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如何让孩子更“听话”

秦艳霄

关键词:
摘要:Q老师您好!我的女儿4岁了,小时候聪明又乖巧,但是近脾气特别暴躁,情绪很激烈,积木没有搭好就哭,没有见到好朋友就生气,如果不是第一个走进电梯的人就喊叫,等等,当遇到这样的情形我就跟她讲道理,希望她能够接受现实或者努力改变,但是她激动得根本听不进去,有时还甚至在公众场所大喊大叫,而由于孩子的行为不受控制,我的心情有时候也会因此受到消极影响,老师您说怎样才能让孩子变得听话呢?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学会接受他人的帮助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有来无往非礼也”,如果接受了他人的帮助而不能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人以回报,就会耿耿于心,觉得对不住别人.因此很多人都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一方面是不想去领别人那份情,另一方面是为了所谓的尊严.我以前就是属于这种人,可前不久我的思想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从中体会到了接受他人帮助的乐趣.

    作者:江迎桃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你在拖延什么

    拖延,是让很多人都会感到困扰的状态.而到了一定程度的拖延,则会让人的工作、生活都深受影响,难以被正常地维系.我今天的来访者,就是为这个来咨询的.她叫小丽(化名),一个清清秀秀的女孩子.身材很好,只是略瘦了些.有意思的是,她出现的时间也同样迟到了几分钟,这似乎与她接下来要诉说的“困境”有着某种潜在的“呼应”.

    作者:刘昭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用好《公众心理科普纲要》,做实心理服务

    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但是数字网络带来的海量信息并不意味着能够有效满足公众对心理学的需求,相反大量信息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让公众迷失其中.面对公众所提出的各种心理学相关问题,我们心理工作者该如何有效开展心理科普工作呢?近年来,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伴随新的挑战与问题.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我和女儿谈学习

    心儿我儿如晤:又是好久没见你了,爸爸想你.接到你的电话这几天我一直在考虑,你想辞去学生会和学院团总支书记这些社会职务,理由是“怕耽误学习”.我考虑了一下,感觉其实你心里真正不平的还是那些学兄学姐的“剥削和压迫”.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做法和想法我均不能苟同.

    作者:穆瑞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不要让他们《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如何与痴呆老人相处

    看过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你可能记得这部电影讲述了DJ陈末和一群朋友的都市情感故事.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那个炖汤加洗衣粉,结果炖了一锅泡泡的母亲,雨夜倚在门口等儿子,却忘记了其模样的母亲——陈末患有老年痴呆的母亲.这些看似搞笑的画面,让人心酸……母亲天天都坐在楼道里等他,可是当身为儿子的陈末站在她面前时,身患老年痴呆的她记得电话,记得馄钝,却唯独记不起来那个天天都要等的儿子,这其中的酸楚可以想象.

    作者:闫芳;奚蕊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孩子不去兴趣班,我该怎么办?

    引言很多家长可能都曾遇到过孩子不愿意去兴趣班的难题,打不得、骂不得,讲理也讲不通,这可该如何是好?孩子不去兴趣班白女士近遇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一一送5岁的孩子去上英语兴趣班.孩子每次去上课都要哭上一通,临进教室,死死抱着白女士的腿不撒手,说什么也不去上课.每次去上课都得威逼利诱,而且必须白女士全程陪同.

    作者:辛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应付卡技术讲解:我担心自己患了不治之症

    D治疗在精神分析的治疗中,对病症的深入认识和解读,本身就是治疗的重要部分.因为病症常常就是来访者没有办法通过意识来呈现的内心,以问题和障碍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当对这些有着更清晰的理解,也就意味着我们在陪伴着她一点点地看到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作者:郭召良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睡不醒的张大娘

    张大娘今年63岁,退休快十年了.两年前老伴走了,儿女都在外打工,一个人生活的张大娘一直以来身体还算硬朗.没事儿做做家务,在家看看电视,一日三餐都自己拾掇.偶尔周末子女带着孩子回来看望她,生活虽然平淡,却也安稳.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这几个月以来,张大娘明显感觉自己的睡眠越来越不对劲了.

    作者:易星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担心是毒,关心是爱

    你不可以坐飞机阿秀接到领导电话,第二天要紧急去外地出差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她查看了一下近的航班,发现今天晚上有一班飞机时间刚好.不过,她的内心下意识地出现了担忧的情绪,担心妈妈会不同意.果然,妈妈听说她要坐飞机出差,第一反应就是强烈的反对.“不行,坐飞机多危险啊,万一从天上掉下来肯定就没救了.”阿秀试着想跟妈妈解释,其实飞机才是目前世界上安全系数高的交通工具,希望妈妈能够不那么担心.

    作者:邢全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跳出你的人生舒适区

    身处逆境,很容易激发一个人的斗志.无论困难多么强大,处于逆境中的人们大多会选择奋起抗争,挥舞着拳头,向一切困难发起挑战,持之以恒地努力,坚持不懈地奋斗,终跳出了命运的泥淖,步入风光明媚的晴空丽日之下.可是,我们想过没有,当一个人身处顺境的时候,又会选择怎样的人生姿态呢?是选择在生活甜美的蜜罐中尽情享受锦衣玉食,还是保持足够的警惕和清醒,勇敢地从温柔富贵乡里跳出来,以一颗沉潜淡定之心,以一往无前的勇者之姿,努力找寻适合自己的更大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作者:张燕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掬水

    当我掬一捧水于掌间,明晃晃的太阳被揉碎成点点游动的金光,那条河便流进了心里.当时的心儿还是那样澄澈,没有风霜,也没有无尽的乡愁.那一河流水,祖祖辈辈的人歌人哭尽融其中,仿佛单纯的岁月留痕,即使手心里的一捧,都是晶莹的泪和笑.不管日后化作的沉重与沧桑,曾经掌间的柔暖也成为心底的感动与眷恋,洗去世事的苍凉.

    作者:包利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身之香易得,心之味难足——电影《香水》的心理学解读

    如果你有一只能够分辨出任何一种气味的鼻子,你嗅到的将是怎样一个世界?电影《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段传奇.男主角格雷诺耶生活在十八世纪的法国,拥有被遗弃的不幸童年,同时也拥有着不可思议的敏锐嗅觉:他能分辨任何物品的气味.在暗无天日的生活中,格雷诺耶邂逅了一位卖水果的少女,青春活力和年轻肉体的气味深深地吸引了他.

    作者:邱天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相见不欢

    第七章(接上期)米兰看得出,这次见面,钱慧美和金小贝是当成米兰的相亲会了,他们从心底里,还没有接纳李欢喜,所以,这次饭局,不过是李欢喜九九八十一难刚刚开始.而李欢喜显然不知道这样复杂的局面,只顾着没话找话,一会问金小贝看过一本什么书没有,一会讨好钱慧美,给她加一点水,尽管那杯子里实在已经满得快要溢出来了.米兰因此觉得可怜的成了李欢喜,倒是她,任由钱慧美宰割习惯了,不过是觉得有些烦闷,并不像李欢喜那样夹杂着紧张与惶恐.

    作者:安宁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如何让孩子更“听话”

    Q老师您好!我的女儿4岁了,小时候聪明又乖巧,但是近脾气特别暴躁,情绪很激烈,积木没有搭好就哭,没有见到好朋友就生气,如果不是第一个走进电梯的人就喊叫,等等,当遇到这样的情形我就跟她讲道理,希望她能够接受现实或者努力改变,但是她激动得根本听不进去,有时还甚至在公众场所大喊大叫,而由于孩子的行为不受控制,我的心情有时候也会因此受到消极影响,老师您说怎样才能让孩子变得听话呢?

    作者:秦艳霄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第四批心理服务基层科普讲师复试结束,继续探索服务基层新模式

    2018年9月13日,第四批心理服务基层科普讲师候选人齐聚厦门集美参加复试,并在复试后统一参加了集训,本次活动由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主办,中科普(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办.集训开始,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健康促进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主任高文斌老师进行了“建立协作网络,心理服务基层”主题发言,继续强调了服务是好科普的理念,并且指出心理行业应该要突破培训、咨询与测评的老三样,找寻新的资源和新的思路.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并非“胃肠”惹的祸

    吴老太今年63岁,平素身子骨还算硬朗,加上子女双全、儿孙满堂,孩子们又都孝顺,日子过得应当顺心、没烦恼.谁曾想近半年她却饱受病痛的折磨一一看什么都不想吃,吃东西味如嚼蜡,强行吃点儿又感觉肚胀、不消化,有时还莫名其妙地打嗝、腹泻,身体越来越没劲、人也渐渐消瘦下来,吴老太担心自己得了严重的胃肠疾病,为此没少让孩子带自己去医院做检查,希望能找出病根,不想胃镜也照了、肠道片也拍了、抽血化验也做了,可内科专家愣是没看出个所以然来,跟她说没啥大毛病,让老太太放宽心,但老太太一听就急了,心想:这就怪了,若是没毛病为啥身体总出问题?

    作者:张杰英;王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留一点“叛逆”给自己

    苏沫,一个从小就在父母的严厉管教下成长的女孩.书法、绘画、舞蹈、古筝、钢琴、管弦乐……几乎所有的项目,她都会,并且都十分擅长.尽管学了这么多才艺,但她的成绩依然是出奇的好.从她记事起,在她那个中产阶级的家庭,父母便逼着她做一个淑女,一个令他们满意的乖小孩.

    作者:乔镜伊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叙事疗法中的“穿梭时空”提问技术

    小A今年20岁,两年前的高考失常发挥,与自己心爱的大学擦肩而过.上了大学之后,每天闷闷不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总是提不起兴趣,常常自怨自艾,觉得未来一片黑暗,她总是在想如果当初高考能够考好,现在的一切该是多么美好.B小姐今年30岁,三个月前失恋了,经常会回忆起和前男友一起经历的时光,想起来总是很伤心.她觉得自己过了30岁又回到了单身状态,以后很难嫁出去了,想到这里,觉得自己很悲凉,就总是忍不住地偷偷抹眼泪.

    作者:郑秋强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厌食女孩心中的牵挂——来自家庭中的压力

    天下没有不为父母担心的孩子,也少有不受父母冲突影响的孩子.也许有些父母们会质疑:我们俩吵架是我们俩之间的事情,和孩子的心理问题有什么关系?好像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只存在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却不存在孩子对父母的牵挂.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已有确切的临床经验和实证研究表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经历父母冲突、冷战、暴力越多,日后出现行为问题、情绪障碍、躯体疾病、厌食、厌学以及吸毒等问题的概率也就越高.

    作者:任小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为人父母是一场深度的修行

    几天前接到了五岁孩子老师的电话,接电话之前就有点紧张,因为隐约知道可能不是什么好事.果然,是孩子在幼儿园打了别的小孩,虽然没打伤,但是被打的小孩回家不开心地跟她的爸爸妈妈讲了,她在幼儿园被我家孩子打的感受很不好.在沟通的过程中还了解到我家孩子近打了不止一个小孩.

    作者:蒋佩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