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身之香易得,心之味难足——电影《香水》的心理学解读

邱天

关键词:
摘要:如果你有一只能够分辨出任何一种气味的鼻子,你嗅到的将是怎样一个世界?电影《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段传奇.男主角格雷诺耶生活在十八世纪的法国,拥有被遗弃的不幸童年,同时也拥有着不可思议的敏锐嗅觉:他能分辨任何物品的气味.在暗无天日的生活中,格雷诺耶邂逅了一位卖水果的少女,青春活力和年轻肉体的气味深深地吸引了他.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让心理普及工作汇成一束光,带给你我心理的力量——热烈庆祝“全国心理普及工作联盟”成立一周年!

    “我们懂你,爱心理学的你,炙热满腔的你.欲扶己,却心有彷徨?欲助人,却不得方向?现在你无需迷茫,心理普及工作联盟就在你身旁!因为大家,心理普及工作将汇成一束光,带给你我心理的力量!”正是在这样的情怀和使命感驱动下,在广大心理普及工作者和心理学爱好者的呼吁下,“全国心理普及工作联盟”成立了!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如何让孩子更“听话”

    Q老师您好!我的女儿4岁了,小时候聪明又乖巧,但是近脾气特别暴躁,情绪很激烈,积木没有搭好就哭,没有见到好朋友就生气,如果不是第一个走进电梯的人就喊叫,等等,当遇到这样的情形我就跟她讲道理,希望她能够接受现实或者努力改变,但是她激动得根本听不进去,有时还甚至在公众场所大喊大叫,而由于孩子的行为不受控制,我的心情有时候也会因此受到消极影响,老师您说怎样才能让孩子变得听话呢?

    作者:秦艳霄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为什么他们总是在看我?”——一例社交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害怕跟陌生人对视?在异性而前有些不自在?或者感觉周围人在看你?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过上述体验,不会带来太大的困扰.但是,如果总是频繁出现,甚至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那可能就需要重视这个问题了.

    作者:多静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用好《公众心理科普纲要》,做实心理服务

    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但是数字网络带来的海量信息并不意味着能够有效满足公众对心理学的需求,相反大量信息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让公众迷失其中.面对公众所提出的各种心理学相关问题,我们心理工作者该如何有效开展心理科普工作呢?近年来,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伴随新的挑战与问题.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高跟鞋里藏着我们走过的路

    八岁我要梳爱司头,十岁我要穿高跟鞋.这是张爱玲说的.对于高跟鞋,女人或多或少都会喜欢,始于一颗爱美的心.它能让我们凭空长高几厘米,能让我们不自觉地收腹挺胸,能让我们看起来更为风姿绰约.不知道别人第一次穿高跟鞋是什么样的,我是确实要摔倒的样子.到现在穿8厘米的鞋,不说如履平地,也习以为常了.只是,再习惯,伤害也还会存在.穿高跟鞋在外面走一天,或站一天,那酸疼,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到.

    作者:麦小鱼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孩子不去兴趣班,我该怎么办?

    引言很多家长可能都曾遇到过孩子不愿意去兴趣班的难题,打不得、骂不得,讲理也讲不通,这可该如何是好?孩子不去兴趣班白女士近遇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一一送5岁的孩子去上英语兴趣班.孩子每次去上课都要哭上一通,临进教室,死死抱着白女士的腿不撒手,说什么也不去上课.每次去上课都得威逼利诱,而且必须白女士全程陪同.

    作者:辛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你在拖延什么

    拖延,是让很多人都会感到困扰的状态.而到了一定程度的拖延,则会让人的工作、生活都深受影响,难以被正常地维系.我今天的来访者,就是为这个来咨询的.她叫小丽(化名),一个清清秀秀的女孩子.身材很好,只是略瘦了些.有意思的是,她出现的时间也同样迟到了几分钟,这似乎与她接下来要诉说的“困境”有着某种潜在的“呼应”.

    作者:刘昭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厌食女孩心中的牵挂——来自家庭中的压力

    天下没有不为父母担心的孩子,也少有不受父母冲突影响的孩子.也许有些父母们会质疑:我们俩吵架是我们俩之间的事情,和孩子的心理问题有什么关系?好像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只存在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却不存在孩子对父母的牵挂.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已有确切的临床经验和实证研究表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经历父母冲突、冷战、暴力越多,日后出现行为问题、情绪障碍、躯体疾病、厌食、厌学以及吸毒等问题的概率也就越高.

    作者:任小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相爱容易相处难

    失意时,错把关心当成爱情那年,王晓冰毕业于大学中文系.由于不甘心在家乡当一名教师,她不顾家人的反对辞职南下,到广州一家公司打工.工作了将近一年,王晓冰发现在这个人才济济的大都市里,自己虽然刻苦努力,但成绩平平,又和本地同事格格不入,内心产生莫名的失落和孤独.就在这时,王晓冰的同事、比她早一年工作的张军闯入了她的生活.

    作者:梁岩春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为人父母是一场深度的修行

    几天前接到了五岁孩子老师的电话,接电话之前就有点紧张,因为隐约知道可能不是什么好事.果然,是孩子在幼儿园打了别的小孩,虽然没打伤,但是被打的小孩回家不开心地跟她的爸爸妈妈讲了,她在幼儿园被我家孩子打的感受很不好.在沟通的过程中还了解到我家孩子近打了不止一个小孩.

    作者:蒋佩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家里成了垃圾场

    诊室进来母女俩.母亲五十多岁的样子,低着头,扭扭捏捏的,手里紧紧攥着一个脏兮兮的布袋子,女儿二三十岁的样子,拉着母亲坐到了我的对面.“大夫,您可得给我妈好好看看,这几年我妈总捡垃圾,把什么东西都往家里划拉,什么废报纸、衣服、纸盒、破衣服,我爸和我一直说垃圾有很多病菌,况且我们家虽说不是大富大贵的,也不至于靠捡垃圾生活.再说,我妈捡回来垃圾也不卖,就是堆在家里.

    作者:星子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应付卡技术讲解:我担心自己患了不治之症

    D治疗在精神分析的治疗中,对病症的深入认识和解读,本身就是治疗的重要部分.因为病症常常就是来访者没有办法通过意识来呈现的内心,以问题和障碍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当对这些有着更清晰的理解,也就意味着我们在陪伴着她一点点地看到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作者:郭召良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抓住失眠的“元凶”

    一位中年男子快步走进诊室:“大夫,快给我想想办法吧,我失眠,吃药也不管用,已经连续一周了.县医院给我开了安眠药和中药,吃了也不管用,我再去找大夫,大夫说让我来你们医院查甲状腺功能,等了半天才看上内分泌科的大夫,他却只是问了问我的情况,就让我到你们心理科看.”“那您每天能睡几个小时?”医生问.

    作者:小蔓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唐登华:在家庭中理解,在系统中看待

    系统是家庭治疗的核心概念家庭治疗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方式,也被称作心理治疗的第四势力.提到家庭治疗,比较知名的有系统式家庭治疗、结构式家庭治疗、萨提亚家庭治疗等.其实它们的核心观念是一致的,所以我们今天谈的不是其中特别的一种,而是以整合的角度去理解.家庭治疗与其他心理治疗大的不同点,就是家庭治疗的对象是以家庭为一个整体.

    作者: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第四批心理服务基层科普讲师复试结束,继续探索服务基层新模式

    2018年9月13日,第四批心理服务基层科普讲师候选人齐聚厦门集美参加复试,并在复试后统一参加了集训,本次活动由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主办,中科普(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办.集训开始,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健康促进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主任高文斌老师进行了“建立协作网络,心理服务基层”主题发言,继续强调了服务是好科普的理念,并且指出心理行业应该要突破培训、咨询与测评的老三样,找寻新的资源和新的思路.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幻觉的认知行为干预策略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之一,药物治疗是当下主要的治疗途径.而在早期或者康复期,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psychosis,CBTp)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协助患者应对精神症状和预防疾病复发.西方国家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如英国国立健康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的NICE指南和美国精神分裂症结局研究组的PORT指南,均首推CBTp为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治疗方法.针对幻觉中常见的幻听,CBTp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干预方法.

    作者:郭志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概况

    精神障碍是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人的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不仅严重影响精神障碍患者及亲属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2010年WHO和世界银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显示,神经精神障碍占各类疾病所致的伤残调整寿命年的10.4%,其中除阿尔茨海默症/痴呆之外的各类精神障碍占7.4%.此外,精神障碍是15~39岁青壮年人群主要的疾病负担之一.

    作者:黄悦勤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并非“胃肠”惹的祸

    吴老太今年63岁,平素身子骨还算硬朗,加上子女双全、儿孙满堂,孩子们又都孝顺,日子过得应当顺心、没烦恼.谁曾想近半年她却饱受病痛的折磨一一看什么都不想吃,吃东西味如嚼蜡,强行吃点儿又感觉肚胀、不消化,有时还莫名其妙地打嗝、腹泻,身体越来越没劲、人也渐渐消瘦下来,吴老太担心自己得了严重的胃肠疾病,为此没少让孩子带自己去医院做检查,希望能找出病根,不想胃镜也照了、肠道片也拍了、抽血化验也做了,可内科专家愣是没看出个所以然来,跟她说没啥大毛病,让老太太放宽心,但老太太一听就急了,心想:这就怪了,若是没毛病为啥身体总出问题?

    作者:张杰英;王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微博上的“悄悄关注”

    高考前夕,女儿的情绪越来越焦虑,一改往日的温婉形象,脾气变得十分乖戾.我是“过来人”,知道女儿患上了“考前焦虑症”,此时需要家长对其加以正确的疏导和调节,否则就会严重影响今后的复习和考试,乃至影响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可是,我该怎样对女儿加以疏导和调节呢?

    作者:佟才录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身之香易得,心之味难足——电影《香水》的心理学解读

    如果你有一只能够分辨出任何一种气味的鼻子,你嗅到的将是怎样一个世界?电影《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段传奇.男主角格雷诺耶生活在十八世纪的法国,拥有被遗弃的不幸童年,同时也拥有着不可思议的敏锐嗅觉:他能分辨任何物品的气味.在暗无天日的生活中,格雷诺耶邂逅了一位卖水果的少女,青春活力和年轻肉体的气味深深地吸引了他.

    作者:邱天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