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影
记得泰国有这样一种风俗,女人从十三四岁起就往开始脖子上套金属环,金属环数目越多、脖子越长,当地人就会认为她越美.在非洲大陆,有一个民族更奇怪,女人喜欢在鼻梁、肚脐上穿孔挂环,认为这是很美的装饰,而更多的女人则爱佩戴金项链、挂耳环、戴戒指和手镯,以有圈子相伴为美.
作者:朱文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十多年如一日,我和老伴儿每天都坚持户外运动.早上做健身操,下午散步.不管刮风下雨,严冬酷暑,从不间断.一分付出一分回报.我原来身体不好,小病缠身,血压偏高,经常头晕.老伴儿问题更大,因为在退休后的第二年突然遭遇小脑血管破裂出血,昏迷了一个星期,动了大手术,身体平衡能力严重受损.刚从医院出来时,走路要两个人架着才能走.医生曾预言以后可能要坐轮椅.出院时,有个医生叮嘱:锻炼为主,药物为辅.我遵照医生的嘱咐,带领老伴儿坚持运动,结果奇迹出现,老伴儿可以独立行走了.
作者:陆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作者:肖乾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吃过晚饭,我催着女儿快去做作业.女儿虽然点了头,却转身从书包里拿出一摞试卷放到了我面前,然后叹着气说:“妈妈,马上要期末考试了,有好多好多东西都来不及看,怎么办?还有,下个礼拜就要先考副科,要背的东西太多,时间不够用啊,真怕考不好,怎么办啊……
作者:管洪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近,网络上热传一组照片,题目是《那些年,在农村吃过的好酒菜》,我看着那些熟悉的画面,不禁泪眼迷离.想起多年前那些农村整酒的日子里洋溢的温暖与幸福,心中便涌起无限的温柔,感慨万千.那是物质匮乏的时代,缺衣少穿,但无论谁家有“红事”或是“白事”,那一定是全村大的一件事儿.一家有事,几乎是全村出力,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大家都义务来帮忙.当然,整酒现场虽然人多手杂,但忙而不乱.所有人员都有详细的分工,有负责煮饭的,有负责招呼客人的,有负责倒茶的,有负责洗菜配菜的,有负责采购物品的,还有负责借东西的.
作者:高新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31 岁的小王是一家IT公司的部门经理.他原是做软件技术开发的,由于业务精,能力强,一年前被提升至管理层.升职后,小王技术问题不在话下,唯一苦恼的是当众发言出现紧张、口吃、声音颤抖等现象.前段时间,一个解决方案成功交付,领导让小王在庆功会上发言,向客户展示成果.为此,他对着镜子演习多次,还找来妻子当观众.本已胸有成竹,可到了台上他心跳加速,出汗,忘词语塞,大脑一片空白.后,照着稿磕磕巴巴地读完.他为自己糟糕的表现感到羞愧、自责.
作者:李万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我失眠,胃痛,心脏痛,好像身体哪个部位都痛,几个医院的医生都说我没病,爸妈也说我闲得找病,可是我真的难受,为什么呢?”“老师,我不敢表达自己的情绪,生怕影响到别人,哪怕是我的室友、我的家人,我怕他们不耐烦、不喜欢我,排斥我,我想休学,只有一个人待着时我才有一丝轻松感,有时,我也知道自己是瞎担心,可就是轻松不起来.”
作者:张愉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从恋爱到结婚,双方均来不及思索,便一下子跌入幸福的爱河里不能自拔.相濡以沫的光阴里,看到的尽是对方的长处,缺点被雪藏了,但不消几日,厌烦后,她觉得自己一不小心标错了人生的坐标.几乎所有男人的缺点他都有,他婚前会掩饰,将自己设计得尽善尽美.扔破袜子,大男子主义,从不下厨房,只会坐在厅堂里等待饕餮盛宴的到来.
作者:古保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全面放开“二孩”,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养育孩子的重担将不可避免地落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肩上,隔代教育现象将会越来越普遍,甚至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如今,许多老人都带孙子,一方面,帮助子女减少压力,另一方面,也让自己的晚年有了弄孙情趣.可是,如何带好孙子是有学问的,特别在望子成龙是每个家庭大心愿的今天,老年人是否可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提供优良的家庭环境呢?
作者:吴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有一天,在法国留学的朋友去一家叫做“Cest la vie”的咖啡馆里喝咖啡,她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家店里咖啡的价格,取决于顾客对服务生的礼貌程度.如果你说“来杯咖啡”,收费就是7欧元;你若说“请给我一杯咖啡”,价钱就是4.25欧元;如果你说“你好,请给我一杯咖啡好吗”,或者给陌生人一个拥抱的话,咖啡的价格就是1.4欧元.
作者:姚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2016年1月3日,古城西安还沉浸在欢度新年的气氛中,一件令无数人感动的故事悄悄在这里演绎——收废品老人不小心划伤私家车,而女车主拒收赔偿金.消息在各大网站迅速传播.至此,大家记住了两个朴实的名字,朱明月、杨智全,两个用诚信和善良写出的名字.
作者:侯美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缅怀仪式我们知道,缅怀具有追思的含义,是生者对逝者表达敬意的方式.它借助一场或者一系列告别仪式,在人们的内心立下生死两别的“界碑”,既实现穿越时空的情感表达,帮助人们完成内心思念与哀痛的寄托,又实现全新生活的启程,帮助人们重聚能量,开始面对未来.因此,缅怀仪式对人们的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是人类精神世界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项.
作者:李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在老辈人那里,匠,是一种标准,一门过硬的技术或谋生手艺.生活,离不了匠.瓦匠、石匠、木匠、花匠、剃头匠,铁匠、杂匠、裁缝、秤匠、修锅匠、补碗匠、弹花匠……我觉得,匠和匠人,更像一缕古风.平淡无奇的生活里,忽然来了一个手艺人,种种奇巧、古怪的细作,像一个明朗但有着硬壳的谜语,引发快意.
作者:米丽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小时候,刚从农村考入县城初中时,班里没有一个之前我相识的同学,因此,刚开始的几天甚是孤单落寞.同桌安敏和我情况差不多,我们俩既是同桌,又同病相怜,很快便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在安排寝室的时候,我们特意要求老师为我们安排距离近的床铺.
作者:熊莉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从“白领”、“蓝领”等概念被引入后,有人又根据现代人的工作性质和收入,再划分出了各种“领”:金领、灰领、绿领、粉领……现代社会的“族代”区分愈来愈细.各种“领”中,虽然贫富不均,但各有特色,各自都活得很精彩.A金领:累并快乐着“金领”是高收入阶层的—支主要队伍,一般年薪都在100万以上.“金领”从事的职业主要集中在IT领域及通讯、金融、法律、贸易等行业.“金领”不一定拥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但一定拥有重要的技术和经营权,他们大多是公司的CEO(首席执行官)、CFO(财务总监)、COO(首席运营长)等高级管理人员.
作者:刘淑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生命中总有一些重要的人会先我们而去,对于这样的失去,有的人会很快走出来,而有些人的内心却会因为他们的离去支离破碎,甚至一片荒芜.如果没有恰当的方法,就可能如《唐山大地震》中的母亲一样,家已经重建,内心的废墟却永远无法清除、重构.如果有好的方法,即使心碎了,我们依然有机会重新获得一颗更加美丽坚强的内心.
作者:顾亚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作者:曹丽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她发来短信:“你好,今天我和他已领了结婚证,祝福我们吧……”看着短信,我仿佛看到她幸福的笑脸.她是我的一位听障人朋友,今年已43岁.人长得很漂亮,可惜婚姻却不顺——前夫性格暴躁,爱赌博、好喝酒,并且每喝必醉,一醉就对她拳打脚踢.因不堪忍受家暴,她在女儿3岁那年办了离婚手续.
作者:李红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近半年来,老妈突然间“抖”了起来.她整天喜笑颜开,精神头十足,出来进去风风火火,俨然是全家忙的人,而且上周还从县老干部大学捧回来一个大红的聘书——“客座教授”!——这是我和老妈“斗法”的结果.一年前,忙碌了大半辈子的老妈退休离岗.退归林下的她极不适应这种“闲人”生活,整天在家里唉声叹气,行走坐卧不知所措.这种生活状态如何得了?于是,我劝老妈或交友或种花或出去走走.建议多多,结果却只有两个字:不灵!没奈何,我只好针对老妈要强的性格特点,采取“激将法”,跟老妈斗起法来:“妈,同事小张的母亲退休后,到驾校报名学开车,两个月就学会了.要不您也试试?”见老妈很认真地抬起头看着我,我忙又“将”上一句:“唉,算了,您学车也学不会,弄不好还会让人笑话,还是别报名了,稳稳当当地在家享清福吧!”
作者:钱国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清明是一个哀伤的日子,在这个日子里,人们常常想起那些离我们而去的亲人,尤其是那些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亲人,在这个时候,我们常常肝肠寸断.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正是这种感情的真实写照.清明又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日子,细雨蒙蒙,草长莺飞,许多人尤其是青年男女喜欢在扫墓之后一起去踏青、折柳、野餐、放风筝.“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说的就是清明的这些习俗.其中的核心是对先人的怀念和祭奠,这也是清明节成为我们的八大传统节日之一的重要的原因.
作者:史欣鹃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