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忻蓉;郑迩遐;盛利霞;刘钰;庞良俊
父亲90岁生日时,儿孙们专程来给老爷子祝寿.几十号人围着老爷子照了一张全家福.大家指着照片说:“老爷子,您照得真好看!”父亲看着照片,似乎并不满意,只听他意味深长地说了句:“等我老了,会更好看.”
作者:李良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认识小飞是在成都的一家医院里,我正好与他住在同一间病房.小飞是一名在校高中生,长得瘦高瘦高的,皮肤白净,有一双漂亮的大眼睛.要不是医院连续下了两次病危通知书,我怎么也不敢相信他是一位绝症患者.
作者:周礼 刊期: 2017年第01期
1李先生喝酒20余年,每天1斤左右的白酒.李先生经常性醉酒,醉酒后就骂人,如果是在家中喝醉,就骂家里人,如果是在外面喝醉,就骂同事、朋友,久而久之,再也没有人和他来往了.于是,李先生就觉得同事们都“挤对”他,因此不去工作了,但是每天会按照上班的时间出门去喝酒,晚上很晚才回来,回来时已经醉酒很严重了,家里人害怕他会出现其他的问题,强行将其送到医院进行戒酒治疗.
作者:李忻蓉;郑迩遐;盛利霞;刘钰;庞良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儿时,家在北方,一进腊月就闻到了年味.这是一年里母亲忙碌的时候.腊月间,父亲买回布料.母亲白天要上班,衣服就连夜缝制,要保证除夕夜孩子们穿上新衣服.外衣一律是新的,棉衣可就不能了,但要拆洗.天冷,拆洗的衣服不干,就在锅上烙干再缝.
作者:王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我的枕边书会经常换,只有那本字典,像枕头一样一年四季陪伴着我,几乎每天我都会把它捧在手里翻阅.我不但用它查生字,没事的时候,我还会倚靠在床头,不经意翻着,缱绻的思绪便会飘向很远很远的地方.
作者:化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刚进办公室门,就听到张姐在唠叨,“你说现在这邻居为啥这么生分呢?一个单元住着,见了面连个招呼都不打,昨天晚上,我在外面晾的衣服忘记收了,也没人提醒一下,结果下雨又淋了,还得重洗,唉!”快人快语的小张说:“好邻居是帮出来的,大家互相帮助才好嘛!”我偷偷乐了,因为大家都知道,张姐不喜欢帮助别人,可想而知,邻居也不敢贸然帮助她.
作者:赵向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淡,冬之第一味淡远,淡定,淡泊,淡然.冬是水墨心意,隐去了浓,浓的颜色、喜好和情怀.一年里水流花静,唯有冬,是黑白记忆,肃穆清寒,天地朗阔.寒气弥漫开来,四季分明的人生,总会到达这个清苍苍、老树昏鸦的地界儿.
作者:米丽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很多人之所以饮酒无节制,原因在于他们对饮酒问题的认识存在偏差,比如:1 认为酒是粮食精华,多饮酒有益健康在中国,大多数酒类都是由粮食酿造的,因此,很多人认为酒是粮食的精华,多饮酒不会引发健康问题.殊不知,酒虽为粮食酿造,但营养成分却大不相同.通常来讲,酒的度数是以乙醇(即酒精)的含量计算的,1克酒精提供的热量是7千卡,而1克葡萄糖或蛋白质的热量仅为4千卡,因此,大量饮酒的人会减少其他食物的摄入量.酒精又抑制叶酸、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吸收,长期大量饮酒,尤其是饮白酒,会导致营养不良.
作者:李忻蓉;郑迩遐;盛利霞;刘钰;庞良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寒假还没开始呢,我所在的一个同城QQ群里,就有几位妈妈不约而同地来问我对孩子的寒假是怎么安排的.当时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没什么安排啊,既然已经放假,就让孩子好好地玩,过一个快乐的假期啊.依然记得那时,我的意思刚刚表露,有一位妈妈立即发了个不可思议的表情,然后用一种自感高瞻远瞩洋洋自得的口吻说,她早已为孩子报好了一个假期补习班,而且也对闲暇时间作了很好的规划.
作者:管洪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A先生今年56岁,是一名科级干部,性格开朗,爱交朋友,平时喜欢饮酒,有饮酒史30年.3年前,A先生因工作岗位变动不再担任实职,工作较为清闲.A先生一边觉得工作压力减轻,一边觉得自己还没到退休年龄就已经开始类似退休的生活而心有不甘,内心常因此纠结.自工作变动以来,A先生开始在家饮酒,从一开始只有晚饭时饮酒,每次饮白酒300毫升左右,逐渐加至午饭、晚饭时均饮酒,每次均在250毫升白酒以上.
作者:李忻蓉;郑迩遐;盛利霞;刘钰;庞良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网络上有个段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卸其QQ,删其微信,封其微博;收其电脑,夺其手机,摔其ipad;断其wifi,剪其网线,使其百无聊赖.然后静坐、喝茶、思过、锻炼、读书、弹琴、练字、明智、开悟、精进,而后必成大器也.”检视一下我们的手机、电脑终端,里边除了常用的社交软件,你还安装了几种即时通讯工具?当信息提示音此起彼伏时,打了鸡血似的你,手指头或鼠标不由自主地翻查信息来源,让自己时刻保持着与外界看似紧密的联系.不时有人感叹社交工具里面的联系人越来越多,可聊的人却越来越少!
作者:阳锡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有时我闭目细想:如果我去向朋友借钱,有几个人能保证把钱借给我?反之,我会把钱借给哪几个朋友?这不得不说是个敏感话题,因此,常让我纠结.直到去年,我真碰上了这样的事儿.
作者:周铁钧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东林五岁时,父母离异.东林跟着爷爷奶奶在家干点儿农活,父亲靠到大城市打工挣钱养活一家老小.因为没有母亲,父亲也几个月才回来一次,每次也就住几天.东林总是被村里的孩子们嘲笑,说他没爹没妈,叫他“野孩子”.
作者:唐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疼痛,有的与疾病有关,有的与生活习惯有关.其实,我们的身体上就有许多“止痛开关”,除了吃药止痛的方法,还可以通过按压等方式,将疼痛感“关掉”.
作者:李训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双相障碍,也称“双相情感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以情绪问题为核心表现的一类精神疾病.所谓“双相”,是相对于“单相抑郁”而言,这类疾病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因此,过去也称“躁郁症”.因为躁狂发作前往往有轻微和短暂的抑郁发作,所以,多数学者认为,只要有躁狂发作就是双相障碍,只有抑郁发作的才是单相障碍.
作者:姜涛;董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恐惧理由一:就怕回家面对那些“有成就”的人随着春节的临近,刘凯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矛盾和挣扎,总感觉像是到了给旧的一年“扎口”的时候了,但是他觉得过去的一年几乎一无所获:先是面临结婚的女友突然移情别恋抽身而去,再是即将到手的晋升机会却被另一个同事通过关系夺了去;刚买的股票就一路下跌,快到生日时还生了一场病……林林总总的不如意,让刘凯觉得过去的一年不堪回首.
作者:李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网上看到一条微博:一位打工妈妈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好几个月,给上大学的儿子买了一双打折的名牌鞋.妈妈可能没有想到,儿子的贫困生助学金被取消了,理由是买得起名牌鞋,家里应该不会贫困.
作者:张松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中国有句俗语“人挪活,树挪死”,意思是说,人如果换个环境或是地方就能活得更好,而树如果挪动地方就可能会死掉.我们先不谈树挪动地方是否真的会死掉,但人换个地方就会活得更好吗?我看未必.比如一个人习惯生活在自己的家乡,因为某种原因换了环境,他就能生活得更好吗?由于心情、地域风俗及生活习惯等原因,或许不如在家乡过得舒适、快乐.
作者:尹成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故事说出来的时候,已是多年以后.似乎是知青那一代人重复着的情节,他在年轻的岁月,却经历了苍白的生命,虚幻的火热焐不暖心底的苍凉,身体的疲累掩不去心灵的痛楚.在这样的时刻,如果说有能暂时忘掉这一切的事,那就只有爱情了.
作者:包利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您好,请问您有什么不舒服的吗?”我拍打着他的肩膀,连问了三遍,他才把眼睛微微地张开了一点儿缝隙.“我已经死了.”他用极微弱的声音极缓慢地答道.说完,就又闭上了眼睛.“您怎么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您不是好好地躺在这里吗?”许久,他才又慢慢地小声答道:“我的身体已经不存在了.”“那这是谁的身体?”我拉了拉他的胳膊.
作者:皖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