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鑫;黄浙勇;王齐兵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CT(HRCT)肺气肿定量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症状评分等指标的相关性,探讨HRCT肺气肿定量在慢阻肺患者临床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稳定期慢阻肺患者78例,进行HRCT检查,测定肺气肿组织占全肺的比例(LAA%),分析LAA%与肺功能指标、支气管舒张试验反应性、mMRC 评分、CAT 评分及6分钟步行距离(6MWD)的关系。结果: LAA%与 FEV1/FVC、DLCO%pred 负相关,相关系数γ分别为-0.759、-0.589(均 P <0.01)。 LAA%与 mMRC 评分正相关(r =0.342,P <0.01),与6MWD负相关(r =-0.365,P <0.01)。 LAA%与支气管舒张试验指标(⊿FVC、⊿FVC%、⊿FEV1、⊿FEV1%)不存在相关性(P >0.05)。结论: HRCT肺气肿定量指标与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指标及运动耐量相关。结合HRCT早期识别肺气肿,评价疾病的严重程度,以控制疾病的危险因素,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攀;于化鹏;樊慧珍;吴树瀚;刘洁露;方泽葵;阎超群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改进一种新型髌骨导向器,并通过实验研究行对该导向器的应用前景进行评价分析。方法:力学实验方面,利用生物力学机对两代髌骨导向器进行拉力测试,分析在相同张力下二者间的形变差异;在尸体实验中,截取无病变新鲜冰冻尸体上膝关节20个,建立髌骨横行骨折模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用2代导向器,对照组不用导向器,对其临床应用前景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在实验研究中,相同张力下,一代髌骨骨折导向器位移大于二代髌骨骨折导向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提高置针位置准确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髌骨骨折克氏针导向器设计合理,可以提高手术操作准确性,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具有临床应用前景,且新一代改良髌骨导向器效果更佳。
作者:刘子豪;赵文;申庆民;王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筛选鉴定口腔扁平苔藓(OLP)治疗前后唾液中的差异蛋白,探讨化湿行瘀清热方剂对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差异蛋白的影响。方法:收集OLP患者化湿行瘀清热方剂治疗前后的唾液,提取唾液总蛋白,应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筛选鉴定差异蛋白,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差异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筛选鉴定出OLP患者化湿行瘀清热方剂治疗前后6种差异蛋白:分泌型IgA、血清白蛋白、IgM、唾液淀粉酶、碳酸酐酶6、锌α2糖蛋白。 OLP 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唾液中 IgA 表达量升高,血清白蛋白、IgM、碳酸酐酶6 和锌α2糖蛋白治疗后较治疗前表达量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OLP患者化湿行瘀清热方剂治疗前后唾液中存在差异蛋白,并可能在OLP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刘铁军;张杨杨;刘健;张梅洁;许彦枝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目前冠心病小血管病变越来越常见,然而相对于普通血管病变,小血管病变经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的再狭窄率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药物洗脱球囊(DEB)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在小血管病变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临床研究较少,研究结果也存在差异。本文就DEB在小血管病变中的应用进行系统综述。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s.gov、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查找有关 DEB 治疗小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同时对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手检纳入。按照制定的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结果:纳入PICCOLETO研究、BELLO研究、PEPCAD I研究、The SeQuent Please Small Vessel‘PCB only’Registry 研究及The Spanish Multicenter Registry 研究等5项研究,它们采用 DEB 治疗的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分别为32.1%、4.4%(24个月随访时6.8%)、3.6%、11.9%、1.4%,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分别为35.7%、10.0%(24个月随访时14.8%)、4.7%、15.3%、2.9%。结论:DEB可作为小血管病变的有效治疗方式,但尚需更多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验证其有效性、安全性。
作者:刘鑫;黄浙勇;王齐兵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发生多重耐药(MDR)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分布,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ICU 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所有SAP患者的资料,χ2检验比较各种因素SAP发生MDR菌感染差异,再选P <0.0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MDR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原学分布。结果:352例脑卒中患者,发生SAP 183例,分离出病原菌247株,其中MDR菌193株(78.1%),MDR前5位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杆菌;MDR感染与住ICU时间大于7 d、严重意识障碍、晚发性肺炎和呼吸机通气时间大于7 d 4个因素有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DR发生率较高,住ICU时间大于7 d、严重意识障碍、晚发性肺炎和呼吸机通气时间大于7 d是重症监护病房SAP发生MDR感染的高危因素。
作者:温德良;李智博;温艺超;刘卫江;熊旭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伴主动脉瓣右冠瓣脱垂(AVP)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机对131例VSD患儿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期予心导管检查,根据AVP程度,两种检查各自分为4组:未脱垂组、轻度脱垂组、中度脱垂组、重度脱垂组。以心导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评估超声心动图诊断VSD伴主动脉瓣右冠瓣脱垂的可行性。结果:131例患者中,超声诊断“未脱垂组87例、轻度脱垂组14例、中度脱垂组12例、重度脱垂组18例”,经心导管造影检查验证,超声未脱垂组阳性率:44.8%;超声轻度脱垂组阳性率42.86%;超声中度右冠瓣脱垂组阳性率58.3%;超声重度AVP组阳性率83.3%。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评价膜周部VSD伴重度主动脉瓣右冠瓣脱垂,超声心动图对VSD伴轻度右冠瓣脱垂评价能力欠佳,需结合心导管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作者:王树杰;谢兆丰;李珊;李渝芬;谢育梅;张智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对脑梗死小鼠大脑高迁移率蛋白1(HMGB1)迁移的影响。方法:制备BMMNCs后植入模型;测定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NSS);测定梗死体积及相关蛋白表达量;观察HMGB1的迁移情况。结果:移植组mN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均较溶剂组减小;HMGB1表达高于溶剂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低于溶剂组;荧光显示小鼠HMGB1释放少于溶剂组。结论:移植BMMNCs抑制梗死小鼠神经元中HMGB1的释放。
作者:崔晓冰;王建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肌浆网Ca2+-ATP酶(SERCA2)对人气道平滑肌细胞(cells,HASMCs)表型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 HASMCs 并饥饿5 d 后进行分组,分别从显微镜下检测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actin、SERCA2及ERK通路蛋白的变化、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状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DGF 刺激后可诱导 HASMCs 收缩蛋白表达减少、增殖能力增加,TSG 可显著抑制其作用(P <0.01);PDGF 显著抑制 SERCA2并促进磷酸化 ERK 的表达(P <0.01),U0126显著抑制了上述效应(P <0.01)。结论:PDGF可能通过调节肌浆网Ca2+-ATP酶及ERK通路蛋白的表达诱导HASMCs表型转化。
作者:钟晓宏;程远雄;姚智慧;袁雅璐;曹静;赖文岩;蔡开灿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了解婴儿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75例胆汁淤积患儿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转归情况。结果:175例胆汁淤积患儿病因分析示胆道闭锁为42例,死亡19例,肝移植恢复良好4例,肝硬化等待肝移植8例,葛西手术后恢复良好 5例,失访6例;胆管发育不良2例均恢复良好;先天性胆管扩张2例均恢复良好。CMV感染29例均恢复良好。遗传代谢性疾病16例,其中Citrin 蛋白缺陷病13例,恢复良好10例,失访2例,死亡1例;酪氨酸血症3例,恢复良好1例,失访 1例,肝硬化等待肝移植1例。TPN相关性胆汁淤积4例均恢复良好。病因未明80例,恢复良好79例,失访1例。临床特点提示胆汁淤积性黄疸患儿常伴有粪便颜色改变、肝脾肿大等,常合并肺炎、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障碍等。结论:胆汁淤积性黄疸患儿病因较多,早期诊治,预后更好。
作者:周建利;周少明;程勇卫;朱忠生;蔡华波;代东伶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 ABCD3-I 评分在预测急性轻型卒中病情转归中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 ABCD、ABCD2、ABCD3、ABCD3-I与ESSEN评分标准对255例轻型卒中患者进行评分,记录性别、年龄、梗死部位、高血压、糖尿病、心脏及血管疾病、临床症状、责任颈动脉狭窄、DWI异常信号等与各评分相关的因素,并观察患者预后和早期加重的情况。结果:255例患者中,90 d内转归不良的患者48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转归不良组与转归良好组间高血压、糖尿病、心脏及血管疾病、临床症状、责任颈动脉狭窄、DWI 异常信号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ABCD、ABCD2、ABCD3、ABCD3-I与ESSEN评分预测轻型卒中转归不良的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10、0.7983、0.8279、0.9300和0.7359。不同严重程度 ABCD3-I 评分组转归不良和早期进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BCD3-I评分法可以预测急性轻型卒中的转归,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的工具。
作者:倪健强;赵红如;王辉;胡小伟;徐敏;方琪;董万利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MRI增强扫描、DWI及MRS 在散发性脑炎与不典型脑梗死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的45例散发性脑炎和40例不典型脑梗死,对他们的MRI增强扫描、DWI及MRS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散发性脑炎和不典型脑梗死在MRI增强扫描中表现相仿;DWI中,散发性脑炎大多数病例 ADC 值升高,而不典型脑梗死 ADC 值均降低,且两者 ADC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S中,不典型脑梗死大部分病例可见Lac峰,而散发性脑炎则均未见Lac 峰出现。结论:DWI和MRS对散发性脑炎和不典型脑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常规MRI序列的有益补充。
作者:顾艳;苗重昌;王德华;胡春洪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利用化学合成的小干扰RNA (siRNA)转染HepG2.2.15细胞,构建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的细胞干扰模型,研究其在体外对HBV复制和抗原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将构建成功的HepG2.2.15细胞干扰模型,于转染后24、48、72 h,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 HBsAg、HBeAg, ELISA 法检测细胞上清液HBxAg 蛋白表达量,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后细胞中HBx mRNA 相对表达量, 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HBx-siRNA 转染 HepG2.2.15细胞后,细胞增殖能力被抑制,细胞中HBx mRNA及上清液中HBxAg的表达量下降(P <0.05);并发现其能抑制细胞HBsAg、HBeAg表达,抑制高峰在72 h ,抑制率分别是66%和58%;荧光定量PCR证实细胞上清液中HBV DNA的表达量下降。结论:成功地构建了HBV X基因的HepG2.2.15细胞干扰模型,在体外具有抑制HepG2.2.15细胞增殖和HBV基因的复制与表达的作用。
作者:朱锦宏;王春苗;吴红;林梅双;朱雪莲;吴茂锋;吴晓蔓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影响复发缺血性卒中(IS)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药物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并探讨药物依从性同检查指标、IS及TIA的关系。方法:纳入我院既往患有IS或TIA的患者,了解其入院前用药情况,用8条目Morisky 服药依从性量表分别评估药物依从性,并获得血压等入院检测指标,判断在用药期间是否有复发IS或TIA出现。结果:抗栓药、降脂药规律用药患者占所有患者的50.6%、40.9%,合并诊断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降压、降糖药规律用药患者占53.6%,49.9%。不同的药费、婚姻状态对依从性高低有显著影响。依从性高组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较低。依从性越差,复发IS发生率越高。结论:缺血性脑疾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欠规范、依从性差有一定的普遍性,需引起重视。
作者:徐洁;谭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吡嗪酰胺(PZA)耐药对初治菌阳肺结核复发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完成诊治且随访2年的150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治疗前PZA的药敏试验结果分为PZA敏感组(114例)和PZA耐药组(36例)。结果:(1)疗程结束时,敏感组和耐药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8.25%和88.89%(P =0.044),病灶吸收率分别为99.12%和94.44%(P =0.143),空洞缩小率分别为89.01%和70.37%(P =0.039)。(2)敏感组和耐药组停药后2年内复发率分别为3.57%和6.25%(P =0.867)。结论: PZA耐药对初治菌阳肺结核的治疗效果有一定影响,其耐药者与敏感者相比具有更低的空洞缩小率,但停药后2年内复发率尚未见明显差异。
作者:黄盛晶;饶运帷;谭守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手术不可行的早期肝癌(HCC)患者接受经皮微波消融(PMVA)治疗后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105例手术不可行的早期肝癌患者经皮热消融治疗,观察肿瘤完全消融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总体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并分析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肿瘤完全消融率95.7%,并发症发生率3.8%,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7.1%、66.7%、46.7%,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2.9%、48.6%、31.4%。年龄>65岁和肿瘤大直径≥3 cm 是影响术后无瘤生存率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5岁和肿瘤复发是总生存率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对于手术不可行的早期HCC患者,PMWA是安全且疗效理想的治疗方法,可作为该类HCC患者的首选治疗。
作者:王能;沈强;许贇;钱国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探讨单支冠脉不同程度狭窄患者心肌应变及扭转运动特征。方法:120例单支冠脉狭窄患者,依造影分为前降支组(A组)、回旋支组(B组)、右冠脉组(C 组),并分成轻、中、重度狭窄组;3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D组);测量圆周应变(CS)、扭转峰值(Ptw)。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轻、中度狭窄组 CS 及 Ptw 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中、重度狭窄组 CS 及 Ptw 均减低,组间变化有差异(P <0.05);A2、A3组间、B2、B3组间、C2、C3组间 CS 及 Ptw 变化有差异(P <0.05);A1、B1、C1组间变化无明显差异(P >0.05);A2、B2、C2组间CS 及Ptw变化有差异(P <0.05);A3、B3、C3组间CS及Ptw变化有差异(P <0.05)。结论:心肌应变及扭转峰值变化可以准确反映单支冠脉狭窄程度。
作者:王俊;卢环;叶军;宋建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围生期心肌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方法:测定72例围生期心肌病患者(观察组)外周血中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以同期正常分娩的72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血清 FT3、FT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而其血清 TSH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中有2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而对照组中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P <0.05)。观察组血浆hs-CRP 和 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而其血浆IL-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甲状腺激素水平在围生期心肌病患者中升高,其机制可能与异常的免疫反应有关。
作者:何飞;张杰;郭荣;梁莹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桂西地区壮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载脂蛋白E(APOE)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对14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试验组)和109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ACE、APOE 及MTFHR 基因型,卡方检验各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同时用Hardy-Weinberg 平衡定律检验遗传平衡性。结果:ACE基因分布:试验组Ⅱ基因型62例(对照组58例),DD基因型22例(对照组10例),ID 基因型为65例(对照组41例),卡方检验证实ACE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无关(P =0.138)。同时检测到试验组APOE基因型E2有17例(对照组18例),E3有87例(对照组72例),E4有45例(对照组19例)。卡方检验证实APOE 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无关(P =0.051)。此外,MTFHR 基因在试验组中有 CC 基因型87例(对照组80例),TT 基因型14例(对照组3例),CT基因型48例(对照组26例)。卡方检验证实MTFHR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有显著相关性(P =0.019)。结论:在桂西地区壮族人群中 MTFHR 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显著相关(P =0.019),而ACE、APOE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无关。
作者:蒙兰青;黄俊芳;简崇东;李雪斌;黄瑞雅;袁胜山;陆婉杏;唐雄林;黄晓华;黄清;黄建敏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60例初治肺癌患者及24例健康体检者血浆 HSP90α浓度,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肺癌组血浆 HSP90α浓度[(190.338±105.861) 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1.020±19.736) ng/mL,t =10.480,P <0.001];与 CEA、NSE、CYFRA21-1相比,HSP90α灵敏度更高,包括血清胸苷激酶1(STK1)在内的五项联合检测灵敏度达100%;HSP90α与STK1表达(χ2=3.914,P =0.048)、是否发生远处转移(χ2=4.656,P =0.031)有关。结论:HSP90α具有辅助诊断肺癌的作用,其联合肺癌三项及STK1可显著提高肺癌的检出率。
作者:江倩;金蒙蒙;黄锐;刘茵;杜婷;张妍蓓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对感染早期判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对疑诊感染性疾病患儿于起病24 h内查血培养、CRP、PCT、CD64等检查。依据临床诊断指南分为3组,败血症组、一般感染组、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每个细胞表面所携带CD64表面抗原的数量。结果:共纳入65例患儿,其中败血症组25例,一般感染组20例,对照组20例;败血症组CD64表达明显高于一般感染组和对照组。 CD64与CRP呈显著相关性(r =0.401, P =0.001);PCT取截断值为0.25 mg/L,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和89.7%,CRP 取截断值为50.55 mg/L,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0%和87.2%,CD64取截断值为73.10%,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6%和74.4%,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5.5%和83.3%;ROC曲线分析显示PCT曲线下面积大(97.9%),CRP曲线下面积其次(94.5%),CD64曲线下面积小(81.4%)。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是判断新生儿早期感染的可靠生物学指标,但不能作为单一判断生化指标。
作者:张庭艳;关瑞莲;梁红;李志辉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