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瑜;张剑青;赵芝焕
目的 探讨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基因rs2293152位点和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4(STAT4)基因rs757486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肝细胞癌(HCC)遗传易感性的关联及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HCC患者25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5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rs2293152、rs7574865位点SNPs.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s2293152、rs7574865位点SNPs与HC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并探究rs2293152、rs7574865位点SNPs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对HCC发病影响.结果 两组间rs2293152、rs7574865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2293152位点G等位基因和rs7574865位点G等位基因均可显著增加HCC发病风险(P<0.05).在饮酒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人群中,rs2293152位点GG基因型相比GC+CC基因型,rs7574865位点GG基因型相比GT+TT基因型,HCC发病风险均显著升高(P<0.05).rs2293152、rs7574865位点SNPs与饮酒、HBV感染均存在正交互作用.结论 STAT3基因rs2293152位点和STAT4基因rs7574865位点SNPs与HCC遗传易感性明显相关,并与饮酒、HBV感染存在正交互作用,可增加HCC发病风险.
作者:范敬静;常彩芳;王浩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大黄素对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腹膜纤维化大鼠分为3周模型组(B组)、6周模型组(C组)、大黄素治疗组(D组),每组10只,选取10只未造模大鼠为空白对照组(A组).观察各组大鼠超滤量、血糖转运量、PⅢNP水平及腹膜厚度.比较模型大鼠与治疗组大鼠Notch1、Jagged-1、Hes-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B组、C组大鼠的超滤量低于A组,血糖转运量、PⅢNP水平及腹膜厚度明显升高(P<0.05);D组与C组相比,超滤量明显升高,血糖转运量、PⅢNP水平及腹膜厚度明显降低(P<0.05);C组大鼠Notch1、Jagged-1、Hes-1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D组大鼠(P<0.05).结论 大黄素治疗能明显增加腹膜纤维化大鼠超滤量,降低腹膜间胶原沉积,抑制腹膜增厚,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otch1通路信号蛋白表达相关.
作者:程锦绣;郝军荣;刘翠兰;王琳琳;卫志锋;刘圣君;刘华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对传统椎旁神经阻滞方案进行改良,并探讨其在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在解放军南京总医院心胸外科行胸腔镜肺癌手术的患者198例,根据镇痛方案的不同分为MPVB组和PCIA组.MPVB组给予改良椎旁神经阻滞,PCIA组给予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比较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及其他临床预后指标.结果 MPVB组共102例,PCIA组共96例.MPVB组操作成功率高(94.1%),术后第6、12、24、48 h的静息/活动VAS评分均明显低于PCIA组(P<0.05),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术后补充使用镇痛药物更少(P<0.05).同时,MPVB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早于PCIA组(P<0.05).结论 改良术中直视下椎旁神经阻滞操作安全、可靠,术后持续镇痛效果稳定且不良反应少,有助于胸腔镜肺癌手术后机体的快速康复.
作者:徐杨;刘开超;冀赛光;刁亦非;邵晨烨;申翼;强勇 刊期: 2018年第21期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近年来检出率逐渐提高[1],SMT病理类型以起源于固有肌层的胃肠道间叶组织肿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比例高.GIST具有潜在恶变的可能,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以往多采用外科手术切除的方式治疗GIST,但花费高,创伤大,术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2].近年来,内镜下治疗技术日新月异,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 ESD)日趋成熟[3].在ESD的基础上,内镜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 ness resection,EFR)逐步开展.与外科手术相比,其具有创伤性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影响小等优点[4].目前国内外有关GIST行EFR针对性治疗的文献报道相对较少.我院内镜中心已行EFR治疗GIST患者68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申星杰;刘亮;齐明;朱靖宇 刊期: 2018年第21期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是目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但PSA是组织特异性而非肿瘤特异性,一些前列腺良性疾病如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亦可导致PSA升高.本文回顾分析了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泌尿外科门诊或住院部就诊的833例经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癌患者的PSA值,现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钟婉媚;杨其运;黎桂源;潘金成;蒋双键 刊期: 2018年第2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可引起全身性的不良反应,但也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1].目前COPD的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现有的治疗疗法也很难防止COPD病情的恶化,还需要探索其他的参与COPD发病的机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作为一种晚期炎症细胞因子,与COP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从HMGB1与COPD患者肺功能、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在COPD发病中的机制,及其可能成为COPD临床治疗的潜在靶点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此来评估HMGB1在COPD中的临床作用及意义.
作者:游泳;刘升明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喘息组、非RSV感染喘息组及对照组患儿的过敏原、尿白三烯E4(LTE4)及鼻咽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ECP)的变化水平及其与RSV感染的相关性,探讨过敏原、尿LTE4、ECP在婴幼儿喘息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免疫印迹法对过敏原进行检测,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尿LTE4、RSV-IgM,Unicap100体外变应原自动检测仪测定NPS-ECP.结果 吸入组过敏原阳性率比较,RSV感染喘息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RSV感染喘息组与非RSV感染喘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RSV感染喘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V感染-喘息组、非RSV感染-喘息组中尿LTE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而RSV感染-喘息组与非RSV感染-喘息组中尿LTE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V-感染喘息组、非RSV感染-喘息组NPS-EC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RSV-感染喘息组与非RSV感染-喘息组的NPS-EC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V感染喘息组中尿LTE4水平与NPS-EC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52,P<0.01);非RSV感染喘息组中尿LTE4水平与NPS-EC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43,P<0.01).结论 吸入组过敏原阳性、尿LTE4、鼻咽分泌物ECP是幼儿喘息发作的重要指标,对婴幼儿喘息的发作、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聂颖;李敬风;张领领;徐辉甫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YKL-40与肺功能及预后相关性.方法 以AECOPD(B组)、COPD(A组)及无肺部疾病且肺功能正常(C组)各6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并分析3组人群炎症指标、CAT评分、肺功能及YKL-40差异,探讨YKL-40在不同人群中与CAT评分及肺功能相关性.结果 与A及C组比,B组YKL-40、PCT、hs-CRP及IL-6明显升高,而肺功能及CAT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A组YKL-40、PCT、hs-CRP及IL-6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AECOPD及COPD患者,YKL-40与PCT、IL-6、hs-CRP及CAT评分呈正相关,与FEV1%呈负相关.结论 YKL-40预测COPD炎症反应程度及评估疾病预后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余剑波;杜昌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肽基脯氨酰异构酶(Pin1)调节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衰老的机制.方法 收集正常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股动脉组织标本,并分别对其原代培养得到正常及动脉粥样硬化的VSMCs.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人体正常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股动脉组织中Pin1的表达;运用改良的TRAP法分别检测正常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股动脉组织中VSMCs的衰老情况;运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法检测VSMCs和过表达Pin1的动脉粥样硬化VSMCs中pRb通路以及cyclin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情况相比,动脉粥样硬化股动脉组织中Pin1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动脉粥样硬化的VSMCs端粒酶活性被抑制(P<0.05);动脉粥样硬化的VSMCs中p-pRb的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Pin1及细胞周期蛋白B、D和E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反之,腺病毒介导的Pin1过表达下调p-pRb(P<0.05),上调细胞周期蛋白B、D和E(P<0.05).结论 Pin1通过影响pRb通路以及cyclin通路调控VSMCs衰老,是VSMCs衰老调节机制中的关键因子,同时可能提供了一个调控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的新靶点.
作者:张雪;吕磊;王鹏;袁凯;李茂然;张纪蔚;孟秋蓉;梁卫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咽喉反流与喉部占位性病变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解放军第306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断存在喉占位病变的85例患者咽部pH检测(Dx-pH)结果,所有患者均有电子喉镜资料,并进行反流症状指数量表和反流体征量表评分.结果 85例患者中反流症状指数量表和(或)反流体征量表评分阳性率为68%,喉癌及癌前病变组较良性占位病变组量表阳性率及症状、体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咽部pH监测pH<6.5反流阳性率(存在≥1次的反流事件)88%,pH<6.0反流阳性率66%,喉癌及癌前病变组pH<6.5反流阳性率及pH<6.0反流阳性率均较良性占位病变组高.结论 咽部pH检测证明喉占位性病变患者具有一定咽喉反流共患率,咽喉反流可能是导致喉部恶性病变的原因之一.本研究中喉癌及癌前病变组病例数有限,还有待于进一步积累数据加以验证.
作者:王磊;吴玮;王刚;房居高;徐小杭;刘红丹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对比分析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高血压心脏纤维化小鼠模型中利拉鲁肽、艾塞那肽的作用.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均于背部植入胶囊渗透压泵,A组10只予以生理盐水,B组10只予以AngⅡ,C组10只给予AngⅡ+利拉鲁肽,D组10只给予AngⅡ+艾塞那肽,对比分析4组小鼠心脏结构.结果 B、C、D组小鼠心功能指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小鼠心肌细胞排列较B组规整,但相较于A组细胞体积增大、间隙缩小,C、D两组小鼠心肌细胞间隙中的蓝色胶原纤维少于B组;B组小鼠心肌中I、ⅡI型胶原水平较A组、C组、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AngⅡ诱导的高血压小鼠,利拉鲁肽、艾塞那肽均可降低其血压,并改善心脏纤维化.
作者:郭清;王静 刊期: 2018年第21期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也称心脏X综合征(CSX),伴持续性、发作性胸痛以及较高的再住院率,该病发病率高,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同时CMVD的治疗也是内科医师的一大挑战.常规的治疗药物如硝酸酯类、钙离子通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未能成功稳定CMVD病情的发展.越来越多研究表明,CMVD的发生主要与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本文将以改善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为靶点探讨潜在性的新治疗药物.
作者:陈佩儿;钟剑锋;程宇;郑杰;叶健烽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对气道再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收集健康受试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C)和痰液,检测IRF8的表达并分析IRF8表达与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的相关性.实验分为4组:Control组(健康受试者HBEC),COPD组(COPD患者HBEC),NC组(COPD+IRF8-NC),IRF8-siRNA组(COPD+IRF8-siRNA).分析培养上清中IL-6,IL-8和TNF-α水平,HBEC增殖能力,及p65的蛋白表达水平.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测定IRF8的靶向调控microRNA.结果 与健康对照者相比,COPD患者的HBEC和诱导痰中IRF8均显著升高.COPD患者IRF8表达水平与FEV1%呈负相关.IRF8-siRNA组IL-6,IL-8和TNF-α明显降低,细胞增殖被显著抑制,p-p65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同时,miR-218靶向调控IRF8的表达.结论 IRF8基因敲除能够抑制COPD患者HBEC细胞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增殖,且miR-218靶向调控IRF8的表达.
作者:周淼;焦莉;孙俊波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同步放化疗后维持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晚期NSCLC患者同步放化疗后,终病情无进展的有88例,将其随机分为TKI药物组(吉非替尼250 mg,每日1次或者厄洛替尼150 mg,每日1次),或安慰剂组.维持治疗时间为1年,但如果维持治疗期间出现病情进展或严重不良反应则停药.结果 TKI药物组、安慰剂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是81.8%、61.4%(P=0.033).两组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13.6、10.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KI药物组中位生存时间34.5个月较安慰剂组30.3个月明显延长(P=0.029).TKI药物的不良反应有皮疹、腹泻、疲劳、肝功能损害等,未出现治疗相关的死亡.结论 TKI药物用于局部晚期NSCLC同步放化疗后的维持治疗,可以提高疾病控制率,延长患者生存期,并且不良反应能耐受.
作者:郑礼平;全文;谢云;彭东旭;梁翠微;龚五星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利用Picco监测仪分析出去甲肾上腺素(NS)治疗脓毒症休克(Septic Shock)的佳应用时间.方法 回顾研究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42例发病时间<24 h Septic Shock患者,按30 mL/kg补液基础上根据NS应用时间随机分为3组即:1 h组、2 h组和3 h组,每组14例.通过Picco观察患者平均动脉压(MAP)为65 mmHg时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心排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乳酸(Lac)清除率、NS维持量、尿量(UV)、ICU时间;28 d生存率及与EVLWI、GEDVI、CVP相关性分析.结果与2 h组相比,1 h组HR、ICU时间、NS维持量升高显著(P<0.05),CVP、UV下降显著(P<0.05),CI、GED-VI、SVRI、EVLW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h组HR、Lac清除率、EVLWI、GEDVI、CVP、ICU时间升高显著(P<0.01),UV减少显著(P<0.05).CI、NS维持量、SV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3 h组28 d平均中位数生存时间分别为15.6、25.3、14.9 d,2 h与1、3 h组患者的生存曲线不同(Log RanK P=0.025,P=0.028),1 h与3 h患者的生存曲线相同(Log RanK P=0.66).EVLWI、CVP、GEDVI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r=-0.52,P=0.035;r=-0.35,P=0.021;r=-0.38,P=0.011).结论 早期补液2 h静注NS可以有效提高Septic Shock患者生存率,这可能与其改善血流动力学过程中避免容量负荷过重有关,其中监测EVLWI可指导液体复苏.
作者:康大伟;夏嘉鼎;于健;李秀华;巨名飞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对妊娠患者合并输尿管结石围手术期早孕两项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和东莞康华医院就诊的反复性肾绞痛早期妊娠患者27例,年龄20~39(29.1±5.6)岁,初诊平均妊娠8~13(11.8±3.2)周.结石大小6~16(10.0±5.6)mm,单侧输尿管结石25例,双侧输尿管结石2例,合并有肾结石4例.保守治疗无效,在硬膜外麻醉成功后行经尿道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术后均留置双J管.结果 手术均取得成功,碎石成功率100%,手术时间5~36(14.9±10.5)min.术后症状均明显缓解,无妇产科及泌尿外科相关手术并发性.术晨、术后第1天、第3天检测血清孕酮值分别为(26.2±5.8)、(25.7±8.5)、(26.3±7.5)ng/m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分别为(96322.5±2645.6)、(104592.1±2007.3)、(106798.3±2374.7)mIU/mL,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胎心率133~170(146.4±24.7)次/min;所有患者均顺利度过妊娠及围产期,胎儿正常.结论 妊娠因结石导致的顽固性肾绞痛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应主动接受进一步治疗,经尿道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对此类患者围手术期早孕两项和妊娠结局均无影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林慧;罗飞;陈征;庞俊;刘肖瑛;刘艳飞;黄宝琴;梅志雄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外周血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与OSAHS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根据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将80名研究对象分为单纯鼾症组(18例),轻度OSA组(17例),中度OSA组(19例),重度OSA组(26例).ELISA检测外周血血浆VEGF、IL-10的浓度.结果 OSAHS病情越重,血浆VEGF浓度越高,四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OSAHS病情越重,血浆IL-10浓度越低,四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EGF浓度与低SaO2呈负相关关系,与ESS评分呈正相关(P<0.01);IL-10浓度与低SaO2呈正相关,与年龄、AHI呈负相关(P<0.01).结论 OSAHS病情越严重,患者夜间缺氧越明显,上调VEGF表达,抑制IL-10表达,易导致异常血管形成,加重机体炎症反应,使心血管疾病越容易发生.
作者:刘远灵;高兴林;李东风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与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百分数(EOS%)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96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对象,分为嗜酸性粒细胞高于2%组(A组)及嗜酸性粒细胞低于2%组(B组),并选取42例健康志愿者做为健康组.测定3组对象的FeNO、外周血EOS%等,比较并分析.结果 A组的FeNO、外周血EOS%、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组进行比较,两组的FeNO、外周血EOS%、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FeNO与外周血EOS%、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432,0.398,P<0.05).B组患者的FeNO与外周血EOS%、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等指标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OPD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FeNO测量值呈正相关,二者在反映COPD患者气道炎症方面相互补充,对于COPD患者气道炎症的评估及病情的判断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玉磊;陈国忠;刘莉敏;林凌云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MACC1在77例CRC及其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不同转移潜能CRC细胞株的MACC1表达.结果 MACC1在CRC的阳性率为76.62%,显著高于癌旁黏膜的11.69%(χ2=65.83,P=0.00).对无淋巴结和有淋巴结转移行单因素分析,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浸润深度、MACC1表达、神经侵犯和临床分期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MACC1表达、神经侵犯、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免疫细胞化学示MACC1在高淋巴结转移潜能的SW620中高表达,在低淋巴结转移潜能的SW480中低表达.结论 MACC1的异常高表达参与了CRC的恶性进展,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邱丽浈;吴共发;刘钰君;黄绮亭;曾宇婷;李海刚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喷砂酸蚀(SA)和可吸收研磨介质(RBM)两种表面处理技术对种植体修复后周围软、硬组织的影响,为临床种植体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单牙缺失需种植修复的患者62例(缺失牙100颗),随机分成2组,分别行RBM表面处理种植体(Dentis S-Clean种植系统)和SA表面处理种植体(Osstem TSⅢ种植体系统)各50枚进行种植修复,于冠修复后第1、3年测量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改良龈沟出血指数、改良菌斑指数、附着龈减少量和探诊深度.结果 种植体修复后3年,种植体颈部骨吸收量呈现不断增加趋势,且RBM组骨吸收量大于SA组(P<0.05);在修复后第1、3年时,改良龈沟出血指数和改良菌斑指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修复后第1、3年时,RBM组附着龈减少量高于SA组(P<0.05);修复后第1、3年时,RBM组探诊深度明显大于SA组(P<0.05).结论 SA表面处理能更有利于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与软的组织的健康及稳定,明显减少种植体周围的骨吸收,从而提高种植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双喜;徐淑兰;王彬娉;陈灼庚;郑志平 刊期: 2018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