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伟;李彦豪;何晓峰;陈勇;曾庆乐;裘玉容
目的观察海马、边缘区及相关脑区的基因表达谱是否存在差异,期望寻找到海马、边缘区的特异基因.方法从引产胎儿胎脑中准确取出海马、杏仁核、边缘区和尾壳核.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上述脑区的基因表达差异,并对海马的一个差异片段进行了克隆、测序.结果4个脑区相比,海马、边缘区各发现2个差异片段,海马的一个差异片段长度为277bp,序列与编号为AC0049人类克隆序列完全同源.结论海马、边缘区等不同脑区间基因表达存在差异.
作者:宁群;舒斯云;包新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提出一种医学图像中值滤波算法,以改进经典中值滤波存在的不足.方法将模式识别中的ISODATA聚类引入到中值滤波算法中,将分类的结果作为参数来确定如何进行中值滤波,以及是否需要进行中值滤波处理.结果本算法能够滤除严重的脉冲噪声干扰,同时保持图像细节.结论本算法跟经典中值滤波算法相比,提高了信噪比,增强了图像质量.
作者:席卫文;周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30岁,因车祸导致右大腿外伤后肿痛、畸形并活动障碍6h入院.入院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右大腿轻度肿胀,压痛,存在反常活动和骨摩擦音,右下肢感觉正常,右足和右足各足趾背伸和跖屈肌力正常.X线显示右股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经术前准备后,急诊于伤后8 h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股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作者:钟润泉;马伯俊;曾宪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对去卵巢大鼠维生素D受体mRNA的影响.方法25只成年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假手术组)、OVX组(单纯去卵巢组)、OVX+E组(去卵巢+补充雌激素组)、OVX+P组(去卵巢+补充孕激素组)、OVX+E+P组(去卵巢+补充雌、孕激素组),每组5只.喂养3个半月后处死,取肝脏检测1,25-二羟维生素D3受体mRNA.结果与去卵巢组比较:(1)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肝脏1,25-二羟维生素D3受体mRNA的表达有显著上调作用;(2)雌、孕激素联合用药组1,25-二羟维生素D3受体mRNA的表达介于单用雌激素和孕激素之间;(3)孕激素对去卵巢大鼠肝脏1,25-二羟维生素D3受体mRNA的表达无显著上调.结论雌激素能促进去卵巢大鼠肝脏1,25-二羟维生素D3受体的表达.
作者:周筠;叶仁清;蔡德鸿;张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辅酶I(NADH)对体外培养正常肝细胞系L02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组:(1)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2)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即用模拟缺氧液及复氧液处理;(3)NADH+缺血再灌注损伤组(NADH+I/R组),即先加NADH(终浓度为400μ/ml)后再进行缺血再灌注处理.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处理后1、6、12、18、24 h凋亡率及12 h时p16、p21、p53和Bc1-2蛋白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NADH可明显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肝细胞凋亡,并且能够上调Bc1-2蛋白表达,下调p53、p16、p21蛋白表达,差异显著(P〈0.01);透射电镜下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结论NADH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L02肝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调节Bc1-2家族蛋白及p16、p21、p53蛋白有关.
作者:徐小平;李开宗;窦科峰;刘发全;张积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构建凝血栓蛋白-1I重复序列真核表达载体.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人胎儿肺组织中扩增凝血栓蛋白-1 I型重复序列基因,通过连接反应构建重组克隆载体和重组表达载体,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筛选阳性克隆,双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获得了预期的扩增产物——凝血栓蛋白-1 I型重复序列基因,测序结果经GenBank分析,一致性为99%.结论成功构建了PcDNA3.1+/TSP-1 I型重复序列真核表达载体.
作者:李小卫;刘伊丽;吴平生;周忠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影像学特点,重点讨论垂体柄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在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对63例经手术治疗颅咽管瘤的影像学及手术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影像学上垂体柄发现率9.5%(6/63),27.0%(17/63)的病人可根据三脑室底受压移位的方向初步判断垂体柄的走向,均经手术证实.垂体柄术中发现率52.4%(33/63).肿瘤中心大块钙化可能影响手术全切除;影像学上肿瘤后上部条索状强化预示着瘤壁对下丘脑的浸润性生长.结论根据影像学判断垂体柄的位置和走行、肿瘤钙化特点、肿瘤后部与下丘脑结构间的关系对手术切除颅咽管瘤至关重要.
作者:漆松涛;潘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综述人尾加压素Ⅱ及其受体结构、分布以及对心血管的生物学效应.
作者:钟萍;李志梁;唐朝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报道7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及结果等,并对该症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等进行讨论.
作者:齐秋长;朱立新;贺文;覃承诃;王立君;杨俊;汪枚初;韩赛平;彭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损伤的周围神经能否激活和促进雪旺细胞分泌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方法切取SD乳鼠损伤和未损伤的臂丛及坐骨神经,分离、纯化、培养雪旺细胞,72 h后分别收集培养基,即得损伤神经雪旺细胞条件培养基及未损伤神经雪旺细胞条件培养基,以含10%小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其中的MIF含量.结果损伤神经雪旺细胞条件培养基中MIF含量明显高于未损伤神经雪旺细胞条件培养基及对照组,未损伤神经雪旺细胞条件培养基中MIF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损伤的周围神经能激活和促进雪旺细胞分泌MIF,在激活巨噬细胞、调节免疫炎症反应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黄涛;秦建强;霍霄鲲;余磊;熊绍虎;刘大庸;钟世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38岁,因左膝下肿块近20年、反复疼痛5年于2001年10月9日入院.开始发现时左膝下肿块只有小手指甲大小,无不适感觉,5年前开始在左膝活动较多后感觉疼痛,近2.年来可见肿块逐渐增大、疼痛程度加重并常伴有局部肿胀.
作者:徐波;张耀旋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胶原涂层煅烧骨-成骨细胞复合物植人体内后成骨性能,探讨治疗骨缺损的新方法.方法以牛松质骨制成煅烧骨(TBC),并涂以胶原制成胶原涂层煅烧骨(TBCc),培养兔骨膜成骨细胞(POB),构建复合物TBCc-POB;将该复合物移植到BALB/c裸小鼠背部右侧皮下,4周取材;同时将该复合物植入兔背部右侧肌袋内,8周取材.两种动物均在对侧相应部位植入单纯TBCc作为对照,并在相应时间内取组织块常规处理后光镜、电镜观察.结果植入材料在皮下及肌袋处均有成骨细胞大量生长、增殖,并有软骨组织、骨组织形成,而对照组则没有.结论将TBCc-POB材料植入体内后,成骨细胞能够存活并产生软骨组织和骨组织.
作者:顾为望;许永华;曹宏卿;张保东;卢开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克隆副溶血弧菌(Vp)耐热直接相关溶血素基因的方法.方法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双酶切载体pGEX-3X和目的基因DNA,连接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对重组质粒进行PCR鉴定、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结果凝胶电泳显示,标准株Vp14-91基因组DNA的PCR产物长约600 bp.阳性克隆的PCR产物也为一长约600 bp的条带,经双酶切可切出一约600bp的条带.DNA测序结果表明与GenBank中的序列有99.1%的同源性.结论利用该方法成功克隆了目的基因,为制备用于现场检测的基因探针和Vp的保护性疫苗以及Vp的致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苏建新;聂军;吴振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建立较为稳定的定量检测尿液水通道蛋白-2(AQP2)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方法人工合成AQP2蛋白C-末端的CELHSPQSLPRGSKA多肽片段,并与KLH联接,制备兔抗AQP2多肽片段的多克隆抗体,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部分抗AQP2抗体IgG.建立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尿液AQP2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结果双抗体夹心EUSA法成功建立,灵敏度为15.625 pmol/ml,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4.65%和14.05%;用该法定量检测左冠状动脉结扎术后不同梗死面积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的尿AQP2浓度,其结果与Westem blotting半定量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双抗体夹心EUSA法可以较好地定量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的尿AQP2蛋白浓度,且较Western blotting更加简便易行,便于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卢武生;许顶立;殷晓燕;任昊;孟素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从小续命汤方的起源、组方的机制、临床以及实验研究等多方面评价小续命汤在脑卒中治疗中的地位.
作者:朱心红;陈素云;高天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三期皮肤梅毒可分为结节性梅毒疹及梅毒树胶肿[1].2001年7月我院收治了1例结节性梅毒疹病人,现报告如下.
作者:冀航;胡志奇;周再高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收集K562细胞表达谱芯片的基因片段.方法培养K562细胞,抽提其mRNA,反转录为cDNA,应用限制性显示PCR技术(RD-PCR)分离K562细胞不同组别的产物片段,分别行PCR扩增.结果制备了可用于基因芯片制作的基因探针片段.结论RD-PCR方法适合于基因芯片探针的收集.
作者:毛向明;马文丽;姜立;郑文岭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