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与进展性卒中的相关性

姚涛;任明山;李淮玉

关键词:卒中, 炎症, 超敏C反应蛋白, 进展性卒中
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急性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与进展性卒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急性IS患者101例,测定患者入院24 h内和发病48、72 h血清Hs-CRP含量,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Hs-CRP持续增长组(n =35)和非持续增长组(n =66),完成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并通过多变量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出Hs-CRP持续增长可能的相关因素和进展性卒中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两组间Hs-CRP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 <0.001);Hs-CRP 持续增长组进展性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持续增长组(χ2=32.710,P <0.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1)入院血糖、白细胞计数、甘油三酯水平、入院时NIHSS 评分、24 h 内 Hs-CRP 是 Hs-CRP 持续增长的独立相关因素;(2)Hs-CRP 持续增长、入院 NIHSS 评分、糖尿病、肺部感染是进展性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S 急性期Hs-CRP 的持续增长是进展性卒中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失用症的分类及治疗研究现状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是目前世界公认的三大死因之一,脑卒中不仅引起偏瘫和各种神经受损症状,还可能导致认知障碍,而失用症是认知障碍中常见且容易被忽略的临床症状之一[1]。失用症的存在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回归社会能力[2]。目前,国内外对失用症理论见解和评估治疗方法仍较少[2-4],故对失用症分类、评定、治疗做一总结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王芹;陶静;刘斐雯;宋海燕;梁小凤;陈立典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在卫氏并殖吸虫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在卫氏并殖吸虫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卫氏并殖吸虫病的85位患者,其中胸肺型45例,肺外型40例(包括脑脊髓型5例、腹型16例、肝型15例、皮肤型4例),收集所有患者白细胞计数( WBC )、血小板计数( PLT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CV 值( RDW-CV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 EO%)、C 反应蛋白( CRP )和血清球蛋白( Glb ),同时收集39位健康体检者的 WBC、PLT、RDW-CV、EO%、CRP 和 Glb ,并按胸肺型组、肺外型组、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个分组中,胸肺型组和肺外型组所有实验室检查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均 P <0.001)。WBC、PLT、EO%、CRP 和 Glb 在胸肺型组和肺外型组中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胸肺型组 RDW-CV 值高于肺外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结论: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在卫氏并殖吸虫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为临床医生诊断和鉴别诊断卫氏并殖吸虫病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周腾坚;杜季梅;楼永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驱血带在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中的应用

    大隐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常见的疾病,目前治疗静脉曲张主要有激光治疗、硬化剂治疗及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是当前临床上有效的、公认的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效果较好,复发率低,但其治疗缺点为创伤大、手术及住院时间长,术中出血较多。我院采用术中使用驱血带配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剥脱方式治疗静脉曲张,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及住院时间缩短,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海庆;王旭;鉴涛;秦委委;许飞;辛振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冠心病药物涂层支架置入后再内皮化研究

    目的:探索冠心病患者药物涂层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置入1年后冠状动脉再内皮化特点,为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时程的制定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入院的冠心病支架置入后1年的患者,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的患者纳入本研究,观察支架置入处新生内膜增殖厚度,支架小梁内膜覆盖率等,考察药物涂层支架置入再内皮化的特点。结果:43例患者中的48枚支架,内膜覆盖率90.70%。轻/中/重内膜增殖程度的比例分别为19.92%、37.55%、42.53%。亚组分析,糖尿病组较非糖尿病组以及临床诊断为ACS者较稳定型心绞痛者内膜覆盖率更高,增生程度重。结论:DES置入1年后,绝大多数支架梁被内膜覆盖,但仍存在内皮化不全现象;糖尿病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可能是影响内皮化进程的因素。

    作者:罗明华;关怀敏;解金红;陈玉善;王贺;邱承杰;董文杰;宗永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芪苈强心胶囊对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芪苈强心胶囊对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芪苈强心胶囊和对照胶囊,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APN水平变化。结果: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患者AP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APN 水平随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增加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 >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治疗后两组患者 LVEDD、LVESD 均缩小,LVEF 增高,APN 水平下降,与安慰剂组比较,治疗组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能明显降低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患者APN水平,改善心功能。

    作者:陈昕;刘琦;刘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Mitraclip方法治疗二尖瓣返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的Meta分析

    目的:评估Mitraclip方法治疗二尖瓣返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检索电子数据库,纳入有关经皮修复二尖瓣返流治疗的临床试验。按照Meta 分析方法提取数据,用Revman 5.0软件对预后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共6篇临床试验文献(428例患者)纳入Meta分析。结果: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发现:Mitraclip方法治疗二尖瓣返流可以显著降低返流分级,减轻NYHA心功能分级,延长6 min 步行距离。随访超声心动图还发现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容积均减少(P <0.05)。然而,NT-pro BNP、左室收缩末内径及容积、左房容积等指标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为90.2%,治疗过程及短期随访的病死率约2.1%。结论:Mitraclip 治疗二尖瓣返流是安全可行的措施,尤其对于高手术风险的重度二尖瓣返流患者。该方法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低,可以减少瓣膜返流量,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活动耐量,逆转心脏重构,改善心功能。

    作者:韩丹;雷寒;黄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性质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 PDGF-D rs3809021、rs7950273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273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 IVUS )结果将粥样斑块分为稳定斑块组、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 PDGF-D rs3809021、rs7950273基因多态性及测序鉴定,并与112例正常者对照。结果:PDGF-D 基因rs3809021位点多态性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DGF-D 基因rs7950273位点中,携带C等位基因的基因型(CG + CC)可增加总体冠心病发病风险;易损斑块组患者的C等位基因频率分布高。结论: PDGF-D rs7950273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相关,C 等位基因使易损斑块的发生率增加,rs7950273位点C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的遗传易感基因。

    作者:刘相飞;陈玉东;高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颈动脉超声结合脂联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清脂联素( ADP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70例为脑梗死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通过颈动脉彩超检查和超声造影确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类型、级别。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ADP 和hs-CRP 水平。结果:(1)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病及吸烟史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2)梗死组患者血清 ADP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 hs-CRP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脑梗死患者中软斑块者血清 ADP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 hs-CRP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Ⅰ/Ⅱ斑块者血清ADP水平显著高于Ⅲ/Ⅳ斑块者而血清hs-CRP 水平显著低于Ⅲ/Ⅳ斑块者。结论:血清ADP与hs-CRP水平不仅与脑梗死相关,还与粥样动脉硬化程度及斑块稳定性存在密切关联。

    作者:王智明;李淮玉;李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复发性肝细胞性小肝癌超声造影强化模式量化分析

    目的:分析复发性肝细胞性小肝癌超声造影强化模式(CEUS)时间-强度曲线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将65例直径≤30 mm 复发性肝细胞性小肝癌患者分组,42例复发时间≤2年为B1组,23例复发时间>2年为 B2组,49例初发性肝细胞性小肝癌为 A 组,比较3组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 CEUS 增强表现的异同,应用 TIC 分析软件对病灶进行定量分析,比较3组时间-强度曲线异同。绘制 TIC 定量参数的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CEUS 3期增强表现:动脉期高增强B2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8);门脉期等增强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78);延迟期低增强B2组与A组及B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 P ′=0.005)。 TIC定量参数比较:降支减半时间B2组与A组及B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7, P ′=0.013);上升时间、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19, P =0.104, P =0.461);降支减半时间的曲线下面积0.841。结论:复发灶的强化模式与时间具有相关性,复发性肝细胞性小肝癌(>2年)CEUS强化模式不典型,CEUS应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从而为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真真;王绮;张延瑞;韩双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清Chemerin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血清Chemerin的水平变化,并探讨Chemerin对肺癌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42例肺癌患者,2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Chemerin水平。结果:肺癌组血清 Chemerin 水平[(2017.24±213.37)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68.26±124.63)ng/L](P <0.01)。血清Chemerin在肺癌中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血清Chemerin水平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348, P=0.016; r=0.434, P=0.003); TNM分期、淋巴结转移、Chemerin水平与生存率之间呈负相关(P<0.05或P<0.01);Chemerin水平和TNM分期是影响肺癌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hemerin是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判断肺癌转移和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作者:蔡岩;王大伟;郑伟;宫雪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用药指南联合干预措施对儿科呼吸道感染者合理用药的效果

    目的:探讨用药指南联合干预措施对某院儿科呼吸道感染患者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选取儿科2015年1-6月被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处方,根据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分析干预前与干预后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儿科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处方情况的指标干预后除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有所上升,其他指标均有所下降;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情况指标干预后除抗菌药物单联用药的处方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比例有所上升,其他指标均有所下降。结论:推行用药指南并联合行政干预措施对促进儿科呼吸道感染患者合理用药方面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

    作者:陈阳华;何暖坚;刘应波;伍建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Rho GTP酶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常见的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渐进性的认知和记忆的障碍和情志的异常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 AD 的标志性病理改变为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s)和由磷酸化的不溶性 tau 蛋白组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1]。 Rho GTP 酶家族主要包括RhoA、Rac1和Cdc42,均与神经发育密切相关,它们被认为是位于神经细胞膜表面受体信号通路的分子开关,对调节神经元的发育和轴突结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近年来,有文献报道Rho GTP酶和作为其重要的下游效应器之一的ROCK 与AD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这一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喻慎仪;张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姜黄挥发油对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增殖及侵袭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姜黄挥发油(TVO)对神经母细胞瘤SH-SY5Y 细胞株增殖及侵袭力的影响。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TVO(1.25~160 mg/L)行体外干预细胞,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160 mg/L TVO 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应用 Transwell 细胞侵袭试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随着TVO浓度的升高及干预时间的延长,SH-SY5Y细胞存活率逐渐减低(P <0.01),凋亡率逐渐增加;经160 mg/L TVO 的培养液培养12、24、48 h 后,其细胞迁移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随TVO浓度增高,细胞侵袭能力逐渐减弱(P <0.01),且当浓度达到160 mg/L 时,侵袭力与顺铂无明显差异。结论:TVO能有效地抑制SH-SY5Y细胞增殖及侵袭。

    作者:薛月萃;涂云华;叶振源;荣冬芸;昝雪娟;潘军玲;曹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显露喉返神经技术在困难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 RLN )损伤是甲状腺手术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轻则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重则危及患者生命。目前,大部分研究[1]认为在甲状腺手术中解剖显露RLN 可以降低RLN 损伤的发生率。但是,对于困难甲状腺手术,即巨大甲状腺肿、胸骨后甲状腺肿、位于甲状腺背侧的甲状腺肿物、甲状腺癌以及再次甲状腺手术等困难甲状腺手术的RLN损伤发生率仍然相对较高[2]。本文回顾436例困难甲状腺手术病例,分析困难甲状腺手术中 RLN 损伤的原因,总结 RLN 显露的方法及避免 RLN 损伤的措施。

    作者:刘威;吴珏堃;李梅;陈伟光;梁蓉;邱万寿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偏头痛对脑白质变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偏头痛对脑白质变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1日至2015年5月1日于本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偏头痛患者114例为偏头痛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6例为对照组。统计两组相关的临床资料和头颅MRI检查结果。参照SCHELTENS等的方法,对皮质下白质高信号影(DWMH)和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影(PVH)程度进行半定量。比较两组临床资料、DWMH、PVH 和大脑白质变性的半定量分数,统计偏头痛组1周内头痛发作次数及病程并采用Kendall′s Tau 相关检验分析偏头痛组脑白质变性分数与偏头痛发作次数及病程的关系。结果:偏头痛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血浆Fib、Hcy、LDL-C等水平、高脂血症发生率、吸烟率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偏头痛组 PVH分数、DWMH分数及大脑白质变性分数均提高(P <0.05)。偏头痛组发作次数及病程分别为(3.52±0.48)次和(5.25±2.67)年。 Kendall′s Tau 相关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偏头痛组发作次数及病程与脑白质变性分数均呈正相关(r =0.518,0.584,P <0.05)。结论:偏头痛患者常伴有脑白质变性,且其脑白质变性与发作次数及病程均相关,应尽早对偏头痛进行诊治,减少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从而预防其脑白质变性的发生。

    作者:杨映珊;邱少雄;黄江玲;许淑月;陈少贤;邱惠玉;杨潮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未分化多形性肉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51例

    目的:探讨未分化多形性肉瘤( UPS )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UPS 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20例仅行 CT 检查,11例仅行 MRI 检查,9例仅行 X 线检查,5例行 CT+MRI+X 线检查,6例行 MRI + X 线检查。结果:51例 UPS 中,位于四肢及皮下软组织31例,肝脏4例,腹膜后、肾脏及骨盆各2例,肠系膜、甲状腺、盆腔、脾脏、胃底贲门、上颌窦、肺部、下颌骨、肋骨及椎体各1例。经 CT 检查的25例肿瘤平扫呈等或低密度,密度多不均匀,其中18例见囊变坏死,1例见钙化。经 MRI 检查的22例肿瘤在 T1WI 上主要呈等或低信号, T2WI 上呈高或混杂信号, DWI上呈高信号,其中伴囊变坏死15例,出血4例,5例 T2WI 上显示低信号分隔样结构。经 X 线检查的20例肿瘤绝大多数位于四肢长管状骨,主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部分呈膨胀性骨质破坏并软组织肿块形成,骨膜反应少见。结论:虽然 UPS 缺乏特征性影像表现,误诊率高,但综合 CT 、MRI 及 X 线影像学表现能够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陈涛;严静东;雷贞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糖尿病足患者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患者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患者健康问卷的抑郁症状群分量表( PHQ-9)评估空军总医院的110例 DF患者的抑郁情况,收集和分析 DF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实验室结果等,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DF 患者抑郁率为47.3%。蚁行感( OR =23.401, P =0.009)及腹泻与便秘交替(OR =6.901, P =0.017)是DF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医疗保险(OR =0.217, P =0.007)是保护因素。结论:蚁行感、腹泻与便秘交替、无医疗保险对于预测DF患者的抑郁发生有一定价值。

    作者:朱潇潇;刘一苇;霍瑞婷;关小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基于“健脾益气”思想运用小儿推拿及中药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的随机多中心临床研究

    目的:临床观察并验证基于“健脾益气”思想运用小儿推拿及中药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的优势。方法:此项目研究采取广州、深圳、佛山三地大样本,前瞻性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案,将500例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推拿组、中药组、推药组、西药组4个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并在治疗前后采用厌食症状体征积分量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疗效标准并结合血红蛋白、微量元素血锌测定进行疗效综合分析。结果:各组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疗效中,推药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其余3组(均P <0.05)。血红蛋白、微量元素血锌的测定结果中,4组均有改善(均 P <0.01),推药组明显优于推拿组、中药组、西药组(均P <0.05)。结论:“健脾益气”小儿推拿套路结合中药验方方案治疗小儿厌食症效果显著,且体现出明显的优势。

    作者:吴强;邵瑛;唐纯志;金炳旭;崔韶阳;刘振寰;洪文扬;何煜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开放手术与腔内修复术治疗复杂性B型主动脉夹层的远期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开放性手术(OSP)与胸部血管腔内修复术(TEVAR)在治疗复杂性B型主动脉夹层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我院治疗的复杂性 B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18例(OSP 45例和TEVAR 73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患者远期生存率,并采用COX 回归分析影响术后远期生存的因素。结果:与OSP组相比,TEVAR组患者年龄更大、女性患者多、手术时间短,差异具有显著性(均 P <0.05);远期生存效益两组治疗方式间无明显差异(P >0.05);术前合并难治性高血压(P =0.021, OR =11.1,95%CI:1.428~86.372)以及术前主动脉总体直径>55 mm(P =0.001,OR =4.5,95%CI:1.842~11.346)是影响远期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论:与开放性手术相比,TEVAR治疗复杂性B型主动脉夹层手术远期生存率没有显示出明显优势;难治性高血压和主动脉直径作为远期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提示治疗前后均应重视对血压的控制和腔内修复技术的选择。

    作者:朱岩;刘建民;翟水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电子输尿管软镜与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比较

    目的:比较电子输尿管软镜与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手术治疗105例肾结石患者,其中电子输尿管软镜碎石术(A组)53例,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B组)52例,比较两种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上的差异。结果:A、B组在年龄、性别、结石直径、结石表面积、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并发症上没有明显的差异。 A、B组在术中出血、平均住院时间上具有差异性。结论:电子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20 mm左右肾结石在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上与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相当,但在术中出血、平均住院日上优于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可以作为20 mm左右肾结石治疗的首选。

    作者:邓青富;姜睿;裴利军;朱永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