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静兵
采用对社区9 253名老人生活习惯、疾病谱和卫生服务需求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老年疾病谱以高血压为首占37.8%,老人二周就诊率34.2%,住院率4.8%;需生活护理2.39%,自宅死亡46.29%.社区老人护理和临终关怀问题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施永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其中,包括大量的育龄妇女,这部分孕产妇的围产保健已成为目前城市围产保健工作中越来越需要重视的问题.为此,我们对市区内部分流动人口已育妇女进行回顾性调查,并与本市孕产妇围产保健相比较,总结两者的差距,制定流动人口孕产妇围产保护对策.
作者:马凤英;王建英;叶爱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面出血有时难以控制,因而造成术中出血量过多.我们科自1996年5月采用子宫粘膜下注射垂体后叶素的方法,治疗顽固性出血18例,收到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丽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儿保科自1994年-2000年对所辖人民路、迎龙二社区的82名厌食儿施行按摩治疗,效果满意,现小结如下.
作者:朱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第一部分描述了社区卫生服务定义、国外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和发展以及国内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和发展.第二部分是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领导、社区卫生服务的运作模式、社区卫生服务的运作机制、社区卫生服务的人力培养和社区卫生服务的筹资问题.第三部分探讨了社区卫生服务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观念和认识问题、社区医务人员的培养问题、经济补偿问题以及管理和考核问题.第四部分对今后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提出建议,六条建议包括:(1)加强领导,综合管理,政策配套,协调发展;(2)改革体制,引入竞争,积极创新,稳步发展;(3)心系社区居民,完善服务、深化服务、可持续服务;(4)制定规划,多种模式,多种层次,循序渐进,积极培养全科医学人才,⑤拓宽渠道,完善补偿机制,使经济上有可持续发展能力;⑥加强管理,保证质量,良性运转,健康发展.
作者:鲍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结肠慢传输性便秘是一类以结肠传输功能减慢为特点的顽固性便秘,病因不明.我们在不断总结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探索、筛选、研究,提出了采用中药芦荟为主的汤剂高位灌肠治疗本病的方法.对其89例行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归纳总结如下.
作者:李萍;朱银萍;杨楼;裴玉芹;沈国巧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笔者于2000年12月至2001年2月在美国IOWA大学家庭医学部接受家庭医学培训,接触到美国家庭医学(Family medicine)的医院服务、诊所服务、流动服务和研究的各个方面,并同家庭医生(Family Physician)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本文试着介绍美国开展的家庭医学和家庭医生实践,并将中美家庭医生工作和实践进行比较,并提出一些思考.
作者:黄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近30年来,世界上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面向个人、家庭、社区人群提供的集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是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从医院内转到医院外,走向社会,步入家庭;从个体转向群体,又集中于个体;从单纯的生物医学转向社会医学,生物医学和行为心理医学的综合;以全方位、综合性、责任性为特点的医疗保健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转变医学模式的实践,是树立新的键康观的具体体现.
作者:张春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在渔业农村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渔业农村卫生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了解海岛居民家庭的社区卫生服务意向,为更好地根据社区人群的需求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内容,促进海岛居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于2001年2月在已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舟山市普陀区台门镇的两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了家庭社区卫生服务意向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何静兵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食物中毒是社区家庭内中毒的大部分,多在家庭聚餐及婚丧期间发生,是各种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食品造成的危害人群健康的一种食源性疾患.
作者:王跃进;张广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要求,医疗应将更多的注意力从单个病人转向社区的人群,以医院为基础转向社区为基础,从治疗型模式转为预防保健模式,从纯生物医学模式转为生物-心理-社会-环境模式,从卫生部门单独行动转向社会各部门的合作和群众的广泛参与.本文就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问题,讨论如下.
作者:张为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们对临汾社区老年人群进行生活质量调查和评估,为探索社区老年病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统一调查对社区465例≥60岁老人进行有关居住环境、经济收入、自觉症状、认知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慢性病等调查.结果:肥胖占36.56%、超重占25.81%、高血压病占51.60%、白内障/青光眼占21.51%、心血管病19.35%、糖尿病16.13%,认知功能:良占61.29%、中占33.33%、差占5.38%,生活自理能力减退占24.3%.结论:老年人群增龄性功能减退,提示社区开展老年病康复以及建立社区护理队伍的必要性.
作者:庞连智;章亚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中心坚持以医改为契机,努力做好医院功能转换,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自始至终受到了市、区政府、市、区卫生局和潮鸣、长庆街道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现将近年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介绍如下:
作者:朱月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迈入新世纪的社区卫生服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未来10年,社区卫生服务进入体系建设时期.推进这一时期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发展,应遵循以下的指导方针:
作者:李长明;姚建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随着国民经济提高、生活方式现代化、营养过剩和运动减少,糖尿病发病率正在逐步增加,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位严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的防治与其他疾病不同,需要社会的关心,多学科的联合,医生、护士、营养师、病员及其家属的合作,社区的参与.我国目前糖尿病患者有2 000万,患病率为2%-4%,是1980年的3~4倍,而且大约有60%-70%的患者未被查出糖尿病,正在以每年千分之一的速度递增.要遏止糖尿病的发病率,控制危险因素,减少并发症,在社区中做好糖尿病的三级预防是极其重要的.
作者:胡秋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发展全科医学,推行社区卫生服务关键的是全科医生人才的培养.只有有了合格的全科医生,才能真正实现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并提供高水平的社区医疗服务.文章还就我国发展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争取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制定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配套政策;建立相应的合理补偿机制;加强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作者:张春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社区护理是社会卫生的一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人民群众对卫生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加,人们迫切希望得到及时、合理、经济、有效的卫生保健社区护理服务.
作者:李增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社区卫生服务的举办和开展,实质上是对城乡现有卫生服务体系的一次重大调整,涉及整个卫生资源设置层次、结构功能、行政隶属、管理方式、补偿途径、队伍组建等多个方面,如何建立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符合社区卫生服务组织自身生存发展规律的新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必须加强对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政策的研究和实施.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作者:府采芹;谭伟良;周永兰;刘广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卫生事业为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国家卫生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社会保障部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也不断提高,如何在社区内做好以预防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就成为社区卫生工作者的首要工作.因此只有实现以人为本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在社区内消除、控制各种危害健康的有害因素,同时增进有益健康的各项措施,从整体上降低人群的发病率,才能真正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
作者:汪亚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