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让孩子自己“飞”

佟雨航

关键词:
摘要:自打儿子上了小学后,我像很多家长一样,每天都是接送他上下学,寒来暑往,风雨无阻.儿子上一年级时,学校离家不远,出了小区拐过两条街就到了.可上三年级时,家里买了新房子,新家离学校很远,横跨着两个区,坐公交有18站地,一个半小时的路程.而且为了偿还房贷,我不得不出去工作,接送儿子时间上就有些手忙脚乱.让儿子转学就近上学吧,儿子就读的学校又是千金难进的重点校.权衡再三,我咬咬牙,遂放弃了转学的念头.我想,宁可自己吃苦受累掉几斤肉,也不能让儿子输在起跑线上.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赖床20分钟,是否人生失去意义?

    假如,某天早上你赖床了20分钟,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你会该干嘛干嘛,还是会久久沉浸在这件事情当中?你会觉得很无所谓,还是会非常自责和后悔?很多人告诉我,自己每天都会赖床,都已经成为习惯了,如果不提他都不会当成一回事.但是,还有一些人,他们的感觉却完全不同,小高就是其中的一员.

    作者:邢全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直面中年危机:把握人生转折期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其中,中年期对应的是25岁至50岁.但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进步,平均寿命的不断增加,目前认为中年期是从40岁开始到60岁或65岁结束.中年期是人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期,步入中年会突然感觉到时间的流逝,自身的相貌、体型等都有了明显的变化,身体和心态也与年轻时大有不同.

    作者:西英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发散性思维技术讲解——思考各种可能性,消除猜忌心和不安

    时钟已经指向6:30,园园妈妈感到非常焦虑,到放学回家的时候,孩子没有回来,时间已经过去将近1小时了.园园平时都能在5:30左右回家,到5:30的时候,妈妈看看孩子没有像往常一样回家叫门,心里就有些不安,随着时间的推移,妈妈就越发感到不安,在家里来回踱步,做饭的心思也没有了,忍不住给在办公室加班的老公打电话.她告诉老公说,孩子到现在还没有回家,都已经六点多还没有回来,是不是出事了,会不会是出车祸了,会不会是被人给拐走了.

    作者:郭召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如何识别孩子的焦虑情绪

    成人在面对压力的时候经常可以意识到自己在焦虑,能明确表达出自己的焦虑.但是有时候成人不能意识到孩子也存在焦虑情绪,更不了解孩子的焦虑和成人的表达方式不同.

    作者:韩海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第九届北京睡眠高峰论坛”报道

    伴着北京的第一场雪,响应世界睡眠日“规律作息,健康睡眠”的主题,北京睡眠高峰论坛于2018年3月16至17日在中国科技会堂顺利召开并圆满完成,此次峰会是由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会议.大会邀请了众多国内外睡眠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报告,为从事神经科、精神科、呼吸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儿科等睡眠相关研究或工作的同道提供了一场学术盛宴.大会同时有网络直播,线上点击量超过一万人,在线观看人数600余人,到场参会人员500余人.

    作者:李宁;侯月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奔跑的蚂蚁

    我坐在阳光下,看一只蚂蚁掠过草丛,爬过花坛,在色彩斑斓的地砖上奔跑.一块地砖被踩塌了半边,形成一个水洼,蚂蚁刚好掉进里边.水坑不大,蚂蚁游到了对岸,成功登陆.然后,当它爬上一张绿叶,便停住了,竟直起身来,搓搓手,像人一样仰面朝天,深情呼吸.这时,它发现了我,确切地说,它发现了我丢下的面包.于是,它又开始奔跑,以触角唤来它的同类,一场浩浩荡荡的蚂蚁搬运就此展开.

    作者:许永礼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友情价更高

    那一年我升入初中,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我走读.每天中午,住校的许多同学都到学校门口小吃铺里点菜吃饭,而我回家每顿都是土豆白菜.所以,小吃铺对我来说就是从来没有进过的饭店,那里都是好吃的.说实在的,那时候我的学习真是我骄傲的资本,几乎每次考试我都是班里第一名.

    作者:程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出不去门”的王大爷

    王大爷第一次就诊,由其老伴搀扶着进门,不稳的步态,给我的第一想法是不是走错了门诊.坐下来询问病史,才知道王大爷近这三年一直在看病,奔走于各个医院的“内科”、“神经内科”.曾服用过很多药物,开始有效,但后来效果不明显.那是什么原因让王大爷花费这么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奔走在各大医院呢?原来王大爷有个“隆病”,就是总觉得双腿无力,害怕摔倒,以至于现在不敢出门,在家也很少活动.

    作者:白云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摇摆的树枝,不摇摆的梦想

    那年高二,尽管我的学习成绩不错,但要考上大学还需加油努力.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我有些厌倦,睁开眼是书,闭上眼也是书.如果每天可以上网打游戏、睡到自然醒是多么一件幸福的事情.一个同学初中毕业后没有读书,他学了一门技术,听说混得不错,他叫我不要读书了,到他那里去打工.对我来说,挣得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时间自由.我的心摇摆不定,想放弃读书,跟同学去打工.

    作者:张松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奋斗路上,莫让身体拖后腿

    作家冯唐近期发了一篇“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的博文,“油腻中年”一词由此走红.文中给了中年男人一些建议:包括不要成为胖子,不要停止学习、运动和购物,不要好为人师等.此文引发了社交媒体上的广泛讨论,演绎出来中年男性肥胖、戴手串、保温杯中泡枸杞等所谓油腻特征,也成了一些不注重身材保养、大腹便便,外表随意的中年男子的新标签.

    作者:唐丽荣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载满父爱的稿费单

    高考三次落榜后,我沮丧、痛苦、灰心、气馁.父亲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的路又不止考大学这一条.”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呀,我何苦非要吊死在考大学这一棵歪脖树上呢?就在那一天之后,我选择了写作这条艰难的路途.我读初高中时,作文都很好,老师经常拿我的作文当范文在课堂上诵读,我天真地认为,我在写作方面有天赋.

    作者:佟才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犯罪心理分析》——洞察犯罪心理

    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读者了解犯罪心理.我在“请不要将孩子变成罪犯”一章中,介绍了罪犯的思维模式和认知策略,以及罪犯如何在未成年时期慢慢成长为毫无责任感的个体,并终犯下罪行.接下来的章节介绍了成年罪犯的思维模式,以及这些思维模式如何变成习惯并致使他们不断地伤害他人.这里有一种危险的倾向——“医学学生的通病”:认为“我的丈夫做了这些事情,我的儿子也会做同样的事情.并且,我发现这些也适用于我自己”.如此,你会将一切视为犯罪.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拉肚子”的隐情

    雯雯大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成功找到一份自己很满意的工作.按说雯雯现在工作体面、收入可观、青春靓丽,应该好好享受工作和生活才是.但雯雯工作不久后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她—腹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拉肚子”.平时休息时不是特别明显,工作日去单位,特别是去重要的场合,雯雯总是腹痛、有难以忍耐的排便感,所以经常去厕所.参加重要的会议时,也要不时地偷偷溜出去上厕所,为此单位的领导特别批评过雯雯.雯雯也知道在重要会议时不停地进进出出很不礼貌,但是不出去自己真的忍受不了那种腹痛及排便感.为此,雯雯只要一参加重要的会议就会特别紧张,努力地克制身体的不适.但是,越克制,不适感越明显,后来发展成雯雯不能去参加这些会议.

    作者:黄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病房顺利运行

    2017年12月18日早8时,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病房正式开区.根据心理疾病患者特点,病区管理模式不同于以往封闭病房管理,新病房实行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式管理模式,采用生物学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模式,病房环境布置也很温馨.同时,临床心理病房也完整地配备了具有心理学背景的专业人员,病房主任由危机干预与压力管理专家西英俊主任担任,病房拥有具有心理学背景的精神科医生5人,专职心理治疗师2人,具有心理咨询资质的护理人员13人,全国知名的心理学专家李占江教授、杨蕴萍教授、姜长青主任指导病房医疗工作.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乐者,心之动——体感音乐的作用

    音乐养生,在中医历史上早已有辉煌的成就.音乐以声音的形式将人们的欢乐、悲哀、忧郁、幽默、愤怒……种种情绪体现出来,其魅力抵达人们的心灵,拨动人的神经,让人在气流的律动中体验心灵洗礼.自唐宋以来,音乐空前繁荣,音乐的养生作用被人所知晓.深谙音乐之理的伟大诗人白居易在诗篇中有很多关于音乐养生的诗句,曾有诗《好听琴》日:“本性好丝桐,心机闻即空,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尤宜听‘三乐’,安慰白头翁.”诗句强调了音乐对人的心理调节功能.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在《欧阳文忠公集》中记载:他曾因忧伤政事,形体消瘦,屡进药物无效.后来,孙道滋以“宫声数引”治愈了“幽忧之疾”,欧阳修深有感触地说:“用药不如用乐矣.”这可以算是我国历史上以音乐养生的典范事例.

    作者:陆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专访深圳市深科心理健康促进中心刘福源名誉理事长

    Q一个人睡眠不足会导致怎样的不良后果?睡眠不足的危害很多A使人头脑变慢.睡眠不足损害人的注意力、警觉性、专注性、推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可导致工作、生活、学习效率变低.夜间,每段睡眠周期都在大脑中发挥着“巩固”记忆的作用.但若睡眠不足,在白天你也许根本记不住你所需记住的东西、所经历过的事情.如果你是管理者,如果睡眠不好,你所做的决策很容易出现问题.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如何高效就诊——精神科医生有话说

    我是一名普通的精神科医生.在日常门诊工作中,有时会听到患者抱怨医生问的问题太多,甚至有些啰嗦.而我们同事却在反映:和患者沟通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无效对话.就从我们常见的场景说起吧.一个个抑郁症患者来到诊室,医生必然要问:您心情不好有多长时间了?于是,就会出现这样的对话.患者:很长时间了.医生:能具体一些吗?是几个月?几年?患者:几年吧.医生:是两三年,还是八九年呢?

    作者:胡昌清;杨蕊;王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网红时代背后的心理学思考

    如今比较火的事情是做直播,成为“网红”或者所谓的“网红主播”,好像很多人发现了一条可以在互联网迅速赚钱的渠道,拥有流量,拥有粉丝,就拥有财富.互联网时代的直播创造了“粉丝经济”.从早的文字网红,到图片网红,再到现在的音视频网红,人们对于刺激信息的获取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丰富化和新奇化.

    作者:庄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匠人与婚姻

    凌晨四点多,我被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惊醒,一个激灵坐起来拿起手机,听梅子在那边倾诉自己的爱恨情仇.彼时,梅子通过八分钟约会,认识了大宇.大宇瘦高,戴一副黑框眼镜,白白净净的书生模样.说话的声音不但好听,所谈内容更有经济、哲学和历史等方面,涉猎比较广博.爱情源于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梅子完全被其吸引了.她踩在30岁的尾巴上,也不能否认来自亲人的逼婚压力,与其焦灼着等下一个更好的,不如把握当下适合的人.

    作者:单凤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已经很努力了,为何还是学习不好?

    寒寒(化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无论做什么都追求完美,尤其喜欢艺术,对画画兴趣浓厚,而且画得相当不错.但是,如果要他去完成家庭作业,他会搞得一塌糊涂.比如,虽然他很想努力记下一个生词,但是往往很难记住.久而久之,寒寒甚至不敢去学校,他害怕会因此失去朋友,被老师讨厌,被大家排斥.孩子的家长反映,一旦寒寒开始担心某件事,他就会很焦虑,以至于无法入睡;他自己不能阅读书籍,因为很多的词语他不能正确读出来.

    作者:李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