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陈磊
目的探讨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症状及诊治方法。方法 19例病人中,17例病人应用微导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监视下,对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行血管内栓塞治疗,2例单纯应用颈动脉压迫法治疗。结果 19例中,10例治愈;4例症状明显改善;4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应用颈动脉压迫法及微导管栓塞技术是治疗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铁林;段传志;韩志安;汪求精;赵刚;苏正;徐如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肾上腺骨髓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88~1998年收治的15例髓脂脑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上腺骨髓脂肪瘤为无功能的良性肿瘤,瘤体增大或其内部有出血时可产生症状,多为腰部或上腹部胀痛感;CT示肾上腺区近水样、脂肪密度或低密度实性肿瘤,B超示边界清楚的强回声或低回声肿块;病理示瘤组织由脂肪和骨髓组织构成,骨髓组织为多少不等的原始或不同成熟程度的髓细胞和各种血细胞。12例行11肋间切口,3例行12肋缘上切口手术治疗。结论 CT和B超检查可为髓脂脑瘤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手术治疗是佳治疗方法,常用11肋间切口,而以肋缘上切口为好。
作者:蒋立城;郑少斌;陶冶;王体柱;谭万龙;左翼;马乃绪;王洪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利用PCR扩增目的基因是常用的一种克隆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试剂盒中Taq DNA聚合酶在经过各种纯化方法(如酚氯仿抽提,乙醇沉淀,电泳和柱纯化)后,仍附着在扩增产物的5'端,有效地阻止随后的内切酶酶切过程,导致重组的失败。作者采用一种可以显著提高PCR产物克隆的效率的方法,即将10 μl蛋白酶K混合物[蛋白酶K混合物的配制:0.1 mol/LTris-HCl (pH8.0)、5%SDS,0.5 mg/ml蛋白酶K)加入100 μl PCR反应后的产物中,37 ℃水浴1 h后,68 ℃ 15 min以灭活蛋白酶K,用酚-氯仿、氯仿各抽提1次,无水乙醇沉淀,70%乙醇清洗后晾干,并用双蒸水溶解。采用这种方法得到了PCR产物与相应酶切载体连接,可以顺利得到大量的重组子,与常规方法比较大大地提高了克隆的效率。
作者:彭志强;俞守义;贺竹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肾移植患者术后应用FK506(普乐可复)的脑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方法对71例肾移植患者术后应用FK506的血药浓度及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71例患者中有11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其中3例出现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此3例中1例脑电图及脑CT出现轻度异常。多数患者症状可自行消失,部分患者调低药物浓度后可在短期内渐缓解,但严重者需停药较长时间后才可好转。结论 FK506是一种高效抗排斥药物,多数患者用药后精神神经症状缓和,神经系统体检及影像学检查无明显改变或仅有轻微异常改变,但少数患者即使在治疗剂量下亦可产生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作者:杜传福;于立新;姚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3岁,因反复全身泛发水疱、糜烂3年,双下肢大片溃疡3月,加重10 d,于2000年3月22日入我科。查体:体温 39.2 ℃,脉搏 110次 /min,呼吸频率 18次/min,血压因皮疹未测,强迫体位,营养不良。眼睑、鼻孔、口周水疱糜烂,头皮、四肢、躯干广泛水疱、大疱、大片糜烂,部分为脓疱,疱壁松驰,尼氏征阳性。双小腿有18处3 cm×3 cm~4 cm×25 cm深达皮下脂肪的溃疡,上附脓苔、坏死组织及药痂,触痛(+),伴奇臭味。白细胞12.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87%, 血沉126 mm/h,C反应蛋白159.992 mg/L,总蛋白48 g/L,白蛋白17 g/L。皮损病理诊断为寻常型天疱疮、继发性皮肤溃疡。后诊断:寻常型天疱疮,小腿继发性溃疡并感染。入院后全身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大量每日25 mg地塞米松)、抗生素、白蛋白等治疗;局部给予口腔、眼部护理,1/5 000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全身后清除痂皮,糜烂面扑0.5%氯霉素粉。小腿处溃疡先用3%双氧水冲洗、无菌棉球擦干,再用无菌棉片填满创面滴加普通胰岛素混合液(按40 U/ml的普通胰岛素1 ml、500 ng/ml的维生素B125 ml、4 000U/ml的庆大霉素4 ml的比例配制>20 ml,以无混合液溢出为宜,以凡士林纱布1层、纱布4层包扎,每日1次。用药10 d时溃疡表面脓苔、坏死组织消失,可见新鲜肉芽组织及少许黄白色分泌物;用药50 d后溃疡缩小至原来的4/5,于5月10日带泼尼松、胰岛素混合液及其它辅助用药出院。2月后双小腿仅留2 cm×3 cm与2 cm×20 cm溃疡2处,4月后溃疡缩小至1 cm×2 cm与2 cm×5 cm大,出院5个月后溃疡全部愈合,泼尼松减至每日30 mg,无新发水疱。出院后每月复查血、尿、便常规、血生化均正常。继续巩固治疗天疱疮。
作者:周冼苡;曾抗;于娜沙;黄良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普通轮状病毒(RV)腹泻患儿病毒血症出现情况。方法应用套式-逆转录PCR方法检测60例RV腹泻患儿外周血血浆和其中14例血清酶学异常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RV。结果 60例RV腹泻患儿中,共检出RV病毒血症阳性者4例(6.67%),其中血浆中检出1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检出3例,分属4个患儿。结论在普通RV腹泻患儿也存在RV病毒血症。
作者:李宁;姚英民;温淑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6岁,人工流产2次,末次月经1998年11月23日。停经46 d后,外院诊断为早孕,服用米非司酮25 mg/次,2次/d,共3 d,第3天加用米索前列醇600 g。服药3 d后,阴道流血如月经量,未见明显组织物排出,流血24 d后自止。B超检查提示未见异常,宫腔内无残留物。1999年1月26日出现上腹痛,收入本院消化内科,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治疗12 d,症状无好转。因患者腹痛加剧,漫延全腹,以“宫外孕破裂内出血”收入本科。查体:体温36.8 ℃,脉搏90次/min,血压13/9 kPa,呼吸20次/min,心肺无异常,全腹膨隆,肝脾未扪及,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移浊阳性。腹部穿刺抽出不凝血6 ml。妇检:外阴、阴道正常,宫颈光滑,未见流血,宫颈举痛,后穹窿饱满,子宫附件压痛拒按,触诊不清。尿妊娠试验阳性。即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积血约200 ml,血块约800 g。吸除大部分积血及血块后,见盆腔左侧附件上方漂浮着1个长约4 cm死胎儿,头颅、五官、躯干、四肢清晰可辨,组织易破碎。大网膜与左附件粘连,并附着大量血块。清除血块后,见大网膜与左输卵管中部近系膜处以胎盘样组织相连,旁有一小破口。将大网膜与输卵管分离后,见左输卵管整条增粗变形,粗处直径为4 cm。将输卵管与周围粘连组织分离后切除。术后检查切下输卵管发现,在伞端处有1个卷曲胎儿,将输卵管纵形切开,在伞端内面有另1个胎盘组织附着,右附件外观无异常。
作者:张萍;陈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 NMDA)和非NMDA类受体在基本呼吸节律发生和调节中的作用。方法在新生SD大鼠离体延髓脑片上记录舌下神经的呼吸节律性放电活动,在改良的Krebs液中加入兴奋性氨基酸类递质及相应的拮抗剂, 观察其RRDA的影响。结果使用非NMDA受体激动剂海人酸(Kainic acid, KA)后,可见呼吸周期及呼气时间有所延长, NMDA受体激动剂对呼吸活动则没有明显影响(P>0.1);相应的拮抗剂6-氰基-7-硝基喹恶啉土卫四(6,7-dinitroquinoxaline-2, 3-dione, DNQX)和2-氨基磷酸戊酸(D-2-amino-5- phosphonopentanoic, AP5)均可使放电频率和积分幅值明显降低吸气时间显著缩短(P<0.01),DNQX同时可致呼吸周期和呼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哺乳动物基本呼吸节律的产生和调节中,NMDA类受体主要对呼吸活动的强度产生调节作用;而非NMDA类受体不仅可以影响呼吸的强度,同时对呼吸的频率也发挥调节作用。
作者:潘秉兴;吴中海;王宁黔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总结我院256例急性肠套叠的临床资料,认为空气灌肠透视既是诊断急性肠套叠的简便方法,又是治疗的可靠措施;B超检查对诊断有很大帮助。发病<24 h而无腹胀、腹膜炎者均可应用空气灌肠复位;凡复位失败或套叠时间>48 h,而且有腹胀、发热、腹膜炎者应立即手术。
作者:吴彩新;李泰辉;朱法清;黄虹;揭育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以0.2%康威达消毒片(主要成份为三氯异氰脲酸)的水溶液,对两种实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悬液分别作用5、10、15 min,杀菌率达100%。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血清作用30 min,HBsAg抗原破坏率达96.88%。表明此消毒剂杀菌效果好、作用持久。
作者:张亚莉;陈进华;李岚;汪能平;耿穗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分离并克隆大肠癌相关基因。方法分别提取大肠癌与正常大肠粘膜的组织总RNA,用mRNA差异显示法(Differential displa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筛选大肠癌特异性表达产物的cDNA片段,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序列分析以及斑点杂交初步鉴定。结果获得了2个在大肠癌高表达而在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低表达的新基因片段。结论这2条差异显示新基因片段很可能是与大肠癌相关的致癌基因。
作者:南清振;高蕾;杨希山;肖冰;周京旭;张亚历;施理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体内人血清脂氢过氧化物 (LOOH) 和NO含量变化。方法分别应用FOX法和硝酸还原酶一步法测定了33名正常人和33名冠心病患者的血清LOOH和NO含量。结果冠心病患者的血清LOOH含量为 (7.64±3.26) μmol/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5.78±3.21) μmol/L(P<0.05); 冠心病患者血清NO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42.5±18.9)μmol/L和(51.4±17.8)μmol/L,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可能与LOOH含量增加和NO减少有关。
作者:黄敏珍;周玫;陈瑗;张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介绍了 DNA芯片技术作为新一代基因诊断技术的优势及其在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凌;马文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比较盆腔细菌、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不孕症的临床特征及腹腔镜下特点。方法随机选择盆腔细菌、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不孕症各50例,进行临床观察和腹腔镜检查。结果盆腔细菌感染组中有宫腔操作史、急性盆腔炎史、下腹痛史依次为24.4%、43.3%、78.6%,盆腔沙眼衣原体感染组中则分别为6.2%、8.9%和37.5%(P<0.05)。腹腔镜检中,盆腔细菌感染组中引起盆腔粘连、输卵管肿胀或积水、输卵管不全堵塞分别为35.7%、14.4%、17.4%,盆腔沙眼衣原体感染组发生盆腔粘连14.2%、输卵管肿胀或积水27.9%、输卵管不全堵塞39.6%(P<0.05)。盆腔细菌感染组中原发性不孕为30.3%、继发性不孕为69.7% (P<0.05),盆腔沙眼衣原体感染组中分别为52.7%和47.3%。结论盆腔细菌感染临床表现较为典型,常有宫腔操作史、急性盆腔炎史、明显下腹痛,腹腔镜下主要表现为盆腔粘连、输卵管损伤;盆腔沙眼衣原体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腹腔镜下主要表现为输卵管损伤,不易早期诊治,并均可导致不孕。
作者:全松;杨晓燕;徐静萍;张军;田京梅;余艳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以淋巴结组织形态学改变为诊断依据的疾病,临床上较为少见,因其病因不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现对8例经组织切片确诊为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病例总结如下。
作者:崔丽娟;李娟;吕瑞和;林乐运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构建鼠抗人纤维蛋白单链抗体-低相对单链尿激酶融合基因真核分泌表达载体。方法应用重组DNA技术,将人工合成的尿激酶原信号肽基因与鼠抗人纤维蛋白单链抗体-低相对分子质量单链尿激酶融合基因连接,并保证在同一阅读框架,然后分别插入到pcDNA3和PMJK3两种真核表达载体中。结果构建成可以在真核细胞中分泌表达鼠抗人纤维蛋白单链抗体-低相对分子质量单链尿激酶融合蛋白的重组质粒pcDNA3-D1和pMJK3-D1。结论为建立稳定分泌表达鼠抗人纤维蛋白单链抗体-低相对分子质量单链尿激酶融合蛋白的细胞工程株奠定了基础。
作者:舒东;徐兵;俞炜源;罗深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 ALCL)是近年引起人们注意的一种少见淋巴瘤,常易与何杰金氏病、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转移癌、恶性黑色素瘤等混淆。复习文献,对其细胞起源、免疫表型、病理形态特点与临床诊断要点作简要综述。
作者:陈琪;丁彦青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构建大肠癌病人自然致敏淋巴结抗体Fab段噬菌体呈现库,初步筛选相关抗大肠癌抗体。方法取大肠癌病人转移淋巴结,提取淋巴结总RNA,逆转录PCR扩增重链Fd和κ轻链cDNA。依次将PCR产物插入载体pComb3的相应部位,构建人源性大肠癌噬菌体Fab基因库,并应用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对该抗体库进行淘选及鉴定。结果所选2种Ig亚类的重链Fd片段、2种κ轻链cDNA得到扩增。Fd片段和κ轻链均插入pComb3的重组率为40%,Fab噬菌体表达库容达1.48×106。经3轮淘选,抗体库得到约120倍的富集。3轮抗体库的点印记免疫染色均显示有Fab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显示其与大肠癌抗原有结合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大肠癌病人自然致敏淋巴结抗体Fab段噬菌体呈现库,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可筛选相关抗大肠癌抗体。
作者:吴保平;张亚历;肖冰;张振书;赖卓胜;王亚东;高春芳;周殿元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烟碱对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ovine cerebr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BCMEC)表达αvβ3整合素的影响。方法离体培养新生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细胞计数仪测定BCMEC粘附大鼠血单核细胞(MN)的数目;应用ELISA法检测BCMEC对αvβ3整合素的表达量。结果高浓度烟碱(10-5mol/L)单独作用于BCMEC 2 h 后,使BCMEC对MN的粘附率从(12.9+0.4)% 增至(15.7+0.6)%, 且BCMEC也可表达少量的αvβ3整合素; 而当烟碱与BCMEC作用2 h后,再经白细胞介素-1β (IL-1β) 诱导4 h,烟碱可浓度依赖性(10-7~10-5 mol/L)地增强IL-1β的诱导作用,增加BCMEC对MN的粘附率以及E-选择素的表达量; 抗αvβ3整合素抗体(αβAIAb)能显著阻断IL-1β诱导BCMEC后对MN的粘附率。结论烟碱具有增强IL-1β诱导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αvβ3整合素的作用。
作者:徐江平;杨雪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非开胸食管内翻剥脱术在治疗下咽、颈段食管及贲门癌中的应用。方法 18例中逆行食管内翻剥脱10例,顺行食管内翻剥脱8例;胃代食管15例,结肠代食管3例;咽、喉切除,气管永久性造瘘2例。结果全部病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吻合口瘘2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肺部感染3例,切口感染1例;术后随访15例,生存率1年以上者占77%,3年以上者占44%,5年以上者占22%。结论该方法对心肺功能影响小,使高龄及合并心肺等重要脏器疾病的食管癌患者获得手术机会;下咽、颈段食管癌应积极手术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胸段食管癌应尽量避免使用该方法。
作者:蔡开灿;王武军;王文林;陈钢;蔡瑞君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