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梁柳琴;詹钟平;叶玉津;付迪;许韩师;杨岫岩

关键词:脊柱炎, 强直性/药物治疗, 依那两普, 基质金属蛋白酶-3
摘要:目的 评价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检测其治疗前后A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浓度的变化,为AS疗效判断寻找新的指标.方法 应用依那两普治疗48例AS患者,25 mg/次,每周2次,疗程12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AS的功能指数(BASH)、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应用ELISA检测治疗前后MMP-3浓度.结果 依那西普治疗后患者的脊柱痛与夜间痛程度、晨僵时间均改善,指地距、BASDAI、BASH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S组血清MMP-3水平与正常对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依那西普治疗12周后患者的MMP-3水平显著下降(P<0.05),CRP和ESR也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进一步的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后MMP-3降低水平与ESR、CRP的下降值亦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397和0.474,P<0.05).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部位反应和上呼吸道感染.结论 依那两普对AS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能够显著降低AS外周血清中MMP-3水平:MMP-3可作为评价依那西普治疗AS疗效的一个有用的客观指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高晶胶体液对体外循环热灌注治疗期间血液动力学和血气电解质的影响

    目的 观察恶性肿瘤患者在全身热灌注治疗(VV-PISH)期间输注高晶胶体液(HHS)对血液动力学和血气电解质的影响.方法 24例晚期中老年肿瘤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2例:A组为常规输液组,B组为输HHS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放置Swan-Ganz导管行心功能监测.双侧股静脉经皮穿刺插入股静脉捅管,连接体外热疗机行热灌注至?记录A、B两组加温前、食管温度41℃、42℃、42℃1 h、42℃2 h与降温期40℃、38℃时的血液动力学、血气、电解质参数和肺部湿罗音情况.术中静脉输注去甲肾上腺素和艾司洛尔,使血压下降幅度不超过基础值的30%或心率≤130次/min,并记录各时段药物使用总量.结果 随着体温的升高,两组血液动力学参数与加温前比较均发生明显变化,但与A组比较,B组同一时点的中心静脉压、平均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相对平稳,均低于A组;A组pH、剩余碱和红细胞压积在高温期各时点均明显低于B组;降温期肺部湿罗音例数A组明显多于B组(4∶1);B组去甲肾上腺素和艾司洛尔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5或0.01).B组钠离子浓度虽然明显高于A组,但都在临床安全范围内.结论 VV-PISH期间输注HHS可减少术中输液总量和心血管类药物用量,使患者血液动力学处于相对平稳状态,降低术中术后心衰和肺水肿发生率.VV-PISH期间输注含3.75%NaCl的HHS 8ml/kg是安全的.

    作者:刘友坦;黄绍农;古妙宁;卢健芳;杨新平;钟飞焱;陈志聪;杨韩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胃粘膜保护剂替普瑞酮对疣状胃炎疗效的观察

    目的 观察胃粘膜保护剂(替普瑞酮)对不同类型疣状胃炎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83例疣状胃炎,分为3组,其中Ⅰ组:成熟型28例(替普瑞酮治疗组),Ⅱ组:非成熟型35例(替普瑞酮治疗组)和Ⅲ组:非成熟型20例(替普瑞酮+法莫替丁治疗组).Hp阳性者先给予正规抗Hp治疗1周,随后给予替普瑞酮100 mg,3次/d,共2个月,每个月复查胃镜.观察疗效.结果 从分组来看,治疗第1个月和第2个月结束时,Ⅱ组治疗效果均优于I组(P<0.01);2个月疗程结束时,Ⅱ、Ⅲ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时间来看,Ⅱ组治疗2个月时效果优于1个月(P<0.01),Ⅰ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替普瑞酮能够有效治疗非成熟型疣状胃炎,2个月疗程效果更为明显.

    作者:曾晖;邹冰;刘义;黄越前;丁飞跃;纪华英;梁庆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肝硬化患者血清中CA125水平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CA125变化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肝硬化住院患者86例,根据Child-Pugh积分法分为A级20例、B级38例、C级28例,另设正常对照组50例,均为来我院健康体检者.肝硬化患者静脉采血,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25.结果 86例肝硬化患者中有72例CA125阳性,正常对照组有2例阳性,肝硬化组血清CA125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hild-Pugh分级中,B级较A级,以及C级较B级血清CA125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升高,其水平可作为评判肝功能损害程度、肝硬化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陈静;杜贞芳;唐进先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293例不同直径长支架术后3及6个月的冠脉造影随访

    目的 对293例长支架支架术病例进行冠脉造影随访和QCA分析,观察其再狭窄(RS)率和靶血管再次重建率(TvR).方法 本中心1998年以来的1845例PTCA/支架术中,植入支架长度≥120 mm且有术后3和6个月冠脉造影随访的连续性病例计293例(除外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TCA病例),平均(65.9±8.2)岁,男性79.2%.据植入支架直径将病人分为4组:A组68例,支架直径≥4.0 mm;B组113例,支架直径≥3.5 mm但<4.0 mm;C组90例,支架直径≥3.0mm但<3.5 mm;D组22例,支架直径≥2.5 mm但<3.0 mm.4组病人的基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QCA定量测定每例病人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及6个月随访时的病变或支架的小管腔直径、病变长度、参考血管直径及支架长度.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A、B、C、D四组.术前的病变长度分别为(20.92±10.96)mm、(20.01±10.07)mm、(20.13±11.08)mm及(23.08±6.51)mm(P=NS),植入的支架长度分别为(28.40±5.10)mm、(29.85±8.47)mm、(30.20±7.13)mm及(26.42±4.85)mm(P=NS).造影随访时的RS率,3个月时分别为8.8%、15.0%、33.3%及72.7%(P<0.001),6个月时分别为17.6%、25.7%、41.1%及72.7%(P<0.001);TVR率3个月时分别为19.1%、30.1%、54.4%及72.7%(P<0.001),6个月时分别是30.9%、44.2%、66.7%及81.8%(P<0.001).结论 对于长病变和弥漫性病变植入长支架,在冠脉病变长度及植入支架长度无显著性差异的情况下,植入越大直径的支架,其RS率及TVR率越低.

    作者:黄铮;中村茂;加藤修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钌红在脂多糖致大鼠发热过程中对体温的影响

    目的 探讨钌红在脂多糖(LPS)致大鼠发热过程中对体温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用LPS复制大鼠发热模型,观察不同浓度钌红对LPS发热曲线的影响及发热时下丘脑组织中TRPV4表达的变化.结果 (1)与单独给予LPS组相比,随着给予钌红浓度的增大,LPS致发热幅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2)单独给予钌红与给予生理盐水的对照组比较,体温有所降低;(3)钌红组及钉红+LPS组TRPV4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1)钌红对LPS致热性有抑制作用;(2)钌红能调节TRPV4通道的表达;(3)TRPV4通道可能参与正常体温的维持.

    作者:王兰兰;曹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聚脯氨酸修饰电极循环伏安法选择性测定去甲肾上腺素

    目的 建立聚脯氨酸修饰电极测定去甲肾上腺素的新方法,并有效排除肾上腺素与抗坏血酸干扰.方法 在pH 9.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脯氨酸修饰电极,研究去甲肾上腺索在聚合物薄膜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测定去甲肾上腺素的电化学分析新方法.结果 在pH 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去甲肾上腺素在修饰电极上呈现一对灵敏的氧化还原峰,利用循环伏安法测定其还原峰电流可排除肾上腺素与抗坏血酸干扰.去甲肾上腺素检测的线性范围是7.0×10-7~1.1×10-4mol/L:检出限为6.0×10-8mol/L.结论 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用于药剂样品分析,结果满意.

    作者:马心英;晁志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流感样疾病对门诊人数的影响

    目的 用流感样病例数(ILI)预测门诊就诊人数,以估计流感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 资料来源于广州市两所流感监测医院的内科、儿科和急诊科的每周门诊人数和ILI病例数,时间从2002年第22周至2004年第53周,共137周.应用谱分析和时间序列方法分析门诊人数的变化趋势.以ILI为自变量,门诊人数为因变量,建立预测模型,优模型的选择依据于决定系数、池田信息准则(AIC)、残差分析及对模型的前瞻性考核.结果 两年的门诊人数呈线性上升(P<0.001),并具备一定的周期性.门诊人数与ILI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568,P<0.001).自回归模型的残差为白噪声序列,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75,前瞻性考核发现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56.结论 可用自回归模型分析ILI与门诊人数的关系,进而用于评估流感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作者:欧春泉;邓卓晖;杨琳;陈平雁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脑膜瘤瘤周水肿多层螺旋CT灌注研究

    目的 利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研究脑膜瘤瘤周水肿区灌注特点.方法 对19例脑膜瘤伴瘤周水肿形成病例行瘤周水肿区同层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利用灌注软件分别计算瘤周水肿区及对侧正常脑白质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和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采用t检验对瘤周水肿区和对侧正常脑白质各灌注参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瘤周水肿区的rCBF与rCBF较对侧脑白质明显降低(P<0.05),但MTT值在两部位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瘤周水肿区的rCBF值和rCBF值明显降低,水肿本身对微血管的压迫可能是主要因素.

    作者:杨志林;柯以铨;徐如祥;彭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基于CTA断层图像直肠及周围结构数字模型的重建及三维可视化研究

    目的 寻求基于CTA断层图像重建直肠及周围结构数字模型及三维可视化的方法.方法 基于空气灌肠造影及CTA血管造影技术,64排螺旋CT对胸12至股骨中上部分沿横断面在动脉期及静脉期连续跟踪扫描.Mimics软件基于856层Dicom 3.0标准CT连续断层二维图像,分别对直肠及周围结构等各种组织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建立直肠及周嗣结构三维数字模型.结论 薄层CT扫描技术和Dicom 3.0标准的应用使数字模型的建立更为精确,空气灌肠造影及CTA血管造影技术方便建立肠管及血管结构.Mimics软件基于CT扫描图像建立人体各种结构更为方便,获得数字模型可为解剖教学、手术培训提供医疗教学平台.

    作者:俞金龙;黄宗海;傅栋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体外循环中应用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对犬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

    目的 观察抗氧化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对犬体外循环(CPB)中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12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6)和PDTC组(P组,n=6),腹腔内注射戊巴比妥钠25 mg/kg麻醉后建立CPB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P组于CPB前静脉注射PDTC 30mg/kg,C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CPB前、阻断主动脉60 min和开放主动脉60min时,取心肌测定腺苷酸(ATP、ADP、AMP、TAN、EC)、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线粒体肿胀度(MSD).于CPB前、开放主动脉30min和开放主动脉60min时测定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心输出量(CO).结果 与CPB前比较,两组阻断升主动脉后ATP、TAN、EC含量及T-AOC均降低(P<0.01),MSD和MDA含量均升高;开放主动脉后C组ATP、TAN、EC含量及T-AOC均降低(P<0.01),MSD和MDA含量均升高(P<0.01);P组在开放主动脉60min时ATP、TAN、EC、MDA含量、T-AOC和M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在阻断主动脉60 min时和开放主动脉后ATP、TAN、EC含量及T-AOC均显著高于C组(P<0.01).MSD和MDA含量均显著低于C组(P<0.01).P组在开放主动脉30 min和开放主动脉60 min时HR、MAP和CO较C组恢复迅速(P<0.01).结论 CPB可引起心肌能量代谢受损及恢复延迟,PDTC能够明显改善缺血心肌的能量代谢,保护心肌线粒体的结构,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冉灌注损伤.

    作者:方华;李昌熙;王泉云;刘进;左云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碳包铁纳米晶对表阿霉素的吸附与缓释作用

    目的 观察碳包铁纳米晶(CCIN)对表阿霉素(EADM)的吸附与缓释作用.方法 制作EADM标准曲线;将一定量的CCIN粒子与不同浓度EADM溶液充分混合后高速离心,测量游离EADM量,评估CCIN粒子对EADM的吸附能力.以透析袋包裹载药CCIN粒子,采用PBS液、生理盐水、蒸馏水作为介质,定期置换介质,考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CCIN粒子在不同介质中的释药性能.结果 CCIN吸附EADM呈现两种状态,即饱和吸附前的近乎线形吸附及饱和吸附,其饱和吸附值约为160 μg/mg.载药CCIN粒子对EADM缓释的作用受介质、温度、载药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相对于蒸馏水,将PBS液及生理盐水作为缓释介质,载药CCIN粒子在相同时间内可释放出更高比率的EADM:较高的温度有助于EADM的缓释.饱和载药的CCIN粒子在相同介质相同温度情况下释放EADM比率较半饱和载药的CCIN粒子高.结论 CCIN吸附EADM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曲线;载药CCIN粒子对EADM缓释的作用受到介质、温度、载药量、介质置换速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缓释介质为PBS、高温、介质置换速度加快时,饱和载药的CCIN粒子在单位时间内的释药能力增加.

    作者:劳向明;张海燕;李锦清;陈易明;黄俊廷;张亚奇;郑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检测其治疗前后A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浓度的变化,为AS疗效判断寻找新的指标.方法 应用依那两普治疗48例AS患者,25 mg/次,每周2次,疗程12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AS的功能指数(BASH)、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应用ELISA检测治疗前后MMP-3浓度.结果 依那西普治疗后患者的脊柱痛与夜间痛程度、晨僵时间均改善,指地距、BASDAI、BASH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S组血清MMP-3水平与正常对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依那西普治疗12周后患者的MMP-3水平显著下降(P<0.05),CRP和ESR也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进一步的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后MMP-3降低水平与ESR、CRP的下降值亦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397和0.474,P<0.05).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部位反应和上呼吸道感染.结论 依那两普对AS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能够显著降低AS外周血清中MMP-3水平:MMP-3可作为评价依那西普治疗AS疗效的一个有用的客观指标.

    作者:梁柳琴;詹钟平;叶玉津;付迪;许韩师;杨岫岩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IL-10-10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我国胃癌的关系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0(ID-10)基因-10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我国胃癌高发区和低发区普通人群和胃癌患者中的分布,并探讨该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我国胃癌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广东省104例普通人群及104例胃癌患者和陕西省普通人群和胃癌患者各102例的IL-10-10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采用ELISA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Hp)IgG.结果 IL-10-1082位点A/A、A/G、G/G三种基因型在本研究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为86.7%、10.7%和2.4%.在胃癌低发区,胃癌患者携带IL-10-1082 G·的频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14.4% vs 7.7%,X2=4.02,P<0.05,OR=1.01,95%CI=1.08~3.10),IL-10.1082 G*基因型增加Hp感染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X2=5.36,P<0.05,OR=6.0,95% CI=1.23~17.52);在胃癌高发区,胃癌患者IL-10-1082 G·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12.7% vs 16.6%,P>0.05).两地区胃癌人群ID-10-1082 G·基因型频率无显著差异(12.7% vs 14.4%,X2=0.13,P>0.05);两地区普通人群中,高发区IL-10-1082 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低发区(16.6% vs 7.7%,X2=4.27,P<0.05,OR=1.29,95% CI=I.12~6.11).结论 IL-10.1082 G等位基因增加Hp感染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IL-10-10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我国汉族人群胃癌发生有关.

    作者:周韶璋;朱伟良;李明英;李虹义;张积仁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半叶马尾藻多糖对抑癌基因p53和Rb的影响

    目的 研究半叶马尾藻多糖(SP)对抑癌基因p53和R6的影响.方法 称重法检测SP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瘤率;RT-PCR分析抑癌基因p53和Rb中mRNA的含量:Western-blotting检测p53和Rb中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 将浓度分别为50、100和200mg/kg的SP经腹腔注射人S180肉瘤小鼠体内,连续10d,抑瘤率分别为30.5%、47.6%和63.5%.SP可上调抑癌基因p53和R6中mRNA的表达以及增加p53和Rb中蛋白质含量.结论 SP对小鼠S180肉瘤具有一定的体内抑制作用,并上调抑癌基因的表达.

    作者:刘秋英;孟庆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茶多酚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观察茶多酚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原代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并传代,经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角蛋白和波形丝蛋白鉴定,取5~8代细胞用于实验;按茶多酚不同浓度分1 mg/ml(B组)、0.5mg/ml(C组)、0.25mg/ml(D组)、0.125mg/ml(E组)、0.0625mg/ml(F组)组和空白对照组(A组),采用细胞计数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DNA含量.结果 不同浓度茶多酚均促进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DNA合成(P<0.05),茶多酚作用的适浓度为0.5 mg/ml,佳作用时间为48 h.结论 茶多酚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何权敏;刘建国;徐若竹;张剑;范芹;江策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胰蛋白酶原16对哮喘气道肌成纤维细胞分化的影响

    目的 研究慢性哮喘发展过程中气管壁中肌成纤维细胞的异常分化与胰蛋白酶原16(trypsinogen16,TG16)表达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索气道基底膜增厚的具体机制.方法 利用SDS-PAGE蛋白电泳分析比较OVA诱导的慢性哮喘小鼠与对照鼠肺总蛋白谱的差异,筛选出差异条带进行质谱分析.对差异条带中的TG16基因从小鼠肺组织中进行克隆和表达,转染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同时给予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刺激,RT-PCR分析过表达TG16对细胞机动蛋白α亚型(α-actin)的mRNA水平影响.给予TG16的RNA干扰,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TG16的下降对α-actin的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OVA慢性致敏小鼠的肺组织蛋白TG16含量明显增高;在TGF-β1刺激下,与对照组(α-actin/GAPDH=3.20±1.36)相比,3T3细胞外源表达TG16会明显抑制α-actin的表达(1.78±0.50);同样在TGF-β1刺激下,与转染对照寡核苷酸的3T3细胞(2.78±0.50)相比,应用RNAi干扰抑制TG16表达的同时α-actin的表达显著上调(3.60±0.44).结论 首次发现和证实TG16可以抑制α-actin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这可能是哮喘发展过程中机体本身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作者:陈新;涂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用静息张力表征离体蟾蜍腓肠肌等长收缩能力

    目的 考察用静息张力表征离体蟾蜍腓肠肌等长收缩能力的有效性.方法 SOD抑制剂和维生素C联合作用蟾蜍腓肠肌,记录电刺激(12V DC,2 ms波宽,2 s间隔)下等长收缩张力变化,单指数函数加权拟合90%峰张力后的松弛过程测定松弛速度和静息张力表征收缩能力.结果 收缩1.0min后对照静息张力在7.0min内单调下降而药物处理后静息张力先降后升,7.0min后处理组静息张力相对初始值的增加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对照松弛速度大多单调下降.药物处理后松弛速度多数先升后降,且10.0min内其松弛速度总低于相同时刻的对照组.结论 静息张力可反映肌肉收缩能力.

    作者:廖飞;郭睿;李生兵;左渝萍;陆杰;孙安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酪酪肽对荷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影响

    目的 研究酪酪肽(PYY)对荷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含1×107/ml的HepG2人肝癌细胞悬液0.2 ml打人裸鼠皮下,待其长出的肿瘤直径约1cm时将瘤块取出,在无菌PBS液中剪成大小1 min×1 mm×1mm的小块,用组织插块法制作裸鼠皮下肝癌模型.选取成瘤的32只裸鼠平均分为4组:PYY大、小剂量组,阳性对照组给与腹腔注射氟尿苷,阴性对照组给与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实验过程中观察裸鼠的一般情况.结果 PYY大、小剂量组在肿瘤体积、血清AFP、瘤重及瘤组织cAMP中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PYY可以抑制裸鼠肝癌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癌细胞内cAMP的含量有关.

    作者:李媛;董蕾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高血压病分期及中医证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EH)分期及中医证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 将343例患者进行高血压分期并按中医辨证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气虚痰浊4型,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EH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浆HCY水平.结果 EH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EH患者血浆HCY水平随着EH分期期次的增高而增高(P<0.05),气虚痰浊型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肝火亢盛型(P<0.01).结论 血浆HCY水平异常增高是EH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而增高的幅度越大对血管的损伤也越大,靶器官损伤程度也越重.EH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增高可作为中医证型气虚痰浊型的辨证指标.

    作者:张玲端;任幼红;马兴荣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尤文氏肉瘤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 总结尤文氏肉瘤常见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尤文氏肉瘤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尤文氏肉瘤的X线、CT及MRI表现.结果 11例中,7例尤文氏肉瘤表现为虫蚀状、小片状或较大范周的溶骨性骨质破坏.3例可见点片状骨质硬化;5例有骨膜反应,表现为条状、Codman三角或放射状骨针;10例见软组织肿块,内可见点片状出血、坏死区,瘤周有水肿.2例骨外尤文氏肉瘤主要表现为软组织肿块,骨质破坏不明显.普通X线检查正确诊断7例,误诊4例;CT检查正确诊断4例,误诊2例;MRI检查,正确诊断3例,误诊2例;多种影像检查结合正确诊断8例,误诊3例.结论 骨尤文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无显著特征性,影像误诊率高,需与溶骨型骨肉瘤、骨淋巴瘤、嗜酸性肉芽肿等病变鉴别;临床、影像学、病理三者结合综合分析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梁丽宁;成官迅;张静;昊华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