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特应性护理干预在急性心梗患者中的应用

孙丽

关键词:特应性护理干预, 急性心梗, 临床护理
摘要:随着近年来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日常生活中的工作压力也在不断增加,这也导致了一些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并且已经开始慢慢的趋于年轻化.特应性护理属于常规心内科护理的推出的一种全面人性化的临床护理措施,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根据患者自身特点进行相应的具体护理,通过特应性护理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护患之间的信任,从而使患者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帮助患者进行病情的恢复.本文为了能够研究护理急性心梗患者的佳方法,通过对某院收治的急性心梗病人进行特应性护理干预研究,从而为今后的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TST联合外痔切除术与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的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TST联合外痔切除术与混合痔外切内扎术在治疗Ⅲ、Ⅳ期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Ⅲ、Ⅳ期混合痔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行TST并外痔切除术,对照组行混合痔外切内扎术.结果 通过对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进行比较观察,表明TST联合外痔切除术具有一定的优势.结论 TST联合外痔切除术比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缪春山 刊期: 2018年第54期

  •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21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成无坏疽性胆囊炎组和坏疽性胆囊炎组,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肝硬化、糖尿病、体温、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AST、AKP、ALT、TBIL、等14个因素与坏疽性胆囊炎的关联性.结果 215例病例中有32例是坏疽性胆囊炎,占14.88%;单因素分析得出性别、年龄、肝硬化、糖尿病、白细胞计数、TBIL、ALT为坏疽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得出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糖尿病是坏疽性胆囊炎的独立因素.结论 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糖尿病是坏疽性胆囊炎主要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降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病死率发病率.

    作者:艾春 刊期: 2018年第54期

  • GND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对脑卒中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ND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对脑卒中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SD成年大鼠90只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30只,A组注射生理盐水,B组移植GND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C组移植神经干细胞,观察移植效果.结果 B组、C组大鼠脑损伤面积、mNSS评分均低于A组,且B组第1周脑损伤面积,第2、3周mNSS评分低于C组;B组缺血区域神经干细胞数量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大鼠利用GND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时,能够减轻神经损伤程度.

    作者:吴中华 刊期: 2018年第54期

  • 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围术期采用优质护理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围手术期中的作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3月我科室收治的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结局.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3.3%,对照组为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AS以及SDS自评量表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的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作者:袁慧 刊期: 2018年第54期

  •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彩超诊断价值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究彩超诊断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同时分析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不存在下肢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实施彩超诊断并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 彩超诊断后,观察组下肢血管病变检出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年龄、病程、TC、TG、FiB、HbAlC以及HcCRP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超对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较高的年龄、病程、TC、TG、FiB、HbAlC以及HcCRP等指标均属于影响因素.

    作者:赵晓静 刊期: 2018年第54期

  • 人性化护理服务在儿童健康体检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分析在儿童健康体检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行健康体检的儿童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儿童为一般护理方案儿童,观察组儿童为人性化护理方案儿童,比较两组儿童护理效果.结果 ①护理后两组儿童护理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儿童较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护理后两组儿童护理满意率比较,观察组较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童健康体检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改善儿童体检质量.

    作者:赵敏 刊期: 2018年第54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儿童浅Ⅱ度烧烫伤创面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儿童浅Ⅱ度烧、烫伤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8月我院烧伤科收诊的患儿30例(共计60个创面)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各30个创面),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采用V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与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7?d、14?d后创面愈合率分别为73.3%、86.7%,均高于对照组53.3%,63.3%,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治疗儿童浅Ⅱ度烧烫伤创面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李萌 刊期: 2018年第54期

  • 社区儿童基础免疫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究社区儿童基础免疫现状,分析影响社区儿童疫苗接种的因素.方法 以我社区2017年01月-2017年12月内居住的3017名儿童为研究对象,统计所有儿童的预防接种登记资料,计算社区儿童5种基本疫苗的接种率,并利用自制的社区儿童疫苗接种影响调查表对社区内随机抽取的100位家长进行调查,分析影响社区儿童疫苗接种的因素.结果 (1)社区儿童的5种基本疫苗接种率均高于95.00%,疫苗接种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2)影响社区儿童疫苗接种的因素主要包括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的接种认知、接种点的宣传情况、接种点的服务质量等,各影响因素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我社区的儿童疫苗接种率相对较高,但为了保证儿童健康生长,接种点应该加大接种宣传,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提高儿童家长的接种认知,以提升社区内儿童疫苗接种率.

    作者:李春凤;孟凡晶;周洪波 刊期: 2018年第54期

  • 社区居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针对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促进社区居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服务水平的提高,加强全民身体素质.方法 通过自制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市居民对于社区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服务的具体需求情况以及可能对其需求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详细记录.结果 根据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城市居民对于社区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方向主要为老年精神卫生、慢性病的预防与管理、更年期保健管理、疾病的后期康复治疗以及计划外免疫等等.而对社区居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服务需求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对慢性疾病患病情况知识以及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结论 结合此次调查结果,今后社区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服务应加强疾病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使居民对疾病健康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水平逐步提高,加强对于社区居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加强对社区居民的老年精神卫生、慢性病的预防与管理、更年期保健管理、疾病的后期康复治疗以及计划外免疫等方面的服务.结合当前社区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服务实际开展情况适当调整和完善预防保健服务收费标准以及城市社区医疗保险制度体系,以此促进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服务水平的提高.

    作者:芦学寿 刊期: 2018年第54期

  • 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理念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运用效果

    目的 评估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理念引入结直肠癌围术期护理中的运用成效.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1月因患结直肠癌而进入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43例与对比组41例,试验组在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理念的引导下予以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组予以常规化围手术期护理;记录且对照相关效果指标.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运动时间、进食时间、住院天数都显著短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不良反应出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围手术期对结直肠癌患者施行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护理,可有效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运用效果理想.

    作者:赵善平 刊期: 2018年第54期

  • 微创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探析

    目的 探究微创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行PTED,对照组行椎板开窗减压腰椎间盘切除术(FD).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和手术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0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而言,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更短、切口长度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且观察组术后6个月时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治疗LDH安全性高,能够取得理想的短期疗效,患者术后恢复快.

    作者:王晓云;王晓东;刘付军;董友 刊期: 2018年第54期

  • 急诊内科用于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 剖析急诊内科用于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为两组提供美托洛尔配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与常规对症治疗.同时观察两组的疗效与低钠血症、心源性水肿两种并发症发生率,并作记录分析.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达100%.经过比对,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使用美托洛尔配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的疗效较好,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较低.在临床治疗中可以加以宣传推广.

    作者:徐弋 刊期: 2018年第54期

  • 血液透析双级反渗透水处理系统系列故障维修

    本文主要就结合血液透析双级反渗透水处理系统系列故障,对其故障关联性方面合理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整改善后工作等内容合理阐述.

    作者:于德龙 刊期: 2018年第54期

  • 医院药品管理中的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的探讨

    目的 探讨医院药品管理中的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3月我院药品70种作为研究对象,对我院使用药品的情况进行有效分析,根据其中所出现的问题,给予相应的解决措施,加强药品管理,然后对前后药品管理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强化药品管理,药品问题发生率比改进前低,药品安全管理评分及质量管理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医院药品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较多,针对这些问题,给予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在此过程中加强药品管理,不仅能减少药品安全问题的出现,还能提高药品管理质量,进而提高药物安全性.

    作者:李席 刊期: 2018年第54期

  • 试论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临床护理

    目的 针对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的时间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取综合性的优质护理,一段时间后针对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62例对照组患者中,无效、有效、显效患者分别为16例、20例、26例,总有效率74.19%,并发症发生率为22.58%.而62例实验组患者中,无效、有效、显效患者分别2例、18例、42例,总有效率96.77%,并发症发生率为3.23%.结论 对于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既要做好常规的治疗措施,还要重视临床护理,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吴冬娅;薛敏 刊期: 2018年第54期

  • 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

    目的 浅析和探究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情况以及相关因素.结果 300例患者中有46例存在院内感染情况,感染发生率为15.33%,针对单因素,若患者符合有糖尿病、年龄在75及以上、住院时间不小于1个月、有吸烟史、有侵入性操作、心功能Ⅲ~Ⅳ级等任意一种条件,其院内感染的概率均明显高于不存在这些条件的患者;针对多因素,可知侵入性操作、吸烟史、年龄大、心功能Ⅲ~Ⅳ级、有糖尿病以及住院时间长等均是导致院内感染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 导致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因素是多样性的,且影响过程较复杂,因此需采取科学有效的临床措施,严格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丁迎华 刊期: 2018年第54期

  • 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自然早产的胎儿与干预性早产的胎儿的差异性进行临床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2月我院妇产科住院部收治的早产的孕产妇3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了自然早产的产妇有16例,干预性早产的产妇有22例,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产妇出现早产的原因,并对早产的胎儿的基本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早产发生率为3.4%.在自然早产的产妇有16例当中,没有进行常规产检是导致早产出现的重要原因,而胎膜早破和宫内感染是导致早产发生的病因.进行了干预性早产的产妇22例,妊娠期的疾病是导致导致早产发生的病因.对新生儿的对比观察发现,自然早产的新生儿体重、基本生命体征、存活率、发病率等均要差于干预性早产的新生儿,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 对产妇进行系统对的产期检查是有效避免早产和早产儿死亡的主要手段.

    作者:彭贤容 刊期: 2018年第54期

  • 潘生丁预防小白鼠实验性减压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和分析潘生丁预防小鼠减压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雄性小白鼠100只构建动物模型,将其随机分为用潘生丁组和对照组.将两组小白鼠进行增压和快速减压处理,建立减压病模型,观察小鼠体征并采集减压前后血样测定血小板计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用药组小鼠减压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更低,且用药组小鼠循环血小板计数减少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潘生丁在减少动物减压型气泡和抑制血小板凝聚方面有一定作用,为预防人体减压病药物的研制提供了动物实验依据,能否用于临床还需要今后的研究进行论证.

    作者:王瑞;王丽华 刊期: 2018年第54期

  • 儿科护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的 为了对医院儿科护理人员岗位任职能力进行全面评价,促进儿科护理管理工作全面化发展,方法 在构建过程中采用查阅文献、板结构式访谈和德尔菲专家函询法,进行儿科护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一二级指标的权重采用AHP分析法确定,然后通过专家评价分配法对其进行三级指标权重分配.结果 在儿科护理人员岗位的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当中,需要有四项一级指标,分别是专业知识,能力,技术以及综合素质.二级指标需要有40项,三级指标有40项.结论 通过以上方法所建立的儿科护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该体系当中各级指标当中,专家的意见比较集中,权重分配效果良好,通过进一步实验验证之后可以在儿科护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评价工作当中进行应用.

    作者:薛菲 刊期: 2018年第54期

  •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leak?syndrome,CLS)是临床常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该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本文将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作者:刘朝忠;钟声健 刊期: 2018年第54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