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李月东首先感谢了会议联合主办方、与会专家及学员的参与和支持,同时表示《中国护理管理》杂志在未来将会持续提供护理学术交流平台,培养护理管理与科研人才,推动护理事业发展。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分析国外护理管理者岗位培训现状,提出我国存在任职资格参差不齐、岗前培训较薄弱、培训内容未分层、评估考核缺乏统一、培训方式欠灵活、后备人才供给不足等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借鉴国外经验重视护理管理者的岗位培训尤其是岗前培训,建立系统化、分层化、常规化、制度化、规范化、按需求、考核有效、人才输送渠道完善的护理管理者培训体系,促进护理管理人员更快地适应管理岗位,提高员工满意度和患者安全管理水平。
作者:吕红;李振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有没有既简便又有效的放松方法呢?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在日本疲劳学会会议上说,观看优美的风景照不失为一个理想选择。理化学研究所生命科学技术基础研究中心研究员水野敬领导的研究小组,让22名20~49岁的男性和女性观看约200张照片,然后以5分为满分,评估这些照片减轻疲劳的效果。研究人员将各人评分高的12张定为“治愈照”,低的12张定为“非治愈照”。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实施儿科急诊潜在危重病患儿的临床处理流程及管理方法,早发现、早识别、早治疗潜在危重病患儿,从而降低患儿死亡率,减少医疗纠纷。方法:建立儿科急诊预检分诊识别流程;制定早期筛选儿科急诊潜在危重病的临床方案。结果:2010-2013年,我院实施儿科急诊潜在危重病的早期识别与管理后,早期发现了爆发性心肌炎10例、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9例、脓毒症8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例,阻止医疗纠纷10例,发生医疗纠纷仅7起,较2006-2009年(实施前)发生的医疗纠纷减少8起,死亡人数由163例下降到118例。结论:建立规范的儿科急诊潜在危重病患儿的临床识别流程及管理方法,能提高急诊医护人员早期识别儿科急诊潜在危重病的能力,降低患儿死亡率,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陈娟弟;何时军;黄晓春;贾颖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国内不同医院疼痛护理管理现状。方法:通过自设的医院疼痛护理管理问卷对40家医院进行调查。结果:40家医院中建立了疼痛护理相关制度和流程的有23家(57.5%);其中对全部门诊和住院患者、全部住院患者、部分住院患者进行常规疼痛评估的医院分别为8家、2家和25家,还有5家医院未对住院患者进行常规疼痛评估;24家医院(60.0%)有肿瘤患者的疼痛随访记录;26家医院(65.0%)开展了住院患者疼痛健康教育;18家医院(45.0%)有疼痛专科护士;20家医院(50.0%)成立了疼痛护理专科小组;在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和护士继续教育中纳入了疼痛护理相关内容的医院各有25家(62.5%);40家医院在主观疼痛评估工具的使用上较为一致,客观疼痛评估工具使用差异较大。结论:目前国内不同医院疼痛护理管理工作差异较大,疼痛护理管理工作亟待规范。
作者:张海燕;陈杰;吴晓英;么莉;徐波;何昕;刘高明;卢苇;刘敏君;石磊;冯艺;何苗;王惠琴;战颖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农村留守老人已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劳动强度、留守方式、子女探亲联系间隔时间以及留守老人自身身体状况。
作者:盛丽娟;孙欣;赵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社区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出院或门诊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大于7的患者80例,按匹配对照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0例,在常规睡眠护理基础上实施联合认知行为、支持性干预和健康教育的综合护理干预即Cognitive Behavior Support Education干预(以下简称“CBSE干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前后均采用睡眠质量量表(PSQI)、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量表(DBAS)对两组患者进行睡眠状况测评。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PSQI得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睡眠信念与态度得分显著改善(P<0.01)。结论:CBSE干预可显著改善社区稳定期COPD患者睡眠质量。
作者:沈霞;邹继华;韩瑞;吴崇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前馈控制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同时将护理隐患和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分析前馈控制应用前后,不良事件上报情况及其对患者产生的影响。结果:运用前馈控制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后,2012年全院上报护理隐患(A类事件)625例,2011年与2010年无A类事件上报记录;2012年上报护理不良事件(B类和C类事件)总例数为44例,较前增加(2011年36例、2010年39例);2012年对患者产生影响的护理不良事件(C类事件)占比为25.00%,较前降低(2011年为52.78%、2010年为61.54%)。结论:运用前馈控制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可鼓励护士对不良事件进行上报,降低不良事件对患者产生的影响。
作者:刘金莲;张洪君;张晓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提高腔镜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方法:将全院所有腔镜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运用专业设备,专业人员对腔镜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包装、灭菌。腔镜器械集中处理前和处理后分别用目测、放大镜检查和潜血试验进行清洗质量检查。结果:腔镜器械集中处理前、后的清洗质量合格率有统计学差异,集中处理后的器械清洗质量优于集中处理前。结论: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腔镜器械,能提高腔镜器械的处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戴李中;朱亚君;董爱英;倪佳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扎根理论研究法又称“根基理论研究法”,是Glaser和Strauss于1967年提出的。正如这两位创始人所声称的那样:“扎根理论是填平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之间鸿沟”的一种方法。它是以实地研究为主,透过进入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深入了解及参与体验,收集丰厚的第一手资料,采取归纳与演绎并用的方法,扎根于资料,从中发现新概念并抽象出理论。
作者:《中华护理学辞典》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安徽省专科护士人力资源现状及临床使用与管理情况,为专科护士培养与管理提供建议与策略。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6-2012年间经安徽省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培训并取得资格的专科护士进行自评与他评调查。结果:初级职称人员占49.27%;专科护士主要分布在三级甲等医院、二级甲等医院,占92.58%;机构间培养专科护士数量差距大;18.0%专科护士脱离原临床直接护理岗位;82%的专科护士主要从事临床一般护理,在高级临床护理实践、护理业务管理、科研等方面发挥作用不够。结论:专科护士是一支年轻的护理队伍,选拔标准低;专科护士数量配置不合理,机构培养专科人才缺乏长期规划,专科护士流失严重;医院对专科护士缺乏专职化管理,重培养、轻使用,使其高级临床实践职能发挥不够。
作者:乔晓斐;江启成;宋瑰琦;王真;黄璐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索胰岛素注射针头连续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150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针头相关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并从胰岛素针头更换频次、胰岛素注射针头回收及注射部位皮肤异常情况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经过连续护理管理模式干预,患者胰岛素针头重复使用率及注射部位皮肤异常情况发生率明显下降,而胰岛素针头回收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胰岛素注射针头连续护理管理模式有效减少了针头重复使用,提高了注射针头回收率,有效避免了环境污染,同时也减少了注射部位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治疗效果。
作者:刘玉萍;彭淑华;涂丹;谷穗;涂培培;李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职护生领悟社会支持能力与专业认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护理学生专业认同问卷,对192名护理高职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调查显示高职护生专业认同问卷得分为(80.23±9.60)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为(62.16±5.46)分,其中家庭支持为(23.33±5.45)分、朋友支持为(20.24±3.47)分、其他支持为(17.45±3.23)分。高职护生专业认同感与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都呈正相关。结论:高职护生良好的社会支持与其专业认同具有相关性。高职护理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获取家庭和朋友支持的能力,不断增强两者对专业积极性的正向促进作用。
作者:王露蓉;吴艳平;赵琼兰;伍媚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国外先进疼痛管理指南及疼痛管理质量评价体系,总结了疼痛护理质量管理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为我国建立规范的疼痛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完善疼痛护理相关制度,培养疼痛护理专业人才,促进佳疼痛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刘敏君;童莺歌;田素明;叶志弘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核心能力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IRN)》对上海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69名注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护士核心能力得分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社区护士核心能力得分为(98.61±16.12)分,处于中下水平;得分较低的维度分别是评判性思维/科研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与教育/咨询能力3个维度。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年龄、职称、职务、学历是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应重视社区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并有重点地加强低年资、低职称、低职务、低学历社区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
作者:何静;徐青;徐蓉;屠一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我国糖尿病饮食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为糖尿病饮食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数据来源“,糖尿病”“饮食”“膳食”等作为主题词,检索2003-2013年糖尿病饮食相关文献,并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1471篇有效文献,文献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文献内容以饮食干预及护理为主,这也正是目前糖尿病饮食研究的热点。其中《全科护理》杂志载文量多,而《中华护理杂志》被引频次高;大部分文献成果来自于医院,但基金论文比较低(仅占3.06%)。结论:近10年来,糖尿病饮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研究深度及广度不够,亟须规范糖尿病饮食的研究设计,提升论文质量;并关注综述,重视基础实验,糖尿病饮食的干预性研究将是该领域的重点和难点。
作者:吴冰;陈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疼痛是ICU患者的常见问题,有效的评估是疼痛管理的基础。由于镇静或其他原因,ICU患者的疼痛评估往往比较复杂。能获得患者主诉时可以使用主观疼痛评估工具,不能获得患者主诉时宜使用客观疼痛评估工具。本文就ICU患者常用的主观和客观疼痛评估工具进行综述,为完善ICU患者的疼痛评估和疼痛管理流程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陈杰;路潜;张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构建持续改进的规范化护士分层培训管理体系,提升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方法:通过整分合的形式将PDCA原理应用于教学管理全过程。建立健全三级教学组织架构,完善临床护理教学组织及教学制度;采用院内与院外相结合、基础与专科相结合等多种培训形式和途径,落实护士分层培训;完善教学评价系统,逐步推进信息化考试平台的建设。结果:构建了规范化的护士分层培训管理体系,建立了护士分层培训档案,提高了分层培训、考核满意度。讨论:将PDCA原理应用于教学制度健全、教学活动落实和评价反馈等各个环节,并充分运用各种管理工具进行反馈评价,实现了教学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焦静;张晓静;吴欣娟;曹晶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