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鲁西亮;黄相增

关键词: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急性加重期, 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摘要: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就诊于我院治疗的AECOPD呼吸衰竭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两组均给予抗感染、祛痰、解痉、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给予BiPAP Symchrony呼吸机经口鼻面罩进行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对照组给予鼻导管低流量通气治疗。观察比较:(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2)比较两组患者通气前、通气后2、24 h和通气治疗结束时的RR、血气参数的变化;(3)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患者的RR、血气参数较治疗前、通气后2 h、通气后24 h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患者的RR、血气参数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治疗组患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氧饱和度和氧分压,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机械通气率,值得推广应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回顾性持续改进法在临床用血浆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回顾性持续改进法在临床用血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4月所有出院病例7485例为对照组,2014年1-4月所有出院病例8623例为试验组(持续改进法实施后),比较两组输血浆率、输血浆总量、输血浆次数、申请单完整率、输血浆指征符合率、输血浆前检验率和输血浆记录完整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在住院人数增加1138人的情况下,试验组输血浆量(12700 mL)和输血浆的人次(14次)明显少于对照组输血浆量(47100 mL)和输血浆的人次(84次),试验组输血浆率(0.16%)低于对照组(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97,P =0.000),输血浆指征符合率(95.45%)和申请单完整率(95.45%)均高于对照组输血浆指征符合率(39.5%)和申请单完整率(8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回顾性持续改进法对临床合理应用血浆起到了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袁明生;黄健云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术中输注不同剂量异体血和自体回输血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术中输注异体血会对患者免疫功能造成抑制,而将术中失血经血液回收机回收,处理后回输给患者可以减轻对免疫功能的抑制。本研究观察术中输注不同剂量异体血和自体回输血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庆;钱刚;周阳宁;张光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大鼠海马认知障碍对糖脂代谢的影响及其与胃肠运动的关系

    目的:探索海马认知障碍对糖脂代谢的影响及其与胃肠运动的关系。方法:大鼠海马注射Aβ1-42构建认知障碍模型,检测血糖血脂水平,B超、推墨实验检测胃肠运动变化,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结果:实验组FPG、TG、TC、LDL分别为(7.92±0.29)mmol/L、(2.24±0.12)mmol/L、(4.67±0.12)mmol/L、(2.41±0.12)mmol/L,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P <0.05)。实验组单位时间肠蠕动次数、小肠推进比、胃排空率分别为(2.13±0.83)次、(44.35±7.53)%、(57.60±7.82)%,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P <0.05)。实验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指数为(64.98±3.70)%,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 <0.05)。结论:大鼠海马认知障碍可能会引起血糖血脂升高,其机制可能与海马神经元凋亡和胃肠运动障碍有关。

    作者:叶琳;杜森;朱琳;夏春波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泡沫敷料预防颈椎后路手术患者术中发生颜面部压疮的效果

    目的:观察在颈椎后路手术中预先使用泡沫敷料预防颜面部压疮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88例ASA分级Ⅰ~Ⅱ级、拟行颈椎后路手术的患者分为试验组(泡沫敷料组,94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94例)。术后即刻记录颜面部压疮情况,测量红斑大直径(cm),并进行分期。术后24 h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回访,记录颜面部压疮情况。结果:术后即刻试验组患者颜面部Ⅰ期和Ⅱ期压疮发生率分别为3.2%、0%,对照组为11.7%、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 h试验组患者颜面部Ⅰ期和Ⅱ期压疮发生率分别为4.3%、0%,与对照组(14.9%、7.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室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颜面部红斑大直径分别为(1.8±0.2)、(3.5±0.3)cm,术后24 h分别为(1.6±0.2)、(3.3±0.3)c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颈椎后路手术中预先使用泡沫敷料可有效地降低颜面部压疮的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并且能够控制术后24 h内的进展。

    作者:钞海莲;张慧;路花宁;权晓莉;王知玲;雷晓鸣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血清白蛋白和胆红素水平与认知损害的关系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血清白蛋白和胆红素含量变化与认知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89例MCI组患者和82例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使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入选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价;比较两组间血清白蛋白和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对MCI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MCI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胆红素水平与MMSE评分、MoCA总评分及子项目中注意、记忆、抽象得分呈正相关(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与MMSE评分、MoCA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教育程度、糖尿病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是MCI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CI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与认知功能损害呈正相关。

    作者:褚忠海;王文静;韩丽珠;吴蕾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中山市妊娠晚期妇女B族链球菌带菌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中山市妊娠晚期妇女B族链球菌(GBS)的带菌状况。方法:选取本地区1657例妊娠晚期(34~37周)妇女生殖道分泌物,82例妊娠中期(20~24周)的健康妇女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判定GBS带菌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地区妊娠晚期妇女GBS带菌率为6.70%。妊娠中期与妊娠晚期带菌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5~39岁年龄组的孕妇带菌率高(8.91%),妊娠晚期不同年龄组带菌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地区妊娠晚期妇女与北京、南京和上海人群的带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年龄及孕周对本地区孕妇GBS带菌率影响不大,不同地区妊娠晚期妇女GBS带菌率存在差异。

    作者:黄晓玲;何艳君;林云霞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分裂式基托义齿和磁性附着体的联合应用1例

    患者女,25岁,2013年3月因多颗牙缺失就诊。临床检查:面下1/3距离降低,双侧颞下颌关节无异常。残根,断面位于龈下,残根,断面位于龈上,烤瓷桥(图1),烤瓷桥松动且部分崩瓷,浅龋(图2a)。拆除烤瓷桥后,检查结果示:残根,断面平齐龈缘,残根,远中断面位于龈上。治疗方案:(1)拔除残根;(2)根管治疗牙;充填治疗牙;(3)置入金属桩(图2b),铸瓷桥,铸瓷单冠,磁性附着体,上颌行分裂式基托义齿联合磁性附着56876485585321123432112343211234321124568764855853211243211234125321543211234体修复。另给患者做一副上颌传统设计的可摘局部义齿作为对照。修复过程:(1)咬合重建,通过观察面下1/3的高度与面部长度比例是否协调及发音过程中正确的唇齿关系和准确的发音判断咬合重建是否合适,制作临时修复体并随访观察3个月,患者无颞下颌关节不适后确定该颌位为佳颌位。(2)面弓转移牙合位关系至全可调架(图3),固定义齿修复前牙。(3)制作可摘局部义齿(图4a ,4b )。分裂式基托设计时牙设计为金属面且与牙的基托分裂开(图4c),牙上放置变455异T型卡环(图4d)。修复后,患者的咀嚼功能及美观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图5)。治疗完成后1、3、6个月、1年进行随访观察发现,与传统可摘局部义齿相比,患者对分裂式基托义齿的舒适度、固位和稳定性、咀嚼效能、美观和发音表示更为满意,也更愿意佩戴该义齿。临床检查见末端基牙无松动,牙龈牙周均无炎症表现,X线片未见牙槽骨吸收。义齿状况良好,无支架折断,无人工牙无脱落等。长期随访仍继续进行。

    作者:闵婕;俞丹丹;张晶晶;高姗姗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胱硫醚β合成酶G919A多态性与新疆锡伯族高血压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新疆锡伯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胱硫醚β合成酶G919A基因多态性位点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对新疆锡伯族200例高血压患者和2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基因分型,观察两组对象GG、GA和AA不同基因型以及该位点G、A不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新疆锡伯族CBS G919A位点高血压组基因型GG、GA、AA为59.5%、34.0%、6.5%,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新疆锡伯族高血压组A等位基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胱硫醚β合成酶G919A基因的多态性位点可能与新疆锡伯族高血压存在相关性。

    作者:赵磊;张蕾;芮东升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立体定向与癫痫外科》书讯

    由秦兵主任医师、谭启富教授等我国著名癫痫病专家主译、主审的《立体定向与癫痫外科》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2012年底,欧洲John Libbey出版社推出了自“法国学派”开创近70年来第一部英文著作--《立体定向与癫痫外科》,由法国学派的开山鼻祖、圣-安娜医院癫痫外科Jean Talairach教授的嫡传弟子--法国雷恩大学癫痫中心的Jean-Marie Scarabin教授领衔,揽法国、意大利、美国50余位癫痫内、外、儿科、神经影像、神经电生理、神经心理和康复、生物工程等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的集体智慧编撰而成,这部著作秉承了举世闻名的法国圣-安娜学派的思想精髓,全景式地展现了法国癫痫外科术前评估的核心理念和技术,有别于大家熟知的北美癫痫外科术前评估的学术思想。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个体化骨窗显微手术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36例

    小脑出血常压迫脑干或破入脑室引起急性脑积水,造成病情迅速恶化和死亡,早期手术清除血肿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采用个体化骨窗显微手术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3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洪民;黄建军;匡涛;刘旭;王勇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保护动机理论对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99例液体摄入不依从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干预组实施以保护动机理论为指导的为期6个月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并于干预1个月和6个月分别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液体摄入依从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5),透析间期体重相对增加值、日液体摄入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01);液体摄入相关知识、液体摄入自我管理、液体摄入自我效能总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1)。结论:以保护动机理论为指导,对血透患者实施有关液体摄入控制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液体摄入依从性。

    作者:刘贞;邓远琼;陈凯云;陈谷霖;邓丽花;谌秘;李鸿鹏;吴玮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变化

    目的:探讨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氧化磷酸化功能变化。方法: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组为:空白对照组(TC组)、缺血+再灌注5 min组(IR 5 min组)、缺血+再灌注10 min (IR 10 min组)组、缺血+再灌注15 min组(IR 15 min组)、缺血+再灌注30 min组(IR 30 min组),每组8只,采用小鼠Langendorff模型,TC组给予平衡灌注45 min;缺血再灌注组均给予缺血25 min,随后给予5、10、15和30 min的再灌注。提取心肌线粒体,测定不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的呼吸功能变化。结果:与TC组相比,IR 5 min组以谷氨酸+苹果酸为底物的复合体Ⅰ呼吸功能无明显改变,而IR 10 min、15 min和30 min组,复合体Ⅰ的呼吸功能显著抑制;与TC组相比,以琥珀酸、TMPD/ascobate为底物的复合体Ⅱ、Ⅳ的呼吸功能在IR 5 min组即开始下降,且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呼吸功能抑制程度加重。结论: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的氧化磷酸化功能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存在不同变化,研究不同线粒体复合体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应选择不同的缺血后再灌注时间。

    作者:许爱军;陈明兵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术中限制性输液对老年患者结肠癌术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影响

    目的:观察术中限制性输液对老年患者结肠癌术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选择结肠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限制性输液组(R组,n =20)和标准输液组(S组,n =20)。术中S组按照常规补液方案补液,R组前1 h输入累计缺失量1/3,之后输液速度为4 mL/(kg·h),维持中心静脉压(CVP)5~7 cmH2O,可根据CVP调整输液速度或者使用利尿剂,不限制输液量。对比两组患者术中血乳酸(LAC)值;对比术中液体输入量、失血量、尿量和胸内液体量(TFC);对比术前及术后1、3、7 d患者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来评估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风险。结果:R组和S组术中MAP、HR、CO、尿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R组输液量明显少于S组(P <0.05),术后TFC明显小于S组(P <0.05),术后1、3、7 d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小于S组(P <0.05)。结论:术中限制性输液可减少老年患者结肠癌术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且不影响患者术中的循环和组织灌注。

    作者:孟杰;陈丽;肖航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优先策略在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优先策略在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我院PICU 2012年8月至2014年9月采用nCPAP优先策略治疗的重症毛细支气管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nCPAP治疗79例,有效69例,无效10例。 nCPAP无效的患儿治疗前PaO2、PaO2/FiO2均低于有效的患儿(P <0.05)。治疗12、24 h后,nCPAP有效的患儿的PaCO2、PaO2/FiO2、PaO2、呼吸、心率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治疗2、12及24 h后,nCPAP有效且治疗前合并高碳酸血症的患儿的PaCO2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结论:nCPAP能有效改善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氧合及高碳酸血症,但对PaO2、PaO2/FiO2较低的重症毛细支气管炎,可能需尽早气管插管。

    作者:沈玉才;王斌;巢伟聪;许志松;邝勇华;陈剑锋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与生物反馈治疗在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患者在生物反馈(BF)治疗前后肛门直肠动力学变化情况及BF 治疗疗效。方法:比较83例OOC患者在BF治疗前后肛门直肠测压特点及大便情况,评定疗效。结果:(1)肛门直肠动力学情况:OOC患者模拟排便时男性直肠压力、直肠肛管压力差低于女性(P <0.05), BF治疗后肛门残余压下降、直肠压力增加、直肠肛管压力差增加(P <0.01)。(2)直肠感觉参数:男女差异及BF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疗效判定:临床疗效有效率为78.31%;肛门直肠测压有效率为49.40%,两者评判标准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4,P =0.00);BF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初始感觉阈值高低相关(Fisher卡方,P =0.004)。结论:OOC患者存在肛门直肠动力学异常,BF治疗能改善症状,纠正生理功能障碍,疗效满意,其中初始感觉阈值可作为BF治疗疗效判定指标之一。

    作者:林细州;陈艳;陆小锋;郑恩典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发生的时间对生存的影响

    目的:分析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时间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85例,初诊时有无脑转移、治疗期间脑转移与非脑转移对生存的影响。结果:小细胞肺癌初诊时有脑转移与无脑转移相比: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5、24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5.0%、20.0%、0,86.1%、39.5%、13.1%,有统计学差异(P =0.024);治疗期间脑转移与非脑转移相比: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7、21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40.0%、10%,88.6%、38.5%、14.3%,无统计学差异(P =0.742)。结论:小细胞肺癌初诊时有脑转移对生存有显著影响,治疗期间脑转移对生存无显著影响。

    作者:梁香存;梁凯;王庆;才虹美;梁健;张俊萍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右美托咪定对人中性粒细胞凋亡和呼吸爆发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离体培养的人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率和呼吸爆发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健康人外周静脉血,血浆-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PMN,分为对照组,1 ng/mL Dex组,10 ng/mL Dex组和100 ng/mL Dex组,离体培养24 h ,取培养2 h和24 h的 PMN 悬液,检测 caspase-3活性、PMN 凋亡率和呼吸爆发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3种不同浓度的Dex与PMN孵育2 h,PMN的caspase-3活性、PMN凋亡率和呼吸爆发功能没有统计学差异;孵育24 h,与对照组比较,1 ng/mL Dex组PMN caspase-3活性、PMN凋亡率和呼吸爆发功能没有差异,而10 ng/mL Dex 组和100 ng/mL Dex 组PMN caspase-3活性增强、凋亡率增加和呼吸爆发功能下降;与10 ng/mL De组比较,100 ng/mL Dex组PMN caspase-3活性增强、凋亡率增加和呼吸爆发功能下降。结论:临床常用剂量的Dex(血药浓度<1 ng/mL)不影响PMN的凋亡率和呼吸爆发功能,不影响机体的抗感染能力;而大剂量的Dex与PMN孵育一定时间(>24 h)可促进PMN凋亡,降低其呼吸爆发功能。

    作者:吴新海;邓若熹;万帆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肺部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特点及药敏性分析

    目的:分析痰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病例的临床资料与菌株药敏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12月所有痰培养金葡菌阳性的病例。结果:收集痰培养金葡菌阳性病例共111例,其中110例行药敏试验,MSSA有27例(24.55%),MSRA有83例(74.45%),社区感染MSRA有13例(15.66%),医院感染MRSA有70例(84.34%)。病例主要来源于呼吸内科、神经外科、ICU、神经内科,占75.68%。长期居住护理院是社区感染MRSA的主要危险因素(P =0.004)。社区感染MRSA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阿奇霉素等药物的敏感率均高于医院感染MRSA。结论:社区感染MRSA对非β内酰胺类药物的敏感性高于医院感染MRSA。

    作者:区雪婷;梁伟强;魏立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在中医院肾病科临床教学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

    教学工作是中医院肾病学科建设的重点,是临床工作及科研工作开展深化的基础,人才梯队建设的根本。目前传统中医院校教育落后于临床而备受争议。近年来,已有循证医学研究[1-2]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具备一定优势。目前中医院的人才储备以中医类别人才为主,中西医结合及西医临床类别人才吸纳不足;中医院校教学以中医学大纲为基础,西医学各科为独立学科,缺乏学科交叉设计。临床教学工作应怎样践行中西医结合?怎样使中医院校生兼容中西医诊疗思路?如何互参中医证治规律与西医肾脏病理?怎样将经典理论转化为临床实践?怎样使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与临床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我科10余年来教学探索,教师们不断尝试、修正、完善,使中医肾病教学摆脱了模糊、晦涩、繁冗、呆板的内容和形式,教案更规范、明确、实用,师资团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教学方法生动多样,教学工作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作者:孟元;张胜容;王雨;王悦芬;赵文景;刘宝利;张炳厚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黄芪对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芪对糖尿病(DM)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黄芪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西药降糖、降脂等对症治疗,而黄芪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中药配方颗粒,治疗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各组血清IGF-1水平和CIMT。结果:黄芪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清IGF-1水平升高,CIMT值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黄芪能够有效促进DM患者血清IGF-1水平升高,降低CIMT。

    作者:刘毅;江腾春;傅强;游良举;李伯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