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侧支循环的建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张岐平;陈英道;李育英;李海宁;梁炳松;李健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侧支循环, 神经功能,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侧支循环的建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全脑血管造影术评估2012年6月至2015年4月在梧州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侧支循环开放的特点,并分析侧支循环开放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结果:(1)有侧支循环组和无侧支循环组对神经功能缺损影响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一级侧支循环和二级侧支循环对神经功能缺损影响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经治疗后,后交通动脉开放、前软脑膜动脉开放、后软脑膜动脉开放及联合开放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90 d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改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前交通动脉开放、眼动脉开放及无侧支循环形成患者14、90 d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不明显,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1)有侧支循环开放患者的入院时神经功能较无侧支循环好,而侧支循环的分级对患者的入院时神经功能未见明显影响;(2)有侧支循环开放的患者预后较无侧支循环开放患者明显改善,侧支循环开放的类型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骨髓基质细胞在白血病造血微环境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s)起源于胚胎发育的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 MSCs ),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是造血微环境重要的组成成份[1]。 BMSCs 特异性表达 CD73、CD105、CD44、CD29和CD90,不表达CD34、CD45、CD14、CD31和vWF[2]。骨髓基质细胞通过与造血干细胞( hematopietic stem cells , HSC)直接接触以及通过分泌细胞因子(GM-CSF、G-CSF、M-CSF、SCF、ILlβ、IL-6、IL-7、IL-8、IL-11、白血病抑制因子(LIF)、β型转化生长因子(TGF-β)等)、黏附分子(VCAM-1/VAL-4、CD44、L-/P-/E-选择素等)在造血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BMSCs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调控HSC维持在静止状态以及其增殖和分化。目前已知的通路包括BMPs、NOTCH、kitL/c-kit、CXCL12/CXCR4轴,其中CXCL12/CXCR4轴在BMSCs与HSC的相互作用中起关键作用[3],新发现Rac GTP、GS信号、Wnt信号通路以及一种参与神经肌肉接头的蛋白多糖也参与了BMSCs对HSC的调节[4]。BMSCs在正常造血微环境中的作用研究日渐增多,尤其是有关白血病造血微环境中BMSCs的作用的研究,已成为白血病生物特性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白血病造血微环境中BMSCs对白血病生物特性的影响,尤其是对白血病细胞增殖、迁移、耐药性等生物特性的调节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汪剑丽;郝思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广西汉族人群Toll样受体2(597T/C)基因多态性与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关系

    目的:研究TLR2(Toll-like receptor2)基因-597T/C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广西汉族人群原发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V)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筛选110例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病例组)和200例健康对照人群(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血清相关指标的检测,并使用PCR-RFLP方法对TLR2-597T/C位点进行分析。结果:(1)110例AAV患者TLR2597T/C存在3种基因型,TT、TC及CC 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4.55%、40.00%、5.45%,T和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4.55%、25.45%;200例健康人TT、TC及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6.00%、40.50%、3.50%,T和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6.25%、23.75%;两者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AAV组3种基因型间蛋白尿发生率、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病理资料分析显示AAV组3种基因型小血管炎活动指数及慢性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广西汉族人群中,TLR2-597T/C多态性可能与其蛋白尿发生率、血红蛋白水平具有相关性,但可能与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遗传易感性不相关。

    作者:韦素珍;薛超;廖蕴华;赖彦妃;吴春香;何林檩;龚爱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BTE Primus RS训练联合Maitland手法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

    创伤性关节炎(traumatic arthritis, TA)[1]是骨科临床常见疾病,多继发于骨折或创伤后,又称为外伤性关节炎、损伤性骨关节炎。临床上踝关节TA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以及步行能力受限等临床症状。国内外有报道[2-3]注射玻璃酸钠能够持续缓解疼痛,并改善踝关节功能。亦有进行手术治疗晚期踝关节TA[4]取得良好疗效的报道。目前针对踝关节TA的保守治疗包括休息、制动、理疗、关节活动度训练、镇痛药、辅助器训练以及中药熏洗等[5]。BTE Primus RS通过协同训练以及视觉反馈信息的输入,增强了关节控制能力,可以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在长期疗效的维持方面有着显著效果[6],另有研究[7]表明Maitland手法可改善创伤性关节炎的功能。而BTE PrimusRS训练联合Maitland手法治疗踝关节TA患者则未见报道。本研究联合采用BTE Primus RS训练及Maitland手法治疗踝关节TA患者,发现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新春;何星飞;梁成盼;张秀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白细胞介素-1β在获得性耐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的肺癌H460迁移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高水平IL-1β和获得性耐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肺癌H460细胞迁移的相互作用。方法:通过RT-PCR,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460-TR和野生型H4608(H460-WT)中IL-1β的水平;通过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通过对H460细胞施加或不施加IL-1或者IL-1R的拮抗剂检测人重组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 PI3K/Akt )的迁徙范围和活性。结果:在条件培养基中的H460-TR细胞的迁徙能力和其IL-1β水平高于H460-WT细胞。肺癌H460细胞的迁徙徙能力和Akt活性和IL-1β水平一致。结论:癌症细胞中IL-1β的显著升高与H460-TR的高迁徙能力以及Akt活性是相互关联的。 Akt信号是IL-1β的下游通路,IL-1β可能可以作为转移性肺癌的药物作用靶点。

    作者:朱郇悯;汤娟娟;季小芳;温镇成;高志岩;李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5+3+X”规范化培训医师与研究生联合培养改革的探讨

    当前,随着医学科学的高速发展,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也不断加快,中国传统的院校教育与继续教育两段式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也逐步过渡到国际通行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夏欧东;舒繁;陈爱华;郑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泡沫敷料预防ICU无创机械通气患者鼻面部压疮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泡沫敷料预防无创机械通气患者鼻面部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入住我科使用无创机械通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泡沫敷料进行局部皮肤保护,对照组采用纱布进行皮肤保护,对比两组患者观察部位压疮发生率、严重程度及患者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压疮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舒适度明显提高。结论:泡沫敷料能有效预防无创机械通气患者鼻面部压疮的发生,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陈瑞平;王玉丽;齐燕辉;李晓君;冯文超;王春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ADAM33基因Q-1、T2位点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汉族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探究新疆哈萨克族、汉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ADAM33基因Q-1、T2位点的相关性。方法:提取外周血标本DNA,运用SNaPshot SNP分型技术检测ADAM33基因多态性。结果:哈族两组间相比,Q-1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哈族、汉族ADAM33基因Q-1位点各基因型的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哈萨克族Q-1位点突变纯合子AA基因型、汉族杂合子GA基因型较GG基因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两民族病例组及对照组的比较中,T2位点基因型和Q-1、T2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病例组T2位点各基因型间肺功能相关指标FEV1预计值、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疆哈萨克族及汉族ADAM33基因Q-1位点与COPD易感性可能有关。

    作者:王莎莎;关键;王珊;程芳娟;任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复发性脑梗死患者326例,根据入院72 h内是否发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END组66例和非END组26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并根据脑血管检查结果,判断血管病变情况。结果:(1)单因素分析示,END组较非END组总胆固醇水平升高(P <0.05),吸烟、责任血管闭塞、早发卒中相关性肺炎及低钠血症的比例均显著升高(均P <0.05);(2)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责任血管闭塞(OR =2.137,95%CI 1.093~4.181)、早发卒中相关性肺炎(OR =2.001,95%CI 1.023~3.912)及低钠血症(OR =2.467,95%CI 1.217~5.000)是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结论:责任血管闭塞、早发卒中相关性肺炎、低钠血症可作为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预测指标。

    作者:张瑜;程曼;姚源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心脏停搏患者的目标温度管理技术

    在临床中使用低温技术可以追溯到古代,希波克拉底就曾经建议用冰雪包裹患者受伤部位以减少局部伤口出血。低温临床试验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大多采用深度低温(30℃或更低),但由于其优势尚不明确且副作用多,人们很快就终止了临床试验。在80年代进行的动物试验研究表明,轻度低温(32~35℃)可以带来一些益处,这使得人们重新对低温技术有了兴趣。现在人们公认,心脏停搏患者复苏成功后会继发严重的脑功能损伤。这些损伤不仅发生在心脏停搏阶段,同样发生在再灌注期间。大脑是耗氧量极高的器官之一,低温可以减慢代谢率,从而减少大脑对氧的消耗。大多数研究[1]表明,心脏停搏患者在复苏后应用目标温度管理技术是一项有效的神经保护措施。目标温度管理的作用机制复杂,至今仍未完全明确。高热的机制也有待进一步明确,人们提出如下几点机制,包含内源性儿茶酚胺增加使机体产热增加、血管收缩时散热减少或体内热量重新分布等。中风患者高热是由于下丘脑前部损害造成体温调节机制失调而造成的中枢性高热。心肺复苏术后继发感染是产生高热的另一原因,而感染多继发于心肺复苏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吸入性肺炎或肠道细菌和毒素易位。另一作用机制是再灌注期间氧自由基的产生,高热阶段氧自由基增加4~5倍。高热通过消耗皮层及皮层下ATP和改变腺苷能量来改变大脑新陈代谢。再灌注后应用目标温度管理可以改善神经系统预后,低体温可以降低脑氧代谢率(CMRO2),脑部温度>28℃时,体温每降低1℃,脑氧代谢降低6%,对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脑功能恢复有明显益处[2-3]。因此目标温度管理能够削弱继发性级联事件以及防止或减少继发性损害的影响[4],是可以改善病死率和神经预后的较好的治疗选择[5]。2015年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指出,所有在心脏停搏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成年昏迷患者都应采取目标温度管理[6],因此目标温度管理也成为重症监护室针对恢复自主循环患者治疗的一部分[7]。

    作者:张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右美托咪定上调低氧诱导因子-1α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2O2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H2O2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体外培养HK-2细胞分为4组(n =24):正常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H2O2损伤组、H2O2损伤+右美托咪定组。各组采用MTS法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测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蛋白的表达水平。处理因素:PI3K通路抑制剂LY294002、右美托咪定及H2O2刺激损伤,排列组合分成8组处理细胞,分别测定HIF-1α、Bcl-2及Bax蛋白水平及细胞活力。结果:右美托咪定可上调H2O2损伤HK-2细胞的HIF-1α、Bcl-2的蛋白水平,从而改善细胞活力及减少细胞凋亡率,且上述作用可被PI3K抑制剂LY294002逆转。结论:右美托咪定可能兴奋PI3K/Akt/mTOR通路,上调HIF-1α蛋白水平对体外HK-2细胞H2O2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建波;王晓俏;邱小弟;阮林;黄焕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肺部炎症以及氧化应激标志物变化趋势

    目的:分析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术(AOLT)后肺部组织学以及相关的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趋势。方法:30只SD大鼠分为sham组(5只)以及AOLT组(25只)。对术后肺部组织学以及相关炎症因子以及氧化应激标记物进行检测。结果:(1)与sham组相比,AOLT组肺部出现明显的病理学损伤,并且在术后8 h达到峰值,术后24~48 h恢复到sham组术后水平;(2)肺组织中TNF-α,IL-1β, IL-6和IL-8相对表达量在术后8 h到达峰值,而后在24~48 h降到sham组术后水平;(3)氧化应激指标MDA和H2O2的相对表达量也呈现出和组织炎症因子一致的变化趋势,而SOD则在术后开始下降,于8 h低,后开始上升。结论:大鼠AOLT术后的肺部组织学以及相应的炎症因子以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变化趋势是相符的。

    作者:朱茜茜;黄菲;张奕涵;姚伟锋;蔡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侧支循环的建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侧支循环的建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全脑血管造影术评估2012年6月至2015年4月在梧州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侧支循环开放的特点,并分析侧支循环开放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结果:(1)有侧支循环组和无侧支循环组对神经功能缺损影响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一级侧支循环和二级侧支循环对神经功能缺损影响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经治疗后,后交通动脉开放、前软脑膜动脉开放、后软脑膜动脉开放及联合开放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90 d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改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前交通动脉开放、眼动脉开放及无侧支循环形成患者14、90 d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不明显,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1)有侧支循环开放患者的入院时神经功能较无侧支循环好,而侧支循环的分级对患者的入院时神经功能未见明显影响;(2)有侧支循环开放的患者预后较无侧支循环开放患者明显改善,侧支循环开放的类型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岐平;陈英道;李育英;李海宁;梁炳松;李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血清人附睾蛋白E4、CA125、CA199联合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HE4)、CA125和CA199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1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A组)与82例子宫良性疾病患者(B组),检测血清HE4、CA125和CA199水平,比较不同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结果:A组血清HE4、CA125、CA199水平、阳性率均显著高于B组(P <0.05)。 A组血清HE4的阳性率高,B组无HE4阳性患者。联合检测以HE4+ CA125+ CA199灵敏度、准确度高,分别为94.9%、92.5%。 HE4、CA125和CA199水平及阳性率随FIGO分期均呈增高趋势(P <0.05),且各期HE4阳性率均高于CA125、CA199阳性率(P <0.05)。结论:HE4可用于鉴别子宫良恶性疾病,且较CA125、CA199对子宫内膜癌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测HE4、CA125、CA199在鉴别子宫良恶性疾病基础上,提高子宫内膜癌诊断的阳性率、准确度。

    作者:张智;陈红霞;徐晓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技术探讨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发病机制

    目的: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障碍(USN)患者及非USN患者进行对比研究,观察两组患者大脑功能连接变化,初步探讨USN患者功能连接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8例USN患者(USN组)及8例无USN的患者(对照组),收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数据,采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USN组患者额顶网络与左额、颞叶等脑区功能连接升高,与右扣带回、楔前叶、颞中/前回等脑区功能连接降低,且与行为学量表分数高度相关。结论:脑区之间功能连接的异常可能与USN有关,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脑卒中后USN的发病机制。

    作者:王芹;陶静;刘斐雯;宋海燕;梁小凤;陈立典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脐带血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早在20世纪20年代,ENDE等[1]就首次报道了脐带血干细胞移植(umbilical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 UCBT)。近年来,随着研究越来越深入,发现脐带血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更新能力强等诸多优点,可诱导分化成多样种子细胞应用于组织工程及代谢性疾病等临床疾病的治疗中,临床价值巨大。本人主要就脐带血干细胞的相关细胞特性以及目前临床上对于脐带血干细胞的新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鲁斌;王岩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丁苯酞联合山楂叶总黄酮治疗老年脑梗死的疗效及对外周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山楂叶总黄酮治疗老年脑梗死的疗效及对外周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8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根据用药不同分为丁苯酞组和联合用药组各43例。丁苯酞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恩必普)进行治疗,联合用药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山楂叶总黄酮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联合用药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临床疗效较丁苯酞组患者改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 =5.1482,P <0.01;字2=4.0737, P <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均P <0.01),且联合用药组TG、TC及LDL-C水平的降低更为显著,而HDL-C水平的升高更为显著(分别t =3.1284、3.5243、2.0431、2.2239,P <0.05或P <0.01);同时,联合用药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好转情况明显优于丁苯酞组,NSE水平降低也更为显著(分别字2=3.9025,P <0.05;t =5.1482,P <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联合山楂叶总黄酮治疗中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减轻患者的神经损伤,逆转大脑中动脉狭窄,不良反应轻微,而且能够有效降低NSE蛋白表达水平,能够为患者病情的治疗提供参考,也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效果评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进玲;唐树芝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乳腺单纯型黏液腺癌超声特征及误诊分析

    目的:分析乳腺单纯型黏液腺癌的声像图特征,探讨乳腺单纯型黏液腺癌的超声诊断价值及其误诊原因。方法:选择2005年5月至2015年5月经手术、病理确诊为乳腺单纯型黏液腺癌53例患者,分析其超声图像特征及组织病理学。结果:53例乳腺单纯型黏液腺癌患者,超声诊断符合率77.4%,误诊率为22.6%(其中6例误诊叶状肿瘤,5例误诊纤维腺瘤、1例为腺瘤样增生),乳腺单纯型黏液腺癌声像图上具有一定特征:病灶边缘局限、后方回声增强、内部可见片状无回声区及稍强回声光带、弹性(UE)评分低、钙化不明显及无明显浸润性生长的征象。与乳腺良性肿瘤超声特征相似,这与其独特病理相关,是超声误诊的主要原因。结论:正确认识乳腺单纯型黏液腺癌声像图及弹性成像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避免误诊,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妙珊;裴书芳;王满立;甘科红;陈越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经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探讨经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aSMA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CTA证实的aSMAT患者,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58~78岁,平均(68.7±7.9)岁,发病时间10~20 h,平均(13.5±3.7) h。在肠系膜上动脉内留置导管行接触溶栓治疗。术后给予抗血小板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施行经导管接触溶栓。尿激酶用量170~290万单位,平均(238.5±41.4)万单位,溶栓时间2~4 d,平均(3.1±0.6) d。7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复通,无充盈缺损,腹痛症状消失。1例在溶栓过程中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死亡。1例患者在溶栓过程中排黑便,余患者未见出血性并发症。结论:经导管接触溶栓能够快速溶解血栓,并发症少,是治疗aSMAT的有效手段。

    作者:董嘉尧;朱桥华;周成宇;黄维;黄江远;于新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继发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脑组织病变部位的关系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继发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与脑组织病变部位的关系。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6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6例患者继发MCI,27例患者认知功能正常,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不同病变部位对于患者继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背侧丘脑、左半球额叶、左半球枕叶、脑白质病变、多发病灶共5项自变量进入回归模型(P <0.05)。结论:位于背侧丘脑、左半球额叶、左半球枕叶的脑组织病变及脑白质病变、多发病灶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继发MCI的危险因素,应及时予以临床干预。

    作者:徐丽丽;王云甫;王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CD62P、CD54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是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的一种常见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阵发性喘息、气促,听诊可闻及哮鸣音及细湿啰音。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是引起毛支常见的病原。CD62P(P-选择素)和CD54,均属于黏附分子家族,二者在多种疾病如哮喘、HBV感染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1-2]。但目前对于二者在毛支发病中的作用报道较少,本文就RSV感染所致毛支患儿外周血中黏附分子CD62P、CD54的表达进行测定,以探讨二者与毛支的发病过程及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

    作者:张艳;王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