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内镜置入一体式胰胆引流管术后胆汁性状的观察及引流管冲洗

高秀珍;王生;张诚;李立

关键词:引流管,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胆汁性状, 引流管冲洗
摘要:目的 探讨经内镜置入一体式胰胆引流管术后观察胆汁性状及引流管冲洗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0月331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留置一体式胰胆引流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冲洗组及未冲洗组,记录术后胆汁性状、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结果 331例患者均成功置入一体式胰胆引流管,其中冲洗组189例、未冲洗组142例.两组术后第1天与第3天相比胆汁性状正常率及细菌培养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胆汁性状正常率及细菌培养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胆汁性状正常率及细菌培养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引流管堵塞率、脱出率及出血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内镜置入一体式胰胆引流管术后可以通过胆汁性状反映胆系感染、出血以及引流管堵塞、脱出的情况,采取引流管冲洗有助于控制胆系感染及出血,降低术后引流管堵塞及脱出率.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造影引导常规超声检查阴性复发性肝细胞性肝癌射频消融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引导常规超声检查阴性(CUN)复发性肝细胞性肝癌(RHCC)射频消融(RFA)近期疗效分析.方法 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间,CUN拟在我院超声科CEUS引导下行经皮经肝射频消融RHCC患者108例113个病灶为CUN组,所有病例均有典型CECT/MRI影像学表现,并经CEUS在相应位置检出.按CEUS动脉期强化大径(大径)进行分组,大径≤3 cm为N1组,大径>3 cm为N2组;常规超声检查阳性(CUP)拟在常规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经肝射频消融RHCC患者88例94个病灶为对照组(CUP组),所有病灶RFA前行CEUS检查.分别于RFA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复查CEUS/CECT/MRI,评估RFA后近期疗效.结果 CUN组与CUP组RFA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组间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5,P=0.85,P=0.41).N1组与N2组RFA后近期疗效比较:RFA后6个月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FA后3个月、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P=0.001);RFA后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3).CUN组大径与RFA近期疗效的ROC曲线分析,佳截断值为2.95 cm,此截断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90,敏感度92.3%,特异度84.0%.结论 CEUS在常规超声阴性RHCC射频消融治疗中能准确定位、精确引导,尤其是大径≤3 cm病灶.>3 cm的病灶,需采用多电极RFA,受强化时间所限,布针精确度下降,不易保证各消融区之间达到有效重叠消融.术后定期复查以及时发现复发残留灶,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理想.

    作者:徐肖静;吴俊;李惠;王绮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异丙酚影响基质金属蛋白酶对肺腺癌细胞株增殖侵袭能力的作用

    目的 分析异丙酚对肺癌癌细胞增殖侵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肺癌癌细胞体外培养,分为实验对照组、L组、M组、H组.CCK-8细胞增殖实验检测各组癌细胞的光密度值,同时沉默MMP-2基因,观察各组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Transwell侵袭试验分析各组癌细胞侵袭抑制率的改变及沉默MMP-2后各组差异;Western blot及Q-PCR检测四组细胞MMP-2蛋白及mRNA含量.结果 CCK-8细胞增殖实验显示H组癌细胞活力低(P<0.05);沉默MMP-2基因后,异丙酚抑制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明显加强(P<0.05);异丙酚处理后的肺癌癌细胞侵袭抑制率较高(P<0.05),且沉默MMP-2基因后其抑制率有所上升;Western blot及Q-PCR实验结果显示:H组细胞MMP-2含量低(P<0.05).结论 异丙酚可抑制肺癌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相关,具有潜在临床治疗价值.

    作者:张永强;刘俊;陈胜阳;刘国泽;田建民;岳修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学特点及其诊治

    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动力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胃食管连接处收缩积分降低、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无效食管运动.另外,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个体间的食管动力障碍特点也有着微妙的区别.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是目前一种直接和精确的监测方法.当前,外科手术是解决这一问题可靠的方式,内镜技术有望代替外科手术.

    作者:李玉芳;乔大伟;肖云;吴克艳;卜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大蒜素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大蒜素(DATS)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后对心肌凋亡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经左心室注射42 μm微栓塞球建立CME模型后存活的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单纯微栓塞组(CME组)与大蒜素预处理组(DATS组),每组10只.DATS组术前连续7 d给予40 mg/(kg·d)腹腔注射.另选经左心室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后存活SD大鼠10只为假手术组(Sham组).术后6 h行心脏超声检查,TUNEL染色检测心肌凋亡,应用实时定量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的蛋白激酶B(Akt)、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表达,并采集血清检测大鼠心肌酶cTnI的水平.结果 与Sham组比较,CME组和DATS组心功能明显下降(P<0.05),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Akt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cTnI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CME组比较,DATS组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Akt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cTnI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大蒜素预处理可明显减少CME后心肌细胞凋亡并改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Akt从而阻断心肌细胞中Caspase-3介导的死亡受体凋亡途径的激活.

    作者:梁家宝;李浪;贺文慨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多参数磁共振技术诊断研究

    目的 探讨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多参数磁共振技术.方法 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就诊于我院泌尿外科的80例泌尿系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肿瘤组39例、对照组41例,记录两组基本信息及病理诊断结果等资料进行分析,将有统计学差异的膀胱癌诊断技术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诊断膀胱癌的有意义诊断方式,并通过ROC曲线判断佳诊断点.结果 单因素、多因素Cox分析中,UBC水平(P=0.039)、NMP22(P=0.005)和ADC值(P=0.028)对膀胱癌诊断具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DC值与NMP22呈正相关关系(r=0.333,P=0.038);ROC曲线显示,ADC值在ROC曲线下面积为0.750,佳诊断点为0.975×10-3mm2/s,其诊断敏感度为73.2%,特异度为69.2%.结论 多参数磁共振技术对膀胱癌诊断具有意义,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雅祥;白丽英;朱天龙;张荣强;吕英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艾滋病合并口腔卡波西肉瘤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31例艾滋病(AIDS)合并口腔卡波西肉瘤(KS)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31例AIDS合并口腔KS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包括:口腔卫生指导、用药指导、饮食管理、人文关怀及消毒隔离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31例AIDS合并口腔KS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口腔KS无一例继发感染及肿瘤破裂出血等并发症.其中29例KS病损全部消退,2例KS明显缩小.结论 对AIDS合并口腔KS患者,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护理措施,可促进口腔KS的消退,对预防AIDS患者口腔KS继发感染及肿瘤破裂出血等并发症有显著效果,增强了患者后续治疗的信心,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赵芳;赵静;杨昆;谭焦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1H-MRS磁共振波谱分析在脑干损伤患者伤情及预后评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磁共振波谱分析在脑干损伤患者伤情及预后评判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年收治的脑干损伤患者45例(损伤组)及10例健康正常人群(对照组),采用磁共振波谱分析检测其脑干部位NAA/Cr、NAA/Cho和Cho/Cr值,结合临床伤情(GCS)评分及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损伤组NAA/Cho和NAA/Cr值降低,Cho/Cr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情越严重,NAA峰下降、Cho峰上升,NAA/Cho比值下降趋势越明显.预后良好组NAA/Cho、NAA/Cr和Cho/Cr值接近对照组,与预后不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A/Cr、NAA/Cho、Cho/Cr值变化同脑干损伤患者GOS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磁共振波谱分析能测定脑干损伤患者的生化代谢情况,在评估脑干损伤伤情及预后判断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和平;陈新生;施正生;查正江;王俊;赵鹏;陈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经内镜置入一体式胰胆引流管术后胆汁性状的观察及引流管冲洗

    目的 探讨经内镜置入一体式胰胆引流管术后观察胆汁性状及引流管冲洗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0月331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留置一体式胰胆引流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冲洗组及未冲洗组,记录术后胆汁性状、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结果 331例患者均成功置入一体式胰胆引流管,其中冲洗组189例、未冲洗组142例.两组术后第1天与第3天相比胆汁性状正常率及细菌培养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胆汁性状正常率及细菌培养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胆汁性状正常率及细菌培养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引流管堵塞率、脱出率及出血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内镜置入一体式胰胆引流管术后可以通过胆汁性状反映胆系感染、出血以及引流管堵塞、脱出的情况,采取引流管冲洗有助于控制胆系感染及出血,降低术后引流管堵塞及脱出率.

    作者:高秀珍;王生;张诚;李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体表神经调控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容受及胃电图的影响

    目的 观察体表神经调控(TEA)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胃容受(GA)、胃电图的影响,探讨TEA对FD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入组FD患者106例,均符合RomeIII FD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TEA组53例和假-TEA组53例.10例健康对照.所有受试者均测试胃容受.TEA组刺激足三里(ST36)和内关穴(PC6),假-TEA组刺激位置位于ST36外侧10 ~ 15 cm及远离PC615 ~ 20 cm的部位,且不在任何经络上.刺激参数同TEA组.采用双盲交叉方法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容受、胃电图和临床症状积分变化.结果 (1)正常对照组GA(725 ± 46)mL,FD患者GA(539 ± 36)mL (P<0.001).(2)治疗前FD症状积分24.5 ± 2.9,TEA组治疗后症状积分11.9 ± 2.1(P<0.001).TEA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假-TEA组(P<0.001).(3)TEA组餐后的正常慢波百分比(68.2 ± 3.1)%和空腹正常慢波百分比(70.9 ±2.4)%,与治疗前基线比较以及与假-TE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4)TEA组餐后主功率值(46.23 ± 4.03)db和空腹主功率(35.35 ± 1.53)db与治疗前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假-TE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1)FD患者的胃容受性下降,存在内脏高敏感,TEA可以改善FD患者的GA,降低内脏高敏感.(2)TEA可以提高FD患者的正常慢波百分比,提高餐后主功率,促进胃动力.

    作者:汤净;陈军;谭安萍;谭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围术期容量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围术期液体容量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行择期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n=40):常规补液组(N组),目标管理补液组(G组).G组连接FloTrac/Vigileo监测系统观察△SV、CI等指标指导输液.分别记录患者术中不同时期血流动力学、凝血指标及血液乳酸含量等.结果 与N组比较,G组患者晶体液输注量,HR、△SV,术中去氧肾上腺素的用量,PT、APTT、TT明显减少,而尿量,术中各时间点CVP、CI、MBP及FIB值增加(P<0.05);两组患者术毕乳酸均明显高于术前,且N组明显高于G组(P<0.05).结论 应用FloTrac/Vigileo监测系统行目标指导液体管理,可以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优于常规补液.

    作者:姚红爱;王波;马世颖;杨义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3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检测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37(UCH3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相关性,分析UCH37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的影响.方法 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宫颈癌组织标本中UCH37的表达水平,卡方检验分析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UCH37的表达差异,Spearman秩相关分析UCH37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CCK-8检测UCH37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UCH37对HeLa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结果 UCH3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UCH37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FIGO分期及淋巴转移情况呈正相关,而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沉默HeLa细胞中UCH37表达后,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细胞凋亡显著增加,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1期.结论 UCH37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可促进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可作为判断宫颈癌患者分子治疗潜在靶点.

    作者:杨雪梅;傅晓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血浆硬化蛋白浓度与膝关节骨关节炎软骨退变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血浆硬化蛋白(sclerostin)水平与膝骨关节炎(KOA)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KOA女性患者和健康女性各95例,ELISA检测血浆中sclerostin、CTX-II和aggrecan降解片段AGG1及AGG2的浓度.根据Kellgrene & Lawrence(KL)分级对95例KOA患者进行X线分级,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KOA患者血浆sclerostin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血浆sclerostin浓度与KL分级负相关(r=-0.828,P<0.001),与血浆CTX-II(r=-0.917,P<0.001)、AGG1(r=-0.658,P<0.001)、AGG2 (r=-0.583,P<0.001)负相关.结论 KOA患者的血浆sclerostin浓度与软骨退变程度相关,有助于在临床上监测病情进展以及评价病情的严重性.

    作者:谭锐泉;孙淑芬;彭力平;王立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胆道闭锁术后胆管炎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分析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道闭锁肝门空肠吻合术后胆管炎的抗生素选择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我院2007-2016年先天性胆道闭锁术后胆管炎患儿共300例,回顾性分析临床类型、常见致病菌及抗生素敏感情况.结果 (1)300例患儿共发作胆管炎541次,其中血培养阳性128次.(2)引起胆道闭锁术后胆管炎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球菌.晚期胆管炎和频发胆管炎需警惕肠球菌感染.(3)药敏分析: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75%、78%,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82%、84%,对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93%、76%;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敏感率为100%.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做为胆道闭锁术后胆管炎的首选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时应及时更换美罗培南.晚期胆管炎和频发胆管炎需警惕肠球菌感染.

    作者:陈峋;苏海霞;陈秀奇;吴思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NLRP3炎症小体与眼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NLRP3炎症小体因其具有调节免疫和抗微生物等作用而备受关注,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在多种眼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NLRP3炎症小体激活途径和调控机制,归纳总结了NLRP3炎症小体在几种常见眼科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并回顾了与其相关的治疗方法,从而提出结论NLRP3可能成为眼科炎症相关疾病的治疗靶点.

    作者:杨延婷;赵越;吴丽洁;张霁;张丹;吴丹艳;马晓芃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HAX1-1生物学特性及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HAX-1作为一种目前新发现的多功能细胞调节蛋白质,可以和细胞中多种相关蛋白密切结合,在细胞代谢进程中发挥抗细胞凋亡、增强细胞移行增殖以及维持钙稳态、进行基因转录后调控等作用.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有关HAX-1生物学特性及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以及HAX-1在心脏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李英兰;吴世政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组(DS组)和对照组(S组).两组术后均采用PCIA,DS组:右美托咪定2.0 μg/kg+舒芬太尼1.5 μg/kg+昂丹司琼8 mg;S组:舒芬太尼2.0 μg/kg+昂丹司琼8 m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参数设置:负荷剂量2 mL,维持速率2 mL/h,PCA剂量2 mL/次,锁定时间15 min.记录术后2、6、12、24、36、48 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静息(VASR)和咳嗽(VASC) 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使用量、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S组比较,DS组患者各时点MAP、HR明显降低(P<0.05),术后6、12、24 h VASR、VASC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使用量、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PCIA使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不仅能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且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同时减少舒芬太尼用量,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

    作者:张隆盛;张欢楷;林耿彬;杨铎;黄熙扬;黄志良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miR-155在PM2.5染毒大鼠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miR-155在PM2.5染毒大鼠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M2.5一次染毒组(P1)、PM2.5三次染毒组(P3)、盐水对照染毒组(N)、空白对照组(O).应用HE染色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改变、RT-PCR检测各组肺组织miR-155的表达,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TNF-α、IL-6、IL-1β的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miR-155与TNF-α、IL-6、IL-1β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PM2.5染毒大鼠血清中的炎性因子TNF-α、IL-6、IL-1β较盐水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表达增加,且其表达量随着染毒次数及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病理可观察到随着PM2.5的染毒增加,肺组织的炎性损伤作用增强.肺组织中miR-155的表达量也随着PM2.5的染毒增加而增加,且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其与血清中炎性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PM2.5染毒大鼠肺部会对其产生炎性损伤作用,且损伤作用随着染毒次数和剂量的增加而增强,miR-155表达与大鼠炎性损伤作用存在正向相关性.所以,miR-155可能参与PM2.5致大鼠肺部炎性损伤作用.

    作者:李男;王士娜;赵龙;毛明清;宋楠;李云霞;加慧;夏书月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Ⅰb1~Ⅱa2期宫颈癌的DWI相关参数与其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Ⅰb1~Ⅱa2期宫颈癌的DWI值与其在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行手术并病理证实的103例Ⅰb1~Ⅱa2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宫颈鳞癌78例(淋巴结转移22例,非淋巴结转移56例),宫颈腺癌组25例(淋巴结转移9例,非淋巴结转移16例).患者在术前均行MR检查.分别对两组间、各组内转移与非转移病灶组间表观弥散系数ADC值(meanADC、minADC、maxADC)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宫颈癌各ADC值与临床FIGO分期均无相关性(Pmean=0.847、Pmin=0.393、Pmax=0.219);鳞癌meanADC值、minADC值、maxADC值[(0.84 ± 0.09)×10-3 mm2/s、(0.78 ± 0.09)×10-3mm2/s、(0.86 ± 0.07)×10-3mm2/s]均低于腺癌各ADC值[(0.98 ± 0.04)×10-3mm2/s、(0.93 ± 0.09)×10-3mm2/s、(0.97 ± 0.23)×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淋巴结转移组meanADC值、minADC值均低于非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maxADC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宫颈癌病灶的ADC值与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相关性,可有助于预测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作者:赵琳琳;徐文杰;孙聚葆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AKT抑制剂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AKT抑制剂对结直肠癌肝转移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外科2016年1-12月间收治的可手术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肿瘤组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采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AKT抑制剂对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影响.结果 AKT抑制剂组能增加中心记忆T淋巴细胞的比例而不影响肝转移癌浸润T淋巴细胞的增殖,自体肿瘤细胞刺激诱导出的分泌IFN-γ的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IL-2组.结论 在TIL培养体系中加入AKT抑制剂可以增强中心记忆T淋巴细胞的增殖及功能,而不影响CD8+T细胞的数量,这对于肿瘤过继免疫治疗方案的改进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徐本玲;周进学;袁龙;陈广玉;韩露;秦鹏;高全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黏附分子在OSAHS患者血管内皮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是细胞识别与黏附的分子基础,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管内皮损伤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OSAHS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机制涉及炎症、氧化应激、神经交感系统、内皮损伤/修复失衡等.黏附分子由于其特异性的识别和黏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近期人们对OSAHS与血管内皮损伤、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E选择素两种黏附分子与OSAHS血管内皮损伤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苏晓敏;李永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