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期糖尿病胎盘组织hsa-miR95-5p、hsa-miR-548am-5p和hsa-miR-1246的表达及意义

李伟;胡宝春;龚照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 miRNA, 胰岛素信号通路
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胎盘组织微小RNA(miRNA)的表达,探讨miRNA在GD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GDM妇女和正常孕妇分娩后的胎盘组织,采用测序及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miRNA,利用数据库对miRNA靶基因进行分析。结果:GDM胎盘组织中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的有47种miRNA表达升高,5种表达降低。 qRT-PCR检测发现GDM组的hsa-miR-548am-5p、hsa-miR-95-5p明显升高(P <0.05);而hsa-miR-1246表达明显降低(P <0.05),与测序结果一致。部分miRNA靶基因可对PI3K等靶点发挥调节作用。结论:GDM发生时胎盘组织miRNA表达异常,多种差异表达的miRNA通过调节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多个关键靶点参与GDM的发病。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精神心理障碍在心内科住院患者中的表现

    目的:对本院近1年来开展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障碍共病(双心医学)的临床工作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提供双心共病患者的基本数据。方法: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21个月内住院治疗的863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统计病种分布情况和各病种的焦虑抑郁构成情况,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在全体患者中,焦虑、抑郁、焦虑/抑郁及焦虑合并抑郁发生率分别为38.6%、12.4%、51.0%、和7.9%。各病种中充血性心衰患者的抑郁发生率高,达24.6%;急性冠脉综合征、各种心律失常和高血压患者的焦虑发生率为39.6%~41.7%。无配偶、病程长、合并多种躯体疾病、心脏介入手术史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焦虑或抑郁的共同危险因素。结论:焦虑和抑郁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很常见,对于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心血管医生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达到双心同治。

    作者:张敏;李娜;杨军;郭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糖调节受损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IGF-1、IGFBP-3的水平

    目的:检测糖调节受损(IGR)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胰岛素水平、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等指标,旨在探讨IGF-1、IGFBP-3等指标与前列腺体积(P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年龄≥50岁的BPH患者109例,根据OGTT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56例、空腹血糖受损(IFG)组14例及糖耐量减低(IGT)组39例;测量各组人群常规生化指标、前列腺增生指标以及血清IGF-1、IGFBP-3浓度等。结果:3组患者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IGF-1、IGFBP-3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3组患者PV、前列腺特异抗原、生活质量评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 IFG组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NGT组(P′<0.017)和IGT组(P′<0.017);IGT组2 h血糖、2 h胰岛素高于NGT组(P′<0.017)及IFG组(P′<0.017);多元逐步回归分析,PV与FINS呈正相关,与IGF-1、IGFBP-3无关。结论:高血清胰岛素水平是IGR合并BPH患者前列腺增生进展的危险因素,血清IGF-1、IGFBP-3与BPH无相关性,需进一步研究阐明IGF-1、IGFBP-3在BPH的作用。

    作者:王兆鹏;李军;王淼;何杰;刘敏;王义围;周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基于易损斑块生物标志物预警模型的构建

    目的:分析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人胎盘生长因子(PLGF)、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新喋呤(Npt)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易损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疑似ACS患者90例,均行冠脉造影检查,术中据斑块形态分为稳定斑块(Ⅰ型斑块、Ⅲ型斑块),易损斑块(Ⅱ型斑块);所有患者术前常规测定血清SAA、PLGF、sCD40L、Npt及血脂水平,记录基线资料。利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变量,探索易损斑块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SAA、PLGF、sCD40L、Npt均为发生易损斑块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1.61、1.88、1.96和1.79。结论:对胸痛患者进行SAA、PLGF、sCD40L及Npt生化标志物检测,对于预测冠脉易损斑块、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永辉;王亚莎;方涛;牟鑫煜;邢晓春;张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随机临床试验研究(CONSORT声明)中关于文题、摘要、前言、其他信息的对照条目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飞秒激光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飞秒激光白内障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将8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47眼,对照组40例44眼。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飞秒激光前囊切开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超声乳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前囊切开直径、囊膜环形张力、囊膜大小和手术时间差异,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差异、人工晶状体偏移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前囊切开直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患者囊膜环形张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患者囊膜大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内内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且1年内人工晶状体偏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临床效果优异,可以改善手术效果并以此提高患者视力降低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雨霞;李乃洋;赵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十二指肠溃疡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溃疡(DU)对糜烂性胃炎患者胃黏膜肠化的影响。方法:纳入胃镜下表现为单纯糜烂性胃炎(EG)和糜烂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溃疡(EGDU)的患者,比较两者的临床表现、癌前病变的差异。结果:共纳入EG和EGDU连续患者7832和1224例,EGDU患者上腹痛、腹胀、反酸及上腹部烧灼感的比例均显著高于EG患者,P <0.05。 EGDU患者H. pylori感染率显著高于EG患者,92.9% vs.89.1%, P =0.000。EGDU发生肠化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EG,26.7% vs 46.7%,P =0.000。然而,2组间发生不典型增生的患者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EGDU发生肠化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EG,提示DU可能为肠化发生的保护因素。

    作者:洪军波;汪安江;祝荫;吕农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超前镇痛管理缓解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疼痛的效果

    目的:观察超前镇痛管理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单个椎体新鲜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患者共120例,采用随机分组单盲法将患者分为超前镇痛管理治疗组(帕瑞昔布组)和安慰剂治疗组(安慰剂组),以VAS评分法记录患者疼痛情况。分别用帕瑞昔布和安慰剂在患者入手术室前30 min静脉推注,记录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以高值为准。同时记录穿刺前及手术结束患者转为平卧位回到病房后共2个时点时,患者血压、心率的变化。评定患者对手术前后疼痛控制的满意度。于手术后48 h内观察记录患者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评定患者对手术前后疼痛控制的满意度。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穿刺前及手术结束患者转为平卧位回病房后2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不良反应及满意度比较帕瑞昔布组均优于安慰剂组。结论:术前常规疼痛护理干预加静脉推注帕瑞昔布可发挥超前镇痛效应,能减轻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降低疼痛评分,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了患者住院的满意度。

    作者:胡杏平;彭苑妮;张庆霞;何春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白细胞介素-4调控糖代谢相关基因LDH-A诱导前列腺癌细胞PC3的增殖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4( IL-4)对前列腺癌细胞糖代谢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IL-4处理前列腺癌细胞 PC3,利用 RT-qPCR、Western Blot、细胞增殖实验( CCK-8)以及乳酸测定实验,观察 IL-4对乳酸脱氢酶A(LDH-A)的变化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经过IL-4处理的前列腺癌细胞PC3,LDH-A的mRNA表达量(P <0.05)、蛋白表达量(P <0.05)明显升高,并促进PC3细胞的增殖(P <0.01)和乳酸产生(P <0.01)。结论:IL-4影响前列腺癌细胞的糖代谢,上调糖代谢相关基因LDH-A的表达,从而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

    作者:蔡志煅;陈果;付欣;叶剑恒;李博伟;江敏耀;钟惟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严重脓毒症患儿210例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研究严重脓毒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数据。方法:以入住本院急诊科PICU病房的210例严重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记录人口学特征、临床数据和细菌培养信息。结果:院内获得性感染108例(51.4%),常见感染部位均为肺部(47.2%),常见的培养菌种为鲍曼不动杆菌26株(16.8%)、肺炎克雷伯杆菌28株(18.1%)、葡萄球菌21株(13.5%)、大肠埃希菌13株(8.4%)、铜绿假单胞菌11株(7.1%)。结论:严重脓毒患者中,主要发生部位为肺部、胃肠道及腹腔、神经系统和血液;常见的培养菌种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作者:李灼;时珺;江涛;缪红军;喻文亮;梅小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344例女性产后1年内意外妊娠人工流产调查

    目的:提出更适合产后女性的避孕服务模式,弥补流产后关爱项目(PAC)对其宣教滞后的不足,以从根源减少产后意外妊娠人工流产,尤其是产后1年内。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来我院行人工流产的所有产后1年内女性的资料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产后1年内意外妊娠人工流产占同期人工流产的10.76%,占产后女性人工流产的19.98%,其中81.50%为高危流产;此次意外妊娠,未避孕者占56.10%,其中64.25%认为哺乳期或月经未规律时性生活少不会怀孕。绝大多数女性表示分娩医院没有对其进行系统避孕宣教并认为医院有必要进行。(2)年龄、职业、户籍、受教育程度、月收入、男方避孕态度,人流史均是产后1年内人流相关因素,男方避孕态度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医院应在女性孕期、分娩住院及产后复查的整个过程中均进行避孕宣教,产后1年内的避孕应作为宣教重点。此避孕服务模式将女性避孕宣教提前至孕产期接触医院期间,可大大减少产后意外妊娠人流,与PAC相辅相成,可全面提高我国女性生殖健康水平。

    作者:杨玉培;刘玉玲;郭沛沛;王文泽;芦红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NF-κB与IL-8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NF-κB信号通路关键调控因子NF-κB(P65)和IL-8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感染致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配对的胃癌和癌旁组织各42例,慢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组织各25例。分别通过病理组织学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各组H.pylori感染情况。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P65和IL-8 mRNA在各组胃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H.pylori阳性组胃组织中P65和IL-8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pylori阴性组(P <0.05),而且在H.pylori阳性组胃组织中,P65和IL-8 mRNA 的表达水平在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癌演变过程中呈递增趋势,胃癌组显著高于癌旁、慢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组(均P<0.05),且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均P<0.05)。结论:H.pylori慢性感染上调NF-κB信号通路P65和IL-8的表达,这可能是H.pylori激活NF-κB信号通路参与胃癌发生发展机制之一。

    作者:李彦;马欢;李媛;侯中英;战淑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特发性膜性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膜性肾病(MN)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的原因之一。其病理表现以肾小球基底膜外脏层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IC)形成伴肾小球基底膜(GBM)弥漫性增厚为特点。病因未明者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约占80%,另有20%是由感染、肿瘤、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称继发性膜性肾病(SMN)。近年来,国内外关于IMN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从鼠Heymann肾炎模型制备成功开始,先后发现了中性肽链内切酶(NEP)、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醛糖还原酶(A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2)、α-烯醇化酶及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等靶抗原。诸多文献均提出致病靶抗原、循环抗体、补体激活等在IMN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可能的机制为IgG与肾小球足细胞和(或)基底膜的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从而激活补体,导致滤过屏障受损引起蛋白尿等症状[1],现将其做一综述如下。

    作者:张晓婷;刘东伟;刘章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P13K/Akt信号通路及其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鼻咽癌是头颈部发病率较高且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很大的地域分布特点[1],东南亚国家发病率较高,在我国以华南地区居多[2]。研究[3]表明,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鼻咽癌的原发灶较为隐蔽,早期发病不明显,导致大多数确诊的鼻咽癌患者均已到中晚期。鼻咽癌的侵袭转移能力强,远端转移是鼻咽癌细胞的共性,也是其治疗失败的关键因素[4],目前多采用放化综合疗法对其进行治疗,但五年生存率仍只有34%~52%[5]。近年来发现,P13K/Akt信号传导通路与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通路的异常可导致正常细胞的恶性转化。增强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能力以及远端扩散的能力等。目前,在肿瘤治疗的靶向研究中,P13K/Akt信号传导通路正逐步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P13K/Akt信号传导通路及其在鼻咽癌中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作者:田忠;夏嫱;王新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偏于腹侧放置套管与传统放置套管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疗效比较

    目的:总结比较偏于腹侧放置套管与传统放置套管建立腹膜后腔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至2015年4月间29例患者应用偏于腹侧放置套管建立腹膜后腔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23例患者应用传统方法行后腹腔镜切开取石术,并进行比较。结果:应用偏于腹侧放置套管的29例患者均全部手术成功,应用传统方法的23例患者中有1例因腹膜后间隙粘连严重改为开放手术,其余全部成功。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8.4±12.2)、(86.3±21.2)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0.8±15.5)、(57.2±17.6)m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6±1.2)、(6.3±1.8)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偏于腹侧放置套管组术中术后无并发症;传统方法组2例因输尿管缝合不理想,出现尿漏。结论:偏于腹侧放置套管建立腹膜后腔较传统方法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术者操作更方便,手术效果更好。

    作者:黄喜健;吴定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单采减除白细胞治疗的护理

    目的:探讨采用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进行减除白细胞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采用COBE Spectra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对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实施减除白细胞治疗,治疗过程中动态调节白细胞分离界面、离心因子及白细胞采集泵流速,监测患者的心律、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防治低血钙反应,控制患者液体出、入量的相对平衡。结果:本研究对39例患者共进行了56次减除白细胞治疗,单次治疗运行时间(233.63±27.41)min,运转血量(12268.77±1978.25)mL,采集患者白细胞悬液容量(922.89±213.26) mL,治疗结束时增、减液体容量与患者总血容量的比值为(8.37±5.08)%,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钙反应者8例次(14.29%)。结论: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单采治疗运行过程中体外循环血量少,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一般较轻,容易防治。但减除白细胞治疗运行持续时间长,运转血量大,操作者的经验与减除白细胞治疗的效果密切相关。

    作者:刘兴玲;吴远军;吴勇;陈宝婵;李惠森;刘艳;吴月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新版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关于文献类型与载体标志代码的规定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可变剪接在LPS/TLR4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进展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是指因感染或非感染性因素导致机体多种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失控性释放,可导致全身多个重大器官出现功能障碍,如急性肺损伤(ALI)、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过度的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无疑成为了预防和治疗SIRS的“中心环节”[1-2]。LPS/TLR4信号通路作为SIRS炎性反应机制的代表,一直是SIRS研究的核心环节。目前国内外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转录水平,而转录后水平调控研究知之甚少。可变剪接是真核细胞转录后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方式,参与了人类90%以上基因表达的调控,贯穿细胞生命活动代谢的各个环节,包括炎症、肿瘤等[3-5]。近年来,随着可变剪接对LPS/TLR4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越发受到重视,将指导我们探索防治SIRS新思路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将为此进行综述。

    作者:陈泉;唐丹;王德明;肖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阿托品经鼻给药对早产儿眼底检查中眼心反射的影响

    目的:观察术前经鼻黏膜给予阿托品用于早产儿全麻下行眼底检查对眼心反射和唾液分泌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矫正胎龄(46±5)周拟行眼底检查的早产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C组。麻醉前5 min A组经鼻给予阿托品0.02 mg/kg,C组经鼻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5 min(T1)、检查开始时(T2)、检查开始后2 min(T3)、5 min(T4)、检查结束时(T5)患儿的心率、SpO2、体温及患儿离室时(T6)唾液分泌量及体温。记录两组患儿术中眼心反射例数、眼心反射时低心率。结果:A组心率T1明显快于T0时(P <0.01)。 A组眼心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 <0.01),且眼心反射时A组心率减慢百分数明显低于C组(P <0.05)。A组唾液分泌量明显少于C组(P <0.05)。结论:早产儿行全麻下眼底检查前,经鼻黏膜给予阿托品可降低眼心反射发生率及其心率减慢程度,减少唾液分泌量且起效迅速、给药方式便捷无痛苦。

    作者:闫红珊;姚兰;潘芳;冯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广西巴马地区长寿人群沉默信号调节蛋白6基因mRNA的表达

    目的:分析广西巴马有长寿家族史人群外周血沉默信号调节蛋白6(SIRT6)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探讨其与SIRT6基因多态性及其蛋白的关系。方法:选取广西巴马地区有长寿家族史者(长寿家族史组)137例(年龄30~106岁,男70例,女67例,汉族占6.57%,壮族和瑶族占93.43%),无长寿家族史者(无长寿家族史组)91例(年龄22~89岁,男51例,女40例,均为壮族和瑶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两组人群外周血SIRT6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长寿家族史组总体和女性人群外周血SIRT6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无长寿家族史组(P<0.05)。长寿家族史组SIRT6基因rs350846位点GG、C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携带者(GG、CG)的SIRT6 mRNA水平均高于无长寿家族史组(P<0.05)。长寿家族史组SIRT6 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中SIRT6蛋白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SIRT6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广西巴马人群家庭聚集性长寿相关,且G等位基因携带者的SIRT6 mRNA高表达更有利于长寿。

    作者:蒋梅玉;黄倩倩;施礼威;夏天龙;梁雪;何敏;张志勇;覃健;韦霄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请作者重视参考文献的准确性及正确的著录格式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