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照顾好家中的“老小孩”

李鹏

关键词: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将步入老年阶段,而阿尔兹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一旦成为了老年痴呆患者的家属,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和护理这种疾病?这将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人生本过客,何必千千结

    还来不及拥抱晨曦,就已经手握黄昏,一天匆匆而过;还来不及细品春天的殷红窦绿,就已经是满眼肃穆的银装素裹,一年匆匆而过;还来不及享受美丽的锦瑟华年,就已经到了白发迟暮,一生匆匆而过.生命,就是这样匆匆,还来不及细细品味,就只剩下了回忆.

    作者:高慧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我只为规则道歉

    三年前,梅从省城的一所重点高校毕业,应聘到市内的交通银行做柜员工作.农村出身的她很珍视自己的岗位,从入职的那一刻起,便把接待顾客、存取保险、扎账结算等柜员工作做得细致入微,从未发生过丝毫差错.正当梅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得顺风顺水的关键时刻,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某日下班前,梅正忙着扎账,忽然,一位衣着靓丽、手拎挎包的中年妇女急匆匆地来到柜台前,将一张银行卡递给梅,让梅帮她查看一下里面的数额.

    作者:孟祥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要有大局观念

    韩刚出身贫寒,由于家贫,从小受尽了人们的白眼.他印象深的一次是八岁时与母亲到北京延庆的二姑家借钱.在餐桌上,他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的好吃的食物.他的眼一下子直了,像一只饥饿的小狼,他贪婪而忘形地吃着,全然没有注意到表姐妹们厌恶的表情和憎恶的眼神.

    作者:张燕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不良的亲子互动与容易伴发病态的家庭结构——听赵旭东教授聊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人的一生当中重要的人际关系,它发生得早,在出生前就已经产生,并且会陪伴我们终身.在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妇女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中我们都会提到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保证大多数人健康成长、正常发展的基本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家庭的亲子关系都非常好,非常健康.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头晕”背后的秘密

    刘叔得的病是“躯体化障碍”,是一类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患者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尽管各种医学检查的结果都是正常的,尽管医生反复地说明和解释,均不能打消患者的疑虑.即使患者确实存在某种躯体疾病,其严重程度也远远不足以解释患者感受到的痛苦和焦虑;尽管患者症状的发生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艰难处境或心理冲突密切相关,但患者常常否认心理因素的存在.

    作者:郭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被压抑到深处的痛

    29岁的尤冰从初中开始一直断断续续地被各种各样的身体不适感困扰.开始只是偶尔在考试等压力事件的时候感到心慌.到高中三年级的时候,尤冰在高考的压力下,出现了持续的偏头痛、失眠等更多症状.到高考前一个月更是眩晕、胸闷导致夜不能寐,不得不住院治疗.然而,医生并没有从医学检查中发现任何导致这些症状的生理因素.在医院住了三天之后,尤冰只能在症状稍有缓解后出院.

    作者:顾亚亮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走走路,静静心

    近几年,经常会有朋友向我诉苦,说自己的生活很浮躁,难有大段时间可以静下来专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参加不完的应酬,打不完的电话,发不完的信息……一个在高校工作的辅导员朋友说,他上午计划阅读几篇文献或者写点东西,但是总不能静下来,即使要静下来了,又被接踵而来的其他事情所打扰,转眼半天就过去了.久而久之,头脑中堆积的未完成想法越来越多,未完成任务越来越多,致使每天都被百事缠绕,疲惫不堪.

    作者:孙洪礼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评《黑天鹅》,如何与自己握手言和?

    由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黑天鹅》是一部讲述本我与超我关系的电影,电影中使用了大量意象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电影的主题舞台剧本身也有表演和展示的含义.故事讲述了芭蕾舞女演员Nina,得到了在舞蹈剧中扮演天鹅皇后的机会,她需要分别扮演黑天鹅和白天鹅这对性格完全不同的双胞胎姐妹,白天鹅是纯洁无辜的、压抑欲望、完全超我的象征,而黑天鹅是一个追求快乐、自由本真、完全本我的角色.

    作者:牟依晗;赵然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灵魂里住着风

    入夏,家门外的老洋槐,先是熄掉满树白花,接着被风摇满一身绿.它立在风里,像着了一件蓬蓬裙,夸张的大裙摆,把周遭的空气都挤得叠了层.核桃、梧桐的绿巴掌,一上一下翻动,不知是它们在翻动风声还是风在翻阅它们.针叶新发,质地润嫩,想做金石声,还没有资历;风过,发出一串哨音,老到不足,尖新有余.

    作者:米丽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怎样面对小孩子的性好奇

    做父母的,在养育孩子时经常会碰到一些关于性方面的问题.其中关于出生的问题父母觉得不好回答.有些家长觉得不好意思,难以启齿;有些家长担心回答后会使孩子太早熟,会犯错误;还有些家长则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

    作者:姚扶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她在考试中途离场而去

    月考的第二场考试是数学.试还没有考到一半,小彤就交了卷从考场里走了出来.监考老师看她的状态不是很好,赶紧电话联系她的班主任崔老师.崔老师把小彤带到办公室.一到办公室,小彤的眼泪就奔涌而出,继而趴在崔老师的办公桌上嚎啕大哭.

    作者:孙开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绿篱笆

    南山的菜园,该扎新篱笆了.那圈旧篱笆,扎于两年前,是我花了一整天功夫,砍荆棘,挖土沟,扎起来的.初期,整齐利落的篱笆,是一道精致的风景;它也的确达到了隔绝鸡鸭的目的.随着日晒雨淋,荆棘的根部沤烂,枝杈腐朽,又总有贪吃的鸡呀鸭呀,持之以恒地刨、啄,使劲儿地撞,终于撞出了缺口和漏洞.那些聪明的小“傻子”们,将身子一卧,一伸一缩,便进出自如了.

    作者:米丽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惊恐发作是什么——医生救救我,我快死了

    三年前的冬天,在我值夜班的时候,一名年纪为27岁的男性,由几个小伙子搀扶进了急诊诊室,只见被搀扶的小伙子大汗淋漓,呼吸急促,表情恐惧,见到穿着白大褂的人很费力地喊叫“医生快救救我,我要死了,我心脏要炸了,我不行了”.护士紧急抽血检查心肌梗死,给患者做心电图,结果心梗指标没有升高,心电图除了心动过速没什么特别的异常.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发现,患者平素的性格敏感,对自己的身体很关注.

    作者:杨雪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心病?没病?

    半夜,他突然惊醒,黑暗中,剧烈的心跳让他感到恐慌,很快他感到呼吸困难,一种被电流穿透般的麻木感从头顶迅速扩散到全身,手脚也不太受自己使唤了,他觉得自己马上要死去了.他吓得大声呼救,惊醒了身旁的妻子.他能听到妻子呼唤他的名字,晃动他的身体.但还是动弹不得.过了一会儿,一群穿白大褂的人围住了他,给他做检查,把他抬上了救护车,并给他吸上了氧气.呼吸困难的感觉逐渐减轻,但他仍然能听见自己心脏砰砰砰地剧烈跳动.

    作者:兰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相见不欢

    第二章(接上期)李欢喜是个可以安稳过日子的男人,这是米兰看到李欢喜的第一印象.李欢喜刚认识米兰时,只是教育局一个小小的科员,薪水跟米兰差不多,父母皆是小镇上的普通百姓,靠做点小生意谋生,虽然为了家里唯一的儿子,也攒下了一点钱,可作房子一半的首付,但是再多,就没有了.李欢喜也不知是老实,还是怕米兰将来对自己买房寄予太多的希望,所以干脆挑明了说,反正,两个人是别人介绍的相亲模式,没必要互相隐瞒什么,行则谈,不行则散.

    作者:安宁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十四届年会在昆明召开

    由中国医师协会(CMDA)精神科医师分会(CPA)联合主办,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的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十四届年会于2018年4月12日-14日在昆明市顺利召开.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夏刚副局长,中国医师协会石丽英副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国家残联前任副主席张明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教授,云南省卫计委王灿平书记,云南省医师协会徐和平会长,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王高华会长,WPA前任主席Norman Sartorius教授,美国APA前主席Paul Summergrad教授等出席开幕式.

    作者:程宇琪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一例“双心疾病”的真实案例

    在门诊中我常常遇到这样的患者,初诊时的主诉大多不是情绪问题,而是躯体问题,比如感到没力气、提不起劲、睡眠差、胸闷心慌、疼痛等.患者很少提及自己心情不好、不开心、紧张、恐惧等.经过检查后,未发现任何躯体疾病,或是病情较轻,与感受不相符合.这些患者在就诊于精神科前己去过相关科室诊治,后至精神科仔细问诊后,发现是情绪问题.

    作者:刘园园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抽动障碍不可怕,有方可循早疗愈

    7岁的蕾蕾(化名)从小乖巧可人,但近家长发现她添了一个“坏毛病”:频繁用力地挤眼睛扭脖子.蕾蕾的父亲一向教子严格,因此,对她的这些“坏毛病”大加管制.而这些“坏毛病”非但未消失,反而愈演愈烈,她甚至开始嘟嘟囔囔冒出脏话来.一次,蕾蕾的大表哥恰巧看见刚刚被父亲训斥完的蕾蕾正在哭泣.他恰巧正在精神专科医院实习,弄清了蕾蕾父亲训斥的缘由后,马上联想到老师讲解过的情况,就建议蕾蕾的父母带孩子去找儿童精神科医生看病.开始,蕾蕾的父亲很反感:我女儿好好的,怎么可能是精神上的问题呢?后来经大表哥的耐心解释后,一家人终于来到儿童精神科为孩子治病.

    作者:无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提升心理弹性,化解“信任危机”——护士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关怀

    曾经,希波克拉底誓言让我们对医务工作者这一群体充满了敬重,因为他们是神圣的,这种神圣来自于这一群体救死扶伤的职业本身,更来自于这一职业群体灵魂深处的圣洁,所以我们常将医务工作者称为白衣天使.而今天,医患纠纷、护患矛盾,甚至医务工作者被打、被害等事件的频频出现,让我们不禁感到,医护人员已经成为急需心理关怀的群体.以下,让我们聚焦护士职业,共同关注一下他们的职业压力、职业倦怠与健康维护问题.

    作者:李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不只是少了盐的味道

    送走一拨客户,看表,11:57.收拾好办公用品,正准备离开,领导突然打来电话,“晚会儿下班,李老板马上就到.”李老板是我们的重量级客户,别说晚会儿,就是中午不下班,也没谁敢说个不字.约摸十来分钟后,领导和李老板一同走进办公室.我起身接过李老板递来的单据和资料,认真审查后就开始敲打起键盘.

    作者:化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