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后出血211例临床分析

吴益桃;韩汝芳

关键词:产后出血, 原因, 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 了解产后出血的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11 718例分娩产妇中211例产后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出血原因及其与分娩方式的关系.结果 产后出血率1.8%(211/11 718);发生在产后2h内的占89.6%(189/211);发生在产后24 h内的占10.4%(22/211).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占61.6%)、胎盘因素(占28.9%)、软产道损伤(占4.7%)等.剖宫产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情况多于阴道分娩,经产妇多于初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产后出血由多种危险因素所致,做好产前宣教、高危的管理工作,产时、产后严密观察,降低剖宫产率及对产后出血作出正确处理可有效地降低产后出血率,减少对产妇健康的伤害.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咽部冰刺激治疗外伤性脑出血后吞咽障碍57例

    目的 观察微创血管清除术后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咽部冰刺激治疗外伤性脑出血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外伤性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112例,均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按不同辅助治疗方式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5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咽部冰刺激治疗;对照组5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只加用联合咽部冰刺激治疗.21 d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以床边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估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以治疗组改善得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治愈6例,显效38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28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1.8%.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配合咽部冰刺激联合使用更有利于外伤性脑出血微创血管清除术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作者:覃木秀;欧海荣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免疫功能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免疫功能和C-反应蛋白(CPR)水平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ELIS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88例妊娠高血压患者(轻型62例、重型26例)和60例正常孕妇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田胞、IL-2、IL-4、IgA、IgG、IgM、CRP水平.结果 与正常孕妇比较,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CD2、CD4、CD4/CD8、NK细 胞及IL-2水平明显降低,但IL-4、CRP水平明显升高,特别是重型高血压者(P<0.01或0.05).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IgA、IgG和IgM明显低于正常孕妇P<0.05),但轻、重型高血压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可出现免疫功能改变,CRP作为判断妊娠高血压疾病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陈朝霞;王祥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5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的效果及其安全必性.方法 将100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和倍他乐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倍他乐克,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20、16、14例,总有效率为72.0%;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11、16、23例,总有效率为54.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4.727,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6.0%和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倍他乐克能有效治疗室性早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龙成东;黄英;李龙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药物结合物理疗法治疗面神经炎41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药物结合物理疗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均予激素、维生素类药物、七叶皂苷钠及抗病毒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超短波和红外线治疗.全部患者于治疗15 d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25、9、7、0例,对照组则分别为11、15、13、2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9.375,P<0.01).结论 采用药物结合物理疗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

    作者:黄干;冯小燕;陈绮妮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我校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简要介绍广东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并从实验教学内容、课间实习环节、实验室开放、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调整实习计划、增加实习时间、依靠实习单位力量和加强“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方面对实践教学的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

    作者:唐焕文;梁海荣;刘林华;邵军丽;高羽亭;戴娟秀;罗皓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吸入剂治疗依从性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稳定期吸入剂治疗的依从性情况.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94例接受吸入剂治疗的COPD患者进行调查,对患者基本情况、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依从性情况及影响患者依从性的自身因素、工作人员因素、家属的因素、患者的需求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94例中,54.3%出院后能坚持吸入剂治疗,76.6%知晓吸入剂治疗的重要性;34.0%知晓吸入剂的使用时间及停止时间,66.0%不知晓.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吸入剂治疗的依从性差,知识缺乏是主要原因,建立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稳定期吸入剂治疗重要性的认知,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教育干预及家庭成员支持合作,是提高COPD患者稳定期治疗依从性的关键.

    作者:袁薇;杨明莹;冯海葵;王苑;罗涵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外科病房中的实践与效果

    目的 观察人性化护理服务在外科病房实施的成效.方法 对620例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并在患者出院前1d调查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及沟通技巧、健康教育、护理操作技术水平、介绍病区环境及人员、协助生活护理、出院指导满意率分别为97.3%、100.0%、96.1%、95.3%、95.6%、96.8%.结论 施行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护理工作价值的内涵、患者满意度、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有积极作用.

    作者:陈忠华;李瑞萍;吴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胃管插入不同长度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洗胃效果的影响

    目的 观察洗胃时胃管插入不同长度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洗胃效果的影响.方法 按洗胃时胃管插入不同长度将7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5例.A组采用传统胃管插入长度的基础上,再延长胃管插入长度10~15 cm,实际插入胃管长度为约55~70 cn进行洗胃;B组采用传统胃管插入长度45~55 cn进行洗胃.结果 A组患者首次洗胃所需的时间及比B组短[(18.4±6.7) vs (28.6±9.2)h],出现阿托品化的时间比B组短且用阿托品总量少,A组反跳发生率低于B组(2.9% vs 28.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洗胃时延长胃管插入长度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才进;李云燕;陈楚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性足部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性足部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64例老年性足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为期8周的综合护理干预.检测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肢体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2hPG),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FBG、2hPG水平明显降低,MNCV值明显增高,且以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4%(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降低老年性足部溃疡患者血糖水平,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增加血液循环,提高愈合率.

    作者:刘婧;冼志莲;许少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基础医学《机能学》实验带教体会

    《机能学》实验是以培养学生动手、独立思考、科研创新等能力为目标的新型课程,如何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提高教学质量值得老师思考.笔者就精炼讲解内容、提高讲解效率及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作者:罗红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设计性实验教学法在《口腔内科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了解设计性实验教学法在《口腔内科学》实验课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口腔医学本科学生7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37)和对照组(n=33).实验组应用设计性实验教学法,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学生对疾病的观察描述情况、诊断及治疗方案设计、理论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 设计性实验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贾淑娟;陈坤;王君;姜颖;姜倩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我国公立医院管理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干部胜任能力模型的构建

    为提高医院职能部门的工作绩效,从而保障医院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公立医院职能部门管理干部队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医院管理干部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构建.

    作者:麦航;李明学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超敏C反应蛋白及载脂蛋白A-1、B-100水平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载脂蛋白A-1 (apoA-1)、B-100 (apoB-100)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66例AMI患者和72例健康体检者的载脂蛋白A-1(apoA-1)、B-100(apoB-100)及hs-CRP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M组apoA-1水平低于对照组,AM组的hs-CRP和apoB-100水平高于对照组,AMI组的apoA-1与apoB-100的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M组发病8h的hs-CRP水平高于发病4h时的水平(P<0.01).结论 AMI早期动态检测患者载脂蛋白和hs-CRP水平有助于及时掌握AMI的严重程度和变化状况.

    作者:林旭常;张木坤;陈景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甲状软骨膜联合双蒂带状肌肌筋膜瓣在喉部分切除喉功能重建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甲状软骨膜联合双蒂带状肌肌筋膜瓣修复术在不同期声门型喉癌喉部分切除喉功能重建中的疗效.方法 确诊为喉癌(声门型T2~T4级)的31例患者行垂直部分喉切除,同期使用甲状软骨膜联合双蒂带状肌肌筋膜瓣修复喉腔缺损,重建喉功能.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7~11d拔除胃管,恢复吞咽功能;12~20d拔除气管套管,平均16.2d;成功拔管29例(占93.5%),均恢复发声功能,发音嘶哑,交流无障碍.随访2a,2a生存率为100.0%,无1例复发;随访满5a21例,5 a生存率为66.7%(14/21).结论 利用甲状软骨膜联合双蒂带状肌肌筋膜瓣修复垂直部分喉切除后缺损的喉腔,基本上能保留喉的发声、呼吸、吞咽功能,提高其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彭峰;陈振清;符士楠;杨礼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胰腺癌细胞株Runx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的检测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细胞株中Runx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水平.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Panc -1、BxPC-3、AsPC-1三种胰腺癌细胞株及正常胰腺组织RunX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结果 在Panc-1、BxPC-3、AsPC-1细胞株中Runx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引物均发生扩增,非甲基化引物未发生扩增;在正常胰腺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引物未发生扩增,非甲基化引物发生扩增.结论 Panc-1、BxPC-3、AsPC-1中存在Runx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完全甲基化.

    作者:范琳峰;雷长江;刘忠考;缪辉来;邱志东;陈明;陈念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疗效、影响因素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利奈唑胺治疗MRSA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利奈唑胺治疗MRSA肺炎的有效率为78.0%,细菌清除率为73.2%,不良反应率为2.4%.血培养阳性、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者的临床疗效及细菌清除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利奈唑胺治疗MRSA肺炎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小,血培养阳性、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影响其疗效.

    作者:谭世繁;张雄;罗宁;陈春杰;王铮;陈智华;黄壮志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介入栓塞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18例体会

    目的 分析介入栓塞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消化道大出血18例使用Sedinger技术,从股动脉入口,通过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采用介入血管栓塞术治疗.结果 15例选择性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3例经过超选进分支血管后造影明确了出血的部位,介入治疗后止血效果明显,有效率达100%,未见严重并发症,随访半年均无再出血.结论 介入栓塞治疗消化道大出血为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作者:姜进;刘赤岩;朱肖凯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分析

    目的 回顾分析窦性心率震荡对冠心病高危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有室性早搏的278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1 8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测量和计算窦性心率震荡参数:震荡起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冠心病组TO值为(0.58±1.79%),高于对照组的(-1.05±0.75%);TS值为(2.19±0.73) ms/R-R,低于对照组的(4.72±1.52) ms/R-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2.0±0.3)a随访,发现TO和TS均异常者的病死率高(31.3%),TO或TS一项异常者的病死率次之(11.9%),TO和TS均正常者病死率低(6.5%),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窦性TO和(或)TS值异常时病死率增高,及时观察其TO和TS值对检出冠心病高危患者有预测价值.

    作者:吴春玲;戚世钦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心脏畸形的筛查价值

    目的 了解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产前筛查的价值.方法 对15 841例行产前常规检查的孕妇行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四腔心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切面、主动脉弓切面、三血管切面、上下腔静脉长轴切面,并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观察胎儿有无先天性心脏畸形.结果 本组胎儿经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共检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42例,4例经尸体解剖,38例出生后行心脏检查证实,漏诊5例(其中室间隔缺损3例、房间隔缺损2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筛查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产前排除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首选方法,但对简单胎儿心脏畸形如室间隔及房间隔缺损容易漏诊.

    作者:朱艺玲;唐莉;吴淑珠;吴雅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3种方法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比较

    目的 比较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 78例儿童急性ITP住院患儿随机分成3组,A组:肾上腺皮质激素组(26例),B组:常规剂量丙种球蛋白组(23例),C组:小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组(29例),观察不同治疗方案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B、C组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A组(P<0.05),B组与C组的近期疗效则无明显差别(P>0.05).(2)B、C组的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达峰值时间和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治疗第7天的血小板值明显高于A组(P<0.01).(3)不良反应:A组26例均出现柯兴氏综合征表现,B、C两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ITP患儿早期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可明显促进血小板的早期恢复,而小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与常规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的疗效无明显差别,其经济效益佳,易被患者家人接受.

    作者:刘锦霞;李明华;杨少芬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