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以庭;罗慧;冯雅薇;沈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患者的ICU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转入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45例和丙泊酚组(P组)45例,分别接受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静脉持续镇静.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镇静评分、机械通气时间、舒芬太尼24 h用量、ICU住院时间等参数,以及低血压、谵妄、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镇静满意度均>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D组舒芬太尼24 h用量及ICU住院时间均少于P组(P<0.01).两组在镇静治疗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率D组低于P组(P<0.05),心动过缓及谵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术后镇静安全有效,且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柴云飞;雷迁;雷黎明;李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HLA-B27在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疾病活动与临床特征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收集并观察研究112例中轴型SpA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82例HLA-B27阳性和30例HLA-B27阴性中轴型SpA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数据来源为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结果:(1)HLA-B27阴性患者较阳性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明显偏晚,男女比例、病程无显著差异.(2)HLA-B27阴性组的严重髋关节病变、外周关节炎、附着点炎及全身症状的比率均明显低于HLA-B27阳性组,家族聚集现象、葡萄膜炎和脊柱的放射学改变在两组差异无显著性.(3)疾病活动性指标的改变包括血沉和C-反应蛋白的升高HLA-B27阴性组明显低于HLA-B27阳性组.结论:中轴型SpA与HLA-B27相关性强,HLA-B27阳性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明显偏早,病情相对较重,预后较差.
作者:毛绍园;张秀灵;尚静静;邹桂香;刘念;段新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严重腹腔感染是指合并严重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的腹腔感染.国外学者将腹腔感染分为3种原因:阑尾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其他腹腔内器官的炎症或穿孔、手术后,相应病死率为10%、50%、60%[1].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79例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探讨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救治策略、以期改善预后.
作者:吴玉娟;刘宁;李艳;朱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LLR)治疗肝细胞肝癌(HCC)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收集同期LLR和开腹肝切除术(OLR)治疗HCC的临床资料,比较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Child-Pugh分级、肝硬化、甲胎蛋白以及肝炎携带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LLR组中转开腹1例,OLR组围手术期死亡1例.与OLR组相比,LLR组平均手术时间较长(P<0.05)、术中失血量较大(P<0.05).除规则肝切除亚组术后肝功能指标大部分恢复更快外(大部分P<0.05),其余亚组肝功能指标大部分无显著差异.但LLR组术后VAS评分更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短(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分布以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LLR和OLR术后无瘤生存率(χ2=0.55,P=0.46)及累积生存率(χ2=1.06,P=0.30)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LLR治疗HCC创伤小,恢复快,远期疗效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张浩;董科;俞小炯;许建;汪旭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ROR(lncRNA ROR)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胰腺癌细胞BxPC-3为研究对象,RT-PCR检测ROR与notch1的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otch1蛋白的变化.通过RNAhybird及萤光素酶报告实验,探索ROR对notch1的调控机制;采用CCK-8、TUNEL检测细胞增殖凋亡的变化.结果:ROR与notch1在胰腺癌组织中均高表达,两者存在正相关性.BxPC-3细胞过表达ROR后,细胞增殖活性升高,DNA损伤阳性细胞比例降低,伴随notch1的mRNA及蛋白水平升高.萤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ROR可与notch1的调控因子miR-137结合并抑制其活性.将ROR与si-notch1共转染BxPC-3细胞,与对照组相比,pcDNA-ROR+si-notch1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TUNEL阳性细胞比例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ncRNA ROR通过促进notch1蛋白表达,调控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凋亡.
作者:李冰;熊正方;郭亚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比较胶体金法和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符合率,探讨两种方法在快速诊断MP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MP感染就诊者200例,其中儿童组100例,成年组100例,采用胶体金法和被动凝集法检测两组血清中MP-IgM抗体.结果:在儿童组中被动凝集法MP-IgM抗体阳性检出率略高于胶体金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成年组中被动凝集法阳性检出率则显著高于胶体金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儿童组中当MP-IgM抗体滴度1:160,≥1:320时,胶体金法阳性结果与被动凝集法的符合率分别为95.40%,95.30%;在成年组中当MP-IgM抗体滴度1:80,1:160,≥1:320时,胶体金法阳性结果与被动凝集法的符合率分别为0,61.90%,63.80%.结论:在小儿MP检测中,对于高滴度MP-IgM抗体,胶体金法阳性符合率可达到临床诊断需求.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年龄、发病进程选择合适的方法,以实现简便、快速、准确的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
作者:黎翠翠;李蔼文;苗霞;沈素晶;王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钙离子/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CaMKⅡ)与细胞自噬在胚胎心肌细胞肥大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方法:使用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于大鼠胚胎心肌细胞株H9c2细胞,建立体外心肌细胞肥大模型,通过药物抑制和基因过表达及敲除等方法分析细胞自噬通路AMPK-LC3Ⅱ.结果:血管紧张素Ⅱ可快速诱导CaMKⅡ及细胞自噬相关通路AMPK磷酸化以及细胞自噬标记蛋白LC3Ⅱ表达,CaMKⅡ抑制剂以及基因敲除和药物抑制CaMKⅡ下游因子组蛋白乙酰转移酶4(HDAC4)可显著阻断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LC3Ⅱ蛋白表达(P<0.05).结论:CaMKⅡ作为心肌肥大病理过程的中心调控子,可以通过AMPK或其下游HDAC4直接或间接调控细胞自噬,进而调节心肌肥大的发生发展.
作者:罗敏;张慧蓉;赵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乌司他丁对改善肾综合出血热引起的毛细血管损伤而发生异常渗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将50例肾综合出血热的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实验组患者(25例)乌司他丁治疗;给予对照组(25例)5%糖溶液,作为空白对照.此外,根据实验组中患者就诊时发热时间分为两组.实验组A(9例)为发热1~4d;实验组B(16例)为发热5~7d.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7d后进行尿微量蛋白、血肌酐和血浆白蛋白等临床指标测定并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尿微量蛋白下降显著;血肌酐恢复速度更快;血浆白蛋白上升明显;发生尿少症状的时间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时间也明显减少;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实验组B对比,实验组A尿微量蛋白下降显著;血肌酐恢复速度更快;血浆白蛋白上升明显;并发症发生时间也明显减少;均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治疗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并且在发热早期应用效果佳.
作者:潘越峻;张媛;韦广莹;张国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复杂的老年性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变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PD早的病理特征主要集中在残存神经元内形成的嗜酸性路易小体(Lewy body,LB)和黑色素神经元缺失[1-2].研究表明[3],多种因素参与PD的发病机制,包括细胞的自发过程,即自噬、溶酶体功能障碍;细胞的非自发过程,即蛋白酶体功能障碍、线粒体功能障碍[4]、神经炎症反应、凋亡、氧化应激、营养支持的丢失[5-6],在各种分子机制之间有许多信号交叉系统[7-8].
作者:明敬峰;蔡增林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细胞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及与乳腺癌其他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并分析STAT3表达与乳腺癌者生存数据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存档蜡块130例,癌旁组织标本61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STAT3的表达情况,比较表达率的差异,并分析乳腺癌患者STAT3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STAT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STAT3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ER及PR表达情况密切相关;但与年龄、组织学分级及Her-2表达无显著相关性.生存分析结果显示,STAT3高表达的患者较低表达患者预后差.Cox回归模型分析则显示,PR及STAT3均为乳腺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子.结论:STAT3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乳腺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子.
作者:王庆涛;黄海洋;邹青峰;邓星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在不同的感染状态下与肠道菌群的关联.方法:选取84例25~40岁的病例,进行ALT、AST、乙肝抗原抗体定性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照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分为4个组,分别是:注射疫苗保护抗体阳性组,即抗体保护组48例,乙肝康复组14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组,即感染组9例,注射疫苗保护抗体阴性组,即抗体阴性组13例.收集粪便样本,提取粪便总DNA,经过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PCR(ERIC-PCR)扩增及凝胶电泳分离,利用genetool软件对电泳结果进行分析.统计分析条带数目、主带位置在各组的差别.结果:抗体阴性组及乙肝感染组的条带数目显著少于抗体保护组及乙肝康复组,抗体保护组及乙肝康复组的主带位置相对分散,乙肝康复组主带位置多数在282 bp以上,显著大于另外三组.抗体阴性组及乙肝感染组的主带相对集中在60~70 bp范围内.结论:抗体阴性组及乙肝感染组的肠道菌群结构较为单一,菌群丰度下降,扩增产物高于200 bp的肠道细菌较为缺乏.
作者:伍菲凡;彭永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HbA1C水平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情况.方法: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糖尿病患者216例(326眼),根据HbA1C分三组,术前进行空腹血糖、HbA1C测定、视力、裂隙灯、间接检眼镜、眼压和AB超检查.术前1 d、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重复OCT检查测定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结果:HbA1C≥9%组术后1周视网膜厚度虽然仍处于正常范围,但明显高于术前(t=-2.0862,P=0.0386),其余各组术前、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时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视网膜厚度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例黄斑囊样水肿(1.2%),均出现在HbA1C≥9%组(5.1%).结论:术前HbA1C≥9%的患者发生黄斑囊样水肿的概率明显升高,白内障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与HbA1C的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作者:吴阳;吴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过程中不同的卵母细胞成熟比例及促性腺激素用量对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就诊行ICSI周期的患者资料,按卵母细胞的成熟比例分成3组.A组为≤50%(低比例组,n=19),B组为50%~80%(中比例组,n=70),C组为>80%(高比例组,n=130),然后再将3组按是否妊娠分为A0、A1组,B0、B1组,C0、C1组,观察不同卵母细胞成熟比例在Gn时间、Gn剂量、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的差异.结果:A、B、C 3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获卵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与其他2组有明显差异(均P<0.05);妊娠组与未妊娠组中,在同一卵母细胞成熟比例区间,未妊娠组的促性腺激素用量明显高于妊娠组(P<0.05).结论:在ICSI治疗过程中,促性腺激素的剂量及卵母细胞成熟比例增加不利于卵子的发育潜能及妊娠结局,因此促性腺激素的剂量和卵母成熟比例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收集并保护好与患者状态相匹配的优势卵子.
作者:曾伟荣;杨桂艳;蔡桂丰;阮永铭;熊永崂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登革热病患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分别选择2014年和2015年5-12月两个时间段确诊的280例和32例登革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命名为A和B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分布,年龄分布和发病时间分布.同时检测所有患者其他呼吸道病毒情况.结果:B组发热、肌痛/骨痛、身重乏力、腹泻、纳差、皮疹和出血发生率均高于A组,两组患者头痛、肌痛/骨痛、身重乏力、皮疹症状体征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差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年龄在21~30岁(28.57%)和31~40岁(25.36%)占的比例较大,B组中,年龄在41~50岁(19.69%)和51~65岁(25.00%)占较大比例,两组患者在51~65岁年龄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年龄段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登革热发病高峰期为10月份(64.29%),其次是11月份(28.21%);2015年,登革热发病高峰期为10月份(84.38%),其次是11月份(12.49%),两组患者10月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九大呼吸道病毒阳性检测率为30.36%(85/280),其中MP 38株(44.71%),LP124株(27.24%);B组九大呼吸道病毒阳性检测率为34.38%(11/32),其中MP 4株(36.36%),LP13株(27.27%),两组患者各种病毒的检测情况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不同时间广州地区登革热发病情况不同,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年龄分布和发病时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
作者:詹铀超;秦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绿原酸(CGA)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20μmol/L的Aβ25-35诱导PC12细胞构建细胞损伤模型,并以5个不同浓度CGA干预,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确定后续实验CGA的3个浓度.随后,细胞随机分为Control组、Model组及3个浓度CGA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荧光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Western blot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结果:CGA各组较Model组细胞存活率升高、凋亡率下降,SOD和GSH-Px活力升高、MDA水平降低,MMP耗散减少,Caspase-3表达下降(P<0.05).结论:CGA对Aβ25-35致PC12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细胞抗氧化能力和线粒体损伤有关.
作者:林茂;王敏;刘芳;罗小金;高仕琴;王吉博;彭浩;王春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基于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技术的优化运动敏感驱动平衡(iMSDE)预备的平衡稳态自由进动(bSSFP)序列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这项前瞻性研究招募了3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并在1.5TMR扫描仪上先后进行NCE-MRA和CE-MRA检查;获得的MIP图像由两位放射学医师进行双盲评分并以CE-MRA为参考标准检测NCE-MRA对血管狭窄的诊断精度;两者间血管诊断价值血管段比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NCE-MRA在盆腔段血管中诊断价值血管段比率较CE-MRA降低.两位医师对NCE-MRA组图像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NCE-MRA准确率分别为95%/87%、96%/95%、57%/72%、99%/99%、96%/95%(κ=0.76).结论:此项基于NCE-MRA技术的iMSDE预备的bSSFP序列可有效的显示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并且具备不使用造影剂、扫描时间短优点以及大腿及小腿段血管具备较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水清;王水;江桂华;方金;曾少庆;李武铭;田军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基底细胞癌不同手术切缘下的切缘阳性率及肿瘤复发率.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等关于基底细胞癌手术切缘及术后复发的研究,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2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严格评价,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37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分析14711例基底细胞癌,直径12~25 mm.发生部位在鼻部、眼睑、前额.手术切缘在1~3 mm.3、2、1 mm切缘下阳性率为13%、15%、17%;复发率为2%、4%、2%.鼻部基底细胞癌3、2 mm切缘下阳性率为14%、17%.结节性基底细胞癌3、2 mm切缘下阳性率为6%、7%.结论:面部结节型直径不超过25 mm的基底细胞癌以2~3 mm为手术切缘可获得安全美观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娅;王明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腹腹腔镜下不阻断肾动脉对T1a期周边型肾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经腹途径腹腔镜下不阻断肾动脉对T1a期周边型肾肿瘤患者行肾部分切除术,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并总结初步的临床经验.结果:2014年10月至2017年1月期间共10例患者,男7例,女3例,均为T1a期周边型肾肿瘤.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例因出血术野不清而暂时阻断肾动脉后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108~210 min,中位值135 min,术中估计失血量100~750 mL,中位值320 mL.随访2~24个月(中位值12个月),术后无肾脏继发出血、漏尿等并发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腹腹腔镜下不阻断肾动脉对T1a期周边型肾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是可行的、安全的,能大程度保护肾功能.
作者:姜少军;王斌;谢克基;蔡岳斌;韦兴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技术中发生单卵双胎(MZT)现象的原因,探讨可能引起MZT的实验室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我中心行单胚胎移植的患者资料,包括1786个新鲜移植周期和1710个冻融移植周期及49个冻融胚胎移植前遗传学诊断(PGD)周期,分析新鲜胚胎、胚胎冻融、胚胎质量、人工辅助孵化方法等与发生MZT的相关性.结果:(1)新鲜移植周期年龄、体外培养时间、体外授精方式与MZT无明显相关性.(2)新鲜囊胚移植与冻融囊胚移植周期MZT率差异有显著性(0.88%vs.3.08%,P<0.05).(3)PGD周期中激光打孔方法MZT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机械孵化方法(25.00%vs.0.00%,P<0.05).结论:囊胚期胚胎冷冻和辅助孵化是发生MZT的高危因素.
作者:唐永梅;李忻琳;马文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院外心脏骤停(OHCA)现场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参照Utstein模式,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院前120出诊的心脏骤停(CA)现场ROS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据特点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结果:纳入29例患者,ROSC≥6 h的有9例(31.03%),ROSC<6 h的有20例(68.97%).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初始发生地点、是否有目击者、是否提供CPR、初始心律、病因、抢救用肾上腺素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OSC≥6 h的患者中,无人生存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44.15±34.16)h,短住院时间为12.08 h,长住院时间为125.75 h.所有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min)与返院时间(min)相比(6.45±3.60 vs.4.55±2.46,P=0.014),急救反应时间耗时更多.结论:现场ROSC的患者其入院生存率低,OHCA的发生需要早期预防.OHCA现场ROSC患者的短期生存时间(6h)不受患者基本情况及急救情况的影响.
作者:刘旭;秦历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