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吴纪楠;伍永昌;陈俊兰;杨蕊;蒋颖;于婷婷
目的 利用MRI影像探讨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椎间盘退变与硬膜囊横截断面积(DSCA)的关系.方法 抽取91例中央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LSS组,同时选取91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利用MRI测量腰椎间盘退变和DSCA,根据Pfirrmann方法将椎间盘退变分为5级.结果 LSS组的椎间盘退变和年龄无相关性;两组的下腰椎重度退变椎间盘比例均高于L2/3节段,在L4/5、L5/S1节段的重度退变椎间盘比例,LSS组均比对照组高(P<0.05);重度退变椎间盘组和轻度退变椎间盘组的DSCA比较,LSS组仅在L2/3、L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各节段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L4/5、L5/S1节段椎间盘退变比正常人更严重,硬膜囊横截断面积和椎间盘退变无相关性,在L2/3、L3/4节段硬膜囊横截断面积随椎间盘退变严重而变小.
作者:刘湘;王锋;赵晓东;袁智锐;季伟;王吉兴;龙耀武 刊期: 2017年第14期
原发性肝癌是发病率和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85000例新增患者,致死率在恶性疾病中居第三位[1].新资料显示,我国2015年肝癌发病人数约为46.61万,因肝癌死亡人数约42.4万,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占全球总数的50%以上[2].由于肝癌发病机制多且起病隐匿,不易早期发现,晚期肝癌治疗难度大等特点,肝癌的治愈面临极大困难和挑战.目前在肝癌的多种治疗方式中,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和分子靶向药物的治疗已取得了一定疗效,两者的联合治疗也已经应用于临床.索拉非尼是目前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肝癌系统性治疗的靶向药物.本文就索拉非尼与TACE联合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邢爱丽;王洋;李威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通过对照观察耳鸣患者与健康人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成像差异,探讨耳鸣及伴随症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选取耳鸣患者10例,健康人10例行RS-FMRI扫描,进行局部一致性(REHO)计算,并以听区皮层为感兴趣区与全脑进行功能连接;对照观察耳鸣患者与健康人成像差异.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较耳鸣患者REHO成像显著的脑区有眶内额中回(右)、额上回(左)、内嗅皮质(右)、枕中回(双侧)、舌回(左)、楔叶(左).以听区皮层为感兴趣区进行全脑功能连接,结果显示听觉皮层与舌回功能连接增强.P阈值均设为0.001.结论 耳鸣可能引起多个非听觉脑区有神经活动异常的现象,可能是耳鸣伴随症状的神经生理基础.
作者:蔡伟伟;区洁楹;梁健刚;张涛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揭示miR-22-3p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 qRT-PCR检测76例NSCL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22-3p的表达,统计分析其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分型、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参数的关系;生长曲线实验检测miR-22-3p对NSCLC细胞增殖的影响;在线软件Targetscan预测miR-22-3p的靶基因,荧光素酶活性分析及qRT-PCR进行验证.结果 miR-22-3p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增加其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可抑制细胞增殖;Targetscan预测到AEG-1为miR-22-3p的靶基因,荧光素酶活性分析与qRT-PCR证实miR-22-3p可与AEG-13′UTR结合,并可抑制A549细胞中AEG-1的表达.结论 miR-22-3p可能通过靶向AEG-1抑制NSCLC细胞增殖.
作者:常永梅;颜文森;江小运;孙聪;刘庆峰;王钧;王明智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应用于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122例多汗症患者,男63,女59例,将患者分成A组及C组,每组各61例.A组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C组行常规气管插管静脉全麻,记录两组患者入手术室(T0)、麻醉完成时(T1)、切皮时(T2)、电凝切断T4交感神经干时(T3)、手术结束时(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术后清醒时间、术后(T2 h、T4 h、T8 h、T12 h、T24 h)VAS评分、术后咽喉不适等.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同C组相比,T0-T4的HR、MAP和SpO2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清醒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咽喉不适、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A组优于C组;术后VAS评分T2 h、T4 h、T8 h、T12 h,A组优于C组(P<0.05),T24 h两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
作者:李辉;徐金东;王庆;谢亮;田单;朱亮先;曾丽蓉;王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治疗方法和临床结局.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96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特征、术中情况、术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治疗方式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分型是决定CSP行治疗方案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肿块大小和血β-hCG水平;行病灶切除可能对于妊娠物的清除更彻底.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组术中出血量与未行UAE组比较明显减少.子宫病灶切除者住院时间要短,清宫患者阴道流血时间相对比较长.结论 阴道彩超和MRI对CSP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在CSP治疗中应该根据分型、包块大小和β-hCG水平综合考虑选择佳个体化治疗方案,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CSP并发症的主要因素.
作者:王珺;芶飞飞;龚芫;张惠民;江恩利;梁文通;李东林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检测甲状腺癌患者血浆循环肿瘤DNA(ctDNA)的含量及BRAF V600E的突变率,探讨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血液微量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16例甲状腺癌患者和59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血浆ctDNA,再用荧光定量PCR检测ctDNA含量,以及用PCR法和测序法检测循环BRAF V600E的突变.然后用联合检测分析法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甲状腺癌组ctDNA含量显著高于良性结节组(P<0.01).BRAF V600E突变检测发现甲状腺癌组有7例突变,突变率为43.75%;而良性结节组没有突变.平行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灵敏性而系列联合检测特异性更高.结论 血浆中ctDNA含量和BRAF V600E突变联合检测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作者:黄铀新;刘家锋;刘少强;任志平;廖伟航;钟旭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吸烟及血小板参数与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5-12月收治的接受择期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216例,平均年龄63岁,男146例,女70例.依据血小板聚集试验结果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CR组)和氯吡格雷正常反应组(NCR组),比较两组的吸烟,饮酒,糖尿病等病史,基线用药情况,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糖化血红蛋白等参数,及冠脉造影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CR组吸烟患者比例低于N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小板分布宽度变化值小于N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烟可能是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保护因素,应用氯吡格雷前后血小板分布宽度变化值可以反映氯吡格雷抵抗程度.
作者:刘艳红;焦占全;李彤;刘迎午;彭文近;宁萌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医用硫酸钙治疗创伤性骨折的早期临床X线表现,评价其应用特点.方法 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医用硫酸钙治疗创伤性骨折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20~71岁,平均41.6岁.术后即刻、1、2、4、6、8周、3、6个月依X线片计算医用硫酸钙降解率.结果 术后1周,约69%残留;2周,约53%残留;4周,约26%残留;6周,约7%残留;8周,未见明确显影.骨痂初现时间为3~9周,平均(6.5±1.6)周,骨折影像学愈合时间为8~24周,平均(15.0±5.2)周,未见骨折不愈合.1例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例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伤口分别在术后7、10 d出现暗红色黏稠液体,后者后外侧伤口细菌培养为溶血性葡萄球菌.结论 在创伤性骨折治疗中,医用硫酸钙降解速度较快,应用于表浅部位须谨慎.
作者:王硕;马剑雄;马信龙;杜育任;雪原;黄洪超;张磊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应用于高血压患者脑动脉瘤栓塞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60例急诊行脑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均合并高血压,随机分为研究组(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并记录患者入室时(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导管拔除后即刻(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记录两组患者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NE在围术期不同时间点较对照组更加平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拔管后呛咳、烦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应用在合并有高血压的脑动脉瘤栓塞术患者中麻醉效果良好,可减少气管插管和拔除气管导管时的应激反应,使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平稳,降低术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张耀贤;刘喜成;张秋丽;刘占立;吴文燕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检测腺样体肥大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腺样体中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腺样体肥大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儿45例(研究组),腺样体肥大但无中耳炎的患儿34例(对照组),手术切除腺样体,用相应的荧光抗体标记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儿童腺样体中的淋巴细胞水平.结果 在HA/OME组中,淋巴细胞亚群CD3+CD4+T细胞(8.97%)、CD3+CD8+T细胞(4.27%)、CD3+CD8+Fas+T细胞(1.24%)、CD19+Fas+B细胞(3.23%)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HA组CD3+CD4+T细胞(6.37%)、CD3+CD8+T细胞(3.61%)、CD3+CD8+Fas+T细胞(0.80%)、CD19+Fas+B细胞(2.68%)所占比例.在HA/OME组中CD3+CD4+CD69+T细胞(1.29%)、CD3+CD4+HLA-DR+T细胞(0.61%)、CD3+CD8+CD69+T细胞(1.39%)、CD3+CD8+HLA-DR+T细胞(0.09%)、CD19+CD69+B细胞(2.07%)、CD19+CD62L+B细胞(0.21%)所占比例均显著低于HA组的CD3+CD4+CD69+T细胞(1.94%)、CD3+CD4+HLA-DR+T细胞(0.84%)、CD3+CD8+CD69+T细胞(2.08%)、CD3+CD8+HLA-DR+T细胞(0.18%)、CD19+CD69+B细胞(3.98%)、CD19+CD62L+B细胞(0.46%)占比.结论 肥大性腺样体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局部淋巴细胞比例改变,免疫功能失调,这可能与中耳炎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作者:柳荫;杨娜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通过干扰TGF-βRⅡ的表达,探讨TGF-βRⅡ对AngⅡ诱导GMC增殖的作用及对TGF-β1与psmad3表达的影响.方法 GMC转入荧光对照siRNA,6 h于荧光显微镜观察沉默效率.分别转入阴性对照siRNA与TGF-βRⅡsiRNA,24 h Western blot检测TGF-βRⅡ的表达.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AngⅡ组、siRNA阴性对照组(NC组)、TGF-βRⅡsiRNA干扰组(沉默组).除Con组外,AngⅡ刺激各组24 h,Western blot检验TGF-β1与psmad3的蛋白水平.CCK8试剂盒检测GMC增殖变化.结果 (1)转染TGF-βRⅡsiRNA后检测TGF-βRⅡ的蛋白水平表达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ngⅡ能刺激TGF-β1的表达,转染TGF-βRⅡsiRNA后,TGF-β1蛋白表达下降(P<0.05);(3)AngⅡ能促进smad3的磷酸化,转染TGF-βRⅡsiRNA后psmad3蛋白表达下降(P<0.05);(4)AngⅡ促进GMC增殖,转染TGF-βRⅡsiRNA后减轻AngⅡ的增殖作用(P<0.05).结论 AngⅡ刺激细胞增殖与TGF-β1表达及smad3的磷酸化有关,且依赖TGF-βRⅡ的表达.
作者:谢燕媚;任静;黄启丽;纪泽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住院患者中隐性糖尿病患者筛查方法的效率及经济效能.方法 通过电子病历选择合适的住院患者:要求成年人(年龄≥18周岁),因糖尿病住院的患者除外,排除半年内有过输血史者;利用患者血细胞计数常规检查的标本进行随机HbA1C的检测,以HbA1C的水平为诊断依据,筛查出隐性糖尿病患者.结果 共检测HbA1C 1012例,其中入院前已知糖尿病患者78例,从未诊断过糖尿病者934例;在这934例患者中,按照HbA1C≥6.5%(48 mmol/mol)作为诊断标准,共筛查出隐性糖尿病患者51例,住院患者中隐性糖尿病患病率约为5.46%,平均每筛查出一名隐性糖尿病患者花费1098元.结论 HbA1C作为一项方便、经济的筛查指标,可以显著提高糖尿病诊断效率;及时发现早期患者,从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的医疗支出.
作者:彭海林;金梅;钱锦;黄霞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快速康复外科(ERAS)对肝叶切除术患者的效果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 肝叶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ANH+ERAS组(AE组)和对照组(C组).均全麻下手术,C组常规输液;AE组行ANH,并应用ERAS.记录术中输液量、出血量、尿量及术后临床指标:排气及排便时间、进食全流质及住院时间.于麻醉诱导前(T1)、术毕即刻(T2)、术后1(T3)、3(T4)、7 d(T5)抽血检测:CD4+,CD8+,CD4+/CD8+,NK cell水平.结果 与T0比较,E组T2-3时点CD3+、CD4+及NK细胞指标下降,CD8上升.与E组比较,AE组无输异体血病例;术后临床指标时间均缩短;T2-3时点CD3+、CD4+、CD4+/CD8+及NK细胞升高,CD8+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H复合ERAS可减少肝叶切除术患者输注异体血,减轻对免疫功能的抑制,缩短术后住院时间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桥灵;刘洪珍;赖晓红;廖美娟;梁桦;欧伟明;伍辉萍;陈焕伟;邓斐文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技术在慢性肾脏病(CKD)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不同临床分期的CKD患者96例及健康志愿者(对照组)45例行VTQ检查,测量肾实质剪切波传播速度(SWV)并进行比较,分析CKD患者肾实质SWV测值与临床分期、肾小球滤过率(GFR)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病程分期进展、肾功能损害加重,肾实质SWV值逐渐减小.CKD组各期与对照组SWV的比较,对照组与CKD1期组(P=0.061)、CKD2期组与CKD3期组(P=0.238)、CKD4期组与CKD5期组(P=0.624)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两两比较,SWV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实质SWV值与CKD临床分期呈负显性相关(r=-0.65,P<0.001),即CKD分期越高,SWV值越低;SWV值与GFR呈正相关关系(r=0.73,P<0.001),即GFR越低,SWV值越低.结论 VTQ技术可以无创地反映肾实质的弹性变化,评价CKD患者肾功能损害程度,为CKD的临床分期提供了一种新的定量评估指标.
作者:杨焰;刘圆圆;徐婧;钟华;吕路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静息态低频振幅(ALFF)功能性磁共振及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在精神分裂症脑功能与结构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32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下脑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扫描及矢状位薄层T1加权数据采集;采用Rest1.8软件对患者组和对照组标准化后ALFF的脑图进行分析对比ALFF值差异;再通过对存在差异的ALFF异常脑区进行患者组和对照组的VBM灰质密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灰质密度图像差异;后结合ALFF及VBM结果,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功能及脑结构的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ALFF值显著增高(P<0.05)的脑区是右侧壳核、左侧眶额回延伸至左侧壳核和左侧背外侧额上回;ALFF值显著降低(P<0.05)的脑区是右侧颞下回、左侧扣带回后部、左侧角回.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灰质密度值减低(P<0.05)的脑区是左侧角回、右侧楔前叶延伸至左侧扣带回后部、右侧壳核、右侧颞下回、左侧眶额回延伸至左侧壳核、右侧内侧额上回;未发现患者组灰质密度增高脑区.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静息态下存在较广泛的异常活动脑区,且异常活动脑区的灰质密度普遍减低;该结果与精神分裂症谷氨酸假说中神经元受到广泛损伤,神经递质循环回路失控理论较为一致.
作者:谭志;陈武标;庞燕华;夏俊;罗树存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及其磷酸酶区域突变后对胃癌细胞AKT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分别转染野生型PTEN(wild-type PTEN,wtPTEN)质粒、脂质磷酸酶和蛋白磷酸酶活性均突变的PTEN-C124S质粒、仅脂质磷酸酶活性突变的PTEN-G129E质粒至AGS细胞和BGC-823细胞.血清饥饿过夜后予各组细胞加入胰岛素或者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刺激,后Western blot法检测AKT磷酸化水平.结果 胰岛素和rhEGF均能刺激细胞引起AKT磷酸化,过表达PTEN基因能抑制胰岛素或rhEGF刺激引起的AKT磷酸化(P<0.05),转入功能性突变体PTEN-C124S或PTEN-G129E对AKT磷酸化无抑制作用(P>0.05).结论 PTEN在胃癌细胞中能抑制胰岛素或rhEGF刺激引起的AKT磷酸化,其磷酸酶结构域N端第124或129位氨基酸发生点突变后无抑制作用.
作者:钟海兰;王桂良;文剑波 刊期: 2017年第14期
造血系统是指机体内制造血液的系统,包括造血器官和造血细胞.造血系统肿瘤包括各类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浆细胞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近年分子遗传学研究证实,造血系统肿瘤与某些基因密切相关.癌变的生物学基础是癌基因被激活或抑癌基因失活,细胞出现增殖和凋亡异常.与造血系统肿瘤密切相关的癌基因有pim-2、c-kit、BMI-1、ras、C-abl等.本研究从基因、染色体等分子层面进行分析,对各类肿瘤基因和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为肿瘤的发生、发展、转归和诊断、治疗、预防提供理论帮助.本文就造血系统相关肿瘤的研究如下.
作者:周小东;雷行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入选符合入选标准的AECOPD患者70例,根据痰细菌培养是否阳性将AECOPD患者分为2组:感染组和加重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SCOPD)患者35例设为对照组,收集入选者的一般资料,并完成肺功能、胸片、血常规、血清C反应蛋白(CRP)、SAA、血清白介素-6(IL-6)、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比较3组间SAA及相关指标的差异,分析SAA判别有无合并细菌感染的判别效率.结果 SAA在2组AECOPD患者中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并且感染组显著高于加重组;SAA判别有无合并细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82,当SAA取界值72.10 mg/L时,灵敏度为94.29%,特异度为65.71%.结论 SAA在AECOPD患者中显著升高,在合并细菌感染时升高更显著,是AECOPD非特异性炎症及判别有无合并细菌感染的有效生物标志物之一.
作者:黎艳聪;张杰斯;郭超文;袁健志;李付艺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β-arrestin2对小鼠肠炎进展的影响,并从肠上皮屏障功能方面探讨β-arrestin2作用机制.方法 用葡聚糖硫酸钠(DSS)制备小鼠急性肠炎模型,将实验对象分为3组:野生型对照(WT)组、野生型肠炎(WT+DSS)组和β-arrestin2-/-肠炎(KO+DSS)组.比较β-arrestin2在WT组和WT+DSS组结肠中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比较WT+DSS组和KO+DSS组的体重下降程度、疾病活动指数、脾脏重量、结肠长度及病理学表现、肠上皮FITC-D渗透率及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ZO-1)表达水平.结果 β-arrestin2在WT+DSS组小鼠结肠中的mRNA和蛋白水平高于WT组;相比于WT+DSS组,KO+DSS组体重下降程度小(P<0.05),疾病活动度轻(P<0.05),脾脏肿大和结肠缩短程度小,病理学评分更低(P=0.002),肠上皮渗透率更低(P=0.009),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表达水平更高,ZO-1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β-arrestin2可能通过破坏肠上皮屏障而促进小鼠肠炎.
作者:蔡丽婷;何琼;艾修云;陈振峰;智发朝 刊期: 201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