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王小胆的爱情

张军霞

关键词:
摘要:那时,男生们的目光都喜欢悄悄追随田美美,她身材高挑,瀑布般的长发扎成马尾,俏皮地随着主人走路的节奏摆动着.“田美美,真美呀!”每个男生都会这样想,悄悄给她写情书的人更是不计其数.敢于公开站出来示爱的,只有二班的李雷.为了追求田美美,李雷花费了不少心思,玫瑰鲜花,巧克力和情书,这些一般女孩子们都喜欢的方式,却都被田美美拒绝了.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借清明抚慰断肠哀思——告别仪式对创伤心理的康复意义

    缅怀仪式我们知道,缅怀具有追思的含义,是生者对逝者表达敬意的方式.它借助一场或者一系列告别仪式,在人们的内心立下生死两别的“界碑”,既实现穿越时空的情感表达,帮助人们完成内心思念与哀痛的寄托,又实现全新生活的启程,帮助人们重聚能量,开始面对未来.因此,缅怀仪式对人们的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是人类精神世界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项.

    作者:李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推开那扇虚掩的门

    有一家公司老总打算从员工当中选一个人接替即将退休的市场部经理,他想了一个对谁都绝对公平的考核办法,这项考核以“开拓精神”为目标确立优秀人选的产生.老总整理出了一个房间,并关上了门,他在门上写了“不得入内”四个字,然后通报每一个员工说,谁也不要走进那个房间,但他并没有告诉大家为什么不能入内.不过这并不重要,因为人们都死死记住了这个命令,自己该干啥就干啥,反正工作中没有任何事情会与那个房间产生瓜葛.

    作者:李克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跳出圈子

    记得泰国有这样一种风俗,女人从十三四岁起就往开始脖子上套金属环,金属环数目越多、脖子越长,当地人就会认为她越美.在非洲大陆,有一个民族更奇怪,女人喜欢在鼻梁、肚脐上穿孔挂环,认为这是很美的装饰,而更多的女人则爱佩戴金项链、挂耳环、戴戒指和手镯,以有圈子相伴为美.

    作者:朱文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与春同行

    作者:曹丽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漫“谈”

    作者:王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书报角里人气高

    父亲年轻时酷爱阅读,退休后有了时间,更能静下心来读书看报了.虽然现在可以通过电子平台阅读,但父亲认为像他这样眷恋纸质媒体的人依然很多,真正能让自己有点思考的还得看纸质书报.今年,父亲去国外看望大伯,他了解到那里很多社区都有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也很大,社区图书馆根据居民年龄层次的不同,分为成人阅览区、青少年阅览区和儿童活动阅览区,只要出示近的水电账单,再加上驾照证实你是该社区的居民,就可免费在社区图书馆看书.

    作者:余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烟火深处

    她发来短信:“你好,今天我和他已领了结婚证,祝福我们吧……”看着短信,我仿佛看到她幸福的笑脸.她是我的一位听障人朋友,今年已43岁.人长得很漂亮,可惜婚姻却不顺——前夫性格暴躁,爱赌博、好喝酒,并且每喝必醉,一醉就对她拳打脚踢.因不堪忍受家暴,她在女儿3岁那年办了离婚手续.

    作者:李红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默默的守望

    父亲的书房里杂乱无章,10平方米的面积,放了两张桌子、四把椅子,六七个牛奶箱纸盒、一堆不穿的鞋子,还有两本早已过期的挂历.老年人的房间大都是这样,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旧东西.我说:“这些东西我给您扔了吧.”父亲看看我,轻声说:“不想扔.”我给父亲配了一台电脑,放在他的书房里.

    作者:流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被“蛇”困住的灵魂

    小梅是在父母的陪伴下来精神科门诊就诊的,第一眼看到她,看不出她有什么大的异常,大约三十来岁的样子,表情举止很得体,穿着很讲究.她的父母向我讲述了她的情况.父母称小梅精神不正常有五年左右了.刚开始有症状时,小梅还在单位里上班,有时会与单位里的同事发生矛盾或者口角,回家后就跟父母念叨这些事,并很生气.父母劝解后,小梅能听得进,也能正常上班.渐渐的,这种情况变本加厉,小梅与单位同事发生矛盾生气后,会经常突然倒地,浑身抽搐,持续约5到10分钟才能缓解.因为小梅这种情况的出现,单位里很少有人再敢与她发生口角,当然也很少有人敢跟她走得很近.之后,小梅经常头痛,夜里睡不好觉,白天上班也打不起精神,工作效率也下降了.

    作者:黄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关于纪念方式

    宋代著名词人苏轼用一首《江城子》表达了人们对亡故亲人的情感,其中那句著名的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痛彻人心,令人落泪——亡妻虽已别世十年,思念之情却依然如故,没有因时间而发生任何退减.“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宁静间,人们似乎可以听到词人滚落面颊的泪水声音.词人那些始终游荡于心中,时时刻刻想要表达的情绪情感,只能通过“夜来幽梦”得以实现,然而,即使以梦寄情,却依然难诉思念.

    作者:李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躁动的青春

    “每天上班下班,朝九晚五,那种平淡生活”,她说,这是她一直想要的生活,但是如今,她人却在了这里.此刻的梅子就这样安静地坐在那里,乖巧而讨喜.她是90后,家中除了她这个孩子外,还有一个比她小3岁的弟弟.在梅子的世界中,爸爸从来只是一个空洞的称谓,梅子说:“我早就不记得他长什么样了,也不知道他究竟是干什么的.”为了养活梅子,妈妈在梅子满月后将她托付给了外婆,自己外出到福建打工,两三年才回来看梅子一次.4岁时,外婆举家搬迁去安徽,又把她托付给了奶奶,直到8岁,外公才把她接到了安徽.在那年,她和小她3岁的弟弟第一次见面,也是在那年她得知,爸爸在弟弟出生的当年因为抢劫判刑14年.

    作者:夭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我常听一些人抱怨,“算了,不想再努力了,都这么大把年纪了”,“这辈子没什么希望了,就这么凑合着过吧”.其实,说这些话的人并不老,他们大多都在40岁左右,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只是他们遭遇了太多的失败,太多的打击,以致灰心丧气,得过且过.

    作者:周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车票里的乡愁

    一年一度的春运终于结束了.40天的时间里,人们纷纷用各种方式订车票,排队、打电话,或者在网上订票.形式不同,但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热切的期盼.车票到手,人就像生出了一双回家的翅膀,无比畅快.看到订票的火爆场面,脑海中不由得联想起了浩浩荡荡的春运大军.春运是人类历史上大规模的迁徙,故乡的暖流传来了信息,浓浓的乡愁牵引着方向,怎能不归心似箭呢?喧闹的站台,汹涌的人群,匆忙的脚步,那种场面太壮观了.大家来自不同的城镇,但是都赶往同一个地方一家.

    作者:王国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敬业是好的药

    十年前,我进入了这家公司,跟我一起入职的还有于洋、黄胜.那时,我们都没有文凭,应聘的是基层岗位.上班要熬更守夜,不仅工作时间长,条件也非常艰苦.于洋提议,自学一个文凭,将来找一个坐办公室的工作.办公室朝九晚五,时间固定,上班有空调,冬暖夏凉.黄胜听了,两眼放光,他看上了一个办公室里新来的女同事.因为职位的差距,他不敢跟她说话,担心被看不起.我们三个一拍即合,去了卖自考书的书店,买了教材.

    作者:张松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寒门学子求助记

    两年前,一篇《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文章给时下的社会带来了强烈的冲击,许多出身贫寒的年轻人纷纷道出自己的艰辛和困惑,寒门子弟的生存现状和心理状态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讲述的就是一位穷困人家的孩子所遭遇到的成长危机,希望能给有着同样困扰的人们一点启示.A 女孩小文是位高一的学生.在作了一番了解之后,小文直截了当地告诉我说,她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以前不是这样的.她坦率地说,她想过死,害怕哪一天控制不住自己真的做了傻事.

    作者:成淑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不容忽视的心理重建

    生命中总有一些重要的人会先我们而去,对于这样的失去,有的人会很快走出来,而有些人的内心却会因为他们的离去支离破碎,甚至一片荒芜.如果没有恰当的方法,就可能如《唐山大地震》中的母亲一样,家已经重建,内心的废墟却永远无法清除、重构.如果有好的方法,即使心碎了,我们依然有机会重新获得一颗更加美丽坚强的内心.

    作者:顾亚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告别演讲紧张

    31 岁的小王是一家IT公司的部门经理.他原是做软件技术开发的,由于业务精,能力强,一年前被提升至管理层.升职后,小王技术问题不在话下,唯一苦恼的是当众发言出现紧张、口吃、声音颤抖等现象.前段时间,一个解决方案成功交付,领导让小王在庆功会上发言,向客户展示成果.为此,他对着镜子演习多次,还找来妻子当观众.本已胸有成竹,可到了台上他心跳加速,出汗,忘词语塞,大脑一片空白.后,照着稿磕磕巴巴地读完.他为自己糟糕的表现感到羞愧、自责.

    作者:李万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热闹比什么都重要

    近,网络上热传一组照片,题目是《那些年,在农村吃过的好酒菜》,我看着那些熟悉的画面,不禁泪眼迷离.想起多年前那些农村整酒的日子里洋溢的温暖与幸福,心中便涌起无限的温柔,感慨万千.那是物质匮乏的时代,缺衣少穿,但无论谁家有“红事”或是“白事”,那一定是全村大的一件事儿.一家有事,几乎是全村出力,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大家都义务来帮忙.当然,整酒现场虽然人多手杂,但忙而不乱.所有人员都有详细的分工,有负责煮饭的,有负责招呼客人的,有负责倒茶的,有负责洗菜配菜的,有负责采购物品的,还有负责借东西的.

    作者:高新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简净时光

    年少的时候,时常听年长的一些人感叹,走着走着就把自己弄丢了.对此,我甚为不解.那时,我尚在明净的校园、图书馆的书架前流连,天地净明,时光悠长.而光阴就像一个旋转的光轮,我们都躲不过时光劫.年少,成了一个令人怀念的名词,它的无忧无惧、净明无邪如澄澈的溪流,而今,喧嚣和聒噪的世界里再也无缘听到溪流的清澈声.红尘里渐走渐深,也与初的那个自己渐行渐远.弄丢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当年的梦想,洁净柔润的心.

    作者:耿艳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天堂里是否有大学

    1在我3岁那年,父亲患了一场重病,没挨多久便去世了.那一年,弟弟两岁,此后,母亲没再嫁.6岁的时候,母亲将我和弟弟一起送进了小学.从此,我和弟弟形影不离.初中、高中,我们始终在一个年级、一个班,我们总是相互鼓励、共同进步.1994年夏天,家里同时收到了两份大学录取通知书.全村都炸开了锅,我们一家人更是高兴得手舞足蹈.可是没兴奋多久,母亲便犯愁了.近万元的学费,对于我家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母亲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又翻山越岭东家西家去借,直到报到前几天,才凑了4000多块.

    作者:陈闲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