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森烨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对产妇的心理护理。方法总结分析剖宫产手术中手术室护士对患者心理护理的体会和经验。结果对剖宫产孕妇采取心理支持,孕妇情绪快速稳定,较好适应手术环境。结论通过对产妇进行心理干预,使产妇能更好的配合手术的进行,确保手术成功。
作者:史小娟;史珂;陈增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补肾促卵汤治疗卵巢早衰的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6月~2012年2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卵巢早衰治疗的患者5O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补肾促卵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进行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以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值及患者月经来潮是否正常作为判断疗效的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2、LH和FSH水平均发生大幅度的改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卵巢早衰患者采取补肾促卵汤治疗,疗效明显,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武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雌激素对促进排卵及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无排卵性已婚不孕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氯米芬常规促进其正常排卵,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加用小剂量的雌激素,并监测排卵及子宫内膜的厚度情况。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单纯应用氯米芬会提高患者的排卵率,但是妊娠率和妊娠结局较差;而加用小剂量雌激素后,两组的排卵率较为相近,且妊娠率与妊娠结局均显著改善;对照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在增生晚期的厚度为(7.4±0.17)mm,而观察组可高达(10.1±0.2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雌激素联合氯米芬使用,可以促进无排卵性已婚不孕患者的子宫内膜增生,但小剂量雌激素无明显促进患者的排卵率,所以,小剂量雌激素对无排卵性已婚不孕患者的影响有些受限,但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薇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妊娠期脑血管病与高血压临床关系及发病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妊娠高血压程度分为重度组和轻度组,各60例。比较两组脑血管疾病发生情况以及实验室指标。结果重度组发病率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实验室检测结果中收缩压、舒张压和肌酐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实验室检测结果中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显著低于轻度组(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严重程度与脑血管疾病发生情况相关,临床需及时纠正妊娠高血压,预防脑血管疾病。
作者:梁汉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穿透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急救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瘢痕子宫穿透性前置胎盘孕产妇50例,均行剖宫产术,术中均实施了急救护理,回顾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本组50例孕产妇,均行剖宫产术,术中平均失血量为(4000±250)mL,平均住院时间为(12.3±3.5)天,经急救护理,母婴均未出现不良结局,并痊愈出院。结论瘢痕子宫穿透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行急救护理,效果显著,保证了母婴安全。
作者:宁玉环;杨惠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妇科内分泌失调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内分泌失调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前促卵泡激素(FSH)和雌二醇(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SH和E2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内分泌失调,疗效显著。
作者:刘丽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宫颈机能不全导致的宫颈扩张使用紧急宫颈环扎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9月我院产科收治的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孕妇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期待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孕妇的延长孕周(13.9±0.7)周,明显长于对照组的(8.3±0.5)周,且治疗组的新生儿存活率为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紧急宫颈环扎术用于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中有助于改善母婴结局,延长孕周,促使孕妇顺利生产。
作者:周溪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的分配法则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47例。参照组采用干扰素栓剂进行治疗,实验组则采取保妇康栓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62%,明显优于参照组的7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3%,明显优于参照组的1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采取保妇康栓治疗,不但疗效良好,还可以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有效改善,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海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囊肿剔除术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对患者卵巢储备功能以及生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囊肿剔除术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单侧组68例与双侧组52例,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随访患者生育情况。结果单侧组治疗前、术后24 h及术后半年F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术后24 h FSH水平显著升高,显著高于术前,也显著高于单侧组术后24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治疗前、术后24 h及术后半年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术后24 h E2水平显著下降,显著低于术前,也显著低于单侧组术后24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68例,有生育要求59例,其中,自然妊娠25例,体外受精妊娠11例,总妊娠率为61.0%;双侧组52例,有有生育要求45例,其中,自然妊娠9例,体外受精的方式妊娠5例,总妊娠率为31.1%。单侧组总妊娠率显著高于双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囊肿剔除术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对单侧病变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无明显影响,对双侧病变患者则有一定的影响,但在术后半年恢复正常。单侧病变患者总妊娠率高于双侧妊娠患者。
作者:张晓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产前心理干预对产妇阴道分娩的影响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待产妇7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产妇的第一产程以及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刻关注产妇在分娩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并在助产中实施合理有效的心理干预,稳定产妇的情绪,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缩短分娩时间,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同时提高产妇的分娩质量,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季玉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细针穿刺技术应用于乳腺癌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细针穿刺活检,术后进行病理组织活检。观察细针穿刺活检诊断乳腺癌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细针穿刺诊断乳腺癌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89.66%(26/29),特异性为100%(15/15),阳性准确率为93.18%(41/44),阳性预测值为100%(26/26),阴性预测值83.33%(15/18)。结论细针穿刺应用于乳腺癌术前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准确率均比较高,是一种较好的术前辅助诊断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宜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16周内瘢痕子宫引产采用米非司酮配合伍卡孕栓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11月在我院进行引产治疗的瘢痕子宫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米非司酮的方法,并配合羊膜腔刺穿引产法;观察组采用口服米非司酮的方法,并于患者阴道后穹窿放置伍卡孕栓,再进行引产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以及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月经恢复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药物配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29例(96.67%),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28例(9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月经恢复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合伍卡孕栓在瘢痕子宫引产术中表现良好,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且术后患者恢复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洪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应用预见性护理对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分别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2 h出血量及24 h出血量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6.77%,对照组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8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出血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患者出血量和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段素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使用法国杉山PHENIX USB4盆底仪上针灸电刺激治疗方案干预排卵的疗效,探索出盆底仪治疗排卵障碍性的方法。方法选择来我院进行促排卵的患者60例,均使用盆底仪进行针灸电刺,应用5个月经周期后,对患者的排卵率、体温情况、B超情况进行评定对比。结果经过盆底仪针灸电刺激后,排卵率有较明显的提高。结论盆底仪针灸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的起到促进排卵的作用,提高不孕症患者的排卵率,由于其是物理治疗无副作用,可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并且还可以降低针刺的传染危险,从而可减少流产率的发生,值得临床中推广。
作者:杨颂;应仙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阴道癌与外阴癌是女性发病率高的妇科癌症,且呈年轻化趋势。如何预防这几大癌症,怎么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何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达那唑栓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达那唑栓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达那唑栓阴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达那唑栓阴道治疗,不仅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还能增加治疗的总有效率。
作者:王凤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比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及全身静脉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56例,对照组行全身静脉化疗治疗,研究组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红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患者26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与护理干预组(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患肢功能恢复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与护理总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肢功能恢复效果,大限度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改良阴道断端缝合方法在预防子宫全切术后阴道顶端及盆腔脏器脱垂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全子宫切除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的阴道断端缝合,研究组行改良阴道断端缝合。探讨两组对预防子宫全切术后阴道顶端脱垂及改善性生活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阴道顶端位置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性生活满意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可一定程度上预防阴道断端和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生。结论改良阴道断端缝合方法简单易行,不需特殊设备,不增加手术费用和风险及术后复发率,适合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司玉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防治中给予剖宫产前补钙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16例,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8例,对照组在术前不给予任何药物,实验组在术前给予葡萄糖酸钙,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术后累积血量、术后2 h累积出血量较对照组均明显较少,同时其血红蛋白下降幅度较低,而产妇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防治中给予剖宫产前补钙具有较好的效果,可降低患者术后出血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冯亚超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