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楠;刘东伟;郭佳;刘章锁
目的:比较自膨式主动脉瓣膜(SEv)和球囊扩张式主动脉瓣膜(BEv)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入术(TAVI)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检索Pubmed、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所有比较经导管SEv和BEy人工瓣膜置入术疗效的对照研究.统计分析30 d的病死率、中重度主动脉瓣返流(AR)、心脏起搏器植入率及随访1年的总体病死率,并采用RevMan5.2和Stata 1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6项研究(1项为随机对照研究,5项为回顾性研究),共1 805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SEv置入术的中重度主动脉瓣返流率及心脏起搏器植入率均明显高于球囊扩张式瓣膜置入术(OR=3.01,P<0.000 1;OR=4.13,P<0.000 01),而二者的瓣膜置入术成功率、血管并发症发生率、30 d及1年病死率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导管SEv置入术中重度主动脉瓣返流率及心脏起搏器植入率风险高于BEy置入术,但二者的手术成功率、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中短期死亡率则无明显差异.
作者:张俊伟;马俊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UTI)预处理对兔缺血缺氧性损伤海马神经元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组)、控制性降压组(CH组)和UTI预处理组(UTI组),后者在降压之前静脉注射UTI 50 000 U/kg.TUNEL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程度,nNOS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A1神经元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nNOS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UTI组TUNEL染色的细胞凋亡指数和nNOS免疫组化染色的光密度值均明显比CH组低(P<0.05).UTI组nNOS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CH组,但高于Cont组(P<0.05).结论:UTI可能是通过抑制nNOS蛋白表达,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减轻CH诱导的兔海马缺血缺氧性损伤.
作者:梁亚统;刘冰冰;周代伟;张超城;舒海华;肖晓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Engrailed-2基因(EN2)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观察EN2基因干扰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6例人肝癌及其癌旁组织EN2的表达.EN2染色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x2检验.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EN2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利用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EN2小分子干扰RNA(siRNA)至HepG2细胞,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N2蛋白的表达水平.噻唑蓝(MTT)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结果:肝癌组织EN2的阳性表达率为62.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23.5%(P<0.01).EN2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转移和AJCC分期明显相关.EN2高表达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5.1%)明显低于低表达组(33.9%,P< 0.01).EN2 siRNA组细胞EN2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MTT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提示EN2 siRNA组细胞的增殖和侵袭率较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EN2在人肝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表达下调后可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和侵袭,EN2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EN2表达水平对判断肝癌的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苌新伟;马秀现;申红霞;李健;黄向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一种,来源于肝内胆管的二级分支(段分支)及其远端的胆管上皮细胞,占原发性肝癌的25%~30%[1-2].目前,手术切除是治疗ICC相对有效的方法[1].然而,ICC术后易发生局部复发和淋巴道转移,术后5年复发率高达70%,其中超过半数的患者在术后1年内复发,平均无瘤生存期仅11.2个月[3].高复发率和转移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风险因素,因此,复发性ICC治疗方法的选择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复发性ICC的几种常用治疗方法进行如下综述.
作者:唐平;孟兆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CAT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qPCR检测CCAT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及癌恶性程度的关系;靶向沉默CCAT1,划痕愈合试验和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CCAT1的表达水平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显著增高(P< 0.001),且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沉默CCAT1后,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迁移距离及穿膜数目均显著减少;沉默CCAT1抑制转移相关基因(MMP2和MMP9)及间质标志分子(Snail,Zeb1和Twist1)的表达水平,增强上皮标志分子(E-cadherin和ZO-1)的表达水平.结论:CCAT1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上调,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沉默表达CCAT1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功能.
作者:潘洪丽;何宝玉;韦东;韦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杂交法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筛查中产生的弱阳性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杂交法对7 993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DNA检测,其中弱阳性结果用荧光定量PCR(FQ-PCR)进一步验证,比较各个弱阳性结果与IC(内部质控)的Ct值,从而判断该弱阳性结果是否具有临床价值.结果:7 993例女性宫颈分泌物标本中,检测出弱阳性标本58例,各弱阳性分型的Ct值大于参考值(38),即病毒核酸浓度不具备实际的临床意义.结论:低浓度的HPV不具有致病性,可以被正常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掉,杂交法在HPV筛查中得到的弱阳性结果需要慎重,以免造成患者的恐慌以及过度医疗.
作者:李高驰;李思慧;魏凤香;宿宁;余韬;温丽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中老年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患病率现况,并分析NAFLD与代谢相关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常规健康体检的2 064例体检对象(年龄≥45岁)的体检资料,测定HbA1c、空腹血糖、血脂等指标,并行肝脏超声检查,计算NAFLD的患病率,分析NAFLD与代谢相关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2 064例中老年体检对象中,检出NAFLD332例,中老年体检人群NAFLD的总体患病率为16.09% (332/2 064).男性NAFLD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18.51% vs.12.87%;x2=11.913,P=0.001).NAFLD患病率的年龄分布中,<50岁、50~59岁、60 ~69岁、≥70岁4个年龄组NAFLD患病率分别为16.26%、15.63%、16.97%、14.72%,各年龄组NAFLD患病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00,P=0.826).50~ 59岁和≥70岁年龄组男性NAFLD患病率分别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NAFLD患者的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HbA1c、空腹血糖、TC、TG、LDL-C、尿酸水平高于正常人群,而NAFLD患者的HDL-C水平则低于正常者;NAFLD组MS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高血压、糖尿病、高TG血症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NAFLD的保护因素.结论:四川省成都地区中老年体检人群NAFLD患病率较高,男性NAFLD患病率高于女性;BMI、高血压、糖尿病、高TG血症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其保护因素.
作者:胡玲;李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腹会阴联合根治术中护理配合对手术结局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行腹会阴联合根治术的84例直肠癌伴糖尿病患者,按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患者则在围术期内给予综合护理配合.结果:对比术后恢复情况,观察组尿管留置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总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腹会阴联合根治术的直肠癌联合糖尿病患者给予护理配合,可明显缩短总住院时间,促进病情恢复,帮组患者及早恢复回归社会.
作者:赵明明;王英南;胡楠楠;郝丽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在NICU病房,我们常遇到新生儿休克、心力衰竭、重度窒息等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重症患儿,这些危重患儿临床医生往往很难根据临床表现客观评价患儿的血液动力学状态.寻求一种适合新生儿的准确实时监测心排量的方法对于临床的诊断、评估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但以往监测心排量的方法在新生儿的应用受到限制.近些年来,有较多研究报道应用新型的无创心排量监测系统USCOM (ultrasonic cardiac output monitor)在新生儿监测其血液动力学变化,也逐步证实该方法的准确性、实时性、方便操作性[1-2].
作者:余珍珠;冯雪;冯晋兴;杨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肝衰竭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慢性肝衰竭患者44例,其中对照组22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22例,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脐血干细胞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4、12、24周生化指标、MELD评分、临床症状、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较对照组升高,MELD评分较对照组降低,生存率较对照组升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乏力、食欲、腹胀及腹水情况均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无肝细胞癌发生.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肝衰竭患者安全有效,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张岁;郭力红;杨大伟;柳立平;贾蓓;马文波;王海舫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接受治疗的7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GCS评分,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36例.观察不同脑梗死面积患者体内NSE水平、发病后不同时间的NSE水平以及预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同患者的NSE水平.结果:患者脑梗死面积越大,NSE值越高;患者在发病6h后,NSE水平明显升高,并且在2d内达到峰值,而在14 d后恢复.患者在发病24 h、2d及7d时,观察组患者NSE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预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越高,NSE值越高.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不同脑梗死面积、发病后不同时间及不同预后效果的情况下,NSE值存在明显变化,因此,检测NSE值变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何建平;王小艳;梁志乐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3-MA对PASMCs表型转化及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PASMCs,设立空白对照组和低(2.0 mmol/L)、中(4.0 mmol/L)及高剂量组(8.0 mmol/L).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3-MA对PASMCs中自噬水平标志蛋白LC3Ⅱ、OPN以及Vimentin表达水平的影响;MTT法检测3-MA对PASMCs增殖的影响.结果:不同剂量3-MA作用于PASMCs后,细胞自噬水平和增殖能力降低,呈剂量依赖性;LC3Ⅱ、OPN以及Vimentin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3-MA可以下调大鼠PASMCs的LC3Ⅱ表达,抑制PASMCs合成表型标志蛋白OPN、Vimentin的表达,显著降低PASMCs增殖能力.
作者:郑庆文;陈崇会;吴玉龙;鲁开智;易斌;廖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得到了长足进步.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生的、长度约为22 nt的非编码小RNA,通过靶mRNA切割和翻译抑制两种方式调控基因表达,在细胞内具有多种重要的调节作用,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在miRNA治疗中,通过使用具有成像能力的递送工具,与载体共定位的miRNA可以在给药后可视化.靶向超声微泡作为一种超声造影剂,已在超声成像、药物递送、基因转染等方面展示出重要的应用前景.将载miRNA微泡静脉注射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在病变器官组织集聚,在超声动态监测下,可以实时监测到微泡到达靶器官情况.同时,利用一定强度的超声在靶点所在体表定位处辐照,导致微泡破裂,miRNA可以定向转染到组织细胞.此外,超声靶向破坏技术(UTMD)所产生的空化效应和声孔效应,提高了基因转染效率,达到增强治疗效果、减轻不良反应的目的.本文就目前运用靶向超声微泡介导miRNA转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郑智唯;赵云;刘朝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骨唾液酸蛋白(BSP)对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介导破骨细胞前体RAW264.7凋亡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培养破骨细胞前体RAW264.7,加信号通路相应抑制剂和(或)BSP处理后,用Caspase3/7/8/9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Caspase3/7/8/9的活性,用Co-IP检测Caspase-8与整和素αvβ3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结果:BSP处理后RAW264.7细胞的Caspase-3/8/9活性下降,显著抑制了RAW264.7细胞的凋亡;而Caspase-8活性与Caspase-3活性存在正相关关系;且Caspase-8与整合素αvβ3存在相互作用.结论:BSP对RAW264.7细胞的抗凋亡作用主要通过调节外源性细胞凋亡途径来实现,并且由Caspase-8引起的细胞凋亡可因BSP与αvβ3的相互结合而抑制.
作者:张彦;石羽;刘思念;李奕;韩超;李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MKK34多肽(TSLP碳端α螺旋区域)对屋尘螨(HDM)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气道上皮细胞连接蛋白β-catenin的影响.方法:将3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哮喘组每周连续5d滴鼻给予HDM,预处理组在给予HDM前1h滴鼻给予MKK34多肽,8周后,动物肺功能测定和病理染色来评估哮喘的情况,检测各组小鼠的肺泡灌洗液IL-4、IFN-γ及血清IgE,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测定肺组织3-catenin的分布和表达及p-ERK1/2、t-ERK1/2的表达.结果:HDM哮喘组气道反应性、肺泡灌洗液IL-4和血清IgE均较对照组增高,MKK34预处理组较哮喘组上述指标都有所改善.肺组织HE染色示哮喘组具有气道炎症的典型病变,而MKK34预处理组炎症明显轻于哮喘组,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结果示,对照组在气道上皮细胞的细胞膜连接处紧密的分布着β-catenin蛋白,而哮喘组β-catenin分布混乱、减少,MKK34预处理组能减少3-catenin的破坏,在哮喘组p-ERK1/2表达明显增加,MKK34多肽预处理组较哮喘组减少.结论:MKK34多肽可能通过抑制ERK的磷酸化来改善HDM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及气道上皮细胞连接蛋白β-catenin的破坏.
作者:胡亚惠;董航明;刘来昱;黄超文;罗丽珊;万轩;赵海金;蔡绍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E)亦称嗜酸性胃肠炎,是一种伴胃肠道症状,以胃肠黏膜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局限性或弥漫性浸润为特点的少见疾病,伴或者不伴外周血EOS增多.病变可累及从食管到大肠全消化道的全层,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尚无高敏性及特异性诊断方法,临床工作中容易误诊、漏诊.本文收集了14例EGE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查及内镜表现和疗效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作者:余海婷;卢敏;毛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调节性B细胞(B regulatory cells,Breg)在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频率及其与临床分期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与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s,Treg)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明确诊断的胰腺癌患者50例及健康对照者21例,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19+CD24hiCD38hiBreg和CD4+CD25highTreg细胞表达频率,并分析这两种细胞与临床分期的关联及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胰腺癌患者CD19+CD24hiCD38hiBreg显著高于对照者(P<0.05),并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CD4+CD25highTreg同样在胰腺癌患者中异常上调,随着临床进展而逐渐增加;CD19+CD24hiCD38hiBreg和CD4+CD25high曲Treg细胞频率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CD19+CD24hiCD38hiBreg在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异常上调,并与临床分期相关,提示该细胞亚群可能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Breg与Treg细胞间显著正相关性提示异常表达的Breg细胞可能通过Treg细胞参与胰腺癌的致病过程.
作者:李江涛;周秋霞;杨谦;钟玫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SRPX2在人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方法:收集50例子宫内膜癌及癌旁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SRPX2的表达,分析SRPX2表达与患者临床特点的关系.通过siRNA下调HEC-1A细胞中SRPX2的表达,检测HEC-1A细胞增殖及凋亡改变.检测沉默SRPX2后细胞内FAK及Cyclin D1表达改变.结果:SRPX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并与肿瘤直径增大及高FIGO分期(Ⅲ+Ⅳ期)显著相关(P<0.05);沉默SRPX2表达可显著抑制HEC-1A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凋亡,并导致细胞中FAK及Cyclin D1的表达降低.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高表达的SRPX2与肿瘤增殖关系密切,沉默SRPX2可能通过下调FAK/Cyclin D1的表达而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
作者:王丽;张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分子[1].通过基因组印记、染色质修饰、X染色体沉默、转录激活、转录干扰、核内运输等方式,在表观遗传、转录及转录后水平等层面调控该基因下游与细胞生长发育等相关靶基因的表达,广泛参与众多生物学过程.因此,LncRNA的异常调节与细胞异常发育及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2].近年来研究显示[3-4],LncRNA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OXA远端转录本(HOXAtranscript at the distal tip,HOTTIP)属于LncRNA一种,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凋亡、转移等参与肿瘤的形成和发展[5-7].因此,本文就HOTTIP在不同恶性肿瘤中的发生、发展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章梦芝;刘芳腾;张滕;关晏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表达阳性与Ⅳ期肺腺癌患者一线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21例Ⅳ期肺腺癌患者,根据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分为TTF-1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分析两组患者与化疗疗效及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之间的关系,并采用Cox多因素分析Ⅳ期肺腺癌患者PFS的影响因素.结果:121例患者均进行了TTF-1蛋白检测,TTF-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82例(67.77%),阴性为39例(32.23%).全部患者均接受一线化疗,客观缓解率(ORR)为19.00%,疾病控制率(DCR)为65.29%.TTF-1阳性患者的DCR显著高于TTF-1阴性者(76.83%vs 41.03%,P<0.005).其中117例患者可评价PFS,中位PFS为4.5个月,其中TTF-1阳性组患者PFS较TTF-1阴性组延长(5.5个月vs 3.0个月,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TF-1阳性表达是影响Ⅳ期肺腺癌患者一线化疗PFS的独立因素(HR=2.139,95%CI:1.378~ 3.322,P=0.001).结论:TTF-1阳性表达是Ⅳ期肺腺癌患者一线化疗PFS的预测因素.
作者:曹汝;刘黎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