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匠心何处

米丽宏

关键词:
摘要:在老辈人那里,匠,是一种标准,一门过硬的技术或谋生手艺.生活,离不了匠.瓦匠、石匠、木匠、花匠、剃头匠,铁匠、杂匠、裁缝、秤匠、修锅匠、补碗匠、弹花匠……我觉得,匠和匠人,更像一缕古风.平淡无奇的生活里,忽然来了一个手艺人,种种奇巧、古怪的细作,像一个明朗但有着硬壳的谜语,引发快意.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时光深处

    多年没见面的一位老同学,一见面就大声惊呼道:“是你呀,我一直记得你呢,上小学四年级那年你给班上的一个女生写情书,被老师知道了,还在班上作了检查呢!”我听了一愣,已是人到中年的我正和妻子走在一起,听了这句话,脸立刻红了,我有些尴尬地说道:“我早就忘了,没想到你还记得这么清楚.”那人更加喜形于色地说道:“我当然记得啦!那个女孩子叫范小丽,扎着两根小辫子,一笑还有两个小酒窝儿!”那人边说还边比画着.妻子拽了拽我的衣袖,示意我赶紧走开.

    作者:李良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让青春美丽到老

    A 妻子同学聚会回来,给我看她们的照片.一张张不再年轻的笑脸,一个个不再妖娆的身材在我眼前晃动,我转身笑对妻子说:你们班女生咋都那么老土啊!穿着打扮似乎离年轻越来越远了,还就你能看几眼.妻子诡秘地莞尔一笑答:算你慧眼识宝,就我还显得年轻些.她们都穿着中老年服装,40多的人看上去跟老太太似的.

    作者:陈来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躁动的青春

    “每天上班下班,朝九晚五,那种平淡生活”,她说,这是她一直想要的生活,但是如今,她人却在了这里.此刻的梅子就这样安静地坐在那里,乖巧而讨喜.她是90后,家中除了她这个孩子外,还有一个比她小3岁的弟弟.在梅子的世界中,爸爸从来只是一个空洞的称谓,梅子说:“我早就不记得他长什么样了,也不知道他究竟是干什么的.”为了养活梅子,妈妈在梅子满月后将她托付给了外婆,自己外出到福建打工,两三年才回来看梅子一次.4岁时,外婆举家搬迁去安徽,又把她托付给了奶奶,直到8岁,外公才把她接到了安徽.在那年,她和小她3岁的弟弟第一次见面,也是在那年她得知,爸爸在弟弟出生的当年因为抢劫判刑14年.

    作者:夭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与春同行

    作者:曹丽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书报角里人气高

    父亲年轻时酷爱阅读,退休后有了时间,更能静下心来读书看报了.虽然现在可以通过电子平台阅读,但父亲认为像他这样眷恋纸质媒体的人依然很多,真正能让自己有点思考的还得看纸质书报.今年,父亲去国外看望大伯,他了解到那里很多社区都有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也很大,社区图书馆根据居民年龄层次的不同,分为成人阅览区、青少年阅览区和儿童活动阅览区,只要出示近的水电账单,再加上驾照证实你是该社区的居民,就可免费在社区图书馆看书.

    作者:余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老有情趣

    老年生活不能没有情趣,否则,日子就像乏味的一道菜.情趣是一种心态,它是人情味加生活趣味的富有个人色彩的一种生活态度,它是性格和文化教养的“情发于外”的表现,譬如风度、口才、待人接物等.而情趣的内容是多样的,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是一种情趣,幽默感是一种情趣,兴趣爱好是一种情趣,有所作为也是一种情趣……

    作者:颜士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给你一抹时光

    从恋爱到结婚,双方均来不及思索,便一下子跌入幸福的爱河里不能自拔.相濡以沫的光阴里,看到的尽是对方的长处,缺点被雪藏了,但不消几日,厌烦后,她觉得自己一不小心标错了人生的坐标.几乎所有男人的缺点他都有,他婚前会掩饰,将自己设计得尽善尽美.扔破袜子,大男子主义,从不下厨房,只会坐在厅堂里等待饕餮盛宴的到来.

    作者:古保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健身永远在路上

    十多年如一日,我和老伴儿每天都坚持户外运动.早上做健身操,下午散步.不管刮风下雨,严冬酷暑,从不间断.一分付出一分回报.我原来身体不好,小病缠身,血压偏高,经常头晕.老伴儿问题更大,因为在退休后的第二年突然遭遇小脑血管破裂出血,昏迷了一个星期,动了大手术,身体平衡能力严重受损.刚从医院出来时,走路要两个人架着才能走.医生曾预言以后可能要坐轮椅.出院时,有个医生叮嘱:锻炼为主,药物为辅.我遵照医生的嘱咐,带领老伴儿坚持运动,结果奇迹出现,老伴儿可以独立行走了.

    作者:陆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天堂里是否有大学

    1在我3岁那年,父亲患了一场重病,没挨多久便去世了.那一年,弟弟两岁,此后,母亲没再嫁.6岁的时候,母亲将我和弟弟一起送进了小学.从此,我和弟弟形影不离.初中、高中,我们始终在一个年级、一个班,我们总是相互鼓励、共同进步.1994年夏天,家里同时收到了两份大学录取通知书.全村都炸开了锅,我们一家人更是高兴得手舞足蹈.可是没兴奋多久,母亲便犯愁了.近万元的学费,对于我家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母亲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又翻山越岭东家西家去借,直到报到前几天,才凑了4000多块.

    作者:陈闲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各“领”风骚看颜色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从“白领”、“蓝领”等概念被引入后,有人又根据现代人的工作性质和收入,再划分出了各种“领”:金领、灰领、绿领、粉领……现代社会的“族代”区分愈来愈细.各种“领”中,虽然贫富不均,但各有特色,各自都活得很精彩.A金领:累并快乐着“金领”是高收入阶层的—支主要队伍,一般年薪都在100万以上.“金领”从事的职业主要集中在IT领域及通讯、金融、法律、贸易等行业.“金领”不一定拥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但一定拥有重要的技术和经营权,他们大多是公司的CEO(首席执行官)、CFO(财务总监)、COO(首席运营长)等高级管理人员.

    作者:刘淑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真诚中的真诚

    我在装修房子的时候结识了小邓,那天,如果不是他仗义执言,我说不准要被家具商坑一大笔钱.后来我们慢慢接触,我越来越发现他是个正直、诚实的人,我觉得这个朋友值得交.打那以后,我总是时不时地叫上小邓一起吃饭,朋友聚会的时候我也会把他带上并介绍给大家.打那以后,家里的灯坏了,水龙头坏了,只要给小邓打个电话,他都会及时帮我换好.

    作者:程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丧失、哀伤与成长

    清明是一个哀伤的日子,在这个日子里,人们常常想起那些离我们而去的亲人,尤其是那些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亲人,在这个时候,我们常常肝肠寸断.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正是这种感情的真实写照.清明又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日子,细雨蒙蒙,草长莺飞,许多人尤其是青年男女喜欢在扫墓之后一起去踏青、折柳、野餐、放风筝.“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说的就是清明的这些习俗.其中的核心是对先人的怀念和祭奠,这也是清明节成为我们的八大传统节日之一的重要的原因.

    作者:史欣鹃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推开那扇虚掩的门

    有一家公司老总打算从员工当中选一个人接替即将退休的市场部经理,他想了一个对谁都绝对公平的考核办法,这项考核以“开拓精神”为目标确立优秀人选的产生.老总整理出了一个房间,并关上了门,他在门上写了“不得入内”四个字,然后通报每一个员工说,谁也不要走进那个房间,但他并没有告诉大家为什么不能入内.不过这并不重要,因为人们都死死记住了这个命令,自己该干啥就干啥,反正工作中没有任何事情会与那个房间产生瓜葛.

    作者:李克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不容忽视的心理重建

    生命中总有一些重要的人会先我们而去,对于这样的失去,有的人会很快走出来,而有些人的内心却会因为他们的离去支离破碎,甚至一片荒芜.如果没有恰当的方法,就可能如《唐山大地震》中的母亲一样,家已经重建,内心的废墟却永远无法清除、重构.如果有好的方法,即使心碎了,我们依然有机会重新获得一颗更加美丽坚强的内心.

    作者:顾亚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简净时光

    年少的时候,时常听年长的一些人感叹,走着走着就把自己弄丢了.对此,我甚为不解.那时,我尚在明净的校园、图书馆的书架前流连,天地净明,时光悠长.而光阴就像一个旋转的光轮,我们都躲不过时光劫.年少,成了一个令人怀念的名词,它的无忧无惧、净明无邪如澄澈的溪流,而今,喧嚣和聒噪的世界里再也无缘听到溪流的清澈声.红尘里渐走渐深,也与初的那个自己渐行渐远.弄丢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当年的梦想,洁净柔润的心.

    作者:耿艳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关于纪念方式

    宋代著名词人苏轼用一首《江城子》表达了人们对亡故亲人的情感,其中那句著名的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痛彻人心,令人落泪——亡妻虽已别世十年,思念之情却依然如故,没有因时间而发生任何退减.“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宁静间,人们似乎可以听到词人滚落面颊的泪水声音.词人那些始终游荡于心中,时时刻刻想要表达的情绪情感,只能通过“夜来幽梦”得以实现,然而,即使以梦寄情,却依然难诉思念.

    作者:李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跳出圈子

    记得泰国有这样一种风俗,女人从十三四岁起就往开始脖子上套金属环,金属环数目越多、脖子越长,当地人就会认为她越美.在非洲大陆,有一个民族更奇怪,女人喜欢在鼻梁、肚脐上穿孔挂环,认为这是很美的装饰,而更多的女人则爱佩戴金项链、挂耳环、戴戒指和手镯,以有圈子相伴为美.

    作者:朱文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春天的脸谱

    作者:曹丽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匠心何处

    在老辈人那里,匠,是一种标准,一门过硬的技术或谋生手艺.生活,离不了匠.瓦匠、石匠、木匠、花匠、剃头匠,铁匠、杂匠、裁缝、秤匠、修锅匠、补碗匠、弹花匠……我觉得,匠和匠人,更像一缕古风.平淡无奇的生活里,忽然来了一个手艺人,种种奇巧、古怪的细作,像一个明朗但有着硬壳的谜语,引发快意.

    作者:米丽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一碗粥比一锅粥更好熬

    公司的通讯员小李被抽调到市里帮忙,一时半会回不来,领导找到我说,试着写写网讯报道,如果可以,以后这项工作就交给你了.言外之意,如果行的话,我便有可能被调到人秘科.这自然是我求之不得的事情.可是,我对网讯报道一点儿不感兴趣,确切地说,是不会写.眼看着到手的鸭子又飞走了,真让人难受.

    作者:化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