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回肠末端良性溃疡肠镜检查21例分析

陈立军;王菊岩;吴康英

关键词:回肠, 溃疡, 结肠镜检查
摘要:目的:总结21例回肠末端良性溃疡肠镜检查的诊断经验.方法:用Olympus电子肠镜对我院2002年8月~2004年12月期间检验的4623例患者中发现并诊断为回肠末端良性溃疡的21例进行全大肠及回肠末端检查,并均行活检和做病理组织学诊断.回肠末端溃疡肠镜下观察诊断沿用大肠溃疡的标准,但应排除结核等特异性肠道溃疡病的可能.结果与结论:在4623例常规行大肠镜检查患者中发现21例回肠末端良性溃疡,检出率为0.45%;溃疡均为多发,其中20例溃疡大小为0.3 cm×0.5 cm~0.8 cm×1.0 cm,1例溃疡大小为0.5 cm×0.6 cm~1.0 cm×2.0 cm.其检出主要取决于能否将肠镜进到回肠末端,且在检查时应尽可能将镜头反复来回推进仔细观察黏膜,以免遗漏.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3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诊断大肠癌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 (CA199,casbohydrate antigen19-9)和CA242(casbohydrate antigen 242)在大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微粒酶免疫法(MEIA)检测30例大肠良性疾病及45例大肠癌患者血清CEA、CA199和CA242的水平.结果:大肠癌患者与大肠良性疾病患者的CEA、CA199和CA242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血清CEA、CA199和CA242的水平随大肠癌病程的进展而逐渐升高;3种肿瘤标志物中以CA242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分别为60.3%和73.3%,3种肿瘤标志物对诊断的敏感性与大肠癌的分期有关;联合检测可使诊断的敏感性提高至83.6%.结论:血清CEA、CA199和CA242水平测定可应用于大肠癌的诊断和疗效的观察,并可用于监测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并增加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陈恺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简单常识检查对伪装的鉴别作用

    目的:研究精神病司法鉴定中简单常识检查对伪装的鉴别作用.方法:根据鉴定结果把被鉴定人分为伪装组和非伪装组,在鉴定过程中对两组进行定式的简单常识检查,记录检查得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鉴定界定为伪装组37例,非伪装组116例, 简单常识检查的得分分别是(4.89±4.74)和(13.12±4.09),差异有显著性(P<0.001).在伪装组中,模拟智力低下与模拟精神症状的得分分别为(5.31±4.45)和(5.39±4.46),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伪装组的得分明显低于非伪装组,简单常识检查对鉴别伪装的作用是肯定的.

    作者:陈泽元;黄祖荣;林家幸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PCOS诊断标准126例患者,共计303个治疗周期,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146个治疗周期,采用针刺治疗促排卵;对照组60例157个治疗周期,采用克罗米芬(CC)+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发排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周期排卵率分别为83.2%、70.5% (P<0.05);妊娠率分别为60.6%、31.7% (P<0.01);对照组与治疗组黄素化未破裂卵泡(LUF)周期发生率分别为22.9%、4.8% (P<0.01).两组均未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结论:针刺促排卵治疗PCOS是一种自然疗法,经济、简便, LUF发生率低,有较高的妊娠率.

    作者:杨越红;洪建云;魏达友;陈雪梅;林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47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的病变特征,为早期发现病变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包炎病变22例,占46.8%;心包积液16例,其中11例消失,5例减轻;8例三尖瓣返流者经治疗后消失;8例二尖瓣返流者有3例消失,3例返流减轻,2例无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1例恢复.死亡3例,死亡原因为尿毒症2例,严重感染1例.结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规作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有助于提高心脏病变的检出率,积极防治,早期治疗可能是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陈波;钟小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生活方式干预对反流性食管炎疗效的影响

    目的:观察和评价生活方式干预对反流性食管炎(RE)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0例经内镜检查确诊的RE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干预组50例.干预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介入生活方式干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干预组反酸、烧心、打嗝、吞咽后胸痛和反食等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 P<0.01).两组内镜检查结果,干预组治愈28例,有效21例,无效1例; 对照组治愈11例,有效18例,无效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c=12.103, P<0.01).结论:生活方式干预的介入对RE的疗效能起到协同的作用,可有效改善RE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陈妙萍;吴康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32例甲状腺癌的高频超声诊断分析

    高频超声应用于甲状腺疾患的诊断,其病灶图像清晰,操作简便,在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提供可靠信息[1].本文通过对32例甲状腺癌进行术前超声与术后病理对照,对甲状腺癌声像图特征进行总结,旨在观察高频超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意义.

    作者:陈小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竭素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观察天然药物血竭素高氯酸盐(dracorhodin perchlorate, Dp)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检测成纤维细胞的抑制率和细胞周期.结果:MTT法显示Dp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率增高,且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1).FCM检测增殖指数,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0.01).结论:Dp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培华;罗少军;汤少明;肖佐环;梁杰;左强;李瑾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7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服用雷尼替丁,幽门螺杆菌(HP)阳性则加用阿莫西林;治疗组41例在此基础上加服胃痛宁汤.比较两组治疗1周和7~8周后症状改善情况及HP的转阴率.结果:经1周治疗后, 治疗组的腹痛减轻及泛吐清水改善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经7~8周治疗后,治疗组的溃疡愈合率为85.4%(35/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2%(14/34),差异有显著性(χ2=16.021,P<0.01).治疗组的HP转阴率为72.5%(2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5%(16/33),差异有显著性(χ2=4.411,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1%(χ2=11.211,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夏欣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微创PCNL联合输尿管镜治疗非肾积水型肾鹿角形结石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碎石(mini-PCNL)联合输尿管镜碎石(URS)治疗非肾积水型肾鹿角形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mini-PCNL联合URS治疗非肾积水型肾鹿角形结石.结果:37例47侧肾结石均成功行一期取石术,其中属一期取净结石6侧,二期取净结石24侧,三期取净结石9侧,结石总取净率83.0%(39/47);37例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Mini-PCNL联合URS治疗非肾积水型肾鹿角形结石具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为微创治疗非肾积水型肾鹿角形结石提供新的方法.

    作者:余新立;吴荣海;陈立新;庞健;廖勇彬;黄晓生;程洲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健脾补肾祛风法为主治疗中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祛风法为主内外兼治中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中、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53)予健脾补肾祛风法治疗,对照组(n=45)予芬必得及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疗程为8周.于治疗前后分别观察关节疼痛、肿胀、压痛程度及个数、关节功能障碍程度、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15 m步行时间以及血常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补体C3(C3)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显效、好转的例数为5、16、27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则分别为1、9、24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5.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的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功能障碍指数均有显著下降(P<0.01),功能障碍指数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及15m步行时间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ESR、CRP、RF、C3水平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其中ESR、RF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治疗后ESR、RF、C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但CRP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6%,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健脾补肾祛风法内、外兼治中、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作者:余毅;陈杭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窒息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的检测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的状况,提供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对39例窒息新生儿和24例正常新生儿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末期速度(Vd)和阻力指数(RI)进行检测.结果:轻度窒息新生儿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的Vs、Vd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RI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度窒息组Vs、V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也低于轻度窒息组(P<0.05或0.01);RI异常增高,与正常对照组和轻度窒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窒息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判断有否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及其程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脑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郭红梅;王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合并解脲脲原体感染的状况分析

    目的:对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合并解脲脲原体(UU)感染状况进行分析,以了解UU与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关系.方法:对128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病例组)与100例健康体检妇女(对照组)的宫颈分泌物作UU培养并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UU阳性者70例,阳性率为54.7%;对照组UU阳性者5例,阳性率为5.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病例组治愈100例(78.1%),显效19例(14.8%),无效9例(7.1%),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检出念珠菌及UU感染者全部治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结论: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发生与UU感染关系密切, UU在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叶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湛江市单纯性肥胖儿童的血脂、血糖及血压水平分析

    目的:了解湛江市单纯性肥胖儿童的血脂、血糖与血压水平.方法: 7~13岁单纯性肥胖组儿童60例(其中轻、中、重度肥胖儿童各20例)和健康儿童30例(对照组),检测其血脂、血糖、血压水平.结果:肥胖组儿童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压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却低于对照组(P<0.01).肥胖组血清总胆固醇、血糖依肥胖程度不同与对照组差异不同,轻、中度肥胖组的血清总胆固醇、血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度肥胖组的血清总胆固醇、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肥胖症可引起儿童脂质代谢紊乱和高血压,应加强肥胖儿童的早期干预,促进儿童健康.

    作者:温泉;陈志辉;吴柱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鼻咽癌邻近结构受侵的CT分析

    目的:探讨鼻咽癌的原发部位及其邻近结构受侵的CT表现特点及意义.方法:对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且有邻近结构受侵32例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灶侵犯鼻咽的侧壁、顶壁和后壁,其中鼻咽侧壁占59.4%(19/32),顶壁占31.2%(10/32),后壁占9.4%(3/32).以咽旁间隙受侵率高为93.7%(30/32),颈淋巴结转移率为78.1%(25/32),颅底骨受累率为59.3%(19/32),且以斜坡骨受累发生率较高为56.3%(18/32).结论:CT能精确显示鼻咽癌邻近结构侵犯的部位、途经及范围,有助指导临床分期及制定放疗野.

    作者:苏显球;严鉴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锻炼组),于术后第3天起指导其行临床下肢肌肉锻炼、床上腰背肌锻炼及床边腰肌锻炼;并选择一般情况具可比性的同期术后无指导功能锻炼的88例作为对照组.随访6~12个月,并比较两组功能锻炼效果.结果:经6~12个月随访,锻炼组功能评定优80例,良14例,可4例,优良率为95.8%;对照组优、良、可的例数分别为48、16、24例,优良率为72.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8.984, P<0.001),锻炼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9.501, P<0.001).结论: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防止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陈颖儿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综合性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76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综合性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对76例脑瘫患儿采用按摩推拿手法结合引导式教育和静脉滴注射施普善治疗.结果:本组总有效率为90.8%,其中4例(5.3%)进入正常化,显效28例(36.8%),有效37例(48.7%),无效7例(9.21%).以1岁内开始康复治疗的效果好,1~3岁内接受治疗者次之,7岁以上效果低.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及驰缓型的效果较好,有效率分别为95.7%、89.5%、87.5%,共济失调型的效果差(有效率为33.3%).结论:脑瘫患儿如早期诊断,早期给予综合性康复治疗,功能大多数能改善,后遗症减轻.

    作者:吴秀清;李兰;陈楚源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血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血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47例SIRS患儿分为危重症组(n=12)和非危重症组(n=35),用放射免疫法测定SIRS患儿血清胃泌素和血浆胃动素,并与20例正常儿童作比较.结果:SIRS患儿血GAS水平高于对照组,而MTL水平则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危重组患儿血清GAS水平明显高于非危重组,而血浆MTL水平则明显低于非危重组(均P<0.01).结论:血GAS和MTL与SIRS的病情及转归有密切关系,通过对SIRS患儿血GAS和MTL的水平监测,对临床指导SIRS诊治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郑伯强;黄跃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电子助行器配合综合护理治疗脑血管意外肢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电子助行器配合综合护理治疗脑血管意外瘫痪患者的疗效.方法:脑血管意外后肢体瘫痪患者64例,按完全随机化法分为两组:(1)电子助行器组(n=33),在综合护理基础上加用电子助行器治疗;(2)对照组(n=31),只作综合护理治疗,不用电子助行器.结果:电子助行器组33例中,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3例.对照组31例中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17例(P<0.05).结论:电子助行器配合综合护理治疗脑血管意外瘫痪患者是一种无创伤、经济和方便的治疗方法,能显著增强肌力及肌张力,改善肢体功能.

    作者:何碧玲;刘珠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医学院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本文简述了在INTERNET环境下医学院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状况,分析数字化建设对图书馆的意义,根据目前所存在的若干问题和障碍,提出了几个可能促进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观点和意见,与同行共同探讨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者:程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老年患者临床静脉输液的体会

    通过静脉渠道补充液体和药物治疗、抢救老年患者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老年患者输液时,由于年龄的增加,各脏器生理功能的减退,易发生心脏负担增加过度难以承受的情况或易发生热原反应.因此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必须密切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作者:姚兵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