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疼痛筛查中存在的问题

缪川莉

关键词:减轻疼痛, 积极的措施, 组织损伤, 护理, 主观性, 学会, 体验, 生命, 身体, 情绪, 局部, 经验, 患者, 词汇, 病人
摘要: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是主观性的,每个人在生命的早期就通过损伤的经验学会了表达疼痛的确切词汇.是身体局部或整体的感觉.疼痛是痛苦的体验,护理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尽快减轻病人的疼痛.想要减轻疼痛,就必须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有机硝酸酯类药物和苦碟子注射液治疗心绞痛型冠心病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目的:苦碟子注射液治疗心绞痛型冠心病的安全性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将2009年5月到2012年在我院进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80例患者分成两组,两组都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钙离子拮抗剂、阻滞剂、常规吸氧,调脂,治疗组在这个基础上给予苦碟子注射液20m1+5%的葡萄糖静滴,1次/日,2周是1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患者心绞痛的症状.结果:治疗组有92.5%的患者症状得到改善,心电图改善75 0%;而对照组有62.5%的患者症状得到改善,治疗组由于对照组.结论:现有证据提示苦碟子组临床效果由于常规治疗组,而且不良反应很少.

    作者:刘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人接种流感及肺炎疫苗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与同一年接种过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9-11月在我区接种点65岁以上患有老年人90例,对比分析接种流感疫苗和同一年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各45例.接种后1年内,观察两组人群减少就诊和住院情况.结果:接种流感加肺炎疫苗组较单一接种流感疫苗组发病率及住院率均有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年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组比上年同期减少就诊率60%,减少住院率53.33%.接种两种疫苗组比单一接种流感疫苗组减少就诊率28.89%,减少住院率23.44%.结论:老年人同年接种流感疫苗及肺炎疫苗,较只接种流感疫苗就诊率及住院率低,对预防老年人发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作者:胡正荣;梁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谈老年重症呼吸衰竭病人行双正压通气治疗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双正压通气在改善老年重症呼吸衰竭中应用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随机选取2008 ~ 2010年我科使用无创双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病人,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节NCPAP压力,实施相应的护理,观察病人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使用双正压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双正压通气治疗老年重症呼吸衰竭病人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吴晓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新注射用药配伍禁忌分析

    目的:探讨新注射用药混合后的不良反应、配伍禁忌.方法:统计2010年1月~ 2012年10月,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刊登发表的各种新的注射药在同时使用混合过程中存在配伍禁忌.结果:发现存在配伍禁忌的新药种类多,并一种药物与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结论:有必要通过总结完善新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防范措施,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药物使用的相关信息,防止不合理配伍现象出现,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从根本上保障医疗安全,保护患者的利益,杜绝医患纠纷.

    作者:梁惠兵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产妇进入第二产程取蹲式体位对产程的影响

    目的:研究产妇进入第二产程前期取蹲式体位对产程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9月在我院阴道头位自然分娩,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无明显剖宫产指征,妊娠37-41周的初产妇,于宫口开全(即第二产程)始,实验组(宫缩期取蹲式体位屏气用力123例)与对照组(同期宫口开全后按常规半卧位屏气用力99例),对2组第二产程时间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的第二产程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产妇进入第二产程宫缩期取蹲式体位能明显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加速胎先露下降,降低剖宫产率.适宜推广.

    作者:陈国丽;吴秀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重症监护室应用CVVH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中应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技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方法:选取潍坊益都中心医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56例,对患者行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分别观察患者行CVVH治疗前及治疗后24h,48h,72h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并进行APACHEⅡ评分,观察病人腹部体征压痛,腹胀,查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肝肾功能,血气分析等.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经CVVH治疗和护理后体温,心率,腹胀,血淀粉酶,血清脂肪酶,血胆红素,肌酐及APACHEⅡ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SAP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同时应用CVVH技术,配合优质护理,可明显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潘少杰;尹国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58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及听力检查

    目的:回顾正常出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治疗及其听力检查结果分析.方法:总结我院正常出生新生儿出现的新生儿高胆258例,按血清胆红素分为轻、中、重三组,其中轻度68例,中度128例,重度62例,入院后根据黄疸的情况进行相应治疗,同时做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OAE),中一重度黄疸同时做听性脑干电位检查(auditory brainstse response,ABR).结果:75.5%高胆患儿治疗三天出院,高胆时OAE通过率变化不大,而胆红素程度越高ABR异常率越高.结论:应对新生儿黄疸监测,早期干预及治疗.新生儿需做耳声发射,中、重度黄疸还做脑干诱发电位检查,早期发现高胆的危害,早期进行干预.

    作者:黄翠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重症患者并发高钠血症的临床研究

    本文以我院2008年至2010年两年时间内接诊的40例重症并发高钠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重症患者并发高钠血症的发病率、致死率、临床特征以及术后感染情况.通过研究指出,高钠血症是重症患者的主要并发症,致死率极高.因此,有必要时重症患者并发高钠血症的诊疗方法进行分析,应尽量避免高钠血症诱发因素的出现,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来纠正、控制高钠血症.

    作者:孙双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早期急性乳腺炎的综合护理干预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早期急性乳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妇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67%)、患者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评估+心理护理+手法按摩+中药外敷+健康指导”综合护理干预方案能够有效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艳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期间门诊或住院100名患者,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管径、管壁、内膜以及有无斑块、斑块大小、位置、性质及彩色血流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流频谱的形态分析无粥样硬化斑块组48例,有粥样硬化斑块组52例(硬斑组23例,软斑组16例,扁平斑组13例).结论:检查发现颈动脉硬化的程度及斑块的特性与发病年龄、病程及疾病类型有一定相关性.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性、可重复性的检查手段,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早期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叶春媚;周小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物理疗法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重症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识别及其临床治疗的方法.方法:对6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30例轻症,30例重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重症患儿组再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个亚组,对比两亚组在住院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与轻症组相比,重症组患儿入院前发热天数、总发热天数明显增多,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血沉明显增快,IgM和IgE水平明显增高,而IgG和IgA水平无明显差异.30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急性期有25例表现肺实变,3例表现肺实变合并中-大量胸腔积液,2例表现肺部病变进展迅速.重症患儿治疗除常规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外,治疗组加用糖皮质激素和适当的物理疗法,如微波热疗和机械排痰,疗效显著.结论:对于病情重、进展快、肺实变、中-大量胸腔积液、炎性指标明显升高、单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支原体肺炎应尽早考虑到重症支原体肺炎.一旦确诊,除抗生素外,应积极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适当的物理疗法.

    作者:马晓媚;张立明;范军丽;门光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药物性肝损害97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7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药物性肝损害发生时间在服药后的1-9个月,临床症状以乏力、纳差为主,临床类型以急性肝炎多见,经停药或减量,并给予保肝治疗后,肝损害大多可恢复.结论:临床许多药物可致肝损害.在临床用药中要熟知药物的毒副作用,严密观察其不良反应,以减少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

    作者:杨爱香;于小五;李保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心内科临床护理带教工作的一点心得

    心内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护生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临床实践,才能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并形成专业态度.临床实习是护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重要转折点,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结合期.实习阶段是护生的必经之路,也是成为一名合格护士后的关口,对其今后的工作态度、作风、素质等影响极大.针对护生特点制定以基础护理为基础的详细计划并认真实施.

    作者:翁迪华;邵利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5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60岁以上)56例为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同时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老年腹股沟患者67例行传统疝修补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地时间、住院时间等,对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结果: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均显著小于传统疝修补术组,两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合理手术方法.

    作者:张新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心脑血管病患者72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再选择72例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无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采用LDR、PCR以及基因芯片技术对两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进行血管紧张毒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研究组组别中的原发性高血压组、脑萎缩组及脑梗死组ACE 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导致老年人高血压、脑萎缩、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心脑血管病的防治中应该提起重视.

    作者:赵新惠;王慧;刘秀珍;庞江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先天性唇腭裂发病原因的研究

    目的:对先天性唇腭裂发病原因进行分析与研究,寻找可以有效预防先天性唇腭裂患儿出生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先天性唇腭裂患者的病历资料展开归类分析与研究工作,并用x2检验对所获数据进行检验.结果:先天性唇腭裂发病的原因与环境、遗传以及孕妇自身的患病情况、生活习惯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结论:在预防先天性唇腭裂患儿出生的过程中,产前诊断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孕妇应该尽量对环境中存在的致畸因素进行避免,并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愉悦的精神.

    作者:曹澧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与急性脑卒中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成为世界范围一个严峻的健康问题,与急性脑卒中享有“共同土壤”,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等,肾小球滤过率是评估肾功能早期有效的敏感指标,目前多根据肾脏疾病饮食修正公式进行估算,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本文重点阐明eGFR下降与急性脑卒中的关系,尤其是出血性脑卒中,结论:eGFR下降可能是急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已有卒中史患者eGFR下降是死亡率的一项独立预测因子.

    作者:杨淑婷;庄伟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目的:探讨分析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2012年11月~2013年6月收治的老年患者403例,分析403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存在的护理安全风险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做好防范措施.结果:通过对403例消化内科的老年住院患者护理情况分析,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护理人员自身因素、用药因素;陪护因素等内容.针对上述风险因素所采取的防范措施有: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素质,有针对性的培训护理人员,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健康因素等.结论:提高消化内科老年患者护理质量,为老年患者创造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能有效降低危险因素的发生率,有利于增强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唐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简论旗县级医院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改善策略

    目的:加强医院药房科学管理,提高药事服务能力.方法:分析探讨旗县级医院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药房管理模式落伍,药品进货体制不规范,药品信息化管理滞后,药学人员素质、服务意识有待提高.结论:药房管理机制应逐步向开放式科学化管理转变,切实提高药房管理水平、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

    作者:吴志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静脉留置针堵管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针对留置针堵管原因进行分析,并讨论预防措施.方法:将我科738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根据年龄和药液性质分为3组,有专人负责观察和填写调查表.结果:20-40岁堵管发生率0.06%,40-60岁堵管发生率0.04%,60-86岁堵管发生率0 08%;刺激组堵管发生率25.92%非刺激组堵管发生率12.60%.结论:严格控制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合理选择穿刺部位,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注意药物配伍要求,可有效降低静脉留置导管堵塞的发生率.

    作者:李兴;王晓兰;王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