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活就是找对角色

陈仪梅

关键词:
摘要:常有教师的老公抱怨老婆在学校当老师,回家还是老师,逮着孩子就训,训完孩子训老公,苦不堪言;也有领导的老婆抱怨老公,在单位是领导,回家还端着领导的架子,没有点温情.殊不知,工作有工作的角色,回家有回家的角色.心理学里有个词儿叫做“角色转换”.说到角色转换,不得不提到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一次亲身经历.有一次她办完政务回到家里,发现大门紧闭.敲门后,丈夫在房间里传来沉闷的声音问道:“你是谁啊?”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疑神疑鬼的“剩女”

    金某是位而立之年的普通女性,至今她依然单身,和父母挤在一间30平方米的房子里.初还有几位热心的阿姨张罗着要给她介绍对象,可先后见过几个之后,对方都只是和她见过一面,便委婉地称两人不合适,再也不愿继续来往.仔细追问下,其中有个人说金某看起来很楞,讲话时前言不搭后语,有时还嘟嘟嚷嚷地自说自话、突然无缘无故“扑哧”乐一下,实在让人无法接受.

    作者:白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决胜职场你多付出了吗

    近日读报纸,我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人与猩猩的基因差异其实很小,只有2%.正是这微小的2%让人之所以为人.如果在职场上你能比别人多付出2%的努力,那么,你就能决胜职场.万林和杨芳是公司宣传科新来的实习生.万林毕业于重点大学新闻系,而杨芳毕业于一所民办大学的中文系.万林一直以自己“出身名门”而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是专业对口,且是重点大学,公司这样的宣传工作对自己来说简直是小事,一篇稿子,很快就能搞定.

    作者:郑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解开幸福的密码

    职场亦如此,关键看与谁沟通.如果遇到严厉、苛刻、说一不二,属于支配型的父亲自我状态的上司,那就做一个顺从的“儿童”,好好遵命,小心行事,做错事好好认错,敢犟嘴那就有你受的了.如果是母亲自我状态的上司,感觉好像是导师、咨询师,宽容与人性化,循循善诱.你可以很遵从,做一个听话的“孩子”,也可以叛逆,不妨撒撒娇,这样双方需求均得到满足.

    作者:梁彦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厄运面前,你选择微笑还是哭泣?

    相信很多人对奥运舞者刘岩在受重伤后与厄运抗争的故事记忆犹新.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像刘岩一样,在经历重大创伤事件后,能够较快地从创伤的阴影中走出来,适应新的生活,甚至愈挫愈坚.这种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应激事件时的良好适应,就是心理弹性.心理弹性是个体在创伤后的修复能力心理弹性不仅仅是一种社会胜任力或者心理健康状态,还指经历创伤后仍能保持或较快恢复良好的心理机能.通常有三种可能的情况:一是能够从灾难性事件中成功地恢复过来;二是虽然仍生活在不利环境中,但心理健康不受损害;三是曾生活于高度不利环境或经历严重创伤性事件,战胜了逆境,获得了良好的发展.

    作者:范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年人患抑郁症后更需注意用药安全

    抑郁症在老年人群中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对老年人的心身健康影响很大.但只要积极面对、合理治疗,大多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笔者在门诊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女性患者,75岁,平时性格外向、热情、好交际,但去年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了心情不好,她总觉得委屈,总想哭泣,担心自己得了重病.随着病情加重,她的心情更加糟糕了,整日唉声叹气,担心家里的生活,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整天躺在床上说浑身疼痛,不愿见人,记忆力下降,悲观厌世,夜晚睡眠差,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明显.

    作者:甄文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致“糖友”:4种心态,沉着应对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结构发生了极大变化,据报道,在我国,原来糖尿病的发病率较低,但现在糖尿病患病率正以1%.的速度增长,按照此速度发展,很可能在短时期内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患病率.糖尿病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以至于现代人特别是中年人谈“糖”色变.

    作者:谭亦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车祸过后,为何噩梦不断?

    45岁的王先生一年前遭遇车祸,当时导致右手臂开放性骨折,无昏迷,当时他没感到害怕,只是感到十分麻木.经医院治疗三周后在家中休息.两个月后,王先生在家中烧菜时突然脑中闪出车祸时自己全身是血和碎玻璃的受伤情景,他感到异常恐惧,控制不住地全身发抖,浑身冒冷汗,瘫倒在床上.此后,他经常在噩梦中、休息时脑海中出现自己在车祸中的情景,他感到十分痛苦,不敢外出,因为看到开得很快的车辆他就会控制不住地全身绷紧,透不过气来.平时王先生也是一惊一乍的,还经常失眠,对家人发脾气.因此,王先生已无法正常上班,在家也不敢一个人待着,需要妻子或老人陪伴才安心.这种状况持续了半年多,家人实在无法忍受了,于是陪王先生前来就诊.

    作者:张海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今天的阳光为我而洒

    走出门去上班,迎面而来的是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这个小城,不繁华也不富有,可我喜欢它的质朴和舒缓.小城的气候四季分明,早晨的阳光温暖而不热烈,心情不由自主地陕乐起来,上班也变成一件开心的事,一路上欣赏着风景.此时的阳光,和煦地照洒在每一个人的肩头,我拿出手机,记录下这迷幻的瞬间.就连一只小虫子,都是良辰美景,要拍下来好好珍藏.

    作者:青衫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你有几个忘年交?

    何谓“忘年交”?一般是指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人们喜欢谈论“代沟”,却很少有人谈论“忘年交”.其实,年龄差距并不一定都会形成沟壑,年长者与年少者之间也可以架起友谊的桥梁.古今中外,不乏“忘年交”的佳话.李白被朝廷逐出长安后,有个叫魏万的年轻人仰慕李白的诗才,踏着诗人的游踪,足足追了三千里才在广陵见到李白,两人结成一对忘年交.魏万说:“一长复一少,相看如兄弟.”

    作者:那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影集旧事

    过往的人和事,都留在影集里.从前,人们拍张照片很不容易,除非遇到特别的事情,否则没人舍得花钱去拍照.我长到10岁,只拍过两次.一次是我周岁生日那天,父母把我抱到照相馆,拍了平生第一张照片.尽管那张照片拍得并不好,我坐在椅子上傻傻呆呆的,还流了一些口水,但父亲非常喜欢,特地买了一个钱包,里面有透明塑料薄膜的夹层,正好能塞进我的照片,从此随身带着.虽然钱包一直瘪瘪的,里面没有什么钱,但却是家里第一个影集,我一个人的影集.

    作者:谢观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后退亦是向前

    技校毕业那年,他刚满19岁,分到一家大型国企的分厂.老机床的操作技能很简单,没多久,他便能独当一面.车间里有几位和他差不多大的年轻职工,干着和他一样简单的工作,每天上班干活,下班走人,业余凑在一起打扑克、下棋消磨时光……没有生存的压力,也没有什么晾喜,日子过得波澜不惊.轻闲之余,他有些失落——难道一辈子就这样平凡得近乎平庸地过下去吗?

    作者:李红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做个职场上受欢迎的人

    行走职场好比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在职场上受欢迎的人?要想在职场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大家的赞同和尊重,我们不妨这样做:A 放低身架,多向老同事学习向那些比我们先入职的同事学习更多的经验,多听他们的见解,从他们的成败得失里寻找可以借鉴的经验,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自己少走弯路,更会让同事感到我们对他们的尊重.特别是一些资格虽老,但其他方面弱一些的同事,会有更多的感动;能力强的同事,则会认为新人善于进取,便会乐于关照并提携你.

    作者:桂孝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别担心,有我陪着你”

    在心理救援中,要尊重当地习俗、文化,在征求对方的同意后,方可实施帮助,或用一些自然的行为(例如提供饮水和食品)使对方感到舒心、安全,另外,“倾听”和“连接”也非常重要.心理救援人员可近距离接触对方,但不要催促对方讲话.如果对方想要谈谈发生的事情,心理救援人员只要做好倾听就可以了.但如果对方表现出极度应激状态,则需要帮助受助者恢复现实感,并且尽可能避免他们独处.

    作者:西英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伴儿的唠叨

    我老伴儿什么都好,就是爱唠叨.当然,老伴儿唠叨是希望我把某件事办好,比如炒菜,退休后老伴儿教我炒菜,教我掌握火候,应放多少盐和作料,而我不是盐放多了,就是没放;有时在卤肉,由于看书入迷,把锅烧干了,肉烧煳了,所以老伴儿才唠叨.她为什么爱唠叨呢?原因是她已讲了好几次,而我却当耳边风,听不进.再比如我养了红箭、孔雀、金头燕、神仙等热带鱼,去年底天气变冷,30条红箭、50多条孔雀鱼开始死亡,后只剩下几条了.老伴儿说不要再买了,可我不听,又买了一些,结果又死了……

    作者:颜士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天价彩礼”为哪般?

    冬去春来,“好日子”接踵而至,可是各种媒体纷纷披露的“土豪金”式婚礼特别是“天价彩礼”令人五味杂陈,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天价彩丰礼”背后的冷思考.在我国很多地区的农村,常把订婚视为结婚的前置程序,而订婚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给付彩礼,即由男方交付给女方一定数额的财物作为订立婚约的条件.这原本是千百年来流传的民风民俗,本无可非议,但近几年来,在农村婚俗中彩礼一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初的几百元发展到如今的数以万计,礼金以年增长上万的速度飙升.老百姓慨然长叹:“彩礼贵,结婚难!”

    作者:许圣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唯愿无事常微笑

    我喜欢看别人微笑,因为在那浅浅淡淡的笑容里带着温暖.单位有一老同事,是专门接待群众来访的,他的办公室里总是人来人往,全是来上访的群众.有一天他来我办公室说:今天的人太多,嘴皮子都磨破了,声音也说哑了,总算是劝下去了.一听他的声音确实嘶哑得像小猫一样细小,他却乐呵呵的一脸笑容,完全没有一点怨言.我心想:要是换作我,一定有说不完的埋怨话.

    作者:漠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精神卫生法》天平的另一端——本刊专访陈志华律师

    《精神卫生法》的立法过程也存在着博弈:一股力量来自为精神病人和家属提供服务的医学、心理学从业者;另一股力量则来自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公平实施的律师.本刊孙桦:《精神卫生法》对心理工作者和精神科医生会有什么影响?陈志华律师:《精神卫生法》对心理工作者和精神科医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对于心理工作者而言,大的异议可能就是“不能再做心理治疗了”.于是很多人会问:“汶川地震后,很多心理学人士为灾区作出了贡献.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界限,到底在哪里?”当然,这个问题只能由立法者来解释.对于精神科医生的影响,显然,医生所做事情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二胎”政策出台你准备好了吗?

    近,一项“单独家庭可以生二胎”的政策出台后,立即引发网友热议.既期待“儿女绕膝”,又害怕“压力山大”,这是很多网友的普遍心态.而对于那些符合“二胎”政策,但有精神疾病或遗传史的父母和家庭来说,他们的心情无疑会更复杂.对此,本刊就读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采访了多年专注研究精神疾病遗传及生育问题的专家——邓红主任.记者:谢谢邓主任在百忙之中接受本刊的专访.在您临床上前来咨询的精神疾病患者中,让他们困惑的问题是什么?您能举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吗?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生活就是找对角色

    常有教师的老公抱怨老婆在学校当老师,回家还是老师,逮着孩子就训,训完孩子训老公,苦不堪言;也有领导的老婆抱怨老公,在单位是领导,回家还端着领导的架子,没有点温情.殊不知,工作有工作的角色,回家有回家的角色.心理学里有个词儿叫做“角色转换”.说到角色转换,不得不提到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一次亲身经历.有一次她办完政务回到家里,发现大门紧闭.敲门后,丈夫在房间里传来沉闷的声音问道:“你是谁啊?”

    作者:陈仪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美的褒奖

    这段时间,每天晚饭后在小区里散步,我都会遇到他.这实在是一个古怪的老头.已经60多岁的人了,走起路来风风火火,丝毫没有其他老年人那样的沉稳、闲淡.那天,我又在小区的广场看到他了.此时的他穿着一身国际米兰的球衣,双手分别拿着一根皮鞭和一个陀螺.偌大的广场,只有他一个人站在中央,四周围满了人.只见他把皮鞭一圈一圈地缠在陀螺上,然后趔开身子,将手猛的一松,陀螺便打着旋落在地上快速转动起来.

    作者:翟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