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幸福有个短尾巴

吴玉琴

关键词:
摘要:19岁,小薇遭遇了她人生的第一个坎——失恋.那颗年轻的心,原本在悄悄地拔节、长叶,怀揣美丽的憧憬,努力地向上伸展着,对生活充满无限期许.可那场伤筋动骨的失恋,顿时让她萎靡不振,独自躲在角落里舔舐伤口,对生活充满了抱怨和失落.知女莫若母,她的痛苦和伤悲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那日,母亲让小薇跟她一起去看望刚做完月子的表姐.本来不想去,但看到母亲眼里的那缕担心,小薇犹豫再三还是去了.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自立,从上大学开始

    那年,从接到北航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起,我就暗暗决定:坚决不让父母送我去北京报到.我不是图给家里省几个路费,也不是因为家长脱不开身,我就是一门心思地想早一天自立,证明自己可以当家作主.我都快20岁了,什么事情还离不开家长的“关照”.索性,我的自立就从上大学开始吧!

    作者:吴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老年痴呆的治疗和护理

    近的热播剧《嘿,老头!》讲述了一个儿子在父亲患上老年痴呆症后,从初的敌对状态,到重新认识父亲,并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守候的故事.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患老年痴呆的患者逐渐增多,如何更好地关爱老人成为我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什么是BPSD?即痴呆的行为和心理症状,如患者出现知觉、思维内容、心境或行为紊乱的症状群.BPSD的核心是现象,是患者在精神、心理、行为方面异常的类似精神病样的表现,并不代表一种病,可见于各类痴呆疾病.

    作者:鲍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幸福有个短尾巴

    19岁,小薇遭遇了她人生的第一个坎——失恋.那颗年轻的心,原本在悄悄地拔节、长叶,怀揣美丽的憧憬,努力地向上伸展着,对生活充满无限期许.可那场伤筋动骨的失恋,顿时让她萎靡不振,独自躲在角落里舔舐伤口,对生活充满了抱怨和失落.知女莫若母,她的痛苦和伤悲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那日,母亲让小薇跟她一起去看望刚做完月子的表姐.本来不想去,但看到母亲眼里的那缕担心,小薇犹豫再三还是去了.

    作者:吴玉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为了孩子,做一个合格父母!

    作者:王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暂停打工

    九九年,我高中还没毕业,可书我怎么也念不下去了.望着不大的村子里,一个个在外打工的人笑吟吟地满载而归,一家家几乎是在一瞬间拔地而起的新楼房,一辆辆到处乱窜的崭新摩托车,我的心比父母还要着急,还要痒痒.我知道,我不说,父母是不会主动说的.虽然我的上学费用基本上全靠借债,但我的学习成绩自始至终是名列前茅的,无论在小学、初中,还是在高中.按照我的历任老师的说法,我是毫无疑问的大学的苗子.与以往不同的是,每次回村时,我面对的不再是夸奖和赞赏,一转身,甚至会随风飘过来几句讥笑的话:“念许多书干吗,又不能当饭吃.”

    作者:丁迎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求“嫁”若渴,折射问题多

    曾几何时,在高等学府的女毕业生中,出现了一个新生的群体,人称“毕婚族”.所谓“毕婚族”,是指一毕业就结婚的大学生.她们大体可以分两类:一是“爱情至上”型:因为“我爱你”,毕业就领结婚证;二是就业替代型:受“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思想影响,部分女生把结婚当出路,只为缓解即将面临的就业压力.“毕婚族”到底什么样呢?社会又该如何对待这一群体呢?A[现象]女秀才成了“毕婚族”“未婚女,22岁,大四在读……觅25岁以上,月薪3000元以上,家是X市的或至少在小市有住房……”这是毕业前夕网上流传的典型征婚帖子.笔者了解到,个别女大学生毕业前夕既不考研究生也不找工作,而是把精力放到了“找对象”上,她们觉得这样可以避过就业难题,过上舒适的生活——这便是校园中的“毕婚族”.

    作者:许圣义;许昌浩;刘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我为何见到男性就害怕?

    小洁的来信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我父母关系不和,父亲非常传统,因我长相出众,小学时就严厉地告诉我不要与男老师单独相处,青春期以后更是限制我与男性交往.高中开学那天,我与父亲到新学校报到.父亲偶遇老同学,便走过去寒暄,他们说话时,我突然发现爸爸的裤扣没有系好,想暗示他,就故意盯着他的裤裆看,谁知父亲对我一副轻视的样子.这时,后面有男性突然大声吐唾沫,我回头发现几个男生正在对我指点着窃笑.

    作者:文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无法承受的分离

    中国有5800万留守儿童,其中4000多万是14岁以下儿童,平均每4个农村儿童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无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无法给予孩子引导、关注和情感上的呵护.儿童亲情缺失造成的心理阴影,使一部分儿童存在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怯懦、行为孤僻、沟通障碍、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等情感问题,并存在逃学、辍学、打架斗殴、抽烟喝酒等行为问题.留守儿童有时还会因为自我防护能力不足,造成各种无法预料的意外伤害.尤其是性侵害,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父母的帮助,极易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史欣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当你迟暮,我也花甲

    当你迟暮,我也花甲.老态的容颜,蹒跚的步伐,守着花开日落.工作也不需要我们,儿女也有了自己的屋檐.终于有了足够的时间去消遣,却没有了游走的心情,那个熟悉的老屋,陡然间安静了许多.我想寻一个青山绿水的地方,听着鸟鸣起床,伴着日出做早点,一碗粥,一碟青菜,吃不多,但满是清香的滋味.你和我一起去不远的集市买菜,你满是皱纹的手拉着我满是老年斑的手,我们和菜农讨价还价,为了寻一棵白菜而货比三家.我们的菜篮子装得满满的,装满的还有一篮子的时光.

    作者:白国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潮爸”暮景

    有谁会想到,本以为晚来享清福的八旬老爸,居然“老来张狂”,时时处处赶潮流,跟年轻人玩起了PK,演绎出了一幕幕让人敬佩的“潮爸”暮景!老来执鞭当教授三年前,老爸参加了县老年大学.深厚的文学功底使他很快被大学聘为诗词班的“客座教授”.老爸隔三差五就到老年大学执教鞭,为300多名同龄老年学员讲解诗词知识和创作,他备课、讲学、批改作业、辅导学员……整天忙得不亦乐乎,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老爸自赋诗曰:“白首济济聚一堂,风雨不误竟日忙.暮年有幸二进馆,学海荡舟喜洋洋!”

    作者:快哉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元元的烦恼

    小元23岁,是某大学动画设计专业的大三学生,以前学习非常优秀,同学关系处得也不错,但近一年来她的烦恼越来越多,人际关系越来越差,让她难以承受.事情的源头还得从一年前说起.一年前的暑假,元元的专业课老师布置了设计作业,让同学思考并动手做一部简单的动画片段.眼看暑假接近尾声了,元元的作业还没开始做,迫在眉睫,她变得很着急,赶紧行动起来.但左思右想,她一点灵感也没有,没有一丁点设计思路,更别提进展了.后来她灵机一动,想着可以从网上下载题材,再加工修改一下,不就成新的作品了?

    作者:袁海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古代的养老制度

    时下,随着“不探望老人属违法”、“老人再婚也需赡养”等新条款写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全社会都越来越看重“依法养老”,社会养老也进入了法治化轨道.中国乃礼仪之邦,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据历史文献记载,在中国古代,几乎每个朝代都实施了一系列的敬老举措,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立了老人在社会上受人尊重的地位.

    作者:刘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老成孩子

    近,小区楼下的早餐点,一位老人引起了我的注意,老人看上去八十多岁了,坐在轮椅上,每天来这里吃早餐.和他一起吃早餐的还有一位中年妇女.老人坐在轮椅上,脖子上围着毛巾,“爸,小心点,别噎着了.”看得出来,这个女人是老人的女儿.老人嘴里流出细细碎末,女人拿起纸巾在老人的嘴边轻轻抹了抹,老人脸上泛着红光,见周围人目光注视,他面露羞涩,然后,脸向右边轻轻斜过,一抹阳光掠过他的脸,“爸,听话啊,别扭头呀,擦干嘴再吃.”老人笑笑没说话.女儿从碗里拿起小勺,在碗里将一个饺子切成两半,舀起其中的一半,吹了吹,用嘴感触一下温度,有点烫,再吹吹,然后,举起小勺子向老人嘴边送,“爸,再吃一点.”“好,我吃.”

    作者:张培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敬老旅游基金

    今年春天的一个清晨,我和两个姐姐带着我们的父母,以及我先生的两个姐夫的父母,再加上两个姐姐家的孩子,一共16人,热热闹闹地直奔机场,飞赴海南旅游.为了这个计划,我和姐姐们筹划、准备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我们甚至还成立了一个“敬老旅游基金”.每逢节假日或者父母的生日,我和两个姐姐就为给父母买什么礼物犯愁,买什么他们都说不需要.以前,家里条件不好,父母供养出三个大学生,可以说一辈子节俭惯了.尤其是我父亲,更常把鲁迅说过的一句话拿来教育我们:“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作者:骆昌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蒲公英的重量

    大学毕业后,我来到西部山区的一个偏僻的小村子里支教.几天后,我已经可以叫出全部二十一名同学的名字,并基本了解了其中二十个同学的性格,只有坐在教室后排角落里的桐子,像是一潭望不到底的水,让我捉摸不透.一节语文课上,我正在讲一首名为《植物妈妈有办法》的小诗,当我读到“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时,桐子突然站了起来,急切地问道:“老师,蒲公英妈妈的种子会飞到哪里呢?”“有了妈妈给的降落伞,它们可以飞到天涯海角,但不论飞到哪里,妈妈的爱都在它们身边.”得到我的回答,桐子若有所思地点着头坐下.

    作者:于永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留守时光”对成年后的影响

    童年时代那段没有父母陪伴的“留守时光”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留给我们的教育启示又有哪些呢?正如我们所知,没有亲情的教育是一种残缺的教育,父母的关爱是其他任何亲情所无法代替的.作为儿童生活中重要的社会关系,亲子关系是儿童人格发展、社会性发展和心理健康的原动力.留守儿童正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由于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价值观念上的帮助,尤其是情感上的支持,他们面临着教育、道德、心理等方面的困境.既有的研究发现,在亲情缺失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作者:张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长期“发烧”的优等生

    当我还是一名呼吸科医生的时候,遇到过一个慢性低热的小病人京京,他是一个14岁的初三学生,学习成绩优秀,期望超越所有的同学考上好的高中.他的成绩一直不错,在年级总是能排上前10名,但是初二下学期的一次考试,由于老师的失误,京京的数学总成绩被少统计了10分,于是,他的排名掉到了三十几名.家长会之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他,这使他非常沮丧,尽管后来老师发现错误给他添上了这10分,这件事仍然让他耿耿于怀.

    作者:顾施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剩女”定义

    去朋友办公室,对面一蓝衣女子抬头冲我一笑,然后和朋友讨论淘宝哪家衣服正在打折.出来时,朋友问我看得出蓝衣女子多大了吗,二十?三十?看不出.我对女人的年龄总是持极其宽容的心态,宁愿个个永远十八一枝花.“四十了!还没男朋友.”“啊?!这就是传说中的剩女吧!”“剩女”二字脱我口而出,还是第一次.尽管我写过很多次,电视里看见过若干个,但我得承认,这是首次面对面遇见的.蓝衣女子目测身高一米六五左右,面容清秀,举止文雅,大学教务部职员.以她的条件,怎么可能剩下?

    作者:云翦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直面落第举人心

    人人都愿金榜题名墨上新,但是从录取率以及成功概率的角度看,这种皆大欢喜却很难实现百分百的覆盖面.更何况近些年由于高校扩招,逐渐降低了考大学的难度,人们对金榜题名这个概念也就有了更加严格的认识,虽然达到了分数线,只要没被第一志愿录取也会被归为落第行列.因此,这里我们所讲高考落榜的概念相对较为宽泛,是将所有没有如愿进入向往大学和心仪专业的考生都列为落榜行列.

    作者:李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五届亚洲认知行为治疗大会暨第四届中国认知行为治疗学术年会在南京成功举办

    第五届亚洲认知行为治疗大会暨第四届中国认知行为治疗学术年会于2015年5月15-17 日在中国南京江苏省会议中心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亚洲认知行为治疗协会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专业委员会认知行为治疗学组、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CSP)认知行为治疗协作组、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CPA)认知行为治疗工作组协办,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江苏省心理卫生协会承办.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