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钦;游辅宇;彭青;高毅
目的 探讨超声骨密度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症的筛查效果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方法 对1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Kellgren-Lawrence标准分为Ⅰ、Ⅱ、Ⅲ、Ⅳ级4组,测定其身高、体重、年龄、超声骨密度、双能X线骨密度,分析比较超声骨密度、双能X线骨密度所测定的T值,以双能X线骨密度T值作为金标准,评估超声骨密度对于骨质疏松筛查的准确性,并研究超声骨密度筛查值高低对于不同分级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性.结果 超声骨密度与双能X线骨密度的相关性呈正相关(r=0.751,P<0.05).超声骨密度T值<-2.5诊断骨质疏松症的AUC为0.774, 95% CI(0.676,0.791),特异度为96.7%、灵敏度为85.7%、约登指数为82.4%.随着Kellgren-Lawrence分级的增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情逐渐加重,患者超声骨密度及双能X线骨密度的T值均向负值方向增加.结论 超声骨密度有较好的特异度和灵敏度,能应用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筛查出骨质疏松症患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越严重,越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症.
作者:曾展鹏;戴才锋;郑伟杰;贺宪;谭本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运用MRI探究腰椎多裂肌退变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FJOA)的关系.方法 在248例55~70岁腰腿痛患者的MRI横断面T2加权像上测量L4~5、L5~S1水平两侧的多裂肌总横截面积(TCSA)、单纯肌肉横截面积(FCSA)、脂肪浸润横截面积(fCSA)、脂肪浸润程度(FI%);评定两侧的FJOA等级,共分为0~1级、2级、3级.回顾性分析同一关节水平FJOA等级与两侧多裂肌TCSA、FCSA、FI%之间的关系.结果 两个节段两侧多裂肌F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两侧多裂肌TCSA、FC-SA、fCSA均呈现从L4~5到L5~S1逐渐递增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5~S1节段左右两侧多裂肌FI%与L5~S1节段右侧FJOA等级呈负相关(均P<0.05).女性患者与L5~S1节段右侧FJOA具有相关性(P<0.05),其余参数与FJOA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多裂肌横截面积与FJOA等级无关.L5~S1节段多裂肌更严重的脂肪化程度伴随更低的FJOA等级.多裂肌的退变比关节突关节退变更早发生,建议更早期进行腰背肌锻炼.
作者:唐彬彬;黄胱曦;陈锐鸿;陈文治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连续血液灌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6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APP患者11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6例,入院后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和血液灌流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和连续血液灌流治疗,两组患者治疗24 h均给予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2组患者均在入院24 h内、3 d、7 d,检测IL-18、乳酸(Lac)、动脉血氧分压(PaO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变化,记录2组患者28 d生存情况,分析APP患者血清IL-18水平与其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IL-18、Lac、PaO2、ALT、Cr和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2组患者IL-18、Lac、ALT、Cr和CK-MB水平均较治疗前增高,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aO2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 d,2组IL-18、Lac、ALT、Cr和CK-MB水平均较治疗后3 d降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aO2较治疗后3 d降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死亡39例,对照组死亡49例,治疗组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69.64% vs.87.50%,χ2=5.303,P=0.021).APP患者血IL-18水平与其生存率呈负相关(r=-0.209,P=0.027).结论 连续血液灌流对APP患者的疗效优于间断血液灌流,能降低IL-18、Lac、ALT、Cr和CK-MB水平,提高患者PaO2,降低病死率,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朱保月;苏晓阳;王岩;杜艳雪;王维展;齐洪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在不同个体间肝素敏感性差异与术后出血之间的关系,为建立个体化肝素抗凝策略奠定基础.方法 选择体外循环下实施心脏手术的患者共120例,术中测基础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开胸骨后给予2.5 mg/kg首次肝素剂量,5 min后测ACT数值.根据首次肝素化后测得的ACT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若ACT值达不到转机要求则继续追加肝素0.5 mg/kg,并分别记录各组术后出血量.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输血量以及术后24 h引流量等资料.结果 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3组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CT>750 s组与ACT<480 s组明显高于ACT 480~750 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T<480 s组与ACT>750 s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循环手术的患者肝素敏感性与术后出血具有相关性,其中ACT在480~750 s之间的患者出血量低.
作者:翟原苑;马海平;郑宏;王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PAX-5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的异常表达情况,探讨PAX-5在淋巴瘤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以及鉴别诊断需注意的问题.方法 回顾269例T细胞淋巴瘤病例,对经免疫组化、基因重排确诊的PAX-5异常表达的病例,结合文献调研,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和意义.结果269例T细胞淋巴瘤中,共发现2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异常表达PAX-5,异常表达PAX-5的肿瘤细胞同时表达T细胞标记.结论 PAX-5是比较特异的B细胞标记,但也可以表达于T细胞淋巴瘤.在淋巴瘤的诊断和分类,特别是某些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鉴别诊断过程中,必须结合临床、病理形态学特点,合理选用并综合评价系列T、B免疫标记表达情况,必要时行基因重排检测,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李学锋;朱梅刚;丁向东;冯晓冬;张志魁;徐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胃食管结合部(GEJ)早癌在普通白光胃镜下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GEJ早癌Siewert各型的好发部位、普通白光胃镜下的特征及与Barrett食管、肠上皮化生的关系.结果 GEJ早癌中SiewertⅡ型多占64%,SiewertⅠ型中伴Barrett食管比例高(占85%),而Siewert各型间伴肠上皮化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ewertⅠ型病变好发于右前壁,SiewertⅡ型好发于后壁.Siewert各型的病变均以Type 0~Ⅱ型为主,普通白光内镜下GEJ早癌显著的特征为清晰的边界(占89%)和表面不规则(占81%),而病变色调变化则以发红为主(占76%).结论 GEJ早癌在普通白光内镜下具有细微特征性改变,了解并重视上述特点的观察将有助于提高GEJ早癌的诊断率.
作者:戴萌;金雷;高娟;熊毅敏;王一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鼻咽癌放疗后交感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交感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鼻咽癌放射治疗的相关性.方法 在2012年4月至2016年11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就诊的357例鼻咽癌放疗后神经损伤患者中,纳入6例鼻咽癌放疗后交感神经损伤病例,随访期1~4年,对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6例鼻咽癌放疗后交感神经损伤患者,中数年龄是50岁,从放射治疗到出现交感神经损伤临床表现的时间均数为7.7年.6例患者均有持续和难以缓解的头晕症状,且均为神经系统首发症状,血压波动是鼻咽癌放疗后交感神经损伤临床体征的特征之一.激素治疗后有2例患者症状有部分缓解,其他4例患者病情缓解不明显.结论 交感神经损伤是鼻咽癌放疗后较少见但具有一定特征性的临床症状.
作者:姚庆阳;李艺;唐亚梅;郑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不同胸膜粘连程度和Th1、Th2细胞免疫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住院的66例行内科胸腔镜手术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测定胸水和血清中INF-γ、TNF-α、IL-2、IL-4的含量,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胸水Th1、Th2细胞比例.结果 患者分为无胸膜粘连组9例,轻度胸膜粘连组32例,重度胸膜粘连组25例.每组胸液中4种细胞因子均较血清中含量升高,差异有显著性.3组患者胸液中INF-γ、TNF-α的平均浓度随胸膜粘连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重度胸膜粘连组INF-γ、TNF-α水平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重度胸膜粘连组的Th1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无胸膜粘连组和轻度胸膜粘连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结核性胸膜炎胸液中Th1细胞比例及INF-γ、TNF-α含量越高,胸膜的粘连程度越明显,证实过度强烈的Th1型细胞免疫反应能够对胸膜组织造成病理性免疫损伤,与胸膜粘连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刘凌;舒敬奎;武江海;冯家钢;成会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USP22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分析其对细胞增殖及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宫颈癌细胞中USP22 mRNA的表达水平,利用CCK-8、流式细胞术和裸鼠成瘤实验检测USP22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顺铂化疗敏感性、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结果 USP22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人永生化表皮细胞;沉默宫颈癌细胞中USP22表达后,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细胞凋亡显著增加,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1期,而肿瘤细胞对顺铂化疗敏感性相应增高;体内成瘤实验结果显示沉默宫颈癌细胞中USP22的表达后,荷瘤小鼠肿瘤体积明显缩小,对顺铂敏感性显著增加.结论 USP22在宫颈癌细胞中表达升高,可促进HeLa细胞增殖并降低对顺铂的化疗敏感性.
作者:刘春艳;毛熙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血清M2BPGi与MRI影像学技术预测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就诊丙型肝炎患者118例,收集患者血清学肝纤四项水平和血清M2BPGi的水平,并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2年,根据随访结果分为肝纤维化组与对照组.单因素分析及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影响丙型肝炎患者并发肝纤维化可能性的因素;同时,采用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丙型肝炎患者并发肝纤维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肝纤维化组的血清学指标IV-C与HA和血清M2BPGi水平均高于与对照组,MRI的表观扩散系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2BPGi水平(RR=4.282,P=0.003)与MRI影像学检查的ADC值(RR=0.654,P=0.004)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OC显示二者联合时,AUC为0.865,敏感度为95.2%,特异性为60.5%.结论 血清M2BPGi联合MRI影像学检查预测效能较高,有望应用于临床作为预测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辅助指标之一.
作者:王伟;马玉萍;马海婷;周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抑郁症是一种慢性发展的精神类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呈上升趋势,对人类健康产生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与社会负担.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遗传、免疫及环境因素相关,但关键机制因影响因素的复杂性,至今未能阐明,严重影响临床防治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组与疾病关系的相关发现,所揭示的肠道微生物-炎症-中枢神经系统致病路径等,为认识肠道微生物在抑郁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机制,以及今后的抑郁症研究方向,带来新的视野和启示.
作者:马燕;郭莉娜;刘漪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血清浓度与冠心病及临床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310例冠心病患者和310例健康人群,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记录和检测血脂、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等观察指标,并采用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FGF-21表达.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冠心病组的血清FGF21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血清FGF-21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在未对混杂因素进行调整下,FGF-21高分位组发生冠心病的风险率是低分位组的5.20倍(95% CI:4.23~8.42);控制混杂因素后,FGF-21高分位组发生冠心病的风险率是低分位组的7.21倍(95% CI:3.78~13.67),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FGF-21表达增加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刘雯辉;刘韵;张喆;何建新;张园;邱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骨转移是由原发性肿瘤侵袭到骨骼引起的,目前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和放疗等局部治疗,及化疗和姑息治疗等全身治疗.然而,骨转移一旦发生,治愈的可能性小、死亡率高.双磷酸盐是一类应用于骨肿瘤治疗的成熟药物,其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骨转移的作用,随着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研究的深入,一些新型双磷酸盐功能化的成像剂及治疗剂相继被开发.本论文基于双磷酸盐的一般特征和作用机制,概述了双磷酸盐功能化的成像剂、抗肿瘤治疗药物和纳米载体应用于骨转移治疗的临床前研究,通过回顾双磷酸盐修饰的药物或载体抑制临床相关动物模型的有效性,分析其应用于骨转移或骨肿瘤治疗的可行性和潜力.
作者:林勤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康艾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或吉西他滨单药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3所医院在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150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含铂组(含铂两药的联合化疗)与康艾组(康艾注射液联合单药化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康艾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含铂组(P<0.05);治疗后康艾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含铂组(P<0.05);治疗后康艾组患者PS评分提高率明显高于含铂组(P<0.05);治疗到第二疗程后康艾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含铂组患者(P<0.05);康艾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少于含铂组患者(P<0.05).结论 康艾注射液联合单药化疗治疗老年NSCLC能有效的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缩小瘤体,安全性较高.
作者:陈汉锐;田华琴;陈志明;黄学武;郑心婷;陈学彰;林丽珠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白细胞介素-18(IL-18)在脓毒症患者及脓毒症相关血小板减少症(TCP)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IL-18在脓毒症患者和脓毒症TC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相对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18在脓毒症患者和脓毒症TCP患者外周血血清中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及血清中IL-18的表达量均低于脓毒症TCP患者.结论 IL-18与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减少程度呈负相关,并且极有可能在脓毒症TCP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健;许华;王兵;王勇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和评价不同剂量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合并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中的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消化内科行择期ERCP合并EST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n=30),即舒芬太尼对照组(A组)、小剂量羟考酮组(B组)、中剂量羟考酮组(C组)、大剂量羟考酮组(D组).A组于麻醉诱导前5 min予0.10 μg/kg舒芬太尼静注,B、C、D组于麻醉诱导前5 min分别予0.08、0.10、0.12 mg/kg羟考酮静注.所有患者均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记录各组患者入室时(T0)、诱导后(T1)、进镜时(T2)、镜入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时(T3)丙泊酚效应室浓度(Ce)、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丙泊酚总用量、手术时间、患者苏醒时间;记录术中严重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呛咳和体动、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等麻醉相关不良事件.结果 B组患者T1~T3时间点丙泊酚Ce,以及T2和T3时间点MAP和HR均高于A、C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丙泊酚用量多于A和C组,而D组少于A、B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患者苏醒时间长于A、B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5 min静注0.10 mg/kg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ERCP合并EST中麻醉效果满意,且不延长苏醒时间,不增加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郭晓明;吴黄辉;王丽萍;吴晓智;陈国忠;谭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及分析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灌注三氧化二砷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为在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的病例.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以及参照组两组,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即参照组患者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研究组病例在此基础上联合灌注三氧化二砷治疗,观察及比较效果情况.结果 通过比较近期疗效,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1年生存率,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间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 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灌注三氧化二砷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以提升1年的生存率,具有良好远期生存率,同时不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可以相对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季峻松;陈婷;王辉;王晨怡;殷浩;傅志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联合乌司他丁对肺叶切除术患者肺损伤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行单侧肺叶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Dex1-3组.采用全身麻醉,术中均单肺通气,均使用乌司他丁.Dex1-3组分别给予Dex负荷量0.5、1.0、2.0 μg/kg,10 min后以0.5、1.0、2.0 μg/(kg·h)的剂量泵至术毕,C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Dex.记录手术情况.于T0-4时点抽血检测SOD、IL-6、IL-10、MDA浓度.测量患者术后12、24、48、72 h FVC、FEV1及FEVl/FVC数值.结果与T0比较,C组、D1组T1-4时点的SOD下降,IL-6、MDA及T2-4的IL-10上升;D2-3组的T2-4时点的SOD下降, IL-6、MDA及IL-10上升.与C组比较,D1-2组T2-4时点及D3组的T1-4时点的SOD及IL-10上升,IL-6、MDA下降.D1-3组术后的FVC、FEV1及FEV1/FVC上升.与D1组及D2组分别比较,D3组的T2-4时点的SOD及IL-10上升,IL-6、MDA下降,术后48 h,72 h的FVC、FEV1及FEV1/FVC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0、2.0 μg/kg静脉泵注10 min后以1.0、2.0 μg/(kg·h)泵至术毕联合乌司他丁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具有肺保护作用,1.0 μg/kg组更适合临床使用.
作者:周桥灵;赵伟成;廖美娟;梁桦;王汉兵;刘洪珍;杨承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序贯加量调强放疗(sIMRT)与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治疗脑转移瘤的可行性,比较两者靶区与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随机选取20例原发灶经病理学证实的脑转移瘤患者,每例患者分别制定sIMRT及SIB-IMRT计划,比较两种放疗计划的靶区与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两者全脑靶区的均匀性指数(1.46 ± 0.04 vs.1.42 ± 0.13)、脑干受照射剂量的平均值[(42.69 ± 2.18) Gy vs.(41.98 ± 0.96)Gy]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SIB-IMRT计划中肿瘤靶区的适形性(0.68 ± 0.05 vs. 0.44 ± 0.04)、均匀性(1.03 ± 0.01 vs.1.06 ± 0.01)、全脑靶区的适形性(0.78 ± 0.03 vs.0.76 ± 0.03)、双侧晶体及脑干的大受照射剂量明显优于sIMRT计划(P<0.05).结论 两种调强放疗技术均能满足靶区的覆盖及剂量要求,SIB-IMRT较sIMRT技术能明显降低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给予肿瘤靶区更加均匀适形的物理剂量.
作者:孔琪;陈香存;童铸廷;李云;王凡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化疗可导致闭经且与年龄和化疗方案密切相关,年龄越大闭经概率越高,含有烷化剂的方案闭经概率大.内分泌药物他莫昔芬会导致月经紊乱,较少影响生育功能.靶向治疗不导致闭经.有多项策略可起到保护卵巢或保护生育功能的作用,化疗过程中加用GnRH拮抗剂值得商榷.但出于安全考虑,在不能应用其他策略保护生育功能的情况下,可以尝试LHRH拮抗剂.
作者:黄兵江;樊涛;郑静;周俊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