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63和CK34βE12在前列腺基底细胞中的表达

蒋志坚;安丽影;肖宁新

关键词:P63, 细胞角蛋白34βE12, 前列腺增生, 基底细胞
摘要:目的:探讨p63和细胞角蛋白(CK)34βE12在前列腺基底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35例前列腺增生症和15例前列腺癌组织p63和CK34βE12蛋白表达,每例选取10个腺泡进行观察,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63和CK34βE12在前列腺基底细胞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8.3%(344/350)和93.1%(326/350),前者高于后者(χ2=11.28,P<0.01);p63和CK34βE12在前列腺癌组织中未见表达.p63蛋白免疫反应颗粒位于前列腺基底细胞细胞核内,CK34βE12蛋白免疫反应颗粒则位于前列腺基底细胞细胞质内.结论:p63和CK34 βE12在识别前列腺基底细胞中各有优劣,在前列腺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可作为一组基底细胞标记因子而配伍使用、互为补充.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数字X线摄影与屏-片摄影在小儿胸部检查中的质量比较

    目的:比较数字X线摄影(DR)与传统屏-片摄影在小儿胸部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400例小儿患者分别采用DR与传统屏-片胸部检查,并对图像质量、检查照射剂量、从检查到胶片出来的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200例小儿胸部DR(DR组)甲级片176例、乙级片18例、丙级片6例、废片0例;200例小儿胸部X线(常规组)甲级片96例、乙级片54例、丙级片45例、废片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76.1,P<0.01),DR组的平均照射量为(1.63±0.11)mAs,常规组为(2.96±0.23)mA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3.8,P<0.05).开始检查到图像打印成胶片,DR组所需时间平均为(3.5±0.6)min,常规组则为(10.1±2.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0.9,P<0.05).结论:小儿胸部DR弥补了传统屏-片的不足,其影像质量优良,吸收剂量明显减少,且后处理功能、工作流程能力均优于屏-片系统,图像可作数字化存储和远程传输.

    作者:黄泽光;陈嵘祎;罗泽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超声与CT诊断肾脏错构瘤31例分析

    目的:提高对肾脏错构瘤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12年来收治的31例肾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B超、彩超及CT的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1例中共有39个瘤体,其中单发26例共26个,分布于左肾12例,右肾14例;多发5例共13个瘤体.CT值为-13~-92Hu.28个瘤体表现为外向生长的周边型肿瘤,另11个瘤体则侵及肾盂肾盏和肾窦.综合B超、彩超及CT检查对瘤体的良恶性诊断提示率明显提高.结论:随着B超、彩超和CT的普及,肾脏错构瘤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B超、彩超与CT联合检查可优势互补,对绝大多数肾错构瘤病变可在术前作出诊断或提示.

    作者:黄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突出技能培训特色提高外科总论教学质量

    外科总论的实验课是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过程,是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也是学习外科无菌技术及手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如何提高外科动物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里迅速掌握所学知识,是我们所面临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在外科总论的教学中,就如何突出技能培训的特色,提高外科总论教学质量总结一些教学体会.

    作者:曹燕明;邝昌贤;赵广锋;章乐虹;苏宇;林少芒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应用持续湿化加雾化吸入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应用持续湿化加雾化吸入法的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与实验组(B组)各40例,A组采用传统的定时定量间断气道湿化法,B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给药湿化加雾化吸入法.比较两组肺部感染持续时间、气管切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肺部感染的持续时间、气管切开置管时间明显长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并发症如刺激性咳嗽、痰阻、气管粘膜损伤发生较B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气管切开术后在气道湿化上采用持续气道湿化加雾化吸入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定时定量间断滴入湿化法.

    作者:莫锦萍;谢春雷;李春霞;黄维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IL-12和IL-18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IL-2、IL-12、IL-18水平与乙型肝炎病变的关系.方法:运用ELISA法检测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IL-12、IL-18的水平,观察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与肝炎发展的关系.结果:慢性及重型肝炎患者血清IL-2水平出现显著性下调(P<0.01),而急性、慢性及重型肝炎患者的IL-12、IL-18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升高程度与病情相关.结论:血中细胞因子水平是判断乙肝患者免疫状态及进行治疗的重要指标.

    作者:黄灿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头帽肌激动器对上下牙槽骨矫治效果的观察

    目的:了解头帽肌激动器对上下牙槽骨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10例,以头帽肌激动器进行矫治,所有患者均采用枕牵引,牵引力为300~500g.矫治前后均摄头颅侧位X线片,通过测量头颅侧位X线片9项上牙槽和9项下牙槽骨测量项目.结果:上牙弓长度矫治后显著减小(P<0.01),上切牙舌倾明显(P<0.01),上颌第一磨牙伸长(P<0.01);下齿槽座点(B)在垂直向明显下移(P<0.01).下切牙唇倾明显(P<0.01),下颌第一磨牙显著性前移并伸长(P<0.01).前牙覆牙合覆盖均显著减小(P<0.01).结论:头帽肌激动器对患者上下牙槽骨有明显的改建作用,使用头帽肌激动器矫治患者时,应掌握其适应证,注意头帽肌激动器口外力的方向和大小,以达到好的矫治效果.

    作者:陈炳煜;刘从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三羟异黄酮对高转移卵巢癌细胞株HO-8910PM的侵袭、转移及MTA1、nm23H1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三羟异黄酮(genistein)对人高转移卵巢癌细胞HO-8910PM转移相关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的机制.方法:以台盼蓝拒染法检测genistein对高转移卵巢癌细胞HO-8910PM细胞增殖的影响;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genistein对HO-8910PM细胞的侵袭能力和趋化运动能力的影响;RT-PCR分析MTA1及nm23H1 mRNA的表达.结果:50μmol/L的genistein作用细胞6h后能抑制HO-8910PM细胞体外侵袭人工基底膜和趋化运动能力,抑制率分别为(21.08±3.12)%和(17.15±2.01)%;25~100μmol/L genistein作用HO-8910PM细胞24h后,明显下调MTA1 mRNA的表达,上调nm23H1 mRNA表达水平.结论:genistein能抑制高转移卵巢癌细胞HO-8910PM的侵袭和运动能力.genistein抗肿瘤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与MTA1 mRNA的表达下调和nm23H1 mRNA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马卫列;丁航;符伟玉;周克元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放疗对喉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IL-2、TNF及Bcl-2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放疗对喉癌患者T淋巴细胞(T-LC)亚群、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及Bcl-2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对40例喉癌患者血CD4、CD8、IL-2、TNF及肿瘤组织中Bcl-2采用单克隆抗体碱性磷酸酶法、ELISA放免法和免疫组化法进行检测,并与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喉癌患者血CD4、IL-2及TNF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者(P<0.01),放疗后CD4、IL-2及TNF含量低于放疗前;喉癌患者放疗前血CD8含量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放疗后则明显升高(P<0.05);放疗后喉癌组织中Bcl-2表达水平低于放疗前(P<0.05).结论:检测喉癌患者T-LC亚群、IL-2及TNF,对评价患者免疫状况及活体病变程度、判断疗效有指导意义;Bcl-2则对判断肿瘤细胞存活状况有指导意义.

    作者:姚俊;陈仁辉;王军;崔德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应用TriVex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体会

    目的:探讨透光曲张静脉刨吸术(TriVex)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价值,并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对95例117条原发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用TriVex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每条下肢平均手术时间为35min,术后全部患者下肢胀痛消失,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6~30个月无复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5%(24/117),包括皮肤穿孔2例,皮下血肿6例,曲张静脉残留7例,隐神经和皮肤神经损伤9例.结论:TriVex可用于对隐静脉曲张属支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曲张切除手术方式.

    作者:罗灿华;谭羽灿;徐国建;何志坚;朱峥嵘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正常妊娠妇女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检测及其在不同孕期的参考值分析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妇女妊娠各期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值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参考值范围.方法:采用日本Au-64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00例早、中、晚期妊娠妇女(实验组)及56名未孕健康育龄妇女的血清ALP值(对照组).结果:对照组血清ALP值为(67.2±19.8)U/L,早期妊娠时ALP为(47.2±15.1)U/L,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中期妊娠时ALP值为(68.7±21.2)U/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晚期妊娠时ALP值为(156.8±52.3)U/L,比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血清ALP值随孕周的增加而上升.结论:正常妊娠时,孕妇体内ALP值在早孕时降低,中孕时无明显变化,晚孕时快速升高,建议建立晚孕期ALP参考值范围,以利于孕期保健.

    作者:黄丽芳;朱春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p63和CK34βE12在前列腺基底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p63和细胞角蛋白(CK)34βE12在前列腺基底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35例前列腺增生症和15例前列腺癌组织p63和CK34βE12蛋白表达,每例选取10个腺泡进行观察,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63和CK34βE12在前列腺基底细胞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8.3%(344/350)和93.1%(326/350),前者高于后者(χ2=11.28,P<0.01);p63和CK34βE12在前列腺癌组织中未见表达.p63蛋白免疫反应颗粒位于前列腺基底细胞细胞核内,CK34βE12蛋白免疫反应颗粒则位于前列腺基底细胞细胞质内.结论:p63和CK34 βE12在识别前列腺基底细胞中各有优劣,在前列腺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可作为一组基底细胞标记因子而配伍使用、互为补充.

    作者:蒋志坚;安丽影;肖宁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三种方法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三种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早期输卵管妊娠90例,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30例.A组在B超引导下输卵管包块局部注入氨甲蝶呤(MTX)40mg;B组口服米非司酮200mg,1次/12h,共3次;C组联合应用A、B两组所用的方法.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B、C三组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73.3%、70.0%、96.7%,A、B两组差异无显著性,C组治疗成功率高于A、B两组(P<0.05).结论:对输卵管妊娠的保守治疗,MTX局部注入及口服米非司酮联合应用,效果优于MTX局部注入或口服米非司酮.

    作者:张小勤;龙敏丹;劳海陶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我校篮球选项课教学法改革的探索

    多年来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一直是广大体育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和致力研究的课题,也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篮球运动在我国体育运动和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应力求采用有效的方法、手段,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知识,掌握技能.现通过教学实践对篮球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初步的探索.

    作者:刘睿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注射维生素B1、B12,静滴能量合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中药辩证论治和针刺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1~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1、2、3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经治疗1个月后,治愈、好转、无效的例数为18、33、9例,治疗2个月后分别为35、21、4例,治疗3个月后则分别为49、9、2例;对照组患者经治疗1个月后,治愈、好转、无效的例数为7、24、29例,治疗2个月后分别为14、20、26例,治疗3个月后则分别为29、11、20例;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c=15.864,23.409,17.773,均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效果显著,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作者:翁孟诗;江波;高慕洁;苏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382例不孕妇女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的感染分析

    目的:观察广东南海地区不孕妇女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情况.方法:应用培养法和胶体金技术检测法分别检测不孕妇女382例,另选70例正常早孕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不孕组中CT阳性率为50.5%(193/382),UU阳性率为56.3%(215/382),CT+UU阳性率为17.0%(65/382);对照组中CT阳性率为5.7%(4/70),UU阳性率为14.3%(10/70),CT+UU阳性率为4.3%(3/7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相应治疗后有83例受孕,其中CT或UU单项阳性者受孕(27.3%)76/278.二项阳性者受孕(10.8%)7/6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殖道CT和UU感染是造成妇女生殖道感染和不孕的原因之一,对于不孕患者均应常规检查CT和UU.

    作者:李璇;陈健智;李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泌物病原菌的分离及药物敏感性检测

    目的:了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耳脓性分泌物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以指导抗生素在该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对14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脓性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48例标本中分离培养出病原菌154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56株)和变形杆菌(33株)为主,其次为铜绿假单胞杆菌(21株)、肺炎克雷伯杆菌(11株)等.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类、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较高.变形杆菌对头孢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较敏感.铜绿假单胞杆菌对头孢类、喹诺酮类及磺胺类较敏感.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变形杆菌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2者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敏感率均较高.

    作者:李大红;赵云峰;李华轩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28例严重电烧伤的治疗分析

    目的:总结严重电烧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8例严重电烧伤患者的创面情况、复合伤、并发症、手术时机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8例中有13例存在复合伤,并发症多而复杂,需积极处理复合伤和并发症稳定病情.首次手术为伤后(8.9±5.5)d,共用各类皮瓣67块,2块坏死,余均成活.移植血管、神经、肌腱14例次,截肢9例,死亡3例.结论:严重电烧伤要尽快确诊复合伤,积极处理并发症,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手术修复,急诊手术和保留死骨的处理方法要慎重采用.

    作者:吴涛;饶忠;叶斌;李永文;林锟;沈木成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前置胎盘65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前置胎盘处理方法,以减少产前产时的出血,而达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65例前置胎盘病例的阴道流血、宫缩情况、期待治疗及术中出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周达36周的6例部分性前置胎盘和4例边缘性前置胎盘者行急诊剖宫产,新生儿均存活.4例孕周为33+4、34+3、35+4、35+5周,阴道流血>600 mL者行急诊剖宫产,新生儿均存活.1例孕35+6周,出血量中等且合并重度子痫前期者行急诊剖宫产,新生儿存活.其余有活动性少量出血的50例则行期待疗法,结果48例有效,有效率为96%;无效2例于孕34+4和33+6周时行急诊剖宫产.有效的48例均期待治疗到36周后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延长孕龄3~47 d,新生儿轻度窒息6例,无新生儿和孕产妇死亡.结论:期待治疗可延长孕周,提高婴儿存活率,减少大出血对母婴生命的威胁;剖宫产则为前置胎盘终止妊娠的佳方式.

    作者:刘晓瑛;周丽萍;周维;刘保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龙血竭胶囊外敷治疗压疮2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龙血竭胶囊治疗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52例压疮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用龙血竭胶囊外敷,对照组用0.5%甲硝唑加庆大霉素湿敷,观察其生肌敛疮促进压疮愈合的作用.结果:观察组治愈、显效、好转、无效的例数分别为23、2、1、0例,对照组则分别为8、12、2、4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c=16.92,P<0.01);且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5%vs30.8%,P<0.01).结论:龙血竭胶囊用于治疗压疮疗效满意,简便易行.

    作者:苏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855例脐带异常的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各类型脐带异常的妊娠结局及其对胎儿的影响.方法:对2004年间我院住院分娩后证实为脐带异常855例(864例胎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择无脐带绕颈6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864例胎儿中,脐带绕颈所占比例高为74.9%(647/864).脐带异常者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脐带异常者的剖宫产率为62.7%(536/8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3%(1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脐带绕颈仍是影响围产儿的重要因素,脐带异常可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剖宫产率增高,强调及时产前检查、早期诊断、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可以降低其对胎儿的不利影响.

    作者:黄爱萍;孔志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