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会比较,你“中枪”了吗?

蒋佩

关键词:
摘要:带着幼儿园老师的任务——带孩子认识和了解向日葵,我带着四岁半的儿子去公园玩了半天,带他找到了向日葵,拍了照,并让他仔细看了向日葵,用手摸了花瓣,还闻了味道.回家之后,翻看了一下微信,发现有的家长发了孩子画的向日葵,其实自我觉得画的一般,没什么想象力,也没有儿童画的涂鸦感,像是在家长指挥下画的,但是上面写的那个孩子的名字,我觉得很值得称赞,因为那个名字很复杂,但是能看得出是孩子自己写的.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废马桶也有春天

    大专毕业那年,我四处求职总是处处碰壁,只好到了母亲打工的工厂做了一名普通的员工.工厂位于佛山,是做陶瓷的,专做抽水马桶,车间嘈杂,灰尘很多,我很讨厌这样的环境,又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心情很坏.虽然母亲常常开导我:“孩子,慢慢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的闷闷不乐被母亲看在眼里.她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小心地呵护我的自尊,每当有工头要求我做重活时,她总是站出来替我干了,公司里一个星期吃一次鸡腿,母亲说她不爱吃,偷偷地塞给我.可即使这样,我依然不高兴.

    作者:刘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我与儿子合作对话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曾经帮助许多亲子关系紧张的家庭.但是我忽然发现自己和儿子很少有好好对话的时候.虽然说咨询师不给自己的亲人做咨询,但是如果做不了一位好父亲,又如何成为一名好的咨询师?我决定找个机会跟儿子好好地对对话.

    作者:李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努力生长是对暴风雨好的抗议

    那时,儿子还在上小学.一天,放学回来,儿子看上去很不高兴的样子.我说,是不是老师又要重写作文?儿子点点头.每到周五,儿子放学回来,十有八九会脸色不好看,大都因为作文写得不合格,老师让重写.我一直没把这事当事儿,那天,看着儿子闷闷不乐的样子,突然有些心疼,于是决定帮他一把.第二天周末,吃完早饭,我问儿子想不想去野外游玩,儿子用吃惊的眼神瞅了我一会儿,确定我说的是真话后,使劲点点头.我接着想说,回来后把在野外的所见所闻或心得或感受等写下来,但我把这句话咽了回去.

    作者:化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听心理学家谈母爱的重要

    正所谓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所唱的“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母爱对于孩子来说是直接重要的情感纽带,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心理学研究中,中外很多学者也在致力于研究母爱对孩子健康的影响具体有哪些,包括其中可能的原因.

    作者:盛雪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辗过17岁青春的单车

    17岁那年,我上高一.青葱年少的我,心里偷偷地喜欢上了班上一个叫安琪的女生.知了聒噪的夏天,校园池塘边的大树下,安琪身着一袭白色长裙坐在树下看书,那样子又文静又纯美,让我着迷.我家和安琪家住在同一方向,每天放学路上,我们在一起走.一路上,我和安琪有说有笑,一边走一边谈论着学校里发生的趣事或某一位老师的轶闻.那时,我觉得能和安琪一起走路、一起说话,是一件非常快乐和幸福的事.

    作者:佟才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化解“压力山大”有妙招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承受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如何在“压力山大”的情况下,有效地自我解压?下面这些招法不仅简易,而且效果明显.1 经络调理.当人们感到压力过大时,可以使用“四一二”经络调理法来释放压力.“四”即对合谷、内关、足三里、太冲4个穴位进行按摩,每天按摩2次,每次按摩5分钟.“一”即是进行一种以腹式呼吸为主的基本气功锻炼,每天锻炼2次,每次锻炼5分钟.“二”是进行以两条腿为主的下蹲运动,每天做一次,每次做五分钟.这种经络调理法可以起到调畅气血、缓解压力的作用.

    作者:钱海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中国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专委会2018学术年会暨人格与获得感高峰论坛在河南师范大学召开

    2018年4月28日-29日,由中国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承办的中国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在河南师范大学召开.校党委书记、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赵国祥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侯玉波,河南省心理学会秘书长李永鑫,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胡金生、王振宏、夏凌翔等二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作者:熊建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 钗头凤”中陆游的那个“错”

    对于言情的宋词在万籁俱寂的夜晚去慢慢品味,感觉可能也会不同.虽然白天的工作直到此时方才结束,身心有所疲惫,希冀这首钗头凤的忏悔能帮我释放多年来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悔意吧!我没有考证过陆游的家世,所以仅知道他有一个严厉的妈妈.

    作者:郑直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吐不完的郁闷

    初次见A先生,是消化科请心理科会诊.看到A先生的第一眼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枯瘦如柴,皮包骨,满脸皱纹,40多岁的年纪看起来像60多岁的老头,一开口说话,一口腐蚀样的牙齿,当时我的想法是,这是一个“晚期癌症患者”吧.他的主治医师简单地向我介绍了一下他的情况,该患者经常因“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入院,每次入院经对症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后就出院,但不久后又会来住院,患者经常酗酒,并伴经常呕吐.我再次向他的主治医师求证,确定其没有“癌症”.

    作者:白云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毒品离我们并不远——听精神科医师解读笑气成瘾

    吸毒者令人扼腕叹息,贩毒者让人深恶痛绝,毒品问题自然意味着违法犯罪.我国刑法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2017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指出,滥用海洛因等阿片类毒品人员比例下降,滥用新型毒品人员比例上升,吸毒人员覆盖各个年龄阶段,不同文化程度、各个职业人群的特点,以青少年为主体的滥用新型毒品问题突出,吸毒人员低龄化趋势明显.

    作者:张国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写给小白哥的一封信

    我出生于成都,标准90后,外婆家位于厂区家属院,家属院还有个生活广场,那里是小朋友的乐园,幼年时期的我也是在里面和小伙伴们嬉笑打闹度过.回想起来嘴角不自觉地往上扬起.认识你那年我9岁,刚上小学三年级.你12岁,小学五年级,因为皮肤白净,年纪大,都叫你小白哥,你是孩子王,人气很高,我们一群小屁孩都跟着你玩儿,你带我们打乒乓球、跳方块、写大字……你说玩儿啥,咱就玩啥.

    作者:杨雪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青春的绿茶不曾凉

    年少时的情谊就像洁白的栀子花一样净纯芳香.小县城一所高中,在二楼临河的窗里,住着八位女孩.三年的时光,分分秒秒,点点滴滴,有过争吵,有过误会,到后,总会握手言欢,流着泪大笑、拥抱.从懵懵懂懂的豆蔻韶华到青春华年的羞涩和疯狂,她们彼此见证着美的成长.

    作者:耿艳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让妊娠期糖尿病不再困扰你

    随着社会的脚步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糖尿病患者也是逐年增加,这都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所导致的.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疾病,不仅危害孕妇的健康,而且对腹中胎儿的健康也非常不利.

    作者:陈培杰;高群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与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在辽宁师范大学成功举办

    2018年4月21日-22日,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和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在辽宁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和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主办,辽宁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心承办,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协办.会议主题为“脑与认知科学的新时代”,旨在展示当前我国心理学基础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探寻心理学基础研究领域的新趋势.

    作者:刘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社会比较,你“中枪”了吗?

    带着幼儿园老师的任务——带孩子认识和了解向日葵,我带着四岁半的儿子去公园玩了半天,带他找到了向日葵,拍了照,并让他仔细看了向日葵,用手摸了花瓣,还闻了味道.回家之后,翻看了一下微信,发现有的家长发了孩子画的向日葵,其实自我觉得画的一般,没什么想象力,也没有儿童画的涂鸦感,像是在家长指挥下画的,但是上面写的那个孩子的名字,我觉得很值得称赞,因为那个名字很复杂,但是能看得出是孩子自己写的.

    作者:蒋佩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我爱妈妈,也爱爸爸

    那天替儿子收拾文具,却发现他的写字台上有一张黄色的纸条,我翻过纸条一看,儿子在上面写了三排字,第一排写的是我的名字,第二排写的是“我爱妈妈”,第三排写的是“我不爱爸爸”.看了那张纸条,我心里真不是个滋味:我当他心肝宝贝似地抚养,他却如此对我,真是养了一只白眼儿狼.

    作者:颜士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溜冰”后 意想不到的“恐怖”

    李某,男性,32岁,由家属伴随进入诊室,患者进入诊室后表现紧张.家属报告患者近3日突然出现紧张、害怕,怀疑有人害他,不敢出门等现象.今日在来医院的过程中,患者在车中更是害怕,并要求家人走逆行车道.在家属汇报病史的时候,患者环顾四周,坐立不安,在医生一再解释诊室很安全,没有陌生人,而且有保安把守时,患者才开始回答医生的问题.经询问得知,患者突然听到有人说要杀他,在路上总是有人在跟踪他,所以才会要求家里人走在马路的逆行道.

    作者:盛利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对毒品的错误认知,让很多人走上不归路

    近些年,我发现很多人对毒品的认知往往过于主观或片面,甚至存在严重误区,导致他们放松对毒品的警惕,不经意间就走向吸毒毁家之路.有鉴于此,本人希望通过分析解读几个常见的吸毒误区,让更多人正确认识毒品,拒绝毒品.1 意志力强大的人吸毒不会上瘾人们总喜欢高估自己的意志力,低估外界的诱惑力.很多吸毒者跟我讲述自己踏入毒坛的理由,都是认为意志力强大,偶尔吸一两次毒品不会上瘾,却没想到无一例外沦为毒品的奴隶.

    作者:陈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团体咨询:心理咨询师必备的核心能力

    一群人围成圈坐在一起,经过一次或多次的人际互动,团体中的每一个人都产生了积极的改变,更自信、更适应、更健康、更有方向、更充满希望,这就是被称为“神奇圆圈”的团体心理咨询.团体咨询是从英文group counseling翻译而来的,香港地区译成“小组辅导”,台湾地区译成“团体咨商”.团体咨询是一门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专业助人知识、理论与技术,指在团体的情境下,经由人际互动,促使成员通过观察、学习、体验,分享、反馈,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改善人际关系,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

    作者:樊富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难以言表的“起夜”

    尿频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陌生,如果一个人说他经常尿频、起夜,我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他是不是得了泌尿系统感染.但是如果反复检查都没有问题,仍旧长期尿频、起夜,甚至严重影响睡眠,痛苦不堪,那就要考虑是不是心理因素在作怪.

    作者:赵素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