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华
朋友小聚,大学同学阿华向我讲了单位里的一件怪事.去年年底,铁路内部实行体制改革,五旬过半的老刘以下派干部的身份来到大华任职的三等车站,负责协管部门的营销工作.提起老刘,也是个公众性的人物,他是机关里尽人皆知的“一支笔”,多年来一直从事机关内部的文件起草、规章修订等工作,常随上级领导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因而在职工中混个脸熟.
作者:孟祥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一拐出小区,我和车随即融入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街道上.我居住在县城里,在乡镇的一所小学工作,平时早去晚归.每天,沐浴着生机勃勃的朝阳,精神焕发地去上班;傍晚,披一身柔媚绚丽的夕阳,带着满满的收获和精神的富足,似箭般归向自己的家.
作者:葛松岭 刊期: 2017年第09期
辞旧和迎新,哪个对你来说,更舒适一些呢?你通常,是怎样说再见的呢?要把“再见”好好地说出口,常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再见,意味着结束和离别.对一段50分钟的心理咨询工作来说,如何说再见,是整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和重要的一部分.
作者:邢天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今天下班早,回到家,准备听听音乐,看看书.可是走进家门时,客厅里全是昨晚孩子玩的玩具,沙发的靠垫抱枕也是东一个西一个,屋里简直是一片狼藉.只好放下背包,打开了电视,调到音乐的频道,在音乐的陪伴下,我准备大干一场.换好衣服,戴上手套,从客厅开始,我先把孩子的玩具归类安置,在这个过程中,淘汰掉坏了的玩具,给玩具们送回家后,我拿来毛巾跪在地上,一个角落一个角落地擦.墙角,沙发下,电视机后面,门窗的缝隙里……用心地擦拭每个地方,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地方.
作者:刘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王老爷子今年70岁了,患有多年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平时爱抽几口烟,喝几口酒,性格内向,身体好,家住5楼,每日上下楼都不喘粗气.可近两年家人发现老爷子记忆力明显不如从前,经常丢三落四,平时拿手的“红烧肉”,现在做的味道也不行了,有一次还忘了关煤气,差点失火,吓得老伴不敢再让他做饭了.
作者:潘伟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心理案例:大四女孩考场崩溃娜娜今年22岁,是一名大四毕业生.成绩良好、性格温顺的她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场上突然崩溃:脑海中充满了以往的负性生活事件的画面,而不能自我控制,甚至出现幻觉.后在家人和老师的陪同下去医院看医生,医生给出的诊断结果是: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随后的日子她入院治疗20天,在药物的作用下她的情况逐渐稳定.一个多月后的一天,她走进了心理诊室.
作者:蒋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姥爷和姥姥已共同携手进入了90岁高龄,两人身体硬朗、手脚利索,种菜、做饭、下地是样样参与.去年体检时,连医生都夸二老的身体器官指标要高过许多年轻人,俩人肯定能成为百岁老人.生活总是充满了变数,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姥姥突发脑溢血溘然长逝,独留姥爷一人.
作者:杨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秋月娟娟.觉得“娟娟”一词,用来描写秋月,是恰当.一种俊美的容颜,一副柔婉的情态,一份摇曳的风姿.秋空明净,晴朗的夜晚,天空高远而又通澈,而那种广袤的蓝,又该是怎样来形容呢?人们通常会说“像一块蓝水晶”,可是,哪有那么大的蓝水晶啊?再说,水晶是走向一种“内敛和回归”,而那种秋空的蓝呢?却永远处在一种漫延的过程中,走向广阔,走向无际.
作者:路来森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出门时,谁能时时刻刻带着伞呢?一生中总有很多次这样的经历.出门时看天有些阴,想着一时也不会下雨,就没有返回去拿雨伞.可是,到学校接上孩子还未出校门,雨竟啪啪地下起来了.
作者:耿艳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洪莉毕业于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的两年内,她换了四个单位.在每家单位,虽然她的工作能力强,也非常敬业,但是,单位中总是有“太多”她“看不惯”的人让她生气.与其看着憋屈,不如立马走人,换个工作环境改善—下自己的心情.于是,就这样,两年内她换了四个地方,我们公司成为她的第五个职场落脚点.
作者:吴小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老年人的性问题,是许多老年人羞于启齿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年老丧偶者,也硬是压抑自己的生理需求,宁可孤独而终,也不再婚寻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许多人已经认识到这一落后思想的弊端所在,现在在城市中老年人再婚者不少,但是能长期生活下去的不多,有些再婚老年人婚后只过了几个月甚至几天就离婚了,感情又一次经历了挫折,有些还为财产等问题打上官司,实在是悔不当初.
作者:张义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退休后不久,郭先生和赵女士老两口,一起去美国的两个女儿家住了三年多,近双双回国.家在国内的儿子儿媳兴高彩烈地去机场迎接,想不到老两口回到家严肃地告诉儿子儿媳:将他们带回来的物品分放到两个居室,并明确地说这次回来是办离婚手续的.这消息如雷轰顶,吓得儿子和儿媳目瞪口呆,不知说些什么好.
作者:马志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在我的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家长带着孩子来门诊咨询有关孩子不上学的问题,感到孩子不上学给许多家庭造成了困扰,问题很严重.我们看到过很多有关家庭教育和孩子教育方面的文章,其中大多数都分析了孩子不上学的心理因素和家庭社会环境因素,但是,很少有从医学角度来讨论这方面问题的.
作者:苏州市精神卫生中心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作者:王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69岁的周主任5年前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习惯了工作状态的他对一下子清闲的生活很不适应,逐渐出现记忆力减退、言语表达不流畅、忘记熟人的名字和敏感多疑等症状.有时在街上碰到以前的老部下,他都视而不见,时间久了,大家都说他太傲气,不愿与他交往.其实,周主任并非成心不理别人,而是他真不记得对方是谁了.本来就不适应退休后的生活,被大家误解后,更少了与别人的沟通,周主任的性情也逐渐发生了改变,变得情绪低沉、忧愁、郁郁寡欢、消极、悲观,对许多事情都不感兴趣.
作者:崔元慧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父亲已是92岁高龄的老人了,在我眼里,父亲真的老了,他已老得像一块朽木,再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与父亲交流开始变得越来越少.每次回家看望父亲,看到父亲像平常一样在书房里安静地看书,我放下买的一些水果,马上借故走开了.父亲欠起身,欲挽留我坐一会儿,我也赶紧推辞了.
作者:李良旭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夏至以后,明亮的天光像瀑布一样倾泻在庭院里,亮晶晶,亮闪闪,亮晃晃,那种金属般的光芒,真让人心神不宁.竹帘子,挂起来.窗上卷一挂,门上垂一挂.竹帘缓缓放下,强光含吮其中,它滤去了尖锐,只留下熹微般的混沌.走进屋子,犹如走进初雪霏微的妫阴冬日;时间,有了一种模糊感,温润,柔软.
作者:米丽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A心理成本早发现于买卖场中,商家发现,几乎所有客户都会受到心理成本的影响.比如豪车4s店内会为客人准备饮料小吃,让客户投入时间泡在店里,还让原本不想买车的人在店内驻足.本来买一辆车需要考虑性能、外观等,但客户对4s店产生熟悉感后,考虑的东西逐渐变少,购买的心理成本降低,变得更容易成交.这种通过降低心理成本来促进客人购买欲的方法,为全世界销售者所谙熟,从而发现并创造了“心理成本”一词.
作者:韦荣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我在大学选读物流专业.现在物流很热门,以后的就业前景十分看好.今年刚放暑假,我对爸爸说:“我想体验—下‘陕递小哥’,暑期的零花钱不用你们给了.明年就要毕业了,我想为写毕业论文积累一些‘素材’.”
作者:刘卫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刚退休那阵子,心里闹得慌,整天昏沉沉的,怎么也愉快不起来……邻居老杨见我每天闷闷不乐就开导我,不如找点事做做,说着拿出两本谜语书,让我们这些晒太阳靠墙根的老头们猜猜,对此我跃跃欲试,既担心让别人先猜中抢去“头功”,又怕自己不能“猜”中而让人笑话.这种“好大喜功”的心态在猜谜时会使人兴趣盎然,平添一种乐陶陶的劲儿.
作者:韩学政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