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硬化性腺病与浸润性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康小玲;肖珍;张江宇;杜瑞;张宴;饶金;李辉斌;马小燕;郝丽莉

关键词:乳腺硬化性腺病, 乳腺浸润性癌, 彩色多普勒超声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硬化性腺病与浸润性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诊断证实的110例乳腺硬化性腺病与102例浸润性癌的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其图像特征.结果:硬化性腺病大多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后方回声未见明显改变,彩色多普勒(CDFI)血流分级大多为0~Ⅰ级,BI-RADS-US分级3级为主.浸润性癌大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回声内部可见强回声光点、后方回声衰减,CDFI血流分级以Ⅱ~Ⅲ级为主,BI-RADS-US分级5~6级.结论:乳腺硬化性腺病与浸润性癌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加以鉴别诊断.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在心血管外科术后止血中的应用

    心脏手术因为体外循环、低体温、术前抗凝药物的应用等原因,易发生术后凝血功能紊乱,导致严重的渗血或出血[1].大量出血后输注多种血液制品虽然能够改善凝血功能,但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感染、血源性传染病等并发症[2-3],所以在临床上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止血药物和方法.近年来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开始应用,但国内报道较少,现总结我中心应用rFⅦa治疗心血管外科术后出血的资料和经验,为临床医生止血提供新的选择.

    作者:徐莉;王强;王东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社区老年居民拒绝敏感性与其自尊及抑郁水平相关性的探讨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居民拒绝敏感性分别与自尊及抑郁水平的量性关系.方法:采用一般状况调查表、老年拒绝敏感性问卷、自尊量表及老年抑郁量表对808位社区老年居民进行调查,分析社区老年拒绝敏感性现况,并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社区老年居民拒绝敏感性分别与自尊水平及抑郁水平的关系.结果:社区老年居民拒绝敏感性得分为1.86~14.09 (5.50±2.03),其中高分组、中分组及低分组分别占12.53%、82.77%、4.70%;与其自尊及抑郁水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15(P< 0.01)、0.367(P< 0.01).结论:社区老年拒绝敏感性水平偏高,分别与其自尊及抑郁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显著正相关,护理人员可针对性地给予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以维护并促进老年居民心理健康.

    作者:段莉;高云峰;王丽君;辛小林;刘亚莉;王艳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基于肌酐与胱抑素的CKD-EPI新方程对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适用性的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美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CKD-EPI)2012年报道的基于肌酐和胱抑素C的肾小球滤过率(GFR)联合预测方程(CKD-EPI2012SCr-SCysC)是否比2009年报道的联合预测方程(CKD-EPI2009SCr-SCysC)、中国eGFR课题组马迎春等2007年报道的联合预测方程(Ma1和Ma2)更适于我国慢性肾脏病(CKD)患者GFR的预测.方法:收集669例CKD患者资料,以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的GFR作为参考GFR(rGFR),用CKD-EPI2012SCr-SCysC、CKD-EPI2009SCr-SCysC、Ma1和Ma2估算GFR(分别记为eGFR1、eGFR2、eGFR3和eGFR4),比较此4种方程估算的GFR与rGFR的偏差、偏离程度、相关性、30%准确性和分期一致性差异.结果:669例CKD患者的rGFR水平为(61.78±26.51) mL/(min· 1.73 m2);eGFR1与rGFR的偏差小;各eGFR与rGFR的pearson相关系数在0.796~0.831之间,组内相关系数(ICC)在0.865~0.905之间,eGFR1与rGFR的相关性佳;Bland-Altman图结果显示,eGFR1与rGFR的偏离程度低、精确度好;eGFR1和(或)eGFR2的总体30%准确性高;各eGFR与rGFR总分期一致率在59.34% ~ 63.98%之间,以eGFR1和(或)eGFR2高,但一致性均不理想,Kappa值为0.437 ~ 0.490.结论:CKD-EPI2012SCr-SCysC更适于我国CKD患者GFR的预测,但仍需更大样本及多方面的研究验证.

    作者:严跃红;傅君舟;李剑文;关昌杰;李显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T淋巴细胞Kv 1.3通道的抑制表达对于血管老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Kv 1.3通道的抑制表达对于血管老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7月到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例与正常健康人90例,分离培养人T淋巴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检测Kv通道电流情况,同时对Kv 1.3通道mRNA与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建立T淋巴细胞Kv 1.3通道的抑制表达体系,进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T淋巴细胞趋化功能检测.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的T淋巴细胞Kv峰值电流密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的T淋巴细胞Kv1.3通道mRNA与蛋白表达相对值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不转染siRNA的阴性对照相比,转染siRNA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T淋巴细胞迁移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血管老化多伴随有T淋巴细胞Kv钾电流学特征的改变与Kv1.3钾通道核酸及蛋白表达水平增加,T淋巴细胞Kv 1.3通道的抑制表达能够部分抵消血管老化的作用.

    作者:屈碧辉;蔡威;何涛;胡敏;王迪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托吡酯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效果初探

    目的:研究长期应用托吡酯治疗儿童抽动症的临床疗效以及氟哌啶醇治疗无效后的替代疗效.方法:选择多发性抽动症77例,随机分为托吡酯组38例,氟哌啶醇组39例.用增量法给药,托吡酯组起始剂量0.5 mg/(kg·d),每周增加0.5 mg/(kg·d),大剂量为6 mg/(kg·d);氟哌啶醇组起始剂量0.5 mg/(kg·d),每周增加0.25 mg/d,大剂量为2 mg/d.氟哌啶醇无效病例改用托吡酯同托吡酯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应用耶鲁抽动症严重程度评分量表评分,副反应用耶鲁副反应严重程度评分量表评分,于治疗第2、4、8、12及24、48周对两组的疗效和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经过12周治疗后,托吡酯组有效率为86.84%,副反应发生率为36.84%;氟哌啶醇组有效率为64.10%,副反应发生率为61.54%,两组有效率及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托吡酯组48周总有效率为89.47%,总控制率42.11%;氟哌啶醇无效病例改用托吡酯后,12周替代治疗有效率达75.00%.替代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长期使用托吡酯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疗效肯定,副反应轻,对氟哌啶醇治疗无效者使用托吡酯替代有效.

    作者:蔡晓华;谢城;吴铭瑜;彭文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输卵管积液在超排卵中首次出现的研究进展

    输卵管是女性生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复杂,合成、分泌营养物质,为配子转运、成熟、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提供必不可少的微环境,任何影响输卵管结构和功能的因素均可导致不孕.输卵管积液是指各种原因造成输卵管远端阻塞终导致输卵管管壁扩张和液体积聚的病理过程[1-2].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中,约有10%~ 30%伴有输卵管积液[3].目前相关研究多关注控制性超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前已经出现的输卵管积液,此种情况下的输卵管积液对IVF临床结局的负面影响已为众多研究所证实,临床妊娠率较非输卵管积液患者低50%,流产率较非输卵管积液患者高1倍[4],因此应在IVF前进行包括输卵管切除、近端结扎远端造口、输卵管栓堵及超声介入硬化治疗[5]等预处理.部分患者在COH过程中才首次出现输卵管积液,而相关研究少见报道,此时输卵管积液多由于高水平的雌激素所致[6],与炎性输卵管积液的性质不同,其是否对IVF的临床结局产生负面影响及是否需进行术前干预尚待证实.本文就超排卵过程中首次出现输卵管积液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周云;姜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两种人工泪液联合用药预防LASIK术后干眼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估思然联合潇莱威与单用思然比较预防LASIK术后干眼的疗效.方法:48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思然和潇莱威,对照组用思然.比较两组SPEED评分,干眼症状及干眼之间的差异,t检验、x2检验用于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术后第3天二者间无明显差异,治疗组1周后干眼减少,在1周、1个月、3个月SPEED评分分别为6.59±3.28比5.50±2.83(P=0.048)、3.92±1.77比3.05±1.62 (P=0.036)、2.13±1.54比1.65±0.98 (P=0.046);干眼诊断的比例分别为15.0%比14.2%(P=0.796)、13.3%比7.5%(P=0.039)、10.4%%比5.4%(P=0.042)、6.3%比2.5%(P=0.045).结论:思然和潇莱威联合应用与单用思然比较预防减少与LASIK手术相关的不适干眼症状可能更有效.

    作者:雍桂珍;兰长骏;甘宇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p75NT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T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激素受体、分子分型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86例乳腺癌组织p75NTR、ER、PR、HER2、Ki-67的表达情况,分析p75NTR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p75NTR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占11.3%(21/186),p75NTR的表达与组织分级、Ki-67蛋白水平正相关(P<0.05),与ER表达负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是否绝经、淋巴结转移等无关(P>0.05),但在淋巴结转移分层分析中淋巴结转移<4枚与淋巴结≥4之间,p75NTR的表达与之相关(P< 0.05);p75NTR表达与Luminal B型及三阴乳腺癌亚型显著相关.结论:p75NTR可预测三阴乳腺癌及Luminal B亚型,较准确地进行分子分型,为指导临床分层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邓晓芳;徐萌;徐岗;刘太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宫腔镜在高危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宫腔镜技术在高危计划性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需行计划生育手术的患者,筛选出有高危情况的患者,分为宫腔镜组(观察组)428例和B超引导组(对照组)437例进行追踪观察,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和近期并发症. 结果:宫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但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宫腔镜组18例,对照组39例(P<0.05),而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出血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宫腔镜手术直观、准确、可靠,在进行高危人工流产术时能增加手术的成功率,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患者的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碧翎;宋悦;魏然;黎云;范保维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慢性移植肾肾病大鼠体内自身蛋白vimentin与megalin的免疫原性迥异

    目的:研究自身组织蛋白vimentin (Vim)和megalin (Meg)在慢性移植肾肾病(CAN)大鼠体内的免疫原性.方法:Lewis大鼠接受F344大鼠供肾移植,每2周检测受体蛋白尿水平观察CAN进程.肾移植后第14、49、98天收获受体脾细胞,检测Vim及Meg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的数量;收获受体血清检测Vim及Meg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受体肾移植6周后肾功能逐渐衰退,处于CAN病程中.Vim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数量逐渐增加,至98 d时其数量比对照孔差异有极显著性(126.0±10.4 vs.24.7±4.3,P<0.001).Vim特异性抗体水平肾移植后14 d即显著升高(0.230±0.018 vs.0.063±0.008,P<0.01),其后缓慢持续升高.CAN大鼠Meg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数量无显著性变化.Meg抗体水平直至98 d时比正常大鼠略有上升(0.054±0.006 vs.0.022±0.003,P<0.05),但远低于同期Vim抗体水平(P<0.01).结论:在同种肾移植大鼠CAN病程中,自身蛋白Vim表现强免疫原性而Meg免疫原性极弱.

    作者:陈卓;方成;夏昶;丁洪波;刘立;瞿永华;于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二甲双胍联合DPP4抑制剂或磺脲类药物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二甲双胍分别联合二线降糖药DPP4抑制剂或磺脲类药物对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权威医学数据库,根据纳入标准筛选文献,采用RevMan 5.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RCT,13 26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MET+SU组相比,MET+DPP4-Ⅰ组可更有效地使HbA1c达标(OR=0.89,95%CI 0.81~0.97,P=0.008),且MET+DPP4-Ⅰ组可更有效的减轻体重(WMD=-1.82,95%CI-2.46~-1.17,P<0.00001),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其低血糖及不良反应的风险更小,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更低.结论:MET联合DPP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选择.

    作者:马培;徐焱成;胡元;石小丽;孙力;胡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右冠状动脉起始部-主动脉夹角变异的64层螺旋CT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64层多螺旋CT(64-muhistage CT,MSCT)对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起始部-主动脉夹角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72例行64-MSCT冠状动脉CT造影(multistage CT angiography,MSCTA),诊断为右冠状动脉起始部-主动脉夹角变异患者,对原始图像行多平面重组、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容积再现等后处理重建,测量RCA起始部主动脉夹角,分析夹角变小的形态学特征,观察RCA斑块情况.结果:72例患者根据夹角变异的不同,可分为3类,第1类45例,表现为RCA开口处狭窄,紧贴主动脉行走;第2类14例,表现为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起始部紧贴冠状动脉窦壁,呈急转角式走行;第3类13例,表现为RCA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并呈埋藏式走行于主动脉与肺动脉-右室流出道之间.MSCTA显示72例患者右冠状动脉起始部-主动脉夹角均不同程度变锐且行程异常;其中60例RCA存在斑块.结论:64-MSCTA能清楚显示右冠状动脉起始部-主动脉夹角及右冠状动脉起始部形态学特征;该夹角变小很可能与冠脉斑块的形成有密切关系;也很可能是形成这种心源性猝死高风险的一个因素.观察该夹角的大小对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谭志;刘文慈;朱广源;夏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吉非替尼通过PDK1-Akt信号通路影响肺癌E-Cadherin表达和上皮间充质转化

    目的:研究吉非替尼在肺癌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化(EMT)中的作用.方法:将24例肺腺癌行纤维支气管镜患者,取活检标本行H&E染色和Western,观察细胞形态和蛋白表达.将24只成年小鼠,植入LLC,随机挑选12只予吉非替尼灌胃,余12只作为对照组,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病理切片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观察E-Cadherin表达.结果:在人群中发现有转移灶的患者,H&E染色有大量间质细胞形态倾向的肿瘤细胞,同时蛋白质组学提示,PDK1-Akt有活化,E-Cadherin表达较对照有降低.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吉非替尼组转移的肿瘤灶明显减少(P<0.05),细胞形态较对照组细胞显示较弱的倾袭形态;Western提示PDK1-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吉非替尼组有明显降低,吉非替尼组E-Cadherin表达降低.结论:吉非替尼通过PDK1-Akt通路影响肺癌细胞E-Cadherin表达和EMT.

    作者:钱晓军;冯秋婷;吕蕾;冯金萍;朱湘云;赵弘卿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367例

    目的:总结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的临床经验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0月至2013年12月采用TE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36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67例患者共行423侧TEP术,1例中转行经腹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手术时间(48±25) min;268例放置闭式引流管;术后住院(4.5±1.5)d;术后血清肿12例;随访3 ~ 87个月,复发3例.结论:TEP手术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对有丰富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外科医师,TEP是首选和主要术式.

    作者:沈根海;吴国良;王刚;李斌;戴玮;高泉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硬化性腺病与浸润性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硬化性腺病与浸润性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诊断证实的110例乳腺硬化性腺病与102例浸润性癌的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其图像特征.结果:硬化性腺病大多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后方回声未见明显改变,彩色多普勒(CDFI)血流分级大多为0~Ⅰ级,BI-RADS-US分级3级为主.浸润性癌大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回声内部可见强回声光点、后方回声衰减,CDFI血流分级以Ⅱ~Ⅲ级为主,BI-RADS-US分级5~6级.结论:乳腺硬化性腺病与浸润性癌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加以鉴别诊断.

    作者:康小玲;肖珍;张江宇;杜瑞;张宴;饶金;李辉斌;马小燕;郝丽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CAPD患者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对自我管理能力影响的路径分析

    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对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路径及关系效应.方法:采用腹膜透析自我管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我效能量表,对123例CAPD患者进行测评.采用Amos7.0软件进行路径分析.结果:患者自我管理、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总分值分别为(64.70±13.48)、(33.38±6.95)和(6.57±1.25)分.社会支持对自我管理有直接影响,并通过自我效能对自我管理产生间接影响,总效应为1.38.自我效能对自我管理有直接保护作用,亦是社会支持与自我管理的中介变量,总效应为0.76.结论:CAPD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中等、社会支持差、自我效能低.自我管理能力受到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的直接、间接影响,可从各环节制定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王洁;王菲;李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体质指数对胃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对胃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241例胃癌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方式、病理类型及术后生存情况,并通过生存分析了解BMI与胃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结果:BMI与肿瘤位置、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相关因素存在相关性(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BMI、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及TNM分期与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存在相关性(P< 0.05).将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是否转移及TNM分期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5年的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生存分析显示,随着BMI的增加,患者的总生存率逐渐降低,经Log-Rank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442,P=0.018),而BMI大的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较BMI小的患者低,经Log-Rank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671,P=0.020).结论:BMI作为综合因素之一,能够影响胃癌患者术后的预后.

    作者:李彬;张惠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溶血磷脂酸受体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溶血磷脂酸受体2(LPAR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乳腺癌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利用实时定量PCR及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LPAR2 mRNA及蛋白的表达,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生存状态与LPAR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72% (64/89)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LPAR2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实时定量PCR定量分析显示乳腺癌组织LPAR2表达升高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乳腺癌组织中LPAR2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BMI、肿瘤分级、肿瘤大小及ER、PR、HER2表达无相关性(P>0.05);但肿瘤分期越晚,LPAR2的表达越高(P< 0.001),且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的LPAR2的表达显著高于非转移患者(P< 0.001).此外,癌组织中LPAR2高表达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显著小于无LPAR2高表达的患者(52.7±5.46 vs.64.3±3.09,P=0.016).结论:LPAR2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且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标志物.

    作者:高峰;肖栋;李晓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诺舒子宫内膜去除术后阴道排液时间长2例宫腔镜检查分析

    病例1:女,31岁,因“月经量增多、淋漓不净5个月”于2013年12月17日行“诺舒子宫内膜去除术”.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病史.术后3个月一直有阴道排液,呈黄色,无发热及腹痛.2014年3月27日宫腔镜检查见宫腔内较多块状灰白色组织物,宫腔各壁呈白色般痕样改变,清出坏死组织约5 g(图1、2).随访术后10 d阴道排液干净.

    作者:孙小丽;赵春梅;刘婷艳;罗喜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82例轻中度AD患者,随机分为高频组、低频组和对照组,3组患者分别给予20、1 Hz和伪刺激,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袁认知分量表(ADAS-Cog)、事件相关电位及脑电图检测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末高频组和低频组ADAS-Cog总分、语言因子分、记忆因子分明显减低、事件相关电位及脑电图指标明显改善,对照组各评估指标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组间比较,高频组疗效优于低频组.结论:rTMS可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高频刺激的效果更佳.

    作者:吴越;徐文炜;刘晓伟;武曙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