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地塞米松对硬膜外腔应用吗啡所致恶心呕吐的影响

吴又武;徐建设;陈仲清;古妙宁;王玉珍

关键词:地塞米松, 镇痛, 硬膜外, 吗啡, 恶心, 呕吐
摘要: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术后硬膜外腔应用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的拮抗作用.方法将84例ASA分级Ⅰ~Ⅱ级需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Ⅰ组,n=42)和生理盐水组(Ⅱ组,n=42),术毕2组病人均经硬膜外腔注射吗啡2mg镇痛.经硬膜外腔注射吗啡前,Ⅰ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Ⅱ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观察术后24 h两组病人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Ⅰ组病人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12%和7%,S组病人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31%和21%,2组病人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可显著降低术后硬膜外腔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MRI在颅内生殖细胞瘤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MRI对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MR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9例中,10例位于鞍区,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6例位于松果体区,3例位于丘脑基底节区,均男性.其MR表现为(1)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鞍区和松果体区肿瘤无水肿,丘脑基底节区肿瘤轻至中度水肿和占位效应;(2)Gd-DTPA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或均匀明显强化.结论MRI的多轴位成像及Gd-DTPA应用有助于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病人性别、发病年龄和肿瘤部位、大小、形态及信号强度具有一定特点,在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做出术前诊断的.

    作者:邱士军;张雪林;昌仁民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应用多重PCR法对广东地区HBV进行基因型(A-F)分型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A-F)多重PCR分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广东地区HBVPCR阳性血清进行分型.方法将GenBank中114例HBV全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每种基因型相对于其他五种基因型的独特序列,并根据这些独特序列设计出六对分别针对A-F基因型的特异引物.利用这六对引物建立HBV的多重PCR分型法.结果多重PCR与以前用PCR-限制温度长度多态型分析法的分型结果一致.对广州周边地区HBV携带者的初步分型结果显示,主要为B型和C型,分别占45.00%和38.75%,另外还有16.25%的D型.结论用多重PCR分型法准确易行,灵敏性高,便于推广应用.

    作者:杨洁;戴琳;郭亚兵;杨守昌;王燕军;骆抗先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肝素锂抗凝采血对FT3、FT4及TSH测定的影响

    目的探讨肝素锂抗凝标本能否取代或与普通干燥管标本通用.方法随机取受试者32例,一次性肘静脉穿刺采血6ml,分装于肝素锂真空管(肝素管)和普通干燥真空管(干管)各3 ml,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常规测定各自的TSH、FT3及FT4.结果32例受试者2种试管采血测定的TSH及FT4值无明显差异(TSH:t=1.846,P=0.075;FT4:t=1.649,P=0.110)且高度相关(TSH:r=1.000,P=0.000;FT4:r=0.999,P=0.000),临床诊断完全一致.FT3的结果则显著不同,肝素管测定的结果显著低于干管(t=-6.253,P=0.000),绝对值相差大为16.44pmol/L,小为0.76 pmol/L;相对相差大为57.5%,小为15.6%;但2组FT3测定值具有高度相关性(r=0.999,P=0.000 0),若通过回归处理建立肝素管自己的正常值范围,则它们的诊断结果完全一致.结论肝素管与干管采血测定TSH、FT4,结果完全一致,可以通用;而肝素管与干管测定的FT3显著不同,不能通用,但两组数值高度相关,可以通过建立各自的正常值或回归方程进行数据处理后互相替代.

    作者:何国荣;程蔚;黄玉英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脑皮层神经元生长的影响

    目的观察含补阳还五汤的药物血清对体外培养大鼠脑皮层神经元生长的影响,为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体外培养新生SD乳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为观察对象,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情况.观察含药血清对常规培养及在缺氧状态下神经元生长的影响.结果补阳还五汤对常规培养及在缺氧条件下培养的神经元有显著促进生长作用,与空白血清组比较有显著差(P<0.05).结论大鼠以补阳还五汤灌胃给药后,其血清中的药物成份有促进体外培养神经元细胞生长的作用.

    作者:佟丽;曲宏达;陈育尧;沈剑刚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癫痫抑制的作用

    目的探索迷走神经刺激对癫痫的抑制作用.方法在青霉素诱发的大鼠癫痫模型上,记录大鼠癫痫活动时肌电、脑电以及单个神经元的电活动.电刺激迷走神经,以观察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癫痫的抑制作用.结果在动物行为、肌电和脑电、单个神经元等不同水平观察到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癫痫活动的抑制作用.在5~20Hz范围内,随迷走神经刺激频率的增高,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癫痫的抑制程度逐渐增大.结论迷走神经刺激可以抑制大鼠癫痫活动,其抑制作用与刺激参数密切相关.

    作者:杨红军;胡三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减少癌症发生的酶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报告

    对2例治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每天进行血浆置换(PE)治疗,每次清除及补充1个血浆量,为40ml/kg新鲜冰冻血浆,并补充红细胞悬液.PE后临床症状迅速消失,实验室检查基本恢复正常,随访无复发.表明PE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能改善TTP的预后.

    作者:尹芳;孟凡义;周淑芸;牛京娜;李军体;刘富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地塞米松对硬膜外腔应用吗啡所致恶心呕吐的影响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术后硬膜外腔应用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的拮抗作用.方法将84例ASA分级Ⅰ~Ⅱ级需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Ⅰ组,n=42)和生理盐水组(Ⅱ组,n=42),术毕2组病人均经硬膜外腔注射吗啡2mg镇痛.经硬膜外腔注射吗啡前,Ⅰ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Ⅱ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观察术后24 h两组病人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Ⅰ组病人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12%和7%,S组病人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31%和21%,2组病人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可显著降低术后硬膜外腔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作者:吴又武;徐建设;陈仲清;古妙宁;王玉珍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紫外线照射前后日本血吸虫尾蚴抗原的初步分析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尾蚴经紫外线(UV)照射后抗原成分的改变.方法日本血吸虫尾蚴经UV(400μW/cm2)照射1 min后,取其可溶性抗原经照射尾蚴抗原(UVCA)与未经照射的尾蚴可溶性抗原(NCA)同步进行SDS-PAGE和免疫印迹试验.结果经UV照射后,日本血吸虫尾蚴新出现了M.212 000和82 000抗原带,M 116000、26 000和16 000抗原带浓度明显升高;NCA的M 67 000分子仅能被UVCA免疫猪血清识别,而不能被感染猪血清识别,M.79 000和94000与免疫猪血清的反应也明显强于感染猪血清.结论UV照射后新出现或含量增加的抗原成分以及仅免疫猪血清所识别的抗原分子可能是照射尾蚴激发高度保护性免疫的主要因素.

    作者:李华;陈晓光;杨培梁;周晓红;沈树满;彭鸿娟;吴昆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肥厚型心肌病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中国华南地区汉族人群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肥厚型心肌病(HCM)的相关 性.方法以15例HCM患者和18例正常对照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样本并提取白细胞和基因组DNA.应用PCR、限制性内切酶方法检测CYP11B2基因的多态性分布.结果HCM组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对照组比较,CT基因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YP11B2基因-344CT基因型可能是部分人群HCM发生的因素之一.

    作者:陈爱华;张文秀;李志樑;唐晓明;陆青;钱学贤;李留洋;孙家珍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牵张损伤后超微结构的变化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星形细胞牵张损伤后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取新生1~2 d大鼠的皮层细胞原代培养,经纯化后传代培养于乳胶膜培养皿中.采用计算机控制的牵张损伤装置,分别以50、150、250kPa压力牵张损伤培养于乳胶膜上的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用3%戊二醛固定后,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当用50kPa驱动压力进行牵张损伤时,细胞结构即有明显破坏,表现为细胞间隙增宽,部分胞体和突起被撕裂;以50kPa牵张损伤后1 h,透射电镜下可见线粒体肿胀、嵴减少;损伤后6h可见线粒体致密、细胞器减少等.当牵张应力增大,星形细胞损伤程度加重,细胞器明显减少,线粒体空泡化,微丝、微管明显减少,直至水样胞质或致密胞体.结论较小的应力即可致星形细胞紧密连接的破坏和超微结构的改变,可能与脑外伤后产生广泛的脑水肿有关.

    作者:王克万;漆松涛;杨志焕;王正国;朱佩芳;杨开军;刘承勇;黄理金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应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纯化PCR产物

    目的建立应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exadecyltrimethylammoniumbromide,CTAB)PCR产物纯化的方法.方 法应用CTAB对PCR产物进行选择性沉淀.CTAB与DNA形成复合我1.2mol/LNaCl溶液中溶解,再用乙醇将PCR产物沉淀出来.结果这种方法可以去除PCR产物中引物和小分子dNTP.虽然纯化的产率占现在市场上的一些试剂盒产率的80%,但其成本比较低,仍不失是一种PCR产物纯化的方法.结论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可以用于PCR产物纯化.

    作者:张宝;马文丽;刘莉扬;吴清华;郭秋野;郑文岭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先天性齿槽突裂整复术(附10例报告)

    应用自体髂松质骨髓颗粒植入整复10例单侧上颌齿槽突裂,并关闭口鼻瘘.10例伤口一期愈合,术后观察3~6个月,外观改善明显,X线检查有明显骨形成,骨密度近似正常骨组织,两者间无明显界限.

    作者:罗渝宁;李少萍;李伟忠;薛宏宇;王天舒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细胞间粘附分子-1单抗防治初发期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白细胞的粘附在初发期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肌肉注射甘油制作ATN动物模型,应用细胞间粘附分子-1单抗防治初发期大鼠ATN,观察其肾脏病理学及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变化.结果给药24 h后治疗组血肌酐值[(412.31±94.42)μmol/L]明显低于CD3对照组血肌酐[(990.21±171.25)umo1/L](P<0.05).模型组与CD3对照组可见明显肾小管坏死,而治疗组仅2例出现较轻的坏死灶.结论白细胞的粘附在ATN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应用细胞间粘附分子-1单抗阻断白细胞的粘附能明显减轻肾脏病理改变.

    作者:刘俊;王力;王小宁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支气管异物的外科治疗

    支气管异物多见于儿童,常见有异物病史,及出现相应呼吸道症状,但部分患儿因病程较长,及未能提供明确异物史,给临床诊治带来困难.现就3例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以供借鉴.

    作者:朱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编码霍乱肠毒素B亚单位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构建含霍乱肠毒素B亚单位(CTB)基因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方法采用高保真PCR方法调出CTB基因,定向克隆到中间载体pRTL2,经测序证实核酸序列正确后,再亚克隆到含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BI121上;采用电击法,将含CTB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入根癌农杆菌中,并进行酶切证实.结果PCR扩增的CTB片断亚克隆到中间载体,得到pRCTB和pRCTBK,测序证实CTB核酸序列正确;再与根癌农杆菌双元载体pBI121连接,获得含CTB基因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BI-CTB和pBI-CTBK,转入根癌农杆菌的载体,酶切证实正确.结论采用正确技术路线,构建了含CTB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为下一步的转基因植物表达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彭志强;俞守义;余迪求;贺竹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定量分析两种治疗方案与危险指数对慢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缓解率的影响

    目的定量分析两种治疗方案与危险指数对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临床缓解率的影响.方法按治疗方案与Soka1危险指数分别进行分组,定量分析三尖杉酯碱联合阿糖胞苷(HA)与羟基脲(Hu)二种治疗方案和病人初诊时所处的危险度对慢性期CML患者所获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尽管HA方案治疗初诊CML慢性期患者的近期疗效优于Hu,但它并不能延长病人的慢性期维持时间(DCP);而且病人的危险指数对完全缓解率(CR)、获CR所需时间及DCP的影响均远超出治疗方案的作用.结论HA方案不能延长病人的DCP,不宜作为初诊CML慢性期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按危险指数将病人作出合适分层,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及科学评价.

    作者:杜庆锋;刘晓力;刘启发;李荣;陈琪;周淑芸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优势型冠状动脉闭塞致其他部位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MI)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持久而完全中断引起心肌不可逆转性的组织损害所致.供血部位的冠状动脉闭塞可引起相应部位的MI,但优势型冠状动脉闭塞所致的其他部位MI在临床上少见,现结合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邱明;李公信;刘映峰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一株输血传播病毒新变种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目的从1例不明原因转氨酶升高的病人血清中克隆输血传播病毒(TTV)DNA,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用巢式PCR扩增TTVDNA长片段,连接至pGEM-T载体上,挑选一个克隆(56-B)进行测序.将56-B与GenBank中五株TTV进行氨基酸和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并用大似然法进行分子进化分析.结果56-B株与TA278等五株TTV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42.4%、48.2%、47.9%、49.8%、61.7%,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更低,但其5'和3'两端非编码区的序列仍然很保守.结论56-B株与其他TTV株之间的同源性很低,有很高的基因异质性,是TT的一个新变种,代表TTV的一个新的基因型.

    作者:刘志华;骆抗先;何海棠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HIV基因芯片的初步研究

    目的建立HIV基因检测芯片的分析技术.方法分离HIV1U26942基因限制性显示片段作探针,应用PixSys5500点样仪将探针打印在氨基包被的玻片上制作基因芯片.然后与随机引物荧光标记的HIV样品进行杂交,以分析限制性显示基因片段的杂交动力学.经杂交后清洗和干燥,扫描芯片进行检测.结果对基因检测芯片的制作与检测的实验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筛选了12个限制性显示基因探针.结论建立的检测芯片的实验方法可行且较特异.

    作者:李凌;马文丽;毛向明;祝骥;郑文岭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